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7

華東四省遊記--杭州篇(下)

28-April-2015


Day 5


【曾經西湖難為水(一)】

“在節假日,杭州人都會把蘇堤、白堤讓給遊人,而自個兒則帶着一家人去楊公堤。”在西湖三堤裡,楊公堤的名氣、人氣都比不上蘇堤和白堤,許多攻略指南,甚至會將楊公堤描述成“小眾清新地”

於是,本日的西湖之行便以楊公堤沿線景點為重點,從西北角的曲院風荷出發,沿楊公堤、南山路一直繞到東南角為止。甫進入曲院風荷,一眾團友便被西湖的醉人美景所吸引,煙柳畫橋、如詩似畫,一派江南氣象。
曲院風荷
然而,當筆者從清幽的曲院風荷轉入楊公堤時,還是有一絲失望:沒錯遊客是不多,可是這裡同時是交通幹道,機動車來來往往、轟轟隆隆,很難與“小眾”、“清新”扯上關係。

曲院風荷的南面連接着一座江南式庭院,名為郭莊,大學期間分析化學老師曾反覆推薦過(題外話:那是個頗有意思的老師,講課之餘也經常介紹杭州的好地方,有時還會在課堂上針砭時弊。筆者大二時棄考了那門課,大四重修又選了他的課,最終以96分的“滿績”通過)。筆者原先也打算借此機會一睹其風采,只是同行團友都對這個收費景點不太感興趣,筆者也就沒有堅持──也慶幸沒有買票進場,從圍牆上的漏窗看進去,裡面沸沸揚揚的,全是旅行團。

為了逃離這條車水馬龍的堤岸,也為了轉往下一個計劃中的景點──傳說中“充滿文藝氣息”的茅家埠,過了郭庄,筆者便開始找機會偏離楊公堤。

楊公堤上沒有明確的指示牌指向茅家埠,因為那並不是一座有明確界限的花園,那一帶的湖面、那條村子,都可以泛指為茅家埠。一路上,筆者只見到一幅“閣下在此”的旅遊指南圖,而且貌似標示也不正確。罷了,在西湖,隨便走就對了!
攝於前往茅家埠的路上

茅家埠位於西湖西部。從地圖上看,西湖大致上方方正正、稜角分明,獨有這一塊凸了出來。這裡是古代“上香古道”的所在地:過往陸路交通不發達,城東的香客信眾到天竺、靈隱上香,往往要乘船橫渡西湖,在茅家埠登陸,再穿過村子進山。隨着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茅家埠的交通地位早已大不如前。然而因禍得福,儘管東岸的湖濱城區已今非昔比,南山路、北山路人滿為患,這裡至今卻仍保留着古樸的寧靜,成為西子湖畔最後的世外桃源。

盡管筆者在杭州生活過四年,也不曾想像過西湖有如此靜謐的一隅。這裡看不見二塔三堤、雕欄玉砌,沒有來自五湖四海的遊人,與人們熟悉的西湖大相逕庭。只有幾個說着當地方言的老人家,三三兩兩地漫步湖邊。

行走在林間小道上,左邊是草坪和茂密的樹林,隔絕了外面呼嘯而過的汽車;右邊則是開闊的湖面,湖上是一片濕地,水草叢生。一座座石跳橋橫架在湖上,淙淙流水從石縫間流過,“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翻過小石灘,湖的西端徒留着一座歷經滄桑的木結構碼頭,這裡曾是古代香客進山的必經之路,現在卻日久失修,木材已開始腐朽,踩上去搖搖欲墜。
石跳橋和濕地植物
石灘和碼頭

寧靜的茅家埠很是愜意,然而諸位團友不遠千里來到西湖,為的絕不僅是休憩納涼。因此,接下來我們還要繼續拜訪那些常見於明信片和宣傳畫的熱門景點。不過在此以前,先要滿足P君買茶葉的要求。

【特別加遊:龍井問茶】

家埠不僅是上香古道,也是杭州有名的茶村之一。東西走向的村子,東臨西湖,西面便是大茶園。據說,村子裡也是茶莊林立。因此,自從把梅家塢從行程中刪除後,筆者便把買龍井茶的希望寄託於茅家埠。

