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9

從杭州水上巴士引發的狂想

東四省遊記還差魔都的一些內容沒寫好,先擱置一會。本文的內容,雖不是發生於旅途中的,但也跟旅途密切相關。

杭州的水上巴士,從筆者的親身經歷所見,經營狀況相當慘淡。為了證實水上巴士嚴重虧損的看法,筆者便開始在網上搜索佐證。結果卻出乎意料,杭州的水上巴士,在全國範圍內竟屬數一數二的。詳情請看以下片段:



溫州的慘痛經歷固然值得引以為戒,而即使是全國數一數二的杭州,虧損也在所難免。因此,任何一座城市想要開通類似的服務時,更加應該三思而後行。

可是筆者又覺得,澳門真的有發展水上巴士的潛力。

為甚麼呢?首先,兩個先決的客觀因素澳門都具備了:
  • 澳門雖然不像江南城市般水網密佈,可是我們有海,而且是三面環海。
  • 澳門政府人傻錢多,能夠不計成本地做事。官員聽了一定不高興,可事實如此。
不僅滿足先決條件,澳門還有動力要這樣做。澳門的交通問題,筆者已經懶得再指手劃腳了。汽車數目與日俱增,本地人口、外勞、旅客數字也在急速上升,而道路卻很難再加寬,輕軌遙不可及,陸路交通只會不斷惡化,最終泥足深陷。讓公共交通工具在海上行走,雖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交通窘局,起碼一定程度上起到分流作用,為紓緩道路壓力盡一份綿力。

筆者甚至還為澳門水上巴士設計了線路圖,煞有介事:


看了上面的路線圖,當局或許認為,水上巴士主要行走外圍,職能上與未來的輕軌重疊了。然而兩者有個重要區別:水上巴士,不需招標建路軌,不需封路,不破壞景觀,不製造噪音,碼頭也不用複雜工程(杭州的水上巴士碼頭就是一座座亭子,跟普通巴士站無異),買艘船,疏通整治航道,就可以運營了。封路造橋,人人群起攻之(君不見輕軌黑沙環走線至今未有定案);整治水道,個個拍手歡迎。當局要是有心要做,不出三年,必能成事;相反,輕軌系統現在已是一潭死水,連司長也一籌莫展,落成通車不知是猴年馬月。

觀乎上面的線路圖,西線從可行性、實用性和需求性而言,都較東線高。
  • 可行性:內港的航運相對不及外港繁忙,而且沿岸仍保留了許多船廠、碼頭、避風港等設施;反觀外港,除了設施相對不足、航運繁忙外,還要考慮友誼大橋的橋墩會否阻礙輪船出入。
  • 實用性:西線可連接 粵澳新通道、青洲跨工區、內港粵通碼頭、橫琴蓮花口岸等珠澳口岸,貫穿新馬路、媽閣廟、路氹城等旅遊熱點,亦接通青洲、筷子基、下環、氹仔海洋等社區,適合旅客和居民出行。
  • 需求性:內港巴素打爾古街、沙梨頭海邊街、提督馬路一帶的堵車狀況已不堪入目,“公交專道”是權宜之計,卻非長久之策。輕軌二期的半島西線現在還在研究階段,尚不知道會否胎死腹中。

因此,以下便先簡要介紹西線的線路安排:

【粵澳新通道 / 青洲社屋】
西線最初的設計概念是盡可能貫穿各個口岸,因此剛開始是打算從規劃中的鴨涌河粵澳新通道始發。然而鴨涌河問題不少,雖說河水臭可以整治、河道淤塞可以疏浚、水管水渠可以改道、甚至跨工區橋樑高度不夠,也可以重建加高,但鴨涌河始終有一大先天不足:河道不夠寬。鴨涌河寬僅十餘米,一河兩岸分隔珠澳,兩旁已經建成道路、民居等。河寬不足的死症,不是一時三刻能改變。這兩個鴨涌河畔的站,筆者只好忍痛放棄了。

【筷子基北灣】
相比鴨涌河,筷子基北灣顯然更適合作為始發站,一來水面更寬,二來有現成的船廠,三來岸上公園的美化已完成,環境舒適,四來毗鄰巴士總站,配套完善,五來地處人口密集區,六是筆者的私心,因為這裡離我家近。

【跨境工業區】
從筷子基北灣出來,下一站先到北岸的青洲跨境工業區,考慮將碼頭設在“綠洲”以南的水面,那邊已有現成的小碼頭,岸上有住宅、社屋,離跨工區口岸也不算太遠,配套做好點應可將過關旅客引導過來。

【筷子基社屋】
考慮設在該座小半島的西岸,社屋以西的海面。該地段的“霸地”不久前被收回,在這裡興建碼頭和配套設施未嘗不可。現在看來地點是偏遠一些,可是快盈經屋正如火如荼興建中,連同筷子基社屋、綠楊、寶翠、海擎天等,那也將是自成一角的社區。

【水上街市】
現在或許為時已晚了,因為原水上街市已經拆除、準備重建了,設計、圖則一定都已經做好了。不過,沙梨頭一帶至今仍是澳門最主要的漁港,碼頭還是非常多的,闢個地方供乘客上落船相信問題不大。這一帶民居也十分密集,水上巴士萬一真的開通了,這個站絕對少不了。

【粵通碼頭】
現在已在經營澳門內港往返珠海灣仔的渡輪,是澳門幾個對外口岸之一,配套不成問題。這裡還鄰近新馬路、十六浦等旅遊熱點。

考慮到粵通碼頭有渡輪頻繁進出,故筆者將水上巴士切成南、北兩段,以粵通碼頭為換乘站。一條船只停碼頭北岸,只走筷子基北灣至粵通碼頭的西北段,另一條船只停碼頭南岸,只走西南段,以避免水上巴士干擾到珠澳渡輪。乘客如需繼續向南,可在此免費換乘西南線。兩艘船會協調至同時抵達粵通碼頭,方便乘客換乘。

筆者甚至考慮,將粵通碼頭打造成集巴士、停車場、珠澳渡輪、水上巴士、輕軌二期、以及妄想中的新馬路地下輕軌於一身的交通樞紐。

【下環】
暫考慮凱泉灣一帶吧,附近民居也不少,凱泉灣自身也有巴士站、公眾停車場。這邊同樣碼頭眾多,但以貨運碼頭為主。同樣地,應該可闢個位置作水上巴士站吧?

