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9

華東四省遊記--三清山篇(下)

25-April-2015

Day 2

【在玉台,賞最美日出】

營之夜沉寂而安穩,與前一晚的火車臥鋪幾乎是兩個極端。但兩者還是有共通點的:兩個晚上都睡不安穩。山風的呼嘯聲、雀鳥的躍動聲、遊人的腳步聲,莫不擾人清夢。

四點多,準備觀看日出的遊人已經蠢蠢欲動了。來而復往的腳步聲、驢友的竊竊私語、以及冰冷凝滯的空氣(5度的睡袋也阻擋不了寒氣!),阻止了筆者繼續入睡。五時正,兩座帳篷裡的手機鬧鈴同時響時,筆者此時才慢慢爬出睡袋。經過昨天整天的陰雨綿綿,本來對日出也不寄予厚望,然而往帳篷的小紗窗外一看,不得了!天已微微發亮,一條金黃色的火龍飛舞天際,雲層或深或淺,層次分明,群峰之間山嵐縈繞,遠處更出現了雲海。筆者壓抑不住興奮,立即把團友叫起來,爭分奪秒,準備在5:37日出前趕赴“日出最佳觀賞點”──玉台。
透過帳篷紗窗看到的現象
在杜鵑山莊觀景台

玉台就在杜鵑山莊的正上方,從營地出發,大概就10分鐘的路程,可是經過一晚休整,大腿、膝蓋仍然酸軟乏力,即使輕裝上陣爬坡10分鐘,也夠累的。

來到玉台,二十多名攝影愛好者已經佔盡有利位置,架好“長槍短炮”,筆者一行三人(註:P君沒來,說已經看過太多日出了,寧可多睡一會)是現場唯一用傻瓜機、手機拍日出的。無地自容之下,只好默默移師至玉台邊上的一條小徑。這個地方雖不及上面開闊,卻反而避開了玉台正下方的草木叢生,位置、視角更適合看遠方的雲海──雖然還不是夢寐以求那種波濤翻滾、驚濤拍岸的雲海,距離也有點遠,卻同樣不乏意境。

千呼萬喚,鮮紅的雲霞中終於冒起了耀眼的光斑,引起圍觀群眾的一陣騷動。起初是個小圓角,繼而逐漸生長、發展,最終變成一顆完整的火球。在雲海、彩霞、群巒疊巘之間,松濤起落,鳥鳴清脆,美不勝收。轉瞬間,火球便又蹦竄上去,躲進雲深不知處。此時天已亮透,只留下一抹抹紫的、藍的、橙的雲霞。
三清山日出

在三清山,總算欣賞到最美日出,彌補了在黃山、華山留下的遺憾。
天已亮透,只留下一抹抹紫的、藍的、橙的雲霞
攝於從玉台回杜鵑山莊的路上


【在南清園,遇見第一抹藍】

一天的登山之旅,三清山的景色沒讓我們失望,可是仍有兩處美中不足。一是陰雨天氣。細數筆者最近幾次長途旅行,從湖南湖北、到陝西河南、到廣西桂林、到江西三清山,始終沒碰上藍天白雲的好天氣,仿佛是道破不了的咒;二是“山花”杜鵑。在眾人翻越杜鵑谷、穿過杜鵑林、來到杜鵑山莊的一路上,卻不曾見過一株盛放的杜鵑花。後來老闆娘也證實,山上的杜鵑花要五月底才開花。雖說不是專程來看花的,難免仍覺得可惜。

花開花落本無意,雲去雲來自在心。花期未到,我們無可奈何;然而天氣變幻莫測,看過奇跡般的日出後,我們只好祈盼好運繼續發生。

7:00,吃過山下扛上來的泡麵、收拾行裝後,便繼續向南清園的未知領域出發。與前一天的一路上坡相比,今天的路起起伏伏、落差不大,走起來輕鬆多了。

南清園是三清山自然景觀最奇絕的景區,以園內形神俱備、栩栩如生的奇峰怪石聞名。順着平整的山路而行,一座座名石一覽無遺。其中的巨蠎出山,儘管圖片已經看過許多遍了,然而只有站到128米高的花崗岩柱底部時,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壯麗雄奇。也正在此時,密雲果真消散了,露出了登山以來的第一抹藍。青天、白雲、蒼松、秀石,構成了明信片般的風景。
東方女神,三清山地標之一
第一抹藍
藍天、白雲、蒼松、秀石
秀峰

過了秀峰,南清園之行便接近尾聲了。盡頭處是一上一下的分叉路,下路一直通往索道上站,上路則是一段費勁的石級路(為了召集團友,筆者竟來回走了兩次,路人甲乙丙和掃地大叔莫不感到匪夷所思),經仙人指路、一直上到鋼架身、木地板的步雲橋(個人感覺比之後的吊橋驚險,因為落差更高,木板的震動也更自然)。渡了橋,便是陽光海岸的開端。