可是,當眾人頂着烈日、翻過石灘,終於來到村口時,匆匆一瞥卻沒有看見茶莊,也沒有茶農在村口招攬生意。筆者見時間尚早,決定臨時更改行程,到更有把握的龍井村去。

龍井村離茅家埠只有五個公交車站。車子行駛在蜲蜿曲折、綠樹成蔭的山路,兩旁盡是青葱的茶園。放眼全中國,也未必有另一座大中城市,會在核心城區劃出如此大面積的農地。

龍井村的情況與茅家埠完全不一樣。剛剛下車,立刻就有茶農湊上來,問要不要買茶葉。換在別的景點,筆者對那些過份熱情的本地人總會避之則吉;然而筆者當年偶然拜訪了楊梅嶺老茶農的家,並以實惠的價錢買到了上好的茶葉,那次經歷至今記憶猶新,從此也建立了對杭州茶農的信任。結果,筆者竟連價錢都沒打聽清楚,便跟了茶農回家──事後想起來真是信任過頭了,要是在雲南、河南、湖南或海南,絕對要被砍出一頸血。

這裡並沒有富麗堂皇的仿古建築,也沒有年輕貌美的營業員為我們端茶奉水,但那簡樸的農舍風韻,反而更受眾人青睞。老闆娘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屋,可筆者寧可坐在門前的小露台,吹着山風、乘着涼,在鳥語蟲鳴間,嚐一杯正宗西湖龍井,聽老闆娘的娓娓道來。
簡樸的農舍

老闆娘拿出兩麻袋的茶葉,據說都是自種、自採、自炒的獅峰茶,一袋是早茶(聲稱是明前)、一袋是晚茶(雨前),各泡了一杯,讓我們品嘗過後再選購。兩者的差異,首先在香,龍井茶的一大特點乃“香郁”,然而明前茶的清爽香氣,也非雨前茶所能媲美;其次在色,明前茶的湯茶更加晶瑩、青黃,而且持久不變,而雨前茶的顏色則偏深偏褐;最後是味,筆者從前喝的是鐵觀音,本以為會更適應口味濃郁的雨前茶,但兩杯並排比較,還是清醇的明前茶更勝一籌。雨前茶雖濃,味道卻有點雜。同一株茶樹上的葉,僅僅因為採摘時間相隔了十幾天,沏出來的茶竟有如此顯著區別──中華茶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龍井問茶

由於兩者價格相距不遠,而且比商業街上的茶葉專賣店便宜一大截,品質還經過眾人親自鑒定(雖然大家都不諳茶道),因此,除了L君按兵不動,其餘三人都各買了一斤──由於價格驚喜,現在筆者都開始懷疑,是不是買到正宗明前獅峰了。不過喝茶這回事,喝上去舒服、坦然就可以了,正不正宗又何妨?

對於龍井茶,P君的興趣更甚於筆者,早在西溪濕地的茶葉攤上已經蠢蠢欲動了,難得來到龍井村,當然要窮追不捨,向老闆娘探聽關於龍井茶的各種知聞。老闆娘也是古道熱腸,做完生意,還把大家領到屋子背後、別人家的小茶園,雖然其觀賞性遠不如對面山頭的梯田茶園,嫩葉也已被採得精光,但也算有機會親臨其境,體驗田園之樂。
小茶園

老闆娘還推薦我們看看村子下方的龍井──龍井原來真是一口井,確切而言是一口泉,它與虎跑泉、玉泉並稱“西湖三大名泉”。自元代文學家虞集的《次鄧文原遊龍井》一詩以後,才開始成為茶名。現在的龍井已修建成一座錯落有致的江南園林,面積不大。諸位至此,不妨到此一遊、沾沾龍氣。
龍井
【曾經西湖難為水(二)】

完茶葉,眾人便又乘車來到太子灣,接續西湖的行程。下了車,沒看到吃飯的店,便決定進了公園再作打算──結果當天也沒有吃到午飯,取而代之的是藍莓雪糕一大杯。

太子灣公園與其他公園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入口非常隱敝、低調,既沒有寬闊氣派的門面,也沒有名家手筆的碩大牌匾,而只是一條幽深小徑,周圍連一幅指示牌都不曾發現。太子灣公園,似是以這樣低調的方式,把自己與蘇堤上川流不息的觀光客分隔開來。

這座公園號稱是西湖邊上最美的公園,是杭州的賞鬱金香及賞櫻聖地,也幾乎所有杭州新人指定的婚紗照拍攝地。公園是現代建成的,因此並不以傳統的亭台樓閣為賣點,而是強調山坡、流水、植物的和諧協調。可惜鬱金香的花期已過,沒有看到心目中繁花似錦的盛況。青山綠水,我們在三天的杭州旅程中已經看得太多了,小休過後便徑直離開。
太子灣公園

