2016-12-25

廣州半馬之旅記(下)

州是座既有文化積澱又有時代氣息的千年商都,購物、旅遊資源相當豐富,廣府美食更是名揚天下。“廣馬”組委會就精心準備了一本厚達180多頁的旅遊小冊子,不僅全面介紹了廣州的方方面面,更送上了多個景點的門票優惠,供選手們逐一涉獵。

廣州之行還是一次發現之旅。在開始介紹行程經歷之前,筆者想先分享一下印象深刻的“四大發現”--雖然對於生活於國內一線城市的同胞、以及見多識廣的讀者朋友們,或許會覺得筆者少見多怪,奈何對於小縣城出來的井底之蛙,難得出一次省城,難免有“大鄉里出城”的體會。

2016-12-17

廣州半馬之旅記(上)

行之後難得病了一場,錯過了寫遊記的最佳時機,故一切只能從簡了。既然“廣馬”是本次行程的主角,那就先從“廣馬”說起。

2016-12-08

2016半程馬拉松之旅

們評價一場賽事的好壞時,往往會深受主觀感受的影響。例如當筆者對中山馬拉松大加讚賞時,並不表示賽事本身真的無可挑剔,只是因為比賽當日天朗氣清,亦適逢自己精神飽滿、心情舒暢,跑出來的成績更是喜出望外,才會覺得一切的不足都瑕不掩瑜;又如,我會認為本屆的澳門馬拉松不夠好,很大程度是因為自己在比賽過程中受盡煎熬。

誠然,客觀條件和狀態的差異是存在的:氣溫比上星期暖和不少,賽前一天,氣象局還發出了空氣質量不良的預警,這與中山的藍天白雲形成鮮明對比;身體狀況也不如上週,儘管“初馬”的緊張此次已蕩然無存,比賽前夕能斷斷續續地睡上六小時,可是醒來後脈搏、胸口、肝區、精神等都不甚自然;賽道難度固然也不可同日而語,“中馬”難點在於後程的連續下穿隧道,數量雖多但每個都容易應付,“澳馬”的難點則在於兩座大橋的長坡。

不過,決定性的區別還在於心態:參加“中馬”的心態是志在練兵,沒有成績包袱(雖然賽場上也不會因此而有所保留);“澳馬”則是期待已久的展現實力的舞台,經“中馬”一役後,成績的期望更是大幅提高至140以內。期望有多高,過程就有多痛苦。
期待已久的澳門馬拉松(盜圖)

賽前,我給自己設計的策略是:起跑盡量搶佔有利位置,天亮前以“岔氣”為界,在保證不“岔氣”的前提下盡早跑出堵塞區;到達澳門半島後則開始按配速跑。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組委會這次把名額從8000人一下子調升至10000人,令本已趨近飽和的比賽更超負荷,這從“馬拉松專列”N2路線巴士便可見一斑。大巴開出才4、5個站便已“逼爆”,一路經過酒店區、主要中轉站均只能“飛站”,留下一個個逼不上車的彷徨身影。我和同車的友人一路交流着這個問題,車還未到站,便決定了要為此事進諫一篇--雖然那對自己的備戰和成績沒有絲毫影響。

來到運動場,“擴容”的影響就更顯露無遺了。幸虧筆者沒有像往常一樣,做完熱身再存包,否則大可打道回府了。從存包區入口到運動場入口,一路上盡是攢動的人頭,不長的一段路,摩肩接踵下竟走了足足20分鐘。存包區、洗手間,到處需要排隊,可供緩跑熱身的空地更是欠奉。我在通道一側馬虎拉伸幾下便匆匆入場,眼見“搶佔有利位置”的願望已然落空,位置比去年“有意識地往後靠”還要靠後。引用場外工作人員的話,那是“接近龍尾”了。
運動員入口處的人頭攢動(盜圖)

出師不利,後面更要急起直追,速度、策略都暫且不顧。夜幕下,我瘋狂地從人群中見縫插針,和不少人有過小碰撞,被人從心裡罵過不知多少遍,還放棄了嘉樂庇大橋之前的兩座水站,其間感到了大腿和右下腹的繃緊,但總算沒有越過“岔氣”的底線。

急躁中完成了氹仔區的頭3km,節奏還未把握好,轉眼卻又到重頭戲之一的嘉樂庇大橋。為了模擬這座大橋,平日練習都會刻意在3.6km處加入一段長坡,但事實證明那段“長坡”仍不夠長。加上今天狀態糟糕、熱身不足,還在平路階段,便有了抽筋的預感;未上到坡頂,跑速就已經崩潰了,只能依靠“數燈柱”的方式分散注意力:“堅持住,還有四根燈柱就到坡頂了!”大橋下,領頭的黑人集團已經在跑往科學館的路上。

熬過了嘉樂庇大橋的難關,往後再也離不開水站了。大橋下的亞馬喇前地就有一座水站,我順手拿起一杯水動樂,卻不慎把半杯灑在了衣服上。綜觀整場比賽,這樣的情況發生了兩三次,在10km的觀音像水站更被噎了一口......就連在水站的發揮,也沒有“中馬”時理想,大概是因為澳門是靠左行車,所以水站全在左手邊的緣故吧?

6km時我特意檢查了時間,和“中馬”一樣,用時不到30分鐘,當然身體的感覺截然不同。接下來從歐華利前地到西灣湖廣場的一段,是熟悉的1.4km,是甜蜜的1.4km,一星期前我被某人規定在19分鐘內走完這1.4km。然而這一次,沒有半點親切感,在紊亂的步伐中走馬而過。天色初亮,南灣湖上一片矇矓,賽會精心加入的全新景點雅文湖畔,此刻尚在酣睡,沒有歌舞、沒有觀眾、光影節的燈飾也仍未啟動,不是本地人,根本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西灣湖廣場上,美食節的喧鬧已煙消雲散,留下一攤杯盤狼藉。

6km也本該是開始按配速跑的時間,可是工作人員的一個小失誤,便足以攪亂我的部署。說的是第8km的里程牌。孫逸仙大馬路的賽段是“雙向”的,跑手先沿近綠化帶的北側跑向科學館,再折返沿近行人路的南側回西灣湖廣場。剛進入孫逸仙大馬路不久,便能看見11km里程牌的背影,就放在對面線旁的行人路上。沒過多遠,另一幅里程牌也出現了,也在同一側的行人路上,依然面朝對面線的跑手,上面寫的卻是8km。過了許久,我才明白原來是工作人員安裝反了,8km的牌是給我們這邊看的--果然缺氧的大腦不好使,哈哈!第7km和第8km的計時就這樣錯過了。

與此同樣,左邊鞋帶也出了狀況。以往為避免鞋帶散開,筆者都會將繫好的鞋帶末端插進鞋舌上的環扣裡,多年來幾雙慢跑鞋一直行之有效;虎走因為鞋帶較短而無法仿傚,可是之前6次穿着(包括上週的中山馬拉松)都從未出過問題,詎料卻在關鍵時刻掉鏈子,8km、10km、18km,不得不三次停下來繫鞋帶。這對於比賽成績未必有太大影響(想想里約奧運會上,王鎮被踩掉鞋還能後來居上,Mo Farah被絆倒依然勇奪金牌),卻徒添了內心的焦急。
(圖文無關)虎走和完賽獎牌

重新回到旅遊塔下,這時發生了讓人難以置信的一幕:對面線的一位女子,直接鑽過圍欄來到了賽道的這邊。她的這麼一鑽,就把孫逸仙大馬路上的3km路程一筆勾銷了。當然,代價是由於缺失了折返點成績,她將喪失完賽成績與證書,整場比賽都白跑了。如此偷雞摸狗的行為,在中學體育課上司空見慣,自願報名、自己付錢的馬拉松賽場上,倒是頭一回遇見。

從第11km開始應該算是整場賽事比較順暢的部分,呼吸節奏漸趨平穩、步速比較均勻、大小腿肌肉也進入狀態,但僅此而且,談不上半點“High”。無論如何,經過了紊亂的開局,好不容易找到了節奏,當必好好珍惜。我把全副心思放在速度控制上,唯一引起我注意的是西灣湖畔的一名女子,手捧着一隻放滿“私補”的紙盒,一半是鹽糖,一半是朱古力,盒上還寫着“加油”等字眼,我猜她是個日本人;至於途經的西灣湖、主教山、媽閣廟美景,則仍和去年一樣無暇欣賞;倒是踩在媽閣廟前地的葡式碎石路時,透過虎走的輕薄鞋底,凹凸不平的石塊讓我感到了雙腳腳掌上的水泡。真是糟糕,後面還有1/3的路程呢!