【媽閣】
媽閣交通樞紐將是未來輕軌系統中最重要的換乘點,三條主要線路將匯集於此,並配合停車場、巴士總站等,構成本澳最名符其實的交通樞紐。既然是樞紐,怎能少了水上巴士?此外,附近的旅遊資源也非常豐富多樣,包括媽閣廟、海事博物館、主教山、旅遊塔等。

【海洋】
感覺又回到從前了--過往澳氹之間沒有跨海大橋,來往兩地必須乘坐渡輪。現在,鏡海上雖然已經架起了三道長虹,然而交通壓力依然不小。在第四條跨海通道建成前,水上交通可以作為一項臨時輔助方案。

海洋花園是氹仔西北一個重要社區,海濱的公園建設也已經十分成熟的,那裡還有澳門最受歡迎的單車徑。選址方面,建議考慮與輕軌海洋站無縫對接。

【路氹城西】
主要是為遊客而設的,可通往路氹金光大道上的各大賭場、度假村(銀河、威尼斯人、新濠天地、金沙城等)。站點設在在皇庭海景酒店對開海面吧,位置不算方便,但可利用現有的金光大道穿梭巴士加以接駁。

【蓮花口岸】
筆者最初的設計裡是沒有這個站的。然而蓮花口岸畢竟是澳門第二大的陸路客運口岸,而且琴澳一體化乃大勢所趨,蓮花口岸的地位也將隨之提高。因此,在這套水上公交系統中,蓮花口岸也應佔一席之地。

※※※※※※※※※※※※※※※

東線的可行性比較低,因此不詳細描述了。簡單提要如下: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和新城填海A區的工程正如火如荼,日後勢必改變半島東岸的航道情況,從關閘經黑沙環到外港,未知是否會有障礙。

● 從水塘北角(白雲花園、勞工事務局一帶)到外港碼頭,需穿過友誼大橋橋底,橋樁不知是否夠寬夠高--若要從橋洞穿過,一來路程周折,二來航線較繁忙。

● 東線在外港碼頭分成南北兩段,道理、操作都與上述的粵通碼頭站相同。

● 至新城B區後有兩套行駛方案,方案A是向南渡海、至氹仔東北及北安碼頭;方案B是繼續向西、經旅遊塔至媽閣與西線匯合。筆者傾向前者,因為輕軌沒有東部過海線,從氹仔東北往新口岸、黑沙環,必須繞很大一圈,若水上巴士可解決這一問題也不錯。

● 方案A的問題是,從氹仔東北往北安碼頭需再次穿過友誼大橋橋底,要再考慮橋洞的問題。

● 方案B要穿過嘉樂庇大橋和西灣大橋,問題應該都不大,嘉樂庇大橋的橋洞就在新城B區對出,而西灣大橋的橋樁都較高較寬,從旅遊塔繞到媽閣廟通行應不成問題。

筆者最終還是想把上述方案A、B都保留,寧可捨棄西線氹仔段,因為媽閣至氹仔的路線與輕軌重疊了,而且這條輕軌線已在施工階段,雖然工期嚴重延誤,但仍將是最早通車的。

更新後,西南線將從媽閣轉往旅遊塔及新城B區,並在新城B區設一處類似粵通碼頭的換乘站,與東南線對接。這樣一來,西南線、東南線均可直達商廈集中的皇朝區,市民上班會較方便;二來避開了嘉樂庇大橋橋洞的問題,避免水上巴士從繁忙的橋洞穿行;三來,四條線各負責五個站點,航行時間相對較接近,容易控制換乘。

更新後的水上巴士路線圖如下:


白日夢到此為止,謝謝觀賞。

※※※※※※※※※※※※※※※

題外話:驚聞某兔子情況不妙,即將撒手兔寰,內心十分悲痛,也希望兔主節哀,願兔子在天堂老有所依。話說澳門連個給兔子治病的獸醫都沒有,真是太落後了。

2015-05-27

華東四省遊記--杭州篇(下)

28-April-2015


Day 5


【曾經西湖難為水(一)】

“在節假日,杭州人都會把蘇堤、白堤讓給遊人,而自個兒則帶着一家人去楊公堤。”在西湖三堤裡,楊公堤的名氣、人氣都比不上蘇堤和白堤,許多攻略指南,甚至會將楊公堤描述成“小眾清新地”

於是,本日的西湖之行便以楊公堤沿線景點為重點,從西北角的曲院風荷出發,沿楊公堤、南山路一直繞到東南角為止。甫進入曲院風荷,一眾團友便被西湖的醉人美景所吸引,煙柳畫橋、如詩似畫,一派江南氣象。
曲院風荷
然而,當筆者從清幽的曲院風荷轉入楊公堤時,還是有一絲失望:沒錯遊客是不多,可是這裡同時是交通幹道,機動車來來往往、轟轟隆隆,很難與“小眾”、“清新”扯上關係。

曲院風荷的南面連接着一座江南式庭院,名為郭莊,大學期間分析化學老師曾反覆推薦過(題外話:那是個頗有意思的老師,講課之餘也經常介紹杭州的好地方,有時還會在課堂上針砭時弊。筆者大二時棄考了那門課,大四重修又選了他的課,最終以96分的“滿績”通過)。筆者原先也打算借此機會一睹其風采,只是同行團友都對這個收費景點不太感興趣,筆者也就沒有堅持──也慶幸沒有買票進場,從圍牆上的漏窗看進去,裡面沸沸揚揚的,全是旅行團。

為了逃離這條車水馬龍的堤岸,也為了轉往下一個計劃中的景點──傳說中“充滿文藝氣息”的茅家埠,過了郭庄,筆者便開始找機會偏離楊公堤。

楊公堤上沒有明確的指示牌指向茅家埠,因為那並不是一座有明確界限的花園,那一帶的湖面、那條村子,都可以泛指為茅家埠。一路上,筆者只見到一幅“閣下在此”的旅遊指南圖,而且貌似標示也不正確。罷了,在西湖,隨便走就對了!
攝於前往茅家埠的路上

