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2

【科普】紙張的重量

公司最近需要印製一批傳單,給印刷公司的指令是要用“好一點、不反光”的紙,印刷公司回覆的建議是“200克的啞粉紙”。於是,職員據此以“200克/張”估算了運費:
“1000張傳單的總重200公斤,順豐每50公斤是324元人民幣,要分4個包來寄...所以這次寄件的運費要1000多人民幣了。”

然而這未免太誇張了,簡直就是數量級的問題:一張紙重200克,那是兩瓶“益力多”的重量啊!五張紙就相當於一瓶1L礦泉水啊!看到這樣,職員馬上提出了異議。

“如果是覺得運費太高昂,可以選擇級別低一點的紙,次一級的紙是157克,而常用的Double A大約是70~80克。”印刷公司回覆。

運費無疑可以降低不止一半,可是數量級的問題還未解決:一張Double A重80克,那一包500張的A4紙就是80g x 500 = 40,000g = 40kg了,比職員家中的小孩還重三倍,顯然不是正常人能夠單手捧起的吧?!

🙈🙉🙊🙈🙉🙊🙈🙉🙊🙈🙉🙊🙈🙉🙊

問題出在計量單位上,雖然大家都說“克(gram)”,可是印刷業界裡的“克”,並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克”。

原來,在國際標準算法中,紙張的重量單位是“克 / 平方米(gram per square meter)”,簡寫“gsm”,業界口語上則簡稱為“克(gram)”,這個被稱為“基重”。紙張愈厚,每平方米的重量便愈重,如上述“200克的啞粉紙”,指的是每平方米的紙張重200g,而不是一張傳單重200g。

一張“A系列”的全開紙(A0紙),面積正好是1平方米,所以,倘若Double A有出售500張/包的A0紙的話,這包A0紙的重量便將會是前面計算的40kg。

一張A0紙可以裁切成2^4=16張A4紙,換言之,一包“500張 / 包”的A0紙,可以裁切成16包“500張 / 包”的A4紙,所以,一包Double A A4紙的重量大約是40kg / 16 = 2.5kg。這個數字無疑靠譜得多。

除了gsm外,衡量紙張重量還常用“磅(P)”這個單位,尤其是在美國等英制國家。需要留意的是,這個磅重指的是一令(即500張)全開紙的重量,而不是一張或一平方米的重量。與“基重”相對,這樣以“一令”為計重單位的方式,稱為“令重”

由於紙張規格分有A、B、C等不同系列,各系列的全開紙尺寸都不相同(A0紙是1.000平方米、B0紙是1.414平方米、C0紙是1.189平方米......),因此,兩張基重(克重)相同但系列不同的紙張(如A4紙和B4紙),其重量也會因紙的面積不同而有差異,從而導致其令重(磅重)不同。

磅重與克重的換算如下:
磅重 = 克重 x 長(米) x 寬(米) x 500張 / 453.59237
以上的長、寬都是指全開紙的尺寸。這裡面,涉及到幾個單位換算:
  • 1令=500張
  • 1英寸=25.4毫米
  • 1磅 = 453.59237 克


2016-11-08

從搭巴士上下班引發的狂想

久以前筆者曾經“聊發少年狂”,提出了十分大膽的新馬路改造方案。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光是“水浸黑點”這一點,已足以讓那個“地下行車隧道 / 地下鐵路”方案化為泡影。

然而,當筆者偶爾乘搭巴士上下班,每次來到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 / 巴素打爾古街 / 火船頭街的路口(以下簡稱“新馬路口”)時,都不禁吁嗟長嘆:“明明綠燈,轉眼變成紅燈......”尤其是下班高峰期,4路巴士在新馬路總要堵上很長時間,眼看前方不遠處的交通燈眨了又眨,卻始終駛不出路口。

於是筆者又會開始天馬行空、發揮想像力:像新馬路口這樣的交通死結,難道就真的化解不開嗎?