不過即使沒有水泡,好景也不會太長,因為過了媽閣廟,意味着最大考驗即將到來。去年從媽閣上西灣大橋時一度覺得身心舒暢,一度以為自己攻克了這座難關。然而今天,初段的嘉樂庇大橋就吃盡了苦頭,而中後段的這條西灣大橋則更是撕心裂肺,引橋還未上完便來了抽筋前兆,萬幸隨着跑速降低,情況沒有進一步惡化。只是,上坡造成的心率飆升和呼吸困難,則不是一時三刻能緩過來。大橋上,一位帥哥撐不下去了,坐在一旁的路肩上,無可奈何地拉伸着左腿。我真渴望一同坐下來,等候收容車的接濟。
撕心裂肺的西灣大橋(盜圖)

熬過“鬼門關”,接下來是一段相對輕鬆的下坡路,這是衝線前的最後調整機會。第17km,氹仔單車徑對開,我已完成了松山10圈的距離,此刻已經不想再跑下去了,心想“我為甚麼要來跑這個作死的馬拉松?”這本一句無須回答的反問句,是從一幅插圖上看到的一句話,用來形容全馬跑手在30km時的絕望感受。然而現在卻儼然成了一個哲學問題:我為甚麼要來跑這個作死的馬拉松?我跑步的初衷是甚麼?是為了裝逼?還是為了享受純粹跑步的樂趣?在興建中的輕軌車站的街影下,我這樣思考着。

答案顯而易見,當然是為了裝逼!至少這一場,我是為了拼成績而來的,一年來1,200km的訓練,為的就是此時此刻。所以,要想實現“裝逼”的目標,就必須堅持到底。我安慰自己,這大概是這輩子最後一次全力以赴的比賽了。明年的全程馬拉松,我將毋須玩命地越過乳酸門檻,那將是呼吸暢順、脈搏平穩、節奏輕鬆的一場郊遊。

18km的時候檢查了手錶,這時距離140的目標只剩下不到14分鐘了,尚餘3.1km的距離,除非能作一次提速衝刺,否則140的目標基本無望。按目前的狀況,不掉速已屬難得,加速衝刺更是無從談起。所以我給自己下了最後一道指令:140已無望,別管成績了,以平安完賽為目標!旁邊一跑手聽了我的喃喃自語,莫名其妙地扭了頭過來。

卸下包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後一次停下來綁好鞋帶後,疲勞雖未消退,但棄戰的心態已被壓倒。終點在望,完成比賽已不再是難事一樁。我緊跟着前面黃衫老伯的步伐,跑過賽馬會外圍,跑過仿佛永無止境的望德聖母灣馬路,跑過排角軍營折返點,在聽不懂的廣播聲和體育路上人群的吶喊聲中,終於又回到了澳門運動場。

我張開雙臂,迎接總算來臨的衝線時刻。
我張開雙臂,迎接總算來臨的衝線時刻。

2016-12-01

2016中山半馬記

【序】

2016年末的“三連(半)馬”,筆者最初的想法是以一篇橫向對比的文章草草了事,因為連續寫三篇大同小異的記敍文,似乎沒太大意義。尤其是第一場的中山馬拉松,在筆者報名過的比賽中算是認證等級最低的一場,所以一直未加以重視。中籤付款後,也只是權當“以賽代練”。

可是,實際的參賽體驗卻超乎意料。“中馬”用它的極大誠意與努力,彌補了預算和經驗的不足,為參賽者奉送了一場貼心、高水平的比賽。

而且,筆者還在比賽中將PB大幅提高了10分鐘,一躍至迫近140的水平。光是這一點,也足以讓自己回味一陣子了。
晒證書

由於文章最初的構思是從賽前籌備、比賽心態、路線、氣氛、現場指揮、補給等方方面面作橫向對比,後來才決定串聯成一篇記敍文,所以全文會顯然比較零散,有些段與段之間聯繫不強,還望讀者見諒。

【賽前籌備】

筆者私以為,2016中山馬拉松堪稱一次經典案例,示範了如何在時間緊迫、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辦好一場馬拉松比賽。

“中馬”的籌備是比較倉卒的。雖然是“三連馬”中最早的一場,報名卻是最遲啟動的。直至離開賽不足兩個月,官方微信號才發佈了報名的消息,預報名、抽籤、付款、後補抽籤、“兔子”招募等等,就在接下來的有限時間裡匆匆完成。或許同樣是時間關係,組委會沒有來得及安排選手交通,直至賽前一晚才公佈了搭巴士免費的消息。

資源方面,筆者沒有掌握到任何預算數據,但從招商情況便可見一斑:賽事沒有委托智美、中奧等經驗豐富的“搞手”公司籌備,而是由地方政府與中國田協聯合主辦;運動用品商,不是廣告裡青春男女統一穿着的Asics,而是幾大“晉江幫”品牌中看上去最不專業的一個;採用的計時芯片品牌,被一位網友控訴過不下百次;其他的合作企業,除了幾個房地產商、銀行比較知名外,大都是些當地企業。這樣的安排,少了專業,卻多了人情味和地方特色,亦算是對地方企業的支持。

然而本屆賽事畢竟是紀念國父誕辰150周年的重頭節目,又是田協合辦的A類賽事,還有中央電視台全程直播,所以必須隆重其事,全心全意地辦好比賽。資源有限,至少可以用誠意搭夠。誠意首先體現在參賽裝備上,大部分比賽的裝備包都大同小異,不過“中馬”的裝備有幾樣是值得一提的:首先是衣服,實不相瞞,這是筆者第一次拿到尺寸合適的衣服,以往即使是那些標牌認證的比賽,發的卻都是大了幾碼的庫存貨;另一項是乳貼和鹽丸,都不值甚麼錢,對於“跑馬”卻大有作為;還有一項,就是印上了選手姓名的號碼布,更具榮譽感和紀念價值。從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足以反映一個組委會是否用心。
比賽裝備

(順帶一提,由於碩大的體育中心裡沒有放置指示牌,筆者在領物的路上迷失了方向,結果卻因禍得福,遇上了幾個在雨中狼狽不堪的樓盤銷售員。原來他們的樓盤為了支持是次馬拉松,正在向路過的參賽者派發免費物資,裡面包括了手機臂包、魔術頭巾、佳得樂等好東西。)

“中馬”在與選手、市民的互動方面也花了心思:早在比賽消息公佈前,組委會便舉辦了一場“中馬”設計比賽,設計內容包括獎牌、路線、吉祥物等,還讓公眾投票決定得獎設計。過程中雖充滿“貓膩”,但不失為與民眾互動的一種嘗試;此外,“官微”自從10月啟用以來,幾乎每天都有更新,內容涵蓋報名資訊、官方發佈、訓練營活動、備戰“貼士”、獎牌展示、乃至景點、美食、天氣等方方面面。如此高密度的互動,是另外幾場關注比賽(尤其是澳門馬拉松)無法比擬的。
《中山日報》頭版刋登了組委會的感謝信,並附錄了每一位志願者的姓名
我被震撼到了

除此以外,在賽道設計、醫療保障、氣氛組織等方面,都看得出是下過了苦功。這從下文的介紹中,讀者們將會感受得到。

【起跑線上】

比賽前夜的興奮在所難免,很難奢求睡足八小時。設好05:30的鬧鐘,結果05:00就醒來了,感受是心律齊緩、精神充沛,雙腿稍有些緊,但沒有抽筋。對於“跑馬”來說,已經是很理想的狀態了。

天氣堪稱完美。前一天的綿綿陰雨霽止了,地面也已乾透。06:15出門時,天還沒亮,透露着“空山新雨後”的晶凝,讓人想起三清山上的絕美雲霞;隨着陽光破曉而出,巍峨聳立的孫文雕像背後,呈現出一片藍天白雲,光看已經賞心悅目。12℃的氣溫對“跑馬”來說也是恰到好處,剛出門覺得有點冷,可是經過半小時的步程,到了起點,還未開始熱身,已經可以把保暖衣物脫掉了。
天氣堪稱完美

起點處的志願者不算少,指示牌卻仍和昨天的領物處一樣嚴重不足。在筆者隨波逐流地穿越廣場、來到全馬選手的存包區,一路上竟未看見任何指示牌,檢錄處、洗手間、存包區、更衣室...統統沒有。其實只要在合理位置安放幾幅指示牌,志願者的投入便可減省不少,現場也相信會更有秩序。

而且志願者也沒有發揮出應有作用。例如,儘管起點處的流動洗手間數量相當充裕,大部分人(包括筆者)卻集中在開頭的那一排洗手間排隊,隨後的兩、三排則無人問津。雖然排隊輪候的時間也就5~10分鐘,可要是能派個志願者做好分流工作,這5~10分鐘也大可省去。