茅家埠位於西湖西部。從地圖上看,西湖大致上方方正正、稜角分明,獨有這一塊凸了出來。這裡是古代“上香古道”的所在地:過往陸路交通不發達,城東的香客信眾到天竺、靈隱上香,往往要乘船橫渡西湖,在茅家埠登陸,再穿過村子進山。隨着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茅家埠的交通地位早已大不如前。然而因禍得福,儘管東岸的湖濱城區已今非昔比,南山路、北山路人滿為患,這裡至今卻仍保留着古樸的寧靜,成為西子湖畔最後的世外桃源。

盡管筆者在杭州生活過四年,也不曾想像過西湖有如此靜謐的一隅。這裡看不見二塔三堤、雕欄玉砌,沒有來自五湖四海的遊人,與人們熟悉的西湖大相逕庭。只有幾個說着當地方言的老人家,三三兩兩地漫步湖邊。

行走在林間小道上,左邊是草坪和茂密的樹林,隔絕了外面呼嘯而過的汽車;右邊則是開闊的湖面,湖上是一片濕地,水草叢生。一座座石跳橋橫架在湖上,淙淙流水從石縫間流過,“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翻過小石灘,湖的西端徒留着一座歷經滄桑的木結構碼頭,這裡曾是古代香客進山的必經之路,現在卻日久失修,木材已開始腐朽,踩上去搖搖欲墜。
石跳橋和濕地植物
石灘和碼頭

寧靜的茅家埠很是愜意,然而諸位團友不遠千里來到西湖,為的絕不僅是休憩納涼。因此,接下來我們還要繼續拜訪那些常見於明信片和宣傳畫的熱門景點。不過在此以前,先要滿足P君買茶葉的要求。

【特別加遊:龍井問茶】

家埠不僅是上香古道,也是杭州有名的茶村之一。東西走向的村子,東臨西湖,西面便是大茶園。據說,村子裡也是茶莊林立。因此,自從把梅家塢從行程中刪除後,筆者便把買龍井茶的希望寄託於茅家埠。

可是,當眾人頂着烈日、翻過石灘,終於來到村口時,匆匆一瞥卻沒有看見茶莊,也沒有茶農在村口招攬生意。筆者見時間尚早,決定臨時更改行程,到更有把握的龍井村去。

龍井村離茅家埠只有五個公交車站。車子行駛在蜲蜿曲折、綠樹成蔭的山路,兩旁盡是青葱的茶園。放眼全中國,也未必有另一座大中城市,會在核心城區劃出如此大面積的農地。

龍井村的情況與茅家埠完全不一樣。剛剛下車,立刻就有茶農湊上來,問要不要買茶葉。換在別的景點,筆者對那些過份熱情的本地人總會避之則吉;然而筆者當年偶然拜訪了楊梅嶺老茶農的家,並以實惠的價錢買到了上好的茶葉,那次經歷至今記憶猶新,從此也建立了對杭州茶農的信任。結果,筆者竟連價錢都沒打聽清楚,便跟了茶農回家──事後想起來真是信任過頭了,要是在雲南、河南、湖南或海南,絕對要被砍出一頸血。

這裡並沒有富麗堂皇的仿古建築,也沒有年輕貌美的營業員為我們端茶奉水,但那簡樸的農舍風韻,反而更受眾人青睞。老闆娘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屋,可筆者寧可坐在門前的小露台,吹着山風、乘着涼,在鳥語蟲鳴間,嚐一杯正宗西湖龍井,聽老闆娘的娓娓道來。
簡樸的農舍

老闆娘拿出兩麻袋的茶葉,據說都是自種、自採、自炒的獅峰茶,一袋是早茶(聲稱是明前)、一袋是晚茶(雨前),各泡了一杯,讓我們品嘗過後再選購。兩者的差異,首先在香,龍井茶的一大特點乃“香郁”,然而明前茶的清爽香氣,也非雨前茶所能媲美;其次在色,明前茶的湯茶更加晶瑩、青黃,而且持久不變,而雨前茶的顏色則偏深偏褐;最後是味,筆者從前喝的是鐵觀音,本以為會更適應口味濃郁的雨前茶,但兩杯並排比較,還是清醇的明前茶更勝一籌。雨前茶雖濃,味道卻有點雜。同一株茶樹上的葉,僅僅因為採摘時間相隔了十幾天,沏出來的茶竟有如此顯著區別──中華茶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龍井問茶

由於兩者價格相距不遠,而且比商業街上的茶葉專賣店便宜一大截,品質還經過眾人親自鑒定(雖然大家都不諳茶道),因此,除了L君按兵不動,其餘三人都各買了一斤──由於價格驚喜,現在筆者都開始懷疑,是不是買到正宗明前獅峰了。不過喝茶這回事,喝上去舒服、坦然就可以了,正不正宗又何妨?

對於龍井茶,P君的興趣更甚於筆者,早在西溪濕地的茶葉攤上已經蠢蠢欲動了,難得來到龍井村,當然要窮追不捨,向老闆娘探聽關於龍井茶的各種知聞。老闆娘也是古道熱腸,做完生意,還把大家領到屋子背後、別人家的小茶園,雖然其觀賞性遠不如對面山頭的梯田茶園,嫩葉也已被採得精光,但也算有機會親臨其境,體驗田園之樂。
小茶園

老闆娘還推薦我們看看村子下方的龍井──龍井原來真是一口井,確切而言是一口泉,它與虎跑泉、玉泉並稱“西湖三大名泉”。自元代文學家虞集的《次鄧文原遊龍井》一詩以後,才開始成為茶名。現在的龍井已修建成一座錯落有致的江南園林,面積不大。諸位至此,不妨到此一遊、沾沾龍氣。
龍井
【曾經西湖難為水(二)】

完茶葉,眾人便又乘車來到太子灣,接續西湖的行程。下了車,沒看到吃飯的店,便決定進了公園再作打算──結果當天也沒有吃到午飯,取而代之的是藍莓雪糕一大杯。

太子灣公園與其他公園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入口非常隱敝、低調,既沒有寬闊氣派的門面,也沒有名家手筆的碩大牌匾,而只是一條幽深小徑,周圍連一幅指示牌都不曾發現。太子灣公園,似是以這樣低調的方式,把自己與蘇堤上川流不息的觀光客分隔開來。

