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3

夢境般的十日

去一星期,全中國(除了某地)都沉浸在國慶70週年、以及假期看人山人海的歡愉氣氛中。筆者所在的澳門,雖然沒法享受一連七天的“黃金週”假期,不過連上雙休、國慶、重陽、加上自己的年假,從9月28日至10月7日這十天裡,前前後後也一共放了不少假。

這十天意想不到地發生了許多事,經歷了許多事,場景之絢麗、節奏之急促、人物之豐富,令人目不暇給,簡直有如夢境一般。

9月29日,全天

就算沒有7天長假,來個即日來回的快閃之旅還是可以的。這一天,趁着國內黃金週還沒開始,趁着國內同胞都在快樂地搬磚,我就和友人P君來了個說走就走的廣州之旅。

一天的時間十分有限,所以必須直奔主題。而是次廣州之旅的主題,則是在琶醍文化創意園舉辦的“teamLab生命之森與未來遊樂園”藝術展覽。P君在稍早前的深圳之旅中知悉了這個展覽,從此便對它念念不忘。

名字很繞口,其實這個teamLab是玩甚麼的呢?“teamLab”是一個來自日本的數碼創意藝術團隊,已經在全球各地成功舉辦了多場藝術展了;而這次的廣州站,據說更是亞洲地區除日本本土外規模最大的一次呢!展覧的內容,簡而言之,就是一個互動式的光影藝術展,即是在一個漆黑的展館裡,通過簡單的道具、佈置,配以璀璨迷幻、並可與觀眾“互動”的光影、投映,製造出非常炫酷的視聽藝術效果。

仍是一頭霧水?非常正常,而且裡面的每一件作品的名字,都會愈發讓人看不懂。畢竟“藝術的東西,識條鐵咩”?!根據官網的介紹,展覽分為“生命之森(Forest of Life)”和“未來遊樂園(Future Park)”兩部份,每部份又各有以下作品:

 - 生命之森:
  • 地形的記憶
  • 花與人的森林:迷失、沉浸與重生
  • 呼應的無重力生命森林-被平面化的3種顏色與曖昧的9種色彩
  • 世界從黑暗裡誕生,仍然如此可愛而又美麗
  • 被追逐的八咫鳥、追逐同時亦被追逐的八咫鳥、超越空間

 - 未來遊樂園:
  • 塗鴉自然-山脈與山谷
  • 翻轉世界,巨大的相連積木的城鎮
  • 創造!天才跳房子
  • 滑梯水果園
  • 小人兒所居住的桌子
  • 小人兒所居住的音樂牆

更加摸不着頭腦了有沒有😂?再多的文字都不足以描述黑房子裡的奇幻,所以還是先上圖吧:
塗鴉自然-山脈與山谷
花與人的森林:迷失、沉浸與重生
地形的記憶
呼應的無重力生命森林-被平面化的3種顏色與曖昧的9種色彩
被追逐的八咫鳥、追逐同時亦被追逐的八咫鳥、超越空間

進入展館,首先進入“花與人的森林”,相當於連接其他各個展區的中庭,隨四季變化的花卉圖案反覆投射在地板、牆體、鏡面以及觀眾身上,已經足夠吸睛了;接下來進入“地形的記憶”,觀眾穿過高低起伏並插滿了荷葉狀道具的小小迷宮,投射在荷葉上下的仍然是四時變化的景象。穿過荷葉叢林後來到“塗雅自然”,這是比較有趣的部份,巨大的正方形山谷裡面,有各種走獸游魚在東躥西跳,原來那些五顏六色的動物都是觀眾們自己的塗鴉,它們通過掃描器走進了作品裡面;“未來遊樂園”的其他作品都分佈在“塗鴉山谷”周圍,都是些輕鬆有趣的互動式小玩意,當然了,滑梯是真的可以爬上去再滑下來的——只要臉皮夠厚,願意跟那些熊孩子打成一片的話。