總算到了廣場末端的半馬存包區,這是筆者第一次在境外比賽中享用存包服務(以往兩次都是受歧視的10k比賽),也是第一次參加“起點≠終點”的比賽,所以這個“存包區”也讓筆者開了眼界:一邊是一排臨時雨棚搭成的更衣區,稍遠處則有兩頂嚴嚴密密的帳篷,外面由兩名女性志願者把守着,那是女生專用的更衣室;另一側的馬路上,則停泊着一排破破舊舊的大貨車,由車下的志願者核對號碼布後,再遞給貨車貨倉裡的人員。這就是半馬的“流動存包區”了。

儘管前面稍有不足,不過“中馬”的分時、分槍起跑,應該算得上全國領先。四個項目的起跑區都有鐵馬圍封,各入口由志願者嚴格把關放行,然後全半馬、10K、歡樂跑分成三槍起跑,每槍相隔15分鐘。執行之有效,從一張航拍圖就可以看得出來:
全馬、半馬起跑區嚴格分開

【跑在中山城】

07:30,比賽開始!競賽規則上說了,按淨成績計算排名,所以通過計時地氈前,大家都不必爭先恐後。筆者通過起點時,大鐘顯示的時間約是3分7秒,“廈馬”那經典的18分鐘沒有重演,某程度上亦反映了漫漫前路不會特別擁擠。

果然,跑了大概2km,剛剛過了中山三路隧道入口、車道剛剛變寬,便基本能按照自己的速度奔跑了。2km里程牌正對着一座BRT車站,我抬頭一看,居然正是最熟悉的“利和廣場”站,也就是下榻酒店樓下的車站--原來酒店與起點孫文紀念公園之間,距離恰恰才2km;這2km的路程,步行竟要花去整整30分鐘!

起跑後筆者還特地留意了一次性雨衣的情況。從組委會宣告發放一次性雨衣的那一刻開始,筆者便心覺不妙。儘管很貼心,可兩年前珠海馬拉松那條1km的“雨衣帶”卻仍歷歷在目,這次組委會主動發放雨衣,豈不是推波助瀾?畢竟國人的素質尚參差不齊啊!結果呢?隨手丟棄的雨衣,一路上我只看到一件,跑手經過,莫不向它投下厭惡的目光。

3~5km應屬“中馬”的精華路段,賽道兩旁是清一色的南洋風格建築,尤以西山寺、博物館、以及孫文西路上整整齊齊的兩排樓房最為耀眼;每幢騎樓上都插上了國旗,紅旗飄揚、燈籠高掛,恍如節日盛典;除了文物建築外,當局對於非物質文化的展示同樣煞費苦心,選手所到之處,或龍獅共舞、或鑼鼓喧天、或醉龍游弋,一派嶺南風情。
孫文西路一帶的南洋建築(攝於賽後)

氣氛熱烈,組委會的精心策劃固不可少,一路上的熱情民眾同樣功不可沒。可貴的是,市民的熱情並不完全是組織出來的,不少市民發自內心地對馬拉松感到好奇。在我跑完回酒店的路上,途人莫不對我這個完賽者以及我頸上的完賽獎牌懷有敬意,兩位長者甚至張口把我攔下,只為仔細欣賞獎牌,一位路人見狀也停了下來,打聽着報名費等資訊,最後更在徵得我同意後給獎牌拍了照,說是要“拍給家裡孩子看”。

回到比賽。第一個水站設於岐江彼岸的西區,為了超越更多人以保前路暢通,筆者策略性地跳過了5km水站,代價是隨後的每2.5km都只能乖乖進站。綜觀整場比賽,水站的佈置都很不錯,桌子很多,水杯、飲料分佈均勻,還有志願者分流提示,所以進站出站皆暢通無阻;就連賽道上的棄置水杯也不算太多,多數人都會自覺扔進設在水站裡的垃圾箱,我甚至聽到志願者溫馨提示:“扔在地上就可以了”。或許是優越的環境有利於發揮,筆者的取水技術似乎也突飛猛進。

從第3km開始,我便發現自己超速了,比原訂的上限配速5:00/km還要快,可究竟快了多少?6km時首次有了概念:儘管初段經歷了無可避免的擁堵,首6km的耗時也才29分鐘左右,比原先設想的還快了足足一分鐘。這讓筆者陷入矛盾:一方面因為成績突破而竊喜,另一方面又擔心能否堅持到底。比賽還不到1/3,現在超速無疑過於魯莽,“前面有多慢,後面就有多快”,此乃組委會一直宣揚的觀點。

控速與超速的博弈還將持續下去。7.5km,中山一橋上,一位全馬跑手發現自己被跑半馬的後來居上,驚呼:“哇,怎麼半馬的都追上來了?”半馬跑手回應道:“半馬算甚麼,我們都是跑140的。”話語中帶着開玩笑的口吻,卻道出了筆者彼刻秘而不宣的野心,按目前的節奏,140(1小時40分)真不是痴人說夢。要知道,隊長L君為了達成此目標,已經付出了受傷的代價,自己這次卻竟“得來全不費功夫”。

【博愛路馬拉松】

通常遇上成績大躍進的情況,首先想到的便是“賽道是否缺斤短兩了?”可是從第9km“博愛路馬拉松”伊始,145兔子便進入了視線範圍,正精確無誤地示範着5:00/km的配速。145已經是始料不及的好成績,既然自己一直壓不住速度,那麼跟着兔子平安完賽也是不錯的決定。可是彼時筆者正值“跑High了”的狀態,跟了還不到100m,便又提速甩走了他。

如果說兔子的配速還可能存在人為誤差,GPS的測量則應該是準確可靠的。從第10km至第15km,GPS的報數聲可謂此起彼落,而每一次報數,都證實了賽會的丈量是準確、甚至是偏長的。最誇張的一次,過了13km里程牌才剛剛一、二百米,右前方就有一部手機說道:“您已經跑了14公里...”至此,對於距離的質疑大抵可蓋棺定論。
我...

之所以說是“博愛路馬拉松”,是因為半馬從9km至21km的足足12km(那是超過一半的距離啊!),都將在這條中山市的東西大動脈上舉行,其間沒有彎道,只有一個折返點。或許是隔着綠化帶的緣故,這裡的圍觀群眾並不多,氣氛明顯比前半程冷清一些。當然,舞獅和武術表演這裡會繼續奉上。

“博愛路馬拉松”的另一大特點是接二連三的坡道。從組委會賽前發放的海拔圖便可看出,比賽將要從博愛路上的一個個下沉隧道中穿行,每個坡雖然都難度不大,但疊加起來卻增添了變數。事前以為那將是一大挑戰,事後卻要對此心存感激--要不是連續坡度帶來了不斷的新鮮感與技術變換,在一條筆直道路上跑一個小時該是何等無聊。

半馬、全馬在16km附近分了叉,半馬由此處折返奔向終點,全馬則直行繼續漫漫征途。自從南京馬拉松“出事”以後,賽道指示牌的設計也開始引起關注。“中馬”的賽道指示牌,雖然不像“南馬”那般奇葩,卻依然未盡人意:箭頭雖清晰,但字體不夠大,英文字更是小得可憐,廣播也只有普通話的。但願參加這場“國際馬拉松”的46位外籍選手一切順利吧......

折返點轉得流暢而一氣呵成。一旁的女志願者用普通話喊道:“加油!衝!”我卻心想:靠!這個關頭怎能喊“衝”呢?就因為這最後一衝,最近幾年都死多少人了。於是筆者略帶教育的意味,用廣東話回應:“唔好衝吖。”小小的片段,卻反映了“中馬”志願者熱情有餘、培訓不足。
比賽路線圖(圖文無關)

全、半馬分道揚鑣後,路上剩下的選手已寥寥無幾,觀眾亦不多,僅餘沿途的志願者和表演者為我們打氣。18km附近,一位大媽停下手中的腰鼓,對我前方那位嬌小女生說:“你是第11個女孩,加油!”嗯,如果筆者變了性,那麼此刻已經與獎金非常接近了。也就在這附近,筆者總算遇上了傳說中的噴淋站,體驗的結論是:水霧有股塑膠的氣味!