這座公園號稱是西湖邊上最美的公園,是杭州的賞鬱金香及賞櫻聖地,也幾乎所有杭州新人指定的婚紗照拍攝地。公園是現代建成的,因此並不以傳統的亭台樓閣為賣點,而是強調山坡、流水、植物的和諧協調。可惜鬱金香的花期已過,沒有看到心目中繁花似錦的盛況。青山綠水,我們在三天的杭州旅程中已經看得太多了,小休過後便徑直離開。
太子灣公園

太子灣的對面便是蘇堤南口。蘇堤乃北宋蘇軾所築,全長2.8公里,連接西湖南北兩岸、連接南山路和北山路、更連接着南北宋的兩位忠臣名將──南端是蘇東坡紀念館,北端則是岳王廟(抗金名將岳飛的衣冠塚)。“蘇堤春曉”,乃西湖十景之首……好吧,其實筆者也來過許多次,只是每次看到堤上的熙熙攘攘便興致大減,窄窄的道路還不斷有電瓶車來往。於是,象徵式地走了一小段、帶領團友們感受過蘇堤的喧鬧氣氛後,便右轉繼續向東進發。

沿着南山路,從蘇堤、到雷峰塔、到淨慈寺(南屏晚鐘)、到長橋,沿途所見的,便是大家印象中的西湖,畫舫龍舟、車水馬龍、風亭水榭、青山綠水。所謂“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機,戶盈羅綺,競豪奢。”時隔千年,仍舊能看到柳詞描寫的景象。
畫舫龍舟

經過多天的暴走,眾人已心力交瘁。筆者於是給西湖之行定下目標:過了長橋,便以巴士代步。

長橋公園是欣賞、拍攝西湖的最佳角度,手上的杭州旅遊消費卡,封面正是取景於此。因為從這裡可以同時看到長橋和雷峰塔兩座建築──兩座分別承載着《梁祝》和《白蛇傳》兩大愛情故事的地標;近處的湖光與遠處的山色互相輝映、盡收眼底,岸邊斑駁的垂柳,則如同行雲流水的草書詩篇般點綴畫面。只可惜時間不允許,沒能在這裡守候雷峰塔的夕照。

作為一個不懂攝影的人,在拍攝風景照時,總想追求“清場”,不希望照片裡出現其他觀光客。唯有在長橋公園這次,身材高佻的姑娘,端莊地坐在長橋上,背着光線,獨留一道剪影,大隱若現,給平靜的畫面添了幾分生氣。模特兒這行業,或許正是這樣應運而生。
長橋和雷峰塔

走上長橋,看着地磚上成雙成對的蝴蝶浮雕,筆者突發奇想:不知是《梁祝》借了西湖的景,還是西湖沾了《梁祝》的光。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州到蘇州的火車票沒有提前預訂,一來網上購票的額度已用盡;二來車次較多,預計即場也可以買到票;三來也不想讓行程被車票所牽絆。於是,整趟行程中最驚心動魄的購票經歷便由此而起。

來到杭州東站,時間17:30不到,按照列車時刻表,尚有十餘趟車。然而,售票大廳卻一如既往的排滿了人。更揪心的是,打開手機app一查,幾乎只有“末班車”G7358尚有餘票,而且也不多,就九十張左右。

隊伍移動得很慢,在場的所有人──包括本團一行四人──都心急如焚,難怪暴力襲擊經常發生於火車站。筆者急中生智,臨時制訂了方案B:要是到蘇州的票賣完了,那就買套聯程票,先到上海,再轉至蘇州。

也就在此時,筆者開始同情那些所謂“強國人”了──我們在三清山西海岸沒少見這些人,連澳門街頭也隨處可見──在大家都不守秩序的社會裡,自己不兇悍點就吃虧了。現場大多數人都是守秩序、自覺排隊的,然而總有幾個人在售票櫃台旁邊徘徊,試圖魚目混珠。幸得前面的人粗暴喝止,也幸得售票員秉公辦理,否則這些人早就得逞了。

終於,筆者還是順利買到直達蘇州的票,謝天謝地──雖然是20:29的“末班車”,到蘇州的時間已過晚上22:00;雖然還要風塵樸樸、大包小包趕回杭州城站。

筆者剛剛買完票,好多插隊者的手便伸進售票窗內,全都拿着證件與鈔票……

※※※※※※※※※※※※※※※※※

來到城站,正當眾人猶疑要不要再光顧外婆家時,筆者卻注意到二樓的“五芳齋”,一家以粽子聞名的中式快餐店,便向眾人推薦。來自杭州的同事曾問過筆者,在杭州生活期間是否吃過五芳齋的粽子。當時的答案是否定的,只怪筆者當年太宅。

來到五芳齋,粽子當然是不可不嚐的,餐牌上形形色色的粽子,每隻都只是幾元而已。除了堂食的,還有各種禮盒裝,看來它在國內真是頗有人氣。不過對筆者而言,粽子只算中規中矩,最大的收穫是梅菜扣肉飯──一道家常菜式,卻讓筆者掛念不已,在大學食堂裡點過無數次。順道一提,那還是魯迅先生最喜愛的家鄉菜。

至此,本次尋味之旅便功德圓滿,而杭州站的旅程亦告一段落。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杭州篇完】

2015-05-24

華東四省遊記--杭州篇(中)

27-April-2015


Day 4

【西溪,春色滿園關不住】

規劃行程時,筆者並沒有把西溪濕地研究得太深入,以為旅遊景點都一樣,“船到橋頭自然直”,到了現場,自然能找到適當路線。

結果,來到西溪東南的“西溪天堂”入口時,一時竟無從入手。眼前是一座寬廣的商業廣場,有幾家風格迥異的高檔餐館,也不乏悅榕莊、喜來登這些澳門人熟悉的大酒店。巨型景區指南圖上,碩大的公園被劃分多個區域,而我們卻漫無目的,甚至連售票處也找不着。幸好有熱心的當地導遊指點迷津:其實是可以不買票的,外圍的景色都差不多的,只是買票的話看得近一些、細緻一些,能夠坐船。

於是,眾人便遵從指導,過了橋,沿外圍南線參觀濕地。與前一天的植物園相比,這裡多了小河,多了一片濕地植物,還有棲息其中的野生雀鳥;除此之外,與植物園無太大差異,也都是青山綠水、林蔭小道、間中有幾株盛放的杜鵑,諸如此類。而且樹蔭也不及植物園茂盛,由此便可以判斷,這是個相對年輕的景點。這一點作不了假。
西溪濕地
盛放的杜鵑