陽光海岸的景觀與南清園有重疊之處,例如巨蠎出山、東方女神兩大地標,都可以在陽光海岸看到。可是,其位置又比南清園高出一截,高度、角度不盡相同,從這裡看去,還是能產生“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獨特感受:同一條巨蠎,從南清園仰觀時何等震撼,在陽光海岸俯察卻又如此渺小。
巨蠎出山,在陽光海岸俯察卻又如此渺小

陽光海岸是兩條高空棧道中較新的一條,因此不僅路更寬,也引進了玻璃平台、吊索橋這些受歡迎的刺激項目。不過三清山之美在於自然,所以筆者對這些項目並不以為然,倒是棧道中段、一座地圖上只有圖標、未曾命名的休息亭,更讓筆者傾心。亭前人來人往,步伐匆匆,獨有我們一行四人在此駐足停留。欄杆上、山坡上,成群金黃的棕噪鶥、鮮豔的相思鳥在休憩覓食,近在咫尺、伸手可及,對我們這些外來入侵者毫無防範。P君用餅乾餵飼牠們,逗鳥為樂,竟把山間的松鼠也引了出來。
相思鳥。圓乎乎超可愛的,難怪女神如此喜歡……
棕噪鶥和松鼠


【登峰造極】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自規劃三清山行程以來,登頂玉京峰便一直在筆者的計劃之列,從未動搖。

可是,當眾人沿陽光海岸由頭到底走了一遍,卻連一塊指向“玉京峰”的指示牌都沒看到。直到來到陽光海岸、西海岸、三清宮的三叉路口時,才意識到已經走過頭了。眾人都留意到路口後方不遠處的石台階,從地圖上判斷,那應該就是登頂的路。可是環顧四週,只見石級下方一塊“生態保護區.遊客止步”的警示牌,讓人望而卻步。L君和P君早已體力透支,本來就不想登頂,看了警示牌,不禁暗喜。
生態保護區,遊客止步

接下來的事幾乎與華山長空棧道的經歷同出一轍──時間仿佛在原地打轉。筆者再一次不到黃河心不死,諮詢了石級下正在召集團友的旅遊團導遊。不出所料,石級正是登玉京峰的路,往上全是石級路,跟眼前所見的一樣。導遊解釋,警示牌的目的是為了免責:登頂之路上有任何三長兩短,景區、旅行社概不負責。開玩笑,我在其他區域不幸滾下山,難道景區就會負責?

筆者終於說服了其他團友,眾人都同意先試走一段。P君和L君很快還是決定放棄,S君則決定跟筆者留下來──此乃跟長空棧道最大的不同,上次形單影隻,本次則有伴同行。筆者推薦P君、L君到三清宮轉一圈,待會在西海岸起點的郁松林集合,就這樣,本團第一次有意識地分道揚鑣。

由於已從正式景點中除名,上山的路並不算陡峭,但石級比之前那些要差一些,走起來要步步為營。石級兩邊沒有欄杆,大部分台階都崩角磨平,一些甚至已經鬆脫;休息點上,石椅日久失修,垃圾也久未清理。通過這樣的對比,便可以看出景區管理的重要性。
登頂的石級比之前那些要差一些

經過約50分鐘的走走停停,走過最後一段長直台階,轉了彎,“玉京峰”三字便赫然入目。峰頂是座錐形的尖石,高約七八米,石頂用工整的字體刻着“玉京峰”,石底則刻着不明顯的阿拉伯數字“1819”──那是三清山主峰的海拔高度。石身上有一道道僅容腳尖的坑孔,也跟長空棧道上那幾個石級十分相像。沿這些石級攀爬,便可登上石的頂尖之處──可是在場的一眾好漢都不打算這麼做,山頂上詭風陣陣,正常人都不會為稱一時之快而押上性命。這裡曾經安裝過一座鋼架,拾級而上便可到達石頂。現在也許是為了還原原始風貌,除了石上的鏽跡、地上的樁孔以及殘留的一小塊金屬部件外,基本上已看不到鋼架的痕跡。
玉京峰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玉京峰得到的,不僅是登高覽勝、一望無際的景色,更是登峰造極、征服山顛的成功感。
一覽眾山小

看別人寫的遊記攻略,過往還有一條沿南面衝霄谷而上的登頂路線。由於山路更陡峭、更危險,官方地圖已把這條線抹去了。也許是筆者一時白目,在小小的玉京峰上並未看到那條通往南登頂線的路口──也許經過多年來的乏人問津,山路早已被大自然吞噬。

現在,相對平緩的北登山線,也已經被剔出正式景點了。說不定多年以後,北登山線也將被人們所遺忘,玉京峰將重新回歸自然,杳無人跡。

【再見三清山】

南清園和陽光海岸對着的都是“內園”,看的基本是各種眾奇峰秀石的“遠近高低各不同”。轉入西海岸,景觀卻變得一望無際、豁然開朗,極目而視,遠處山腳的村落若隱若現、疑幻似真。雖無巨蠎出山、東方女神那樣的標誌,然而沿蜲蜿盤曲的棧道前行,開闊的景觀亦隨之變幻莫測,一步一景,加上藍天白雲的映襯(註:早上太陽從東面照射,西面的天空會更藍、更清澈,東面則呈白色、灰濛濛一片;下午反之),景色更勝別處。