結果筆者想出了一個“立交”方案,還從數字上證明了它能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
立交,全称立体交叉,一般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交通运输线路的交汇点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行驶、互不相扰的现代化陆地桥。

2016-11-02

從拖後腿到當大腿

副標題:記2016金沙遠足者

一屆的金沙遠足者,本來不打算再寫一篇筆記,因為經歷大致與去年雷同:路線大同小異,成績有所提高但照樣無緣獎金,甚至賽後的大抽獎也和去年一樣全軍覆沒。

不過在某些細節,尤其是感受和心理方面,還是有了微妙的差異。另外這場還是跑鞋“小美”(美津濃Wave Rider 19)的退役之作。凡此種種,都值得我為之寫一篇博文。


※※※※※※※※※※※※※※※

隊員們於09:15在會場入口集合,今年我跟他們不再是素未謀面了,集合過程便順利得多。隊長L君已受傷了近半年,很久沒看見過他飛奔的身影了;M君則幾乎每個周六都會在松山相遇,見面都會點頭打招呼;J君則整整一年沒見,仍是一身休閑T恤和運動長褲。除了他們,幾位交情甚篤的朋友也自組了一隊,一同感受盛事氣氛。
重聚(攝於完成比賽後)

熱身前我先“捐”掉兩雙殘破不堪的跑鞋,一雙是買了將近十年的adizero,當時純為應付大學體育課,對於跑步還毫無概念,竟誤打誤撞買了雙輕量鞋;另一雙是隊長L君幫忙淘寶的多威,帶着我從“水塘3圈”的跑渣成長為“半馬”跑手(依然是跑渣...),前掌外側的橡膠大底已徹底磨掉了,EVA中底亦磨掉近半。除了它們,第一雙自選自購的跑鞋“小美”也將在這場比賽後結束跑步生涯,從年初至今經歷了超過600k,X10大底也已局部磨穿。

在會場一處開闊空曠的地方盡情熱身後,四人便早早步入起跑區。是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對跑步而言則稍有點熱。起步儀式比去年略為簡短,稍稍過了10:00,比賽便在氣笛聲下展開了。

由於沒有搶佔有利起跑位置,比賽首階段的目標就是盡快從“龍蛇混雜”的人群中殺出叢圍,盡量超越速度較慢的隊伍。只是任重而道遠,當我們還堵在金光會展的高架橋上時,前面參賽隊伍已經延伸出去數百米遠,眼前這一幕,難免讓人心急如焚。
起點盛況。
這次終於明白為甚麼這一面寫的是“終點”了:它不是給跑手看的,而是給攝影師拍攝衝線用的。

於是,一等到步伐邁得開,我就立即以相當高的速度前進(配速估計在5分鐘以內),不僅把對手一個接一個地過掉,同時也將自己的隊友漸漸拉遠。其間雖然不時回頭張望,也不時提醒自己要控制速度、等待隊友,一轉眼卻又會盯上某隻“兔子”,重新開始提速追趕--當中最有象徵意義的是一位女性黑人,我把她幻想成肯雅埃塞的頂尖高手,然後在今年新增的彎道上“外道超車”,彼刻仿佛超越了人種、膚色的鴻溝。我甚至留意了她的擺臂是否如電視所見的黑人高手那樣,卻發現兩者沒有相似之處。

比賽規則要求我在1號計時點(CP1)停下來,等待自己的隊友到齊--自從比賽開始以來,我們的團隊終於又聚首一堂,可以重整旗鼓、部署下一階段的策略了。“還可以嗎?會不會太快?”我趕緊問道。隊友J君看來有點吃力,正忙着喝水、澆頭,隊長L君則說“不要緊”。

不要緊,那就繼續前進了。過了CP1,正式從公路轉入了山路。去年,在岔氣和感冒眩暈的雙重夾擊下,這條山路可謂讓我身心俱疲,沒想到時隔一年後故地重遊,卻變得這麼輕鬆愉快。我們採用與去年相似的策略,所有石級皆以步行通過,斜坡則視乎坡度和體能決定跑不跑。

連續的梯級沒有難倒我,來到相對平坦的環山徑上,我感受到與路跑不一樣的樂趣(去年雖然也跑過,但那更多是苦撐)--賽道狹長起伏、路面泥坑密佈,每一步要踩在哪裡,都要經過心思熟慮;下坡時,上半身則要不斷維持重心平衡,雙臂配合着左右揮舞。每一步的動作都有着微妙的差異,相比起半程馬拉松那機械式的21km,無疑豐富得多。俗語說“...跑步的說跑馬的有病,跑馬的說跑山的有病...”,這次之後,難道說筆者是準備要“進化”了?