太子灣的對面便是蘇堤南口。蘇堤乃北宋蘇軾所築,全長2.8公里,連接西湖南北兩岸、連接南山路和北山路、更連接着南北宋的兩位忠臣名將──南端是蘇東坡紀念館,北端則是岳王廟(抗金名將岳飛的衣冠塚)。“蘇堤春曉”,乃西湖十景之首……好吧,其實筆者也來過許多次,只是每次看到堤上的熙熙攘攘便興致大減,窄窄的道路還不斷有電瓶車來往。於是,象徵式地走了一小段、帶領團友們感受過蘇堤的喧鬧氣氛後,便右轉繼續向東進發。

沿着南山路,從蘇堤、到雷峰塔、到淨慈寺(南屏晚鐘)、到長橋,沿途所見的,便是大家印象中的西湖,畫舫龍舟、車水馬龍、風亭水榭、青山綠水。所謂“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機,戶盈羅綺,競豪奢。”時隔千年,仍舊能看到柳詞描寫的景象。
畫舫龍舟

經過多天的暴走,眾人已心力交瘁。筆者於是給西湖之行定下目標:過了長橋,便以巴士代步。

長橋公園是欣賞、拍攝西湖的最佳角度,手上的杭州旅遊消費卡,封面正是取景於此。因為從這裡可以同時看到長橋和雷峰塔兩座建築──兩座分別承載着《梁祝》和《白蛇傳》兩大愛情故事的地標;近處的湖光與遠處的山色互相輝映、盡收眼底,岸邊斑駁的垂柳,則如同行雲流水的草書詩篇般點綴畫面。只可惜時間不允許,沒能在這裡守候雷峰塔的夕照。

作為一個不懂攝影的人,在拍攝風景照時,總想追求“清場”,不希望照片裡出現其他觀光客。唯有在長橋公園這次,身材高佻的姑娘,端莊地坐在長橋上,背着光線,獨留一道剪影,大隱若現,給平靜的畫面添了幾分生氣。模特兒這行業,或許正是這樣應運而生。
長橋和雷峰塔

走上長橋,看着地磚上成雙成對的蝴蝶浮雕,筆者突發奇想:不知是《梁祝》借了西湖的景,還是西湖沾了《梁祝》的光。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州到蘇州的火車票沒有提前預訂,一來網上購票的額度已用盡;二來車次較多,預計即場也可以買到票;三來也不想讓行程被車票所牽絆。於是,整趟行程中最驚心動魄的購票經歷便由此而起。

來到杭州東站,時間17:30不到,按照列車時刻表,尚有十餘趟車。然而,售票大廳卻一如既往的排滿了人。更揪心的是,打開手機app一查,幾乎只有“末班車”G7358尚有餘票,而且也不多,就九十張左右。

隊伍移動得很慢,在場的所有人──包括本團一行四人──都心急如焚,難怪暴力襲擊經常發生於火車站。筆者急中生智,臨時制訂了方案B:要是到蘇州的票賣完了,那就買套聯程票,先到上海,再轉至蘇州。

也就在此時,筆者開始同情那些所謂“強國人”了──我們在三清山西海岸沒少見這些人,連澳門街頭也隨處可見──在大家都不守秩序的社會裡,自己不兇悍點就吃虧了。現場大多數人都是守秩序、自覺排隊的,然而總有幾個人在售票櫃台旁邊徘徊,試圖魚目混珠。幸得前面的人粗暴喝止,也幸得售票員秉公辦理,否則這些人早就得逞了。

終於,筆者還是順利買到直達蘇州的票,謝天謝地──雖然是20:29的“末班車”,到蘇州的時間已過晚上22:00;雖然還要風塵樸樸、大包小包趕回杭州城站。

筆者剛剛買完票,好多插隊者的手便伸進售票窗內,全都拿着證件與鈔票……

※※※※※※※※※※※※※※※※※

來到城站,正當眾人猶疑要不要再光顧外婆家時,筆者卻注意到二樓的“五芳齋”,一家以粽子聞名的中式快餐店,便向眾人推薦。來自杭州的同事曾問過筆者,在杭州生活期間是否吃過五芳齋的粽子。當時的答案是否定的,只怪筆者當年太宅。

來到五芳齋,粽子當然是不可不嚐的,餐牌上形形色色的粽子,每隻都只是幾元而已。除了堂食的,還有各種禮盒裝,看來它在國內真是頗有人氣。不過對筆者而言,粽子只算中規中矩,最大的收穫是梅菜扣肉飯──一道家常菜式,卻讓筆者掛念不已,在大學食堂裡點過無數次。順道一提,那還是魯迅先生最喜愛的家鄉菜。

至此,本次尋味之旅便功德圓滿,而杭州站的旅程亦告一段落。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杭州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