可惜的是,景美人不美。西海岸是兩條高空棧道中修建較早的一條,路本來就比較窄,僅容兩人對面而過;加上碰巧是週末,迎面而來的是川流不息的旅行團遊客,當中大部分又是那些年屆不惑、體形發福、舉止粗魯、談吐喧鬧、旁若無人、不守秩序的中年男性,乃港澳“右憤”所稱之“強國人”的典型特徵(三清山上基本沒有外國遊客,看來在國外的知名度還不行),可謂大煞風景。走在這條棧道上,連停下賞景的心情都沒有了,更遑論拍出好照片。
西海岸美景
西海岸美景(從這裡可以看到棧道上密集的人流)
西海岸美景

於是,眾人加快了腳步,不久便又回到了日上平台,很難想像眼前人聲鼎沸的小廣場,昨天經過時竟是空無一人。終於,中午之前便趕到了索道站。幸好旅遊團還未開始下山,下行的索道幾乎不用排隊。

坐在下山的纜車裡,我回望那座剛剛征服的大山,再一次被它的巍峨壯麗所震撼。
從纜車回望三清山
※※※※※※※※※※※※※※※※※

給諸位有意去三清山的讀者一條小貼士:出行前,筆者曾擔心一天時間遊遍南清園、陽光海岸、玉京峰、西海岸,時間會比較緊張。結果7:00從杜鵑山莊往東方女神方向出發,中午前便到達索道站,下山後再吃了一頓豐盛的農家菜,結果16:00不到便回到了玉山縣。因此,只要能解決山下寄存行李的問題(相信不難解決),諸位大可安排下山後隨即離開玉山,而不必在玉山過夜,浪費一個晚上。當然,前路漫漫,選擇在小縣城價廉物美的大酒店(筆者選的那間真的不錯,門面、裝修都很氣派,房間也舒服,雙人房才198,還送早餐)休養生息一晚,也是可行的。

※※※※※※※※※※※※※※※※※

當初筆者查看三清山的照片時,第一眼的感覺是:真像黃山!

三清山與黃山,一來位置、緯度、海拔、地形都接近,因而氣候、以至植被和生物資源都相似,霧海濤濤、松柏蒼蒼;二來地質上兩座山“一脈相承”,山體同屬花崗岩構造,奇峰怪石,蔚為大觀。因此,就連三清山自身,也常以“黃山的姊妹山”自居。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借黃山的名氣吸引更多人關注;壞處則是,所有參觀者都將以黃山的高標準來對其評頭品足。雖然筆者上黃山已經是八、九年前的事,可是來了三清山,難免還是要把印象模糊的黃山拿出來作比較,作為對三清山之行的總結:
-          自然風光:對比黃山毫不遜色,甚至稍勝一籌。作為黃山一絕的“怪石”,在三清山同樣俯拾皆是;而與黃山怪石之代表作──飛來石相比,巨蠎出山無疑更加氣勢恢宏、栩栩如生;三清山的成片松林,也比黃山更茂密、更秀氣。還有傳說中那片山花爛漫的杜鵑花海,更是黃山無可比擬的──可惜本次無緣親眼目睹。
-          人文景觀:三清山雖有“露天道教博物館”之名,筆者卻始終認為,這是三清山較弱的一環。不僅沒有李白、杜甫、徐霞客留下的千古詩句,沒有金庸小說的借題發揮,沒有“黃山毛峰”、“祁門紅茶”這樣的十大名茶,甚至當筆者親臨其境時,竟連一座道觀都沒看到(註:三清宮沒去),石雕、石刻也寥寥可數──當然了,兩條高空棧道開通至今不過20年,走在棧道上自然看不到古代石刻。
-          旅遊設施:石級、棧道、觀景平台都修得相當平整,基本上是筆者登過路況最好的山,兩條高空棧道是當中代表:全長七公里以上的棧道,全打上鋼筋混凝土,絕不馬虎;南清園的名石,均在最佳觀賞位置設了觀景平台,供遊人駐足拍攝;洗手間方面,在 “仙人指路”下方,有座貌似很高科技的洗手間,不過也就這座而已,其餘都不敢恭維──特別是營地那座。
-          遊覽範圍:黃山的山體明顯大得多,遊覽範圍更豐富,天都峰、蓮花峰、西海大峽谷等都是獨當一面的選遊項目,兩天玩下來,總會錯過幾個點;三清山則景點集中,從上山到下山剛好二十四小時,已經把南清園-陽光海岸-西海岸這條主線,連同主峰玉京峰全部遊完了──當然,有可能是因為崎嶇的山路被平整的棧道抹平了,讓我們可以在較短時間內遊畢整座山。於是,旅客下山後總惦記着黃山錯過的景點,總希望故地重遊,卻很難在短期內再找籍口重訪三清山。
八年前在黃山


旅行,還是應該留一點遺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