滑梯的底端正對着一個被黑色布簾遮掩着的通道入口,這條小通道通往“呼應的無重力生命森林”。打開布簾,透過單面反射玻璃窺探進去,可真是被這個“無重力生命森林”驚艷到了:房間裡密密麻麻地堆滿了巨型的雞蛋狀道具,一些在地上,一些則在空中載浮載沉,隨着燈光的緩緩變換,巨蛋們呈現出各種紙醉金迷的色彩。走進小房間裡,整個人置身於這堆巨蛋之間,在巨蛋們的狹縫中穿來插去,配以恍惚的風聲與音效,則更像走進夢境了。

最後來到“世界從黑暗裡誕生”和“八咫鳥”兩部份。“世界從黑暗裡誕生”大概是為了迎合本地觀眾而加入的中國元素吧?(不過也說不定,畢竟日本人也會寫書法、寫漢字)在這部分裡,一個個自然類的漢字(如金木水火土、花鳥魚蟲等)在牆上被投映出來,從高處徐徐落下,此時如果觀眾碰一下這個字,它就會化為與字義相關的動畫圖案。而“八咫鳥”則是日本神話裡的三足烏鴉,就算沒聽過牠的傳說,諸位也肯定在日本足球隊的隊徽上見過牠。而在展覽的這部份中,觀眾可以席地而坐,從神鳥的第一視角,看到一個抽象而眼花繚亂的世界。

TeamLab廣州站的玩後感是:要是某人肯跟我一起來,在幽暗的荷葉迷宮裡我就能趁機把Ta拖走了😭。
TeamLab足夠讓我們愉快地玩兩個小時,接着我們去到廣州之旅的第二站:宜家家居
圖為宜家家居一角
圖為物美價廉的宜家餐廳,我們在這裡頗為匆忙地品嚐了傳說中的ikea肉丸和其他瑞典美食


9月30日,晚上

RunPlus跑團每季度都會進行一次5000米測試賽,由團內大神擔任配速員,各團員按目標時間分組起跑測試。

筆者雖然未有加盟RunPlus,也在友人慫恿下參加他們的秋季測試賽,熱情的一眾高手大神對此無任歡迎。

這次並沒有成績的期望。起跑時間在晚上,對於筆者這“晨跑黨”來說並不習慣;天氣仍不理想,氣溫比歷史同期高了一截,即使傍晚仍有接近30℃的高溫;更甚者,因為微風天氣持續,空氣質量已連續多天達至不良水平,臭氧污染嚴重;而經過漫長盛夏的摧殘後,自身的狀態也遠未回復至巔峰,相比去年11月,12k仍有2分鐘的巨大差距......

所以,儘管5000米20分鐘一直是夢寐以求、而且有機會達成的目標,但絕不會是這一次——這不是一場事先張揚的“Breaking20”計劃。

雖然RunPlus的團員筆者也認識好幾個,不過這晚參加測試賽的卻大都十分陌生,除了慫恿筆者參加的友人外,也就只認得擔任配速員的首席大神、上屆澳門國際馬拉松澳門組亞軍的阿元了。熱身過後,配速更快的A組首先起跑,條件很殘暴,所以能完成的只有兩人(配速員不計),成績也十分理想。

A組的測試剛剛結束,阿元便又馬不停蹄地拉着B組到起點。這麼多年沒測過體育(比賽倒是參加過一些),站上起跑線時還真有點中學體測時的緊張。這組的配速大約是19'30"完成,各團員則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跑快或跑慢一些。雖然沒有成績的期望,我的策略仍是儘量緊隨大部隊,看看能跟多遠:
  • 第一公里,3'57",真讓人驚訝,我自己還從沒見過這樣的配速。按這個配速,我們都將跑進20分鐘,但離目標的19'30"則差一點;
  • 第二公里,更快了,3'56",這時我甚至覺得自己可以超越一、兩個隊員,因為在好幾個彎道我還要“收步”;
  • 第三公里,大部隊開始加速,一下子就把我甩到10多米之外,但其實這一公里我一點都沒慢下來,仍是3'56";
  • 第四公里,身體已經到了極限,也失去了配速員的帶領。混濁的空氣開始發威,喉嚨又乾又癢十分難受,這公里一下子掉了不少,4'03";
  • 第五公里,這時我仍有8秒的盈餘,只要不明顯掉速便能達成20分鐘的目標了,儘管身心都已十分難受,意志的力量仍讓我跑出一個3'58"!