多虧去年跑錯路的教訓,這次眾人都更加專注於比賽之中,賽道風光則無暇關顧。以至於當聽到有人讚歎金光大道的鳥瞰美景時,我甚至都懶得抬頭一看。或許組委會也是汲取了經驗,今年的指示明顯比去年要清晰,在10k與30k的分岔路口、以及容易跑錯的九澳水庫獨木橋,都各有一幅碩大無朋的指示牌;下山前的一處,則有工作人員指示方向;而即使是其他既沒有指示牌又無人駐守的小岔口,也都會在正確方向上密密麻麻地綁上標識。
10k路線圖

就這樣,山上路段一路上波瀾不驚。沿途遇到一個抽筋的,我給了他鼓勵,他則報以微笑;跑過興建中的新監獄時,一參賽者從路旁的草叢殺出,一臉尷尬,旁邊的樹幹則留下一攤水漬......跑着跑着,周圍的參賽者越來越少。

轉眼就到了最後一個下坡,一個參賽團隊剛好迎面而來,一位外國帥小伙也在其中。他們是志在參與的選手,這個時候才剛要上山。擦身而過時,那四人都在為我們鼓掌,口裡唸唸有詞地說着鼓勵的話。馬拉松比賽時,我常常為“套圈”的“領頭羊”們鼓掌致敬,卻絕不曾想過自己也會受到同等待遇,所以眼前突然出現這一幕,竟有點手足無措。隊長L君顯然也是亂了陣腳,立刻叫停了眾人,以確定是否還在正途上。

幸好這次我們沒有跑錯,CP1就在山坡底下。已經過了55分鐘,前面還有2~3k的路程,“1小時”的目標肯定達成不了,“110”則看來比較現實。

剛剛下了山,我便有了一馬平川的感覺,因為8k往往正是筆者開始“Runner's High”的時間,而且在前面幾個計時點和梯級頂,都贏得了一些休息機會。隊友M君或許是看穿了我的想法,說道:“能上就上吧!”我稍有猶豫,覺得始終是團隊比賽,丟下隊友似乎不太好,而且不管自己衝出甚麼成績,對戰果也絲毫沒有影響。可是才過了幾步,還是決定“自己上”吧,讓自己High一下。

和諧圓形地和蓮花圓形地上各有一位交通警駐守,一有跑手準備通過,警員便一面截停長長的車龍、一面為跑手指示方向,一位熱心的警察還給我送上一句“加油”!起跑時浩浩蕩蕩的金光大道,現在則只剩屈指可數的幾個人在上面跑步。兩名赤膊勇士在這段路上跟我互相超越,我照例送上鼓勵,對方卻沒有任何回應,也許是經過30k的奮戰他們已瀕臨“撞牆”吧?又或者是出於“距離歧視”而不想搭理我這個跑10k的吧?算了,別管他們了......

回頭看看自己的隊友。我跑過新濠影滙後停下來會合隊友,M君此時已經在後方約100米處了,體能下降的J君落後更遠,隊長L君則不知是為了照顧隊友、還是自己也因傷而久疏訓練,也與J君一起,過了約2~3分鐘才姍姍來遲。“加油!轉彎之後就到了!”我喊道。然而隊友已無油可加了。大家都已經盡力了。

經歷了一年的訓練,我的角色從“拖後腿”變成了“當大腿”。心理的變化最是微妙--前者是百般內疚,後者則是百感交集:一方面希望隊友迎頭趕上共創佳績,另一方面又覺得成績遠沒有攜手衝線那麼重要。

成績真的不重要。在比賽結束後相當長的時間裡,都只知道自己的成績是1:09:20,達成了“110”的目標,卻沒有如願衝擊前十(比第十名慢了不到4分鐘),比賽排名則遲遲未公佈。無所謂了,拿不到獎金,成績、排名便都沒有意義。
完賽成績

本屆唯一的“槽點”是比賽之後的小插曲:話說完成比賽後眾人第一時間來到寄存處領物,工作人員很快便遞出了編號“778”的黑色塑膠袋,打開一看,裡面的東西竟然換了包!隊長L君隨即衝了進去,跟隨工作人員逐一打開放滿一地的黑色塑膠袋,才終於找到了另一個編號“778”的塑膠袋。

但是瑕不掩瑜,這終究是場值得享受的比賽。
是的,馬拉松賽跑,只有享受它才有意義。如若不是一種享受,何以有好幾萬人來跑這四十二公里的賽程呢? --村上春樹

賽後的盛宴上,司儀透露了來年將會加入“新玩法”,普遍預期是會新增20k的項目。“半馬”距離的越野賽!我們都已經迫不及待了。
Love yourself,
Live a healthy life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