除此之外,一路上就只剩下跑手之間的互相激勵。不論是開始提速衝刺的、還是已經跑崩掉速的,能夠在這個時間跑完這段距離的,都一定經受了長年累月的認真訓練,所以,跑手之間都有着惺惺相惜的默契,每一次超越與被超越,都會互相送上一聲“加油”。

【終點:未完待續】

前面說“志願者熱情有餘、培訓不足”,倒也不能一概而論。從最後一個下沉隧道出來、準備轉入最後一個彎道的地方,就守着一位醫療志願者,提醒着每一位跑手“調整呼吸”。這些年參加過的為數不多的比賽裡,這是頭一回聽到“加油”以外的不同聲音。

我努力壓抑住衝刺的衝動,聽從志願者的建議調整呼吸。終點在望,現場的指示卻再一次令人暈頭轉向--跑道被鐵馬攔成兩半,沒有任何指示牌,幾個半馬跑手便都沿直線跑在左側,準備衝線之際,旁邊的一把聲音突然把選手們叫住了:“你們靠右邊!”

專注的跑手們莫不怔住了,其中一人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還要跑多久?”

“已經到了,辛苦了。”工作人員回答。

對,已經到了,沒有終點拱門,但計時地氈已經踩過了。我接受了工作人員掛上的獎牌,依次領取了三件完賽補給:一瓶水、一瓶脈動、一份肉鬆餅乾,然後史無前例地走進醫療站噴了藥--從第17km開始,左腳掌便一直受着水泡的折磨,只怪自己弄巧反拙,賽前往腳趾上的水泡印貼了膠布,結果鬆脫的膠布反而磨破了腳,多麼諷刺!

在距離終點不遠處的Expo會場上,“我完成了21公里”的展板周圍,照例圍着一大批拍照的人--這樣的展板一共兩幅,贊助商那幅較穩固,也較精美;賽會那幅則疑似抵受不住直升機的氣流,倒在了地上。

然而筆者已經不滿足於“跑完21公里”了,那是我每星期的例行公事。大幅刷新了PB,才是中山馬拉松上獲得的最大滿足。1:40:40的成績,也算是無愧於“虎走”這雙神鞋。

“中馬”完滿結束了,我的賽季卻未完待續。
未完待續...

2016-11-22

【科普】紙張的重量

公司最近需要印製一批傳單,給印刷公司的指令是要用“好一點、不反光”的紙,印刷公司回覆的建議是“200克的啞粉紙”。於是,職員據此以“200克/張”估算了運費:
“1000張傳單的總重200公斤,順豐每50公斤是324元人民幣,要分4個包來寄...所以這次寄件的運費要1000多人民幣了。”

然而這未免太誇張了,簡直就是數量級的問題:一張紙重200克,那是兩瓶“益力多”的重量啊!五張紙就相當於一瓶1L礦泉水啊!看到這樣,職員馬上提出了異議。

“如果是覺得運費太高昂,可以選擇級別低一點的紙,次一級的紙是157克,而常用的Double A大約是70~80克。”印刷公司回覆。

運費無疑可以降低不止一半,可是數量級的問題還未解決:一張Double A重80克,那一包500張的A4紙就是80g x 500 = 40,000g = 40kg了,比職員家中的小孩還重三倍,顯然不是正常人能夠單手捧起的吧?!

🙈🙉🙊🙈🙉🙊🙈🙉🙊🙈🙉🙊🙈🙉🙊

問題出在計量單位上,雖然大家都說“克(gram)”,可是印刷業界裡的“克”,並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克”。

原來,在國際標準算法中,紙張的重量單位是“克 / 平方米(gram per square meter)”,簡寫“gsm”,業界口語上則簡稱為“克(gram)”,這個被稱為“基重”。紙張愈厚,每平方米的重量便愈重,如上述“200克的啞粉紙”,指的是每平方米的紙張重200g,而不是一張傳單重200g。

一張“A系列”的全開紙(A0紙),面積正好是1平方米,所以,倘若Double A有出售500張/包的A0紙的話,這包A0紙的重量便將會是前面計算的40kg。

一張A0紙可以裁切成2^4=16張A4紙,換言之,一包“500張 / 包”的A0紙,可以裁切成16包“500張 / 包”的A4紙,所以,一包Double A A4紙的重量大約是40kg / 16 = 2.5kg。這個數字無疑靠譜得多。

除了gsm外,衡量紙張重量還常用“磅(P)”這個單位,尤其是在美國等英制國家。需要留意的是,這個磅重指的是一令(即500張)全開紙的重量,而不是一張或一平方米的重量。與“基重”相對,這樣以“一令”為計重單位的方式,稱為“令重”

由於紙張規格分有A、B、C等不同系列,各系列的全開紙尺寸都不相同(A0紙是1.000平方米、B0紙是1.414平方米、C0紙是1.189平方米......),因此,兩張基重(克重)相同但系列不同的紙張(如A4紙和B4紙),其重量也會因紙的面積不同而有差異,從而導致其令重(磅重)不同。

磅重與克重的換算如下:
磅重 = 克重 x 長(米) x 寬(米) x 500張 / 453.59237
以上的長、寬都是指全開紙的尺寸。這裡面,涉及到幾個單位換算:
  • 1令=500張
  • 1英寸=25.4毫米
  • 1磅 = 453.59237 克


2016-11-08

從搭巴士上下班引發的狂想

久以前筆者曾經“聊發少年狂”,提出了十分大膽的新馬路改造方案。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光是“水浸黑點”這一點,已足以讓那個“地下行車隧道 / 地下鐵路”方案化為泡影。

然而,當筆者偶爾乘搭巴士上下班,每次來到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 / 巴素打爾古街 / 火船頭街的路口(以下簡稱“新馬路口”)時,都不禁吁嗟長嘆:“明明綠燈,轉眼變成紅燈......”尤其是下班高峰期,4路巴士在新馬路總要堵上很長時間,眼看前方不遠處的交通燈眨了又眨,卻始終駛不出路口。

於是筆者又會開始天馬行空、發揮想像力:像新馬路口這樣的交通死結,難道就真的化解不開嗎?

結果筆者想出了一個“立交”方案,還從數字上證明了它能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
立交,全称立体交叉,一般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交通运输线路的交汇点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行驶、互不相扰的现代化陆地桥。

2016-11-02

從拖後腿到當大腿

副標題:記2016金沙遠足者

一屆的金沙遠足者,本來不打算再寫一篇筆記,因為經歷大致與去年雷同:路線大同小異,成績有所提高但照樣無緣獎金,甚至賽後的大抽獎也和去年一樣全軍覆沒。

不過在某些細節,尤其是感受和心理方面,還是有了微妙的差異。另外這場還是跑鞋“小美”(美津濃Wave Rider 19)的退役之作。凡此種種,都值得我為之寫一篇博文。


※※※※※※※※※※※※※※※

隊員們於09:15在會場入口集合,今年我跟他們不再是素未謀面了,集合過程便順利得多。隊長L君已受傷了近半年,很久沒看見過他飛奔的身影了;M君則幾乎每個周六都會在松山相遇,見面都會點頭打招呼;J君則整整一年沒見,仍是一身休閑T恤和運動長褲。除了他們,幾位交情甚篤的朋友也自組了一隊,一同感受盛事氣氛。
重聚(攝於完成比賽後)

熱身前我先“捐”掉兩雙殘破不堪的跑鞋,一雙是買了將近十年的adizero,當時純為應付大學體育課,對於跑步還毫無概念,竟誤打誤撞買了雙輕量鞋;另一雙是隊長L君幫忙淘寶的多威,帶着我從“水塘3圈”的跑渣成長為“半馬”跑手(依然是跑渣...),前掌外側的橡膠大底已徹底磨掉了,EVA中底亦磨掉近半。除了它們,第一雙自選自購的跑鞋“小美”也將在這場比賽後結束跑步生涯,從年初至今經歷了超過600k,X10大底也已局部磨穿。

在會場一處開闊空曠的地方盡情熱身後,四人便早早步入起跑區。是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對跑步而言則稍有點熱。起步儀式比去年略為簡短,稍稍過了10:00,比賽便在氣笛聲下展開了。

由於沒有搶佔有利起跑位置,比賽首階段的目標就是盡快從“龍蛇混雜”的人群中殺出叢圍,盡量超越速度較慢的隊伍。只是任重而道遠,當我們還堵在金光會展的高架橋上時,前面參賽隊伍已經延伸出去數百米遠,眼前這一幕,難免讓人心急如焚。
起點盛況。
這次終於明白為甚麼這一面寫的是“終點”了:它不是給跑手看的,而是給攝影師拍攝衝線用的。

於是,一等到步伐邁得開,我就立即以相當高的速度前進(配速估計在5分鐘以內),不僅把對手一個接一個地過掉,同時也將自己的隊友漸漸拉遠。其間雖然不時回頭張望,也不時提醒自己要控制速度、等待隊友,一轉眼卻又會盯上某隻“兔子”,重新開始提速追趕--當中最有象徵意義的是一位女性黑人,我把她幻想成肯雅埃塞的頂尖高手,然後在今年新增的彎道上“外道超車”,彼刻仿佛超越了人種、膚色的鴻溝。我甚至留意了她的擺臂是否如電視所見的黑人高手那樣,卻發現兩者沒有相似之處。