正當眾人以為西溪濕地也就僅此而已,轉了個彎,境況卻又截然不同。這裡的人氣較前面興旺得多,好幾個旅遊團的參觀都從這裡開始;這裡的路更寬,有電瓶車穿梭行駛;建築物較之前豐富,濕地生態也更加旺盛;這裡四通八達,幾條幽深小徑從這裡分叉延伸,指向附近村莊、古庵,路上的指示牌也十分清晰、很有特色。根據路牌,這裡名為“福堤”。
福堤的濕地生態更加旺盛

L君原本打算跟隨旅遊團導遊指示,暫以福堤中段的河渚街為終點。然而在快將抵達河渚街時,筆者卻被右邊那低陷錯落、迂迴曲折的木橋吸引住。木橋緊貼水面,濕地植物伸手可及,幾朵綻放着的蓮花點綴着水面。

木橋的對岸就更吸引了。初到西溪濕地的大門時,“西溪花朝節”的巨大標牌便已引起眾人注意,卻也沒有刻意去打聽,也不曾想過,花朝節的入口竟就在橋的對岸。也慶幸P君堅持要買票進場,讓我們有機會一睹西溪春色滿園的一面。

花朝節的會場位於西溪“三堤”之一的綠堤(“三堤”分別是福堤、綠堤、壽堤)。園內五彩繽紛的鮮花被悉心佈置,菊花、蘭花、杜鵑以及一眾奇葩爭妍鬧麗,與背景的濕地互相輝映,花團錦簇、姹紫嫣紅,一派春意盎然。花笑留人,短短1.6km的綠堤,竟走了足足一個多小時。
春色滿園
春色滿園
映山紅
五彩繽紛

綠堤花朝節無負眾人所望。然而翻看地圖,我們這次所遊的,仍僅僅是西溪濕地東南的冰山一角。西面大片的核心景區,則仍有待探索。
西溪花朝節

※※※※※※※※※※※※※※※※※

踏完綠堤的青,按照行程,下一站是要乘搭水上巴士,不過在此以前還要先用午膳。筆者原定的計劃就是外婆家,那是一家新派杭幫菜連鎖店,在杭州人氣極旺,不預訂的話幾乎都要等一小時以上。雖然外婆家在各大城市也已經開設了分店,但難得來到杭州,當然要吃正統的。據筆者所知,在西溪濕地到碼頭的路上,就有兩間外婆家,一間在文二西路與古墩路的路口上,那可是大學年代最重要的飯局場所;另一間在印象城商場內,離紫金港更近,可惜開張不久筆者就畢業了,一直無緣光顧。直到這次來到西溪濕地,才知道西溪天堂商業街上也開了家外婆家,而且還是旗艦店。這樣更好,不必再四處求路了。

旗艦店畢竟是旗艦店,門面、裝修、服務都比其他門店更加精益求精,甚至連候位區也有茶水招待。經過將近半小時的等待,終於輪到一張四人桌了。
外婆家西溪天堂旗艦店
餐廳一角

遺憾的是,等到決定好菜單時,廚房已接近下班了。兩大招牌名菜茶香雞及綠豆泥,在下單後卻都被告知售罄了。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當團友翻閱菜譜尋找替代品時,筆者陰差陽錯地發現了笋乾老鴨煲──那可是筆者五年來最惦記的杭州菜呢!看到服務員真的把砂鍋端上,差點感動得淚流滿面……
笋乾老鴨煲(友人攝)


雖說笋乾老鴨煲還以張生記最為名聲蜚然,可是外婆家的鴨煲,說實話也不遑多讓,“湯醇味濃,油而不膩,酥而不爛,生津開胃”,這些特色它都具備了。一句話概括:還是熟悉的味道!看到同行團友們也都讚不絕口、津津有味,筆者也更覺心滿意足了。

【杭州商業街巡禮】

西溪前往水上巴士紫荊花路站,時間本該是足夠的。確實,15:40才開的船,眾人15:25便到了碼頭周邊。然而碼頭還沒到,眾人便已心感不妙:離碼頭還有200米遠的地方,一幅道路指示牌告訴大家,前方是無出口道路。過了路牌,人車逐漸稀少,水靜河飛。路的盡頭是一座公園,繁茂的草木遮擋了視線,看不到公園後面的河道和船隻,眾團友紛紛起疑,筆者只好硬起頭皮向路人打聽。沒錯,碼頭就在公園內。

至此本該一切順利,可是公共自行車卻又一次磕絆着我們──可以想像,在如此人煙稀少的地方,要尋覓自行車還車點並非易事。眾人往回騎了好遠路程,才終於找到還車點。看着時間離15:40越來越近,筆者再也壓抑不住自己的焦慮症,匆匆加快了腳步。

到達碼頭時已經過了15:40,幸好離遠還能看見那艘水上巴士,船還沒有開走。碼頭上,三位船員還在岸上交談,不緊不慢;兩、三個當地婦女推着嬰兒車,帶着小孩,坐在站台上閒談;上游一點的地方,幾位老人在岸邊垂釣,悠然自得。受這樣的景像所渲染,急躁的心情也隨之靜了下來。
古色古香的水上巴士

過了五分鐘,船員們仍未有動靜。團友終於按捺不住,湊上前打聽。“對!馬上就開了。”船員讓我們先登船。囧,原來要等到有乘客才出發。

對比擁堵擠迫的公交車,乘水上巴士多付的兩元資費真是物超所值。河道暢通無阻,波瀾不驚,四平八穩,原本40分鐘的航程,實際只花了半小時不到。兩旁的景色和建築當然無法跟西湖相提並論,然而長長的河岸全都築成了公園,連橋洞裡也畫了各種字畫,不失“楊柳岸,曉風殘月”之意境。船艙不僅寬敞舒適,還居然被我們“包船”了──全程經過四、五個水上巴士站,都有市民在古色古香的站台上向輪船揮手,卻無一人登船。
一座途經的水上巴士站

我們在和睦碼頭下船後,船上就只剩下三位船員,空船行駛了。和睦離終點站武林門也不遠,估計也不再有乘客上船。一趟船跑下來,營業額只有12元,恐怕尚不足以抵扣油費。即使是政府公營的,相信也難以維持如此長期虧損的項目吧?如此價格親民、服務舒適、兼具觀賞性與實用性的交通工具,經營十年卻依然門庭冷落。要是終有一天,水上巴士敵不過市場的選擇而關門大吉,筆者也只能默默為其惋惜。

※※※※※※※※※※※※※※※※※

這天下午的行程起初很簡單,只有小河直街、絲聯166兩個,中間順道經過江墅鐵路遺址公園。後來,出發前筆者又把大兜路加了進去。再後來,當我們把這幾個點都遊畢了,覺得時間還是太早,便索性繼續前往清河坊。其間又因為對公交線路不熟悉,下車的位置離清河坊還有一段距離,歪打正着之下,竟又把南宋御街也去了。於是,光這半天的行程,也大致上可寫成一份《杭州商業街巡禮》了。

小河直街:從和睦下船後拐個彎就到,不算難找,範圍比想像中大一些──看上去還會不斷壯大,還將有二期、三期。當局似乎有意推動此地區的旅遊業,硬件配套已比較完善了,建築物也都翻新過。街上的建築的確很有水鄉味道,裡面開了一些文創店和咖啡館。不過目前遊客基本不會涉足,商業氣息特別淡,所有店都是關着門做生意的,似乎對外來人比較排擠──連籬笆背後看不見的狗都特別不友善。諸位要是沒有特定目標、也不打算坐下來喝咖啡,純粹隨便逛逛、看看風景的話,就不需為小河直街預留太多時間了,15~20分鐘足矣。
小河人家

江墅鐵路遺址公園:很小的一座公園,裡面就一座尖瘦的鐘樓,一座小小的火車站──現已改成博物館,可惜當天正好星期一休館,兩條短短的路軌,一節舊式蒸汽火車頭,兩、三座兒童遊樂設施,連座椅也沒見到。順道經過可以一看,沒必要專門前往。
公園裡的舊式蒸汽火車頭

絲聯166創意產業園,或許去的時間不對吧,進裡面繞了一圈,發現大家似乎都在準備下班,沒有甚麼值得駐足參觀的;不下班的,也都緊閉着門扉,似乎藝術家們都喜歡關着門做生意,或甚至不做生意,不食人間煙火。為了不枉此行,眾人決定在那間屢受推介、富有情調的蜜桃咖啡館喝個下午茶。環境是不錯,可是消費也不低。
喝咖啡去...

大兜路:同樣是一條古典商業街,但氣氛較前面那幾個熱鬧,商品、食肆很豐富,有人氣,但遊客也不致於特別多。大兜路沿京杭大運河而建,這裡可欣賞到運河夜景,富義倉(另一座創意產業園)、香積寺等景點也在附近,運河對岸的信義坊也是餐館雲集。這次逗留的時間不長,下次要再仔細看看。
大兜路

南宋御街:中山南路(靠近清河坊)那段還可以,建築規劃也有亮點,不過商品大都是一般貨色;中山中路則是人車爭路,比較混亂,招商的格調、定位也顯得比較低,不少店面甚至關門大吉了,甚至還見到首飾店因賣假貨被查封的。

清河坊:畢竟是名揚全國的名街,雖然來過好多次了,依然能發掘到新奇吸引之處,人氣也以這邊最旺。不過這次舊地重遊,不知怎麼的,覺得比記憶中的清河坊要短──或許是心情不一樣了,情隨事遷吧!
清河坊
總結:
小河直街-風景比較好,有時間可以看一下,也不必刻意安排;
絲聯166-沒意思,還不如多花時間到大兜路+富義倉;
大兜路-驚喜最大,值得花時間一遊;
南宋御街-中山南路那段,去清河坊的話可以順道看看;
清河坊-沒去過的推薦去看一下,筆者獨自一人就不會再去了。

2015-05-19

華東四省遊記--三清山篇(下)

25-April-2015

Day 2

【在玉台,賞最美日出】

營之夜沉寂而安穩,與前一晚的火車臥鋪幾乎是兩個極端。但兩者還是有共通點的:兩個晚上都睡不安穩。山風的呼嘯聲、雀鳥的躍動聲、遊人的腳步聲,莫不擾人清夢。

四點多,準備觀看日出的遊人已經蠢蠢欲動了。來而復往的腳步聲、驢友的竊竊私語、以及冰冷凝滯的空氣(5度的睡袋也阻擋不了寒氣!),阻止了筆者繼續入睡。五時正,兩座帳篷裡的手機鬧鈴同時響時,筆者此時才慢慢爬出睡袋。經過昨天整天的陰雨綿綿,本來對日出也不寄予厚望,然而往帳篷的小紗窗外一看,不得了!天已微微發亮,一條金黃色的火龍飛舞天際,雲層或深或淺,層次分明,群峰之間山嵐縈繞,遠處更出現了雲海。筆者壓抑不住興奮,立即把團友叫起來,爭分奪秒,準備在5:37日出前趕赴“日出最佳觀賞點”──玉台。
透過帳篷紗窗看到的現象
在杜鵑山莊觀景台

玉台就在杜鵑山莊的正上方,從營地出發,大概就10分鐘的路程,可是經過一晚休整,大腿、膝蓋仍然酸軟乏力,即使輕裝上陣爬坡10分鐘,也夠累的。

來到玉台,二十多名攝影愛好者已經佔盡有利位置,架好“長槍短炮”,筆者一行三人(註:P君沒來,說已經看過太多日出了,寧可多睡一會)是現場唯一用傻瓜機、手機拍日出的。無地自容之下,只好默默移師至玉台邊上的一條小徑。這個地方雖不及上面開闊,卻反而避開了玉台正下方的草木叢生,位置、視角更適合看遠方的雲海──雖然還不是夢寐以求那種波濤翻滾、驚濤拍岸的雲海,距離也有點遠,卻同樣不乏意境。

千呼萬喚,鮮紅的雲霞中終於冒起了耀眼的光斑,引起圍觀群眾的一陣騷動。起初是個小圓角,繼而逐漸生長、發展,最終變成一顆完整的火球。在雲海、彩霞、群巒疊巘之間,松濤起落,鳥鳴清脆,美不勝收。轉瞬間,火球便又蹦竄上去,躲進雲深不知處。此時天已亮透,只留下一抹抹紫的、藍的、橙的雲霞。
三清山日出