比賽規則要求我在1號計時點(CP1)停下來,等待自己的隊友到齊--自從比賽開始以來,我們的團隊終於又聚首一堂,可以重整旗鼓、部署下一階段的策略了。“還可以嗎?會不會太快?”我趕緊問道。隊友J君看來有點吃力,正忙着喝水、澆頭,隊長L君則說“不要緊”。

不要緊,那就繼續前進了。過了CP1,正式從公路轉入了山路。去年,在岔氣和感冒眩暈的雙重夾擊下,這條山路可謂讓我身心俱疲,沒想到時隔一年後故地重遊,卻變得這麼輕鬆愉快。我們採用與去年相似的策略,所有石級皆以步行通過,斜坡則視乎坡度和體能決定跑不跑。

連續的梯級沒有難倒我,來到相對平坦的環山徑上,我感受到與路跑不一樣的樂趣(去年雖然也跑過,但那更多是苦撐)--賽道狹長起伏、路面泥坑密佈,每一步要踩在哪裡,都要經過心思熟慮;下坡時,上半身則要不斷維持重心平衡,雙臂配合着左右揮舞。每一步的動作都有着微妙的差異,相比起半程馬拉松那機械式的21km,無疑豐富得多。俗語說“...跑步的說跑馬的有病,跑馬的說跑山的有病...”,這次之後,難道說筆者是準備要“進化”了?

多虧去年跑錯路的教訓,這次眾人都更加專注於比賽之中,賽道風光則無暇關顧。以至於當聽到有人讚歎金光大道的鳥瞰美景時,我甚至都懶得抬頭一看。或許組委會也是汲取了經驗,今年的指示明顯比去年要清晰,在10k與30k的分岔路口、以及容易跑錯的九澳水庫獨木橋,都各有一幅碩大無朋的指示牌;下山前的一處,則有工作人員指示方向;而即使是其他既沒有指示牌又無人駐守的小岔口,也都會在正確方向上密密麻麻地綁上標識。
10k路線圖

就這樣,山上路段一路上波瀾不驚。沿途遇到一個抽筋的,我給了他鼓勵,他則報以微笑;跑過興建中的新監獄時,一參賽者從路旁的草叢殺出,一臉尷尬,旁邊的樹幹則留下一攤水漬......跑着跑着,周圍的參賽者越來越少。

轉眼就到了最後一個下坡,一個參賽團隊剛好迎面而來,一位外國帥小伙也在其中。他們是志在參與的選手,這個時候才剛要上山。擦身而過時,那四人都在為我們鼓掌,口裡唸唸有詞地說着鼓勵的話。馬拉松比賽時,我常常為“套圈”的“領頭羊”們鼓掌致敬,卻絕不曾想過自己也會受到同等待遇,所以眼前突然出現這一幕,竟有點手足無措。隊長L君顯然也是亂了陣腳,立刻叫停了眾人,以確定是否還在正途上。

幸好這次我們沒有跑錯,CP1就在山坡底下。已經過了55分鐘,前面還有2~3k的路程,“1小時”的目標肯定達成不了,“110”則看來比較現實。

剛剛下了山,我便有了一馬平川的感覺,因為8k往往正是筆者開始“Runner's High”的時間,而且在前面幾個計時點和梯級頂,都贏得了一些休息機會。隊友M君或許是看穿了我的想法,說道:“能上就上吧!”我稍有猶豫,覺得始終是團隊比賽,丟下隊友似乎不太好,而且不管自己衝出甚麼成績,對戰果也絲毫沒有影響。可是才過了幾步,還是決定“自己上”吧,讓自己High一下。

和諧圓形地和蓮花圓形地上各有一位交通警駐守,一有跑手準備通過,警員便一面截停長長的車龍、一面為跑手指示方向,一位熱心的警察還給我送上一句“加油”!起跑時浩浩蕩蕩的金光大道,現在則只剩屈指可數的幾個人在上面跑步。兩名赤膊勇士在這段路上跟我互相超越,我照例送上鼓勵,對方卻沒有任何回應,也許是經過30k的奮戰他們已瀕臨“撞牆”吧?又或者是出於“距離歧視”而不想搭理我這個跑10k的吧?算了,別管他們了......

回頭看看自己的隊友。我跑過新濠影滙後停下來會合隊友,M君此時已經在後方約100米處了,體能下降的J君落後更遠,隊長L君則不知是為了照顧隊友、還是自己也因傷而久疏訓練,也與J君一起,過了約2~3分鐘才姍姍來遲。“加油!轉彎之後就到了!”我喊道。然而隊友已無油可加了。大家都已經盡力了。

經歷了一年的訓練,我的角色從“拖後腿”變成了“當大腿”。心理的變化最是微妙--前者是百般內疚,後者則是百感交集:一方面希望隊友迎頭趕上共創佳績,另一方面又覺得成績遠沒有攜手衝線那麼重要。

成績真的不重要。在比賽結束後相當長的時間裡,都只知道自己的成績是1:09:20,達成了“110”的目標,卻沒有如願衝擊前十(比第十名慢了不到4分鐘),比賽排名則遲遲未公佈。無所謂了,拿不到獎金,成績、排名便都沒有意義。
完賽成績

本屆唯一的“槽點”是比賽之後的小插曲:話說完成比賽後眾人第一時間來到寄存處領物,工作人員很快便遞出了編號“778”的黑色塑膠袋,打開一看,裡面的東西竟然換了包!隊長L君隨即衝了進去,跟隨工作人員逐一打開放滿一地的黑色塑膠袋,才終於找到了另一個編號“778”的塑膠袋。

但是瑕不掩瑜,這終究是場值得享受的比賽。
是的,馬拉松賽跑,只有享受它才有意義。如若不是一種享受,何以有好幾萬人來跑這四十二公里的賽程呢? --村上春樹

賽後的盛宴上,司儀透露了來年將會加入“新玩法”,普遍預期是會新增20k的項目。“半馬”距離的越野賽!我們都已經迫不及待了。
Love yourself,
Live a healthy lifestyle.

2016-10-27

一段毫無違和感的移花接木

“我們走,一直走,一直走,重回黃金港!”

費爾明娜.達薩渾身一震,因為她聽出了昔日那個被神聖恩典照亮的聲音。她看了看船長:他是他們命運的主宰者。但船長沒有看她,他被弗洛倫蒂諾.阿里薩那靈感的巨大力量震懾住了。

“您此話當真?”他問他道。

“從我出生起,”弗洛倫蒂諾.阿里薩說,“就沒說過一件不當真的事。”

船長看了看費爾明娜.達薩,在她睫毛上看到初霜的閃光。然後,他又看了看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看到的是他那不可戰勝的決心和勇敢無畏的愛。這份遲來的頓悟使他嚇了一跳,原來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沒有止境的。

“見鬼,那您認為我們這樣來來回回的究竟走到甚麼時候?”他問。

在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以來的日日夜夜,弗洛倫蒂諾.阿里薩一直都準備好了答案。

“一生一世。”他說。

船長絕望了。

“那這些天我們吃甚麼?”他一把揪住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的汗衫領子,使勁搖晃着。

“你說,吃甚麼?”

弗洛倫蒂諾.阿里薩活了七十五歲──用他一生中分分秒秒積累起來的七十五歲──才到了這個關頭。他自覺心靈清透,坦坦蕩蕩,甚麼事也難不住他。他說:

“吃屎”。

※※※※※※※※※※※※※※※

出處:
1.  《霍亂時期的愛情》,〔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著,楊玲譯
2.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 著,陶玉平譯

2016-10-21

狗場跑步指南

註:本文所述“狗場”皆指位於澳門花地瑪堂區之“逸園賽狗場”(或稱“蓮峰運動場”)。


註:本文所載僅根據個人經驗及網上資料匯編,未經官方核實。資訊截至文章發佈日,日後如有變更,恕不更新。

意漸濃,氣溫驟降,又回到適合跑步的季節。為了在今年的半程馬拉松比賽中力爭佳績,筆者決定將跑步次數增加至每週三次,同時加入速度方面的訓練--這意味着兩天的週末“不夠用”,工作日裡也必須抽空練習。

松山緩跑徑一直是筆者的“跑步聖地”,對於每個週末清晨的長課,松山緩跑徑無可挑剔。只是上一次山終究不容易,上班的日子去,早上去,怕時間太緊張;晚上去,又怕環境太幽深。

水塘夜跑倒是容易安排,它是不少健身者的首選。只是隨着跑步運動日益流行,這裡光是跑者已接近飽和,還有各種散步的、遛狗的、拍拖的、自拍的、捉精靈的,更是讓跑步徑水泄不通。此外,地面狀況也不甚理想,凹凸不平的,作輕鬆練習還勉強可以,進行對自身及別人皆較具危險性的速度訓練,則是無從談起。

因此,在開始加強訓練前,場地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松山和水塘,顯然都有各自的局限性。

於是,筆者的目光瞄準了離家甚近、而且是澳門本島唯一向公眾開放的標準田徑場--蓮峰運動場。因為它同時是澳門賽狗博彩活動的舉辦場地,所以又稱為“逸園賽狗場”,或俗稱“狗場”。中學時代,這座運動場可謂令筆者吃盡苦頭,所以當筆者十年前最後一次踏出這座大門時,絕對不曾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孤身一人、滿懷期待地重臨故地。
狗場虐我千百遍,我待狗場如初戀。

由於沒有帶路的人,自從決定在這裡開展訓練以來,筆者便四處探聽入場規定、場地設施等資訊,卻發現網上沒有一篇像樣的指南。

無論如何,筆者最終還是在焦慮與期待中開始了在狗場的首課訓練,一切還是熟悉的味道!現把自己在狗場跑步的經驗整理一下,公諸同好,獻給所有期望在更舒適環境中奔跑的人。



2016-10-12

悼Note7君

謹以此篇悼念逝去的S****** G***** Note7。

你曾為眾人所期,
光名字就足夠霸氣,
卻嘆命運多舛,
走得這般悄無聲息。

你的此生猶如煙花,
璀璨光芒在頃刻爆發,
然後化為灰燼,
尚留下陣陣
驚呼......

2016-10-07

浮冰融化後(外傳)

別管加鹽的情況。重新檢查發現,上次的計算中出現了重大漏洞。

話說我們往一碗水裡加了冰塊,導致了碗內水柱的升高,其上升高度為:


單純從數學上看,假如冰塊的截面面積與碗口十分接近,即‘S冰’-->‘S碗’,則水位的上升‘H升1’趨於正無窮--這顯然是不合邏輯的,否則工程師都不用設計水泵,往井裡放一塊浮冰(或浮木),水豈不就會源源不斷噴湧而出?


究其原因是早前的模型不夠完善。




2016-09-27

丙烯酰胺致癌嗎?

近從某人口中得知了翠玉瓜致癌的消息,雖然腦海中對翠玉瓜的長相沒甚麼印象,但相信平時沒有少吃,所以也應當算是關乎切身利益。
翠玉瓜長這樣的...

後來筆者上網一搜,很輕易就找到了相關報導。仔細一看,罪魁禍首果然又是丙烯酰胺--幾年前報導珍珍薯片的食安問題時,這個東西就曾經“上過頭條”,當時筆者更為之作過短短的筆記:

不穩,不能與酸、碱、氧化劑、鐵、鐵鹽共存;
工業上通過丙烯腈水解製得,主要用於聚丙烯酰胺(PAM)的合成;
油炸食品中會存在丙烯酰胺(來源:Maillard棕色反應),可能致癌,神經毒素;
見“珍珍薯片”。

趁此機會,不妨把筆記豐富一下。

2016-09-16

廣州半馬之旅構思

本打算今年參加鳥巢半程馬拉松,順道在北京一帶遊覽一番,欣賞帝都的秋色、品嚐地道的“京霾”。只是天有不測之風雲,本屆“鳥馬”居然跟金沙遠足者撞期了,計劃唯有無奈放棄。罷了,反正今年已經消費不低,乾脆別出省吧!

不出省有不出省的玩法。廣州馬拉松,在國內可算是數一數二的比賽,賽道、組織、服務均有口皆碑,今屆更獲得了國際田聯的“銅標”評級,因此報名情況異常火爆,“半馬”項目的中籤率竟不到兩成!這次居然“人品爆發”,抽到了“半馬”名額。跑步之餘,當然也要趁機旅行幾天。


廣州這座省會城市,以往為了坐火車、坐飛機,不知來過多少次;也有專程來過旅遊,譬如長隆野生動物園就到過不下三次,可是對於這座城市卻始終印象矇矓,總覺得“沒甚麼好玩”,也一直未有深挖。所以,這次路途雖短,卻依然是值得精心籌備的發現之旅。



※※※※※※※※※※※※※※※

筆者根據網上攻略、別人的推薦以及自己的印象,把廣州各主要景點、活動分類整理如下(括號顯示前往該處的地鐵線路及站名):


  • 名勝古跡:沙面(6,黃沙)、石室教堂(6,一德路)、陳家嗣(1)、黃埔軍校遺址(?)、越秀公園(2)、中山紀念堂(2)、粵海關大樓、郵政博物館(6,文化公園)
  • 自然風光:白雲山(?)、大夫山(?)、華南植物園(?)、生物島(4,官洲)
  • 現代景點:廣州塔(3)、長隆(3)、天字碼頭-夜遊珠江(6,海珠廣場)、MAG環球魔幻世界(APM,黃埔大道)
  • 購物夜市:上下九步行街(1,長壽路)、北京路步行街(6)、太古匯(3,石牌橋)
  • 文化藝術: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圖書館(APM,大劇院)、購書中心(1\3,體育西路)、紅磚廠(5,員村)
  • 體育運動:“廣州恆大”(5,體育中心)、廣州馬拉松(5,珠江新城)

然後從位置、交通、感興趣程度等方面考慮,從中抽出一部分,串聯成以下的三日行程:


  • 【Day 1】廣州東站 - 旅舍 - 天河體育中心 - 購書中心 - 北京路步行街 - 旅舍
  • 【Day 2】廣州馬拉松 - 旅舍 - 沙面 - 粵海關大樓 - 郵政博物館 - 水上巴士(S2) - 廣州塔(蜘蛛俠棧道) - 旅舍
  • 【Day 3】紅磚廠 - 上下九步行街 - 石室教堂 - 旅舍 - 廣州東站



※※※※※※※※※※※※※※※

Day 1

由於翌日有馬拉松比賽,是日行程避免消耗過多體力,上午主要作各種準備功夫,如開通“羊城通”、領號碼布、旅舍Check-in等,下午則在書店“打書釘”,晚上再到北京路步行街隨便逛逛。


【關於住宿】


一套行程的好壞,住宿地點的選擇舉足輕重。


“跑馬 + 旅行”模式有一好處:選擇旅舍時,只需考慮一個因素,就是“離起點越近越好”。


於是,筆者從廣州的兩間國際青年旅舍中,選了交通較便利的一間,不僅與起點相距只有兩個地鐵站,而且位處地鐵1號線、5號線交匯的“楊箕”站附近。美中不足的是,旅舍沒有單人房,一個人住顯得有點浪費。


後來友人建議七天如家。可是,賽事起點畢竟是“高大上”的珠江新城,花城廣場周圍是動輒上千的國際五星級酒店,連帶這一帶的七天如家亦水漲船高。筆者環顧了花城廣場一周,決定還是青旅比較靠譜。


由於選擇了住在天河區,所以從珠海去廣州就不選擇城軌了。坐大巴到廣州東站,那裡有地鐵1號線,乘三個站就能到旅舍。


還有一點比較鮮為人知:旅舍所在的“共和社區”裡面就有一座農貿市場,筆者可以方便地買到香蕉--對於跑馬拉松來說,香蕉可是必需品呢!


【羊城通】


排隊買地鐵票是相當惱人事情,去年的經歷仍心有餘悸,差點就因為排隊買票而趕不上火車。所以,暢遊廣州前,我們還需要一張羊城通。


開通羊城通並不複雜,在羊城通各客服中心、地鐵沿線票亭、7-11連鎖便利店、OK便利店、部分全家連鎖便利店和天天洗衣店都可購買羊城通押金卡,價格為50 + 20,其中50為預充值,20則為押金,退卡時可退還。


退卡則只能在客服中心辦理,幸好廣州東站就有客服中心,對筆者而言可謂十分便利。位置是:地鐵廣州東站内HJ出口方向,商舖編號:GZDZ-3-6S,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9:00~19:00,星期日 10:00~16:00,星期六不營業。

除了省卻排隊時間,使用羊城通還能享受折扣優惠:每月首十五次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按95折優惠;第十六次開始,按6折優惠。


【天河體育場】



廣州馬拉松的《領物須知》尚未發佈,不過根據去年的經驗,領物地點應該在天河體育場。除了領物,那裡到時還將舉辦一場盛大的馬拉松博覽(Expo),預熱氣氛。所以,天河體育場將是行程的第一站,同樣位於1號線沿線,位處旅舍與廣州東站之間。

“天體”恰巧也是中超“五連霸”、兩屆亞洲冠軍--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簡稱“廣州恆大”或“恆大”)的主場所在地,對中國球迷而言自然有一定吸引力。然而,如果諸位遠道而來、想要一睹真金白銀的獎盃的話,恐怕要失望而回了。

那是因為,體育場屬於政府公產,而非廣州恆大的私產,所以除了東西兩側、只在比賽日營業的紀念品商店外,現場基本看不到恆大元素。儘管近年來戰績顯赫,恆大卻仍欠缺一座榮譽室。去年年底,就連媒體也看不過去,發文質問恆大榮譽室何時建成。只是一年過去,似乎仍毫無進展。
比賽日的天河體育場

諸位如想支持恆大,唯有到“天體”對面的Nike買件球衣吧......