在三清山,總算欣賞到最美日出,彌補了在黃山、華山留下的遺憾。
天已亮透,只留下一抹抹紫的、藍的、橙的雲霞
攝於從玉台回杜鵑山莊的路上


【在南清園,遇見第一抹藍】

一天的登山之旅,三清山的景色沒讓我們失望,可是仍有兩處美中不足。一是陰雨天氣。細數筆者最近幾次長途旅行,從湖南湖北、到陝西河南、到廣西桂林、到江西三清山,始終沒碰上藍天白雲的好天氣,仿佛是道破不了的咒;二是“山花”杜鵑。在眾人翻越杜鵑谷、穿過杜鵑林、來到杜鵑山莊的一路上,卻不曾見過一株盛放的杜鵑花。後來老闆娘也證實,山上的杜鵑花要五月底才開花。雖說不是專程來看花的,難免仍覺得可惜。

花開花落本無意,雲去雲來自在心。花期未到,我們無可奈何;然而天氣變幻莫測,看過奇跡般的日出後,我們只好祈盼好運繼續發生。

7:00,吃過山下扛上來的泡麵、收拾行裝後,便繼續向南清園的未知領域出發。與前一天的一路上坡相比,今天的路起起伏伏、落差不大,走起來輕鬆多了。

南清園是三清山自然景觀最奇絕的景區,以園內形神俱備、栩栩如生的奇峰怪石聞名。順着平整的山路而行,一座座名石一覽無遺。其中的巨蠎出山,儘管圖片已經看過許多遍了,然而只有站到128米高的花崗岩柱底部時,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壯麗雄奇。也正在此時,密雲果真消散了,露出了登山以來的第一抹藍。青天、白雲、蒼松、秀石,構成了明信片般的風景。
東方女神,三清山地標之一
第一抹藍
藍天、白雲、蒼松、秀石
秀峰

過了秀峰,南清園之行便接近尾聲了。盡頭處是一上一下的分叉路,下路一直通往索道上站,上路則是一段費勁的石級路(為了召集團友,筆者竟來回走了兩次,路人甲乙丙和掃地大叔莫不感到匪夷所思),經仙人指路、一直上到鋼架身、木地板的步雲橋(個人感覺比之後的吊橋驚險,因為落差更高,木板的震動也更自然)。渡了橋,便是陽光海岸的開端。

陽光海岸的景觀與南清園有重疊之處,例如巨蠎出山、東方女神兩大地標,都可以在陽光海岸看到。可是,其位置又比南清園高出一截,高度、角度不盡相同,從這裡看去,還是能產生“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獨特感受:同一條巨蠎,從南清園仰觀時何等震撼,在陽光海岸俯察卻又如此渺小。
巨蠎出山,在陽光海岸俯察卻又如此渺小

陽光海岸是兩條高空棧道中較新的一條,因此不僅路更寬,也引進了玻璃平台、吊索橋這些受歡迎的刺激項目。不過三清山之美在於自然,所以筆者對這些項目並不以為然,倒是棧道中段、一座地圖上只有圖標、未曾命名的休息亭,更讓筆者傾心。亭前人來人往,步伐匆匆,獨有我們一行四人在此駐足停留。欄杆上、山坡上,成群金黃的棕噪鶥、鮮豔的相思鳥在休憩覓食,近在咫尺、伸手可及,對我們這些外來入侵者毫無防範。P君用餅乾餵飼牠們,逗鳥為樂,竟把山間的松鼠也引了出來。
相思鳥。圓乎乎超可愛的,難怪女神如此喜歡……
棕噪鶥和松鼠


【登峰造極】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自規劃三清山行程以來,登頂玉京峰便一直在筆者的計劃之列,從未動搖。

可是,當眾人沿陽光海岸由頭到底走了一遍,卻連一塊指向“玉京峰”的指示牌都沒看到。直到來到陽光海岸、西海岸、三清宮的三叉路口時,才意識到已經走過頭了。眾人都留意到路口後方不遠處的石台階,從地圖上判斷,那應該就是登頂的路。可是環顧四週,只見石級下方一塊“生態保護區.遊客止步”的警示牌,讓人望而卻步。L君和P君早已體力透支,本來就不想登頂,看了警示牌,不禁暗喜。
生態保護區,遊客止步

接下來的事幾乎與華山長空棧道的經歷同出一轍──時間仿佛在原地打轉。筆者再一次不到黃河心不死,諮詢了石級下正在召集團友的旅遊團導遊。不出所料,石級正是登玉京峰的路,往上全是石級路,跟眼前所見的一樣。導遊解釋,警示牌的目的是為了免責:登頂之路上有任何三長兩短,景區、旅行社概不負責。開玩笑,我在其他區域不幸滾下山,難道景區就會負責?

筆者終於說服了其他團友,眾人都同意先試走一段。P君和L君很快還是決定放棄,S君則決定跟筆者留下來──此乃跟長空棧道最大的不同,上次形單影隻,本次則有伴同行。筆者推薦P君、L君到三清宮轉一圈,待會在西海岸起點的郁松林集合,就這樣,本團第一次有意識地分道揚鑣。

由於已從正式景點中除名,上山的路並不算陡峭,但石級比之前那些要差一些,走起來要步步為營。石級兩邊沒有欄杆,大部分台階都崩角磨平,一些甚至已經鬆脫;休息點上,石椅日久失修,垃圾也久未清理。通過這樣的對比,便可以看出景區管理的重要性。
登頂的石級比之前那些要差一些

經過約50分鐘的走走停停,走過最後一段長直台階,轉了彎,“玉京峰”三字便赫然入目。峰頂是座錐形的尖石,高約七八米,石頂用工整的字體刻着“玉京峰”,石底則刻着不明顯的阿拉伯數字“1819”──那是三清山主峰的海拔高度。石身上有一道道僅容腳尖的坑孔,也跟長空棧道上那幾個石級十分相像。沿這些石級攀爬,便可登上石的頂尖之處──可是在場的一眾好漢都不打算這麼做,山頂上詭風陣陣,正常人都不會為稱一時之快而押上性命。這裡曾經安裝過一座鋼架,拾級而上便可到達石頂。現在也許是為了還原原始風貌,除了石上的鏽跡、地上的樁孔以及殘留的一小塊金屬部件外,基本上已看不到鋼架的痕跡。
玉京峰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玉京峰得到的,不僅是登高覽勝、一望無際的景色,更是登峰造極、征服山顛的成功感。
一覽眾山小