【廣州購書中心】


筆者自問讀書不多,所以四大“一線城市”雖然都曾涉足,卻竟從未進過那裡的書店。只是隨着“願望清單”越來越長,自己也越發期待到那些樓高幾層的“巨無霸”書城裡淘些寶。

偏偏廣州最大的書店與天河體育場離得特別近,近得只有一座天橋相隔。於是,在需要節省體力的馬拉松前夕,還有甚麼比“打書釘”更適合的呢?

1994年剛剛開業時,廣州購書中心被譽為“神州第一書城”。在此之前,用1.8萬平方米的龐然大物(相當於整座運順商場!)作書店簡直難以想像。此後的20年裡,這裡一直是珠三角地區無數讀者的聖地。2014年,購書中心開展了為期四個月的全面裝修,一來為了提升室內裝修與格調,二來,在電子商務的不斷蠶食下,實體書店難免要轉型升級,不得不將部分書架割讓予百貨零售。但無論如何,購書中心至今依然位居“食物鏈”頂端,其圖書品種仍是全市其他書店難望項背的。

購書中心外觀。遠處的球場就是天河體育場

這次相信收穫不少,為免書架上未讀完的書越積越多,所以要給自己定個目標:出發之前要完成三本。
 


如果嫌購書中心過於嘈雜俗氣,那麼附近“太古匯”商場裡的方所書店也值得考慮。方所被當地讀者譽為書店中的“土豪”,與LV、Hermes等奢侈品牌為鄰,它自然也要格調高端、環境舒適。不過論藏書,當然還是前者豐富得多,方所的書,據說還是以暢銷書為主--暢銷書我何必千里迢迢扛回去?

【北京路步行街】



雖說要節省體力,可是晚上的大好光景豈能白白浪費。

每座城市都有那麼幾條“步行街”,例如杭州有清河坊、上海有城隍廟、廈門有中山路、澳門則有噴水池,其實商品--甚至店舖--都大同小異,然而旅客卻總是樂此不疲前來湊熱鬧。廣州的北京路就是這樣一條步行街。雖然不知有甚麼好玩,但既然要安心當一回遊客,當然也要幹些遊客專做的事吧?

北京路

這次地鐵終於需要換乘,可是也並不複雜,從書城附近的“體育西路”站乘1號線,兩個站後在“東山口”換乘6號線,再過三站便到達“北京路”。建議從南至北貫穿北京路步行街,返程時在“公園前”站乘搭1號線返回旅舍。



【MAG環球魔幻世界】(2016-10-11 Updated)

相比起漫無目的的逛步行街,這個新近發現的MAG環球魔幻世界,吸引力顯然不在同一個數量級。由於這個景點開業還不滿一年,許多遊記、攻略、以至“螞蜂窩”旅行網都未有相關推介,才讓筆者看走了眼。

MAG環球魔幻世界號稱“廣州新中軸”上的“重量級”旅遊項目,總面積近20000平方米,由懸空式飛行劇場、迷離幻視館、夜光3D城、泰迪熊樂園、7D魔幻互動劇場、360度球幕影院、X騎士動感影院和猩龍大戰等八大主題館組成,其中一些設施更是廣州、華南地區甚至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對於不同年齡層、不同興趣的遊客,無疑都極具吸引力。

據說每個項目排隊都很久,鑑於筆者時間有限、還要保留體力,那些“懸空式飛行劇場”、“7D魔幻互動劇場”暫且跳過吧,反正已經玩過新濠影匯的蝙蝠俠夜神馳騁,體驗估計大同小異吧?直入正題,徑直前往最感興趣的主題館--泰迪熊樂園。(諸位不要鄙視我...)

廣州MAG的泰迪熊樂園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泰迪熊主題樂園,5000多平方米的展館裡聚集了逾萬件主題展品,分為泰迪熊奇趣博物館、歐洲小鎮以及森林歷險三部分展覽,包括了兵馬俑、中國宮廷、月球、天鵝湖、魔幻森林等各種場景造型,而最搶眼的則是全國獨一無二的5米高巨熊,以及全館最大的“小人國”巨熊。諸位至此,一定能滿足未泯的童心。
“小人國”場景

網上沒看見泰迪熊樂園的單獨門票,最便宜的是“泰迪熊 + 迷離幻視館”的聯票,攜程上的售價是96元。“全館通玩”則是157元,個人認為尚可接受。

為了來泰迪熊館,原定的北京路行程取消,“打書釘”的時間也要縮減;另外,早上也爭取提早一點出門。MAG環球魔幻世界位於天河區珠江新城的花城滙北區,從“體育中心南”地鐵站乘APM線至“黃埔大道”站下車即可。營業時間至晚上22:00。

Day 2

是日行程恐怕豐富過頭了,以至筆者都擔心會招架不住......


【廣州馬拉松】


“廣馬”作為行程的重點節目,根本無需再多加筆墨。


半程馬拉松起點設於珠江新城內的花城廣場,賽道主體分佈於珠江兩岸,沿途將飽覽廣州大劇院、廣州圖書館、廣東博物館、獵德大橋、海心沙等諸多地標建築,最後在琶洲國際會展中心衝線完成比賽。


因為“半馬”的起跑位於“全馬”之後,賽道預計比較擁擠,本來就不容易出好成績;另外,考慮到當天還有其他高體力消耗的活動,所以這場比賽還是以輕鬆完賽、感受“金標”水平為主,刷PB、“破2”的事,則希望在早一星期的澳門馬拉松裡實現。(註:“廣馬”今年剛獲評為“銅標”賽事,但主辦方宣稱從去年開始便全面按照“金標”標準舉辦賽事,目標亦是角逐“金標”名銜)

比賽於上午7:30起跑,通常要提前至少半小時抵達現場。從“楊箕”到“珠江新城”也是兩站地鐵的路程,而5號線的首班車6:16便到達“楊箕”站了,地鐵出行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



【廣州有軌電車】(2016-10-18 Updated)

原文對於跑完比賽後的撤離方案隻字未提,因為本認為沒有必要。終點附近就有“琶洲”地鐵站,四通八達。


不過相比起昏暗擠迫的地鐵,筆者更想體驗一下環保清新的廣州有軌電車。有軌電車全稱“廣州市海珠環島新型路面電車”,東起萬勝圍、西至廣州塔、全長7.7km的首期線路已於去年2月正式營運。坐在明亮穩定的車廂裡,透過大幅玻璃車窗,珠江北岸的繁華將一覽無遺。

廣州有軌電車

除了窗外號稱“最美7.7km”的風景,營運方對於提升車廂環境氣質也是煞費苦心,不定期推出各種主題專列,此前的案例包括3D繪畫專列廣州情懷專列移動圖書館專列氣象專列等等。不經意間,說不定就有意外驚喜。

為了“體驗”廣州有軌電車,筆者這次可謂“捨近求遠”,放棄了比賽終點“廣交會展館”附近的琶洲地鐵站(好處是避免與大批同時完賽的跑手一起擠地鐵),而是沿會展中路向江邊走超過600米,才到達有軌電車“會展中”站。

【沙面】

馬拉松比賽預計10:00前完成,稍事梳洗整頓後,行程又可以繼續了。


作為中國最早開埠的城市之一,廣州當然處處殘留着華洋交流的痕跡。沙面島就是這樣一片“十里洋場”,這座0.3平方公里的人工小島,自鴉片戰爭以後便淪為英法兩國的租界;二戰以後,殖民主義者人去樓空,卻為這片土地留下了濃郁的異國風情。