看別人寫的遊記攻略,過往還有一條沿南面衝霄谷而上的登頂路線。由於山路更陡峭、更危險,官方地圖已把這條線抹去了。也許是筆者一時白目,在小小的玉京峰上並未看到那條通往南登頂線的路口──也許經過多年來的乏人問津,山路早已被大自然吞噬。

現在,相對平緩的北登山線,也已經被剔出正式景點了。說不定多年以後,北登山線也將被人們所遺忘,玉京峰將重新回歸自然,杳無人跡。

【再見三清山】

南清園和陽光海岸對着的都是“內園”,看的基本是各種眾奇峰秀石的“遠近高低各不同”。轉入西海岸,景觀卻變得一望無際、豁然開朗,極目而視,遠處山腳的村落若隱若現、疑幻似真。雖無巨蠎出山、東方女神那樣的標誌,然而沿蜲蜿盤曲的棧道前行,開闊的景觀亦隨之變幻莫測,一步一景,加上藍天白雲的映襯(註:早上太陽從東面照射,西面的天空會更藍、更清澈,東面則呈白色、灰濛濛一片;下午反之),景色更勝別處。

可惜的是,景美人不美。西海岸是兩條高空棧道中修建較早的一條,路本來就比較窄,僅容兩人對面而過;加上碰巧是週末,迎面而來的是川流不息的旅行團遊客,當中大部分又是那些年屆不惑、體形發福、舉止粗魯、談吐喧鬧、旁若無人、不守秩序的中年男性,乃港澳“右憤”所稱之“強國人”的典型特徵(三清山上基本沒有外國遊客,看來在國外的知名度還不行),可謂大煞風景。走在這條棧道上,連停下賞景的心情都沒有了,更遑論拍出好照片。
西海岸美景
西海岸美景(從這裡可以看到棧道上密集的人流)
西海岸美景

於是,眾人加快了腳步,不久便又回到了日上平台,很難想像眼前人聲鼎沸的小廣場,昨天經過時竟是空無一人。終於,中午之前便趕到了索道站。幸好旅遊團還未開始下山,下行的索道幾乎不用排隊。

坐在下山的纜車裡,我回望那座剛剛征服的大山,再一次被它的巍峨壯麗所震撼。
從纜車回望三清山
※※※※※※※※※※※※※※※※※

給諸位有意去三清山的讀者一條小貼士:出行前,筆者曾擔心一天時間遊遍南清園、陽光海岸、玉京峰、西海岸,時間會比較緊張。結果7:00從杜鵑山莊往東方女神方向出發,中午前便到達索道站,下山後再吃了一頓豐盛的農家菜,結果16:00不到便回到了玉山縣。因此,只要能解決山下寄存行李的問題(相信不難解決),諸位大可安排下山後隨即離開玉山,而不必在玉山過夜,浪費一個晚上。當然,前路漫漫,選擇在小縣城價廉物美的大酒店(筆者選的那間真的不錯,門面、裝修都很氣派,房間也舒服,雙人房才198,還送早餐)休養生息一晚,也是可行的。

※※※※※※※※※※※※※※※※※

當初筆者查看三清山的照片時,第一眼的感覺是:真像黃山!

三清山與黃山,一來位置、緯度、海拔、地形都接近,因而氣候、以至植被和生物資源都相似,霧海濤濤、松柏蒼蒼;二來地質上兩座山“一脈相承”,山體同屬花崗岩構造,奇峰怪石,蔚為大觀。因此,就連三清山自身,也常以“黃山的姊妹山”自居。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借黃山的名氣吸引更多人關注;壞處則是,所有參觀者都將以黃山的高標準來對其評頭品足。雖然筆者上黃山已經是八、九年前的事,可是來了三清山,難免還是要把印象模糊的黃山拿出來作比較,作為對三清山之行的總結:
-          自然風光:對比黃山毫不遜色,甚至稍勝一籌。作為黃山一絕的“怪石”,在三清山同樣俯拾皆是;而與黃山怪石之代表作──飛來石相比,巨蠎出山無疑更加氣勢恢宏、栩栩如生;三清山的成片松林,也比黃山更茂密、更秀氣。還有傳說中那片山花爛漫的杜鵑花海,更是黃山無可比擬的──可惜本次無緣親眼目睹。
-          人文景觀:三清山雖有“露天道教博物館”之名,筆者卻始終認為,這是三清山較弱的一環。不僅沒有李白、杜甫、徐霞客留下的千古詩句,沒有金庸小說的借題發揮,沒有“黃山毛峰”、“祁門紅茶”這樣的十大名茶,甚至當筆者親臨其境時,竟連一座道觀都沒看到(註:三清宮沒去),石雕、石刻也寥寥可數──當然了,兩條高空棧道開通至今不過20年,走在棧道上自然看不到古代石刻。
-          旅遊設施:石級、棧道、觀景平台都修得相當平整,基本上是筆者登過路況最好的山,兩條高空棧道是當中代表:全長七公里以上的棧道,全打上鋼筋混凝土,絕不馬虎;南清園的名石,均在最佳觀賞位置設了觀景平台,供遊人駐足拍攝;洗手間方面,在 “仙人指路”下方,有座貌似很高科技的洗手間,不過也就這座而已,其餘都不敢恭維──特別是營地那座。
-          遊覽範圍:黃山的山體明顯大得多,遊覽範圍更豐富,天都峰、蓮花峰、西海大峽谷等都是獨當一面的選遊項目,兩天玩下來,總會錯過幾個點;三清山則景點集中,從上山到下山剛好二十四小時,已經把南清園-陽光海岸-西海岸這條主線,連同主峰玉京峰全部遊完了──當然,有可能是因為崎嶇的山路被平整的棧道抹平了,讓我們可以在較短時間內遊畢整座山。於是,旅客下山後總惦記着黃山錯過的景點,總希望故地重遊,卻很難在短期內再找籍口重訪三清山。
八年前在黃山


旅行,還是應該留一點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