現在,沙面已經成為廣州的一大熱門景點,堪稱“廣州最美麗的地方”。大量十九世紀的西式建築依然保存完好,加上規劃得宜、綠化完善,旅客遊弋於此,儼如置身歐洲小鎮。

沙面

沙面東西長約900米,南北寬約300米。旅客可乘地鐵6號線至“黃沙”,越過小橋便可到達小島的西北端。


【粵海關大樓 / 廣州郵政博物館】


沙面的西式建築誠然美輪美奐,然而最精緻雄偉的一座,卻是距沙面不遠的那座、廣州人稱之為“大鐘樓”的粵海關大樓。


粵海關大樓已在珠江之濱聳立了整整一百年。大樓建成於1916年,由英國建築師C. D Arnott以新古典主義手法設計建造,總建築面積近三千三百平方米,樓高三十一點八五米,大樓建築呈現出明顯的歐陸風貌,羅馬立柱、鐘樓、每個房間的壁爐,都是非常顯著的特徵;而鐘樓裡則仍有目前全國罕見的、保存完好的英制全機械傳動式立鐘。


直至2006年,廣州海關才正式撤出了這座大樓,此後,這裡被改建成全國第一座海關博物館,展出包括中國歷史上發行的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在內的許多重要展品。可惜海關博物館暫時只在星期三對公眾開放,是次廣州之行,只能從外面瞻仰建築物的壯觀。

粵海關大樓

不過諸位也不必失望,就在距“大鐘樓”不遠處,還有一座同屬歐式風格的建築,那就是廣州郵政博物館。大樓最初建於1897年,及後屢經劫難,1942年按完貌修復完工後,曾先後作為廣東郵務管理局、郵電部廣州郵局和廣州市郵政局辦公樓使用。


現在,這座大樓變成了郵政博物館,集展覽、收藏和銷售於一體,展示了廣州地區的郵政歷史和集郵文化。諸位至此,給親友寄張明信片如何?


建議自西北向東南穿過沙面,過橋後沿着美麗的珠江漫步過去,便可看見粵海關大樓,繼續前往則可到達郵政博物館和下一站的西堤碼頭。


【水上巴士】

要想在珠江上乘船欣賞兩岸美景,遊客大概首先會想到“珠江夜遊”。此項目以接待旅客為主,大多是在河道上繞一圈,然後從原先登船的碼頭上岸,並不具備交通功能;價格則動輒數十元,想要好點的艙位、或者想在船上享用自助餐的話,三位數跑不掉。如此庸俗、又超乎預算的活動,筆者當然不打算參加。


幸好還有更經濟、更接地氣的選擇。去年杭州之旅中就介紹過水上巴士,原來在水系發達的廣州市,水上巴士也發展蓬勃,已經擁有14條線路;票價方面,大多數航線僅需2元,果斷比“珠江夜遊”便宜一大截。

廣州水上巴士路線圖

這次乘搭的是S2路線,郵政博物館對面的西堤碼頭就可以乘搭,目的地是終點站“廣州塔”。水上巴士平均20~30分鐘一班,營運時間至晚上18:30。


【廣州塔】



“小蠻腰”廣州塔毫無疑問是廣州的新地標。作為全市第一摩天大樓,她在珠江新城一枝獨秀;夜幕之下,在五光十色的燈光之中,更顯璀璨迷人。

廣州塔

“小蠻腰”不僅是電視發射塔,塔內的觀光娛樂設施也相當豐富。首先少不了的是白雲/星空觀光大廳:花100多元到高塔上守候夕陽,這種事筆者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幹過一次,回想起來其實挺不值的,而“小蠻腰”的景觀甚至還不如前者,前者起碼可俯瞰東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廈,“小蠻腰”則是鶴立雞群;其他諸如塔頂摩天輪、跳樓機等也是噱頭十足,只是對於單身汪,這些好像沒太多意思...


筆者最感興趣的,是最耗體力的“蜘蛛俠棧道”。棧道始於33層,在巨型鋼鐵網的包圍中盤旋而上,一邊360度欣賞着廣州美景,一邊走過建築物外圍的1096個梯級,最後在65層完成遊覽。這個玩下來,體驗和成就感絕非坐電梯直上觀光大廳所能比擬的。
只在蜘蛛俠棧道見到的景色

只是,上午剛跑完半程馬拉松,晚上再玩這個,不知是否吃得消...


Day 3



轉眼就到了行程的最後一天。這天沒有“非去不可”的目標,隨便到幾個有意思的地方看看,然後就打道回府。


【紅磚廠藝術區】


我們聽過不少變廢為寶的故事:一些古老社區、廠房在完成歷史任務後陷於荒廢,結果經過藝術家的妙筆生花,搖身一變成了創意樂園。類似的案例包括北京798、上海田子坊、杭州絲聯、富義倉、廈門曾厝垵等等。而廣州的紅磚廠,也有着類似的故事。


紅磚廠前身為生產罐頭食品的廣州鷹金錢食品廠,後來卻荒廢下來並瀕臨拆遷,直至2009年的春天才終於注入了新鮮血液,變成廣州第一家非房地產包裝的真正意義上的創意區。經過數個春秋的積澱,紅磚廠現在已經成為了國内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創意產業區之一。


雖然藝術未必看得懂,義烏小商品亦未必看得上,這個景點依然值得期待,因為光是經藝術家們修飾過的廠房外景已經十分吸引,很適合拍攝各種文藝裝逼照。

在紅磚廠拍出的文藝照

交通方面,離得最近的地鐵站是5號線的員村,從B出口出來後沿無名小路走約500米便可到達紅磚廠北門。暫計劃“北進南出”,離開時可在南門以東200米的“琶洲大橋底”巴士站乘771路,到“程介西”站(即“員村”地鐵站)換乘地鐵。


【上下九步行街】


大家都說“食在廣州”,可是行程至此,飲食方面似乎未曾着墨
。那麼,現在該切換成“吃貨”模式了。


廣州最有名的步行街有二:其一是上面介紹過的北京路,其二則是上下九。後者的商舖定位不如前者,卻是最地道廣州小食聚集地:“銀記”腸粉,“歐成記”上湯鮮蝦雲吞麵,“伍湛記”的及第粥、魚皮粥,“南信”的雙皮奶、姜撞奶和牛三星等等,都十分值得吃貨們大快朵頤......嗯,筆者都記住了,統統到碗裡來。

上下九步行街

前往上下九可以乘地鐵1號線至“長壽路”站,出站後沿寶華路(也是一條商業街)南行至第十甫路後口左轉,自西向東一路“橫掃”第十甫路、下九路與上九路,然後在人民南路上的“大新路口”巴士站乘4路或823路至“一德中”站,繼續前往下一站。


【石室教室】


最初設計的行程,本來到上下九就完結了。可是筆者後來又發現,石室教堂與上下九相距也並不遠,反正從上九路去地鐵站也要走一段,不如順便繞過來看看。


石室教堂全稱“天主教石室聖心大教堂”,始建於1863年,至1888年才落成,建築面積為2924平方米,東西寬32.85米,南北長77.17米,中殿屋頂高28.2米,塔尖到地面高度為52.76米(18層樓的高度啊!),既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以及中國其中一間最具特色的大教堂,亦是中國及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哥德式教堂,更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全石構哥德式教堂之一。




教堂在非彌撒時間均免費開放,平日一般開放至17:30。遊客可進內隨便參觀,但教堂內禁止拍攝(不過也有許多人不守規矩),另外也禁止衣着暴露的參觀者進內(冬天應該沒這個問題吧?)。參觀完畢後,可從附近的“一德路”站乘地鐵離開。



【萬國Outlets】(2016-10-27 Updated)

再來補充一項剛剛想到的。


作為亞瑟士的“腦殘粉”,筆者一直期望參觀一下它的專門店,然而在澳門這樣的小縣城,這個願望是無法滿足的......前些時候香港銅鑼灣和K11的Asics專門店開張時,也已經引起了筆者的關注。

只是,儘管廣州之行早已確定下來,筆者卻直至現在,才聯想到要在廣州這座大都市尋找亞瑟士。果然不出所料,廣州的確有亞瑟士專門店,而且一共有六間。其中,位於天河體育場對面的正佳廣場店是規模最大的,地點也很方便,理所當然應該編進行程裡。

可是錢包君喊疼。幸好這個世界還有 奧特曼 奧特萊斯!在海珠區江南大道上,就有一座名為“萬國奧特萊斯”的商場,設有運動潮流、時尚休閒、戶外運動、美食天地、生活綜合等五大部分,雲集了一百多家國際品牌的直營工廠店 / 折扣店,除了夢寐以求的“亞瑟士 - 鬼冢虎工廠店”以外,大部分耳熟能詳的運動、服飾品牌都在這裡設了折扣店,真的無愧於“萬國”之名。
萬國奧特萊斯品牌店一覽

從石室教堂前的“一德中”巴士站,可以乘86路或82路至“江南大道中”巴士站,下車後前行至下一個路口左轉便可到達“萬國奧特萊斯”。離開時則可在“江南西”地鐵站乘地鐵2號線(從商場到地鐵站需步行約200米)。

(全文完,祝君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