19'50",我成功了!Breaking20的目標達成了!“3字頭”的配速,就像做夢一樣。

只是,多年以後,我仍是長跑測驗倒數第二的體育困難戶😂。
5000米成績
雖然不是正式比賽,可是兔子、計時裁判、攝影師、觀眾卻一應俱全
感謝攝影師的美照😍

10月5日,上午

又是跑步😓。

外國一個關於跑步的Twitter帳號曾經討論過一個問題:如果讓你選,你最希望跟誰一起跑一次步(活着的或已逝的人均可)?

我當時也思考了一會,著名馬拉松教練Bart Yasso、世界冠軍Eliud Kipchoge、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等等,無疑都是很酷的選項。然而,這些名人都太遙遠,他們的語言我聽不懂,他們的配速我也跟不上(主要指Kipchoge😅)。對於筆者一個澳門人來說,本地傳奇運動員、1500m至全程馬拉松全部六項澳門紀錄保持者、雅加達亞運女子鐵人三項銅牌得主許朗,無疑是更實際(同樣也非常酷)的目標──雖然,她的語言我還是聽不懂、她的配速我也暫時跟不上😅。

然後在這一天,正當筆者無聊地刷着30+km的LSD時,一個矯健身影突然從我左邊閃過,染金的單馬尾隨她敏捷有力的步伐而擺動。沒錯,全澳門只有一個女運動員可以跑得像她這樣,那就是許朗!號外,我在松山發現了“野生”許朗!😂

我猶豫了一會後,覺得儘管很快會被她“拉爆”,但這可能是“跟許朗一起跑步”的難得機會了,哪怕跟着她跑一圈也好。於是我從昏昏欲睡的E速提升至激情澎湃的T速,迅速追貼至大神身後,在起點附近帶上一臉懵逼的朋友高速起跑,並一口氣超越了一群小鮮肉,小鮮肉們也紛紛提速追趕。詎料她此時卻毫無先兆地停下了腳步,原來大神只是剛剛熱身而已。等N圈後那閃電般的身影再次擦身而過時,筆者已經無能為力了。

前前後後,我一共跟在許朗身後跑了約600米。

10月5日,晚上

假如讓筆者來評選“在澳門生活必做的十件事”的話,“在主教山聖堂下看璀璨煙花”應當位居其一——雖然我自己一次都沒做過😅。

從地理位置分析,主教山的確是觀賞煙花的絕佳地點,從山上往南眺望,澳門塔、西灣大橋、西灣湖與灣仔十字門合組而成的繁華夜景盡收眼底;而其海拔高度,則剛好可以讓人平視煙花。難怪特首禮賓府、葡萄牙領事官邸、國家領導人御用招待所新竹苑、以及眾多達官顯貴的別墅大宅都紛紛聚集於此。

可是現實很骨感。主教山聖堂一到了晚上就關上了大閘,觀眾只能站在其下方的瞭望台欣賞煙花,那裡真正能看到煙花的“窗口”十分有限,而且早早就被“長槍短炮”們牢牢佔據了。那天我是將近20時才被某人叫出去看煙花的,在此之前我甚至以為今屆煙花比賽已經在10月1日結束了。不過就算17點就上山霸佔有利地形,感受也不見得會有多好,因為那意味着你需要在人們的重重圍困中,在原地死守四個多小時。

實在失策,必須果斷轉移陣地!二人迅速飛奔下山,幾分鐘功夫就跑到了山下的西灣湖畔,首場日本隊的比賽大概還剩一半——真幸運,剛好是今屆比賽的冠軍隊伍,我們有幸欣賞到那驚豔迷人的Ending。當然了,次場澳洲隊的精彩演出同樣不容錯過。

說實話西灣湖畔的景觀並不算佳,尤其初級法院大樓落成後,把觀賞煙花的視廊擋了一塊,簡直是大煞風景。不過相比起主教山上,這裡卻又舒適而清靜得多(雖然在這裡觀看煙花的人也不少)。既來之,則安之吧!

五光十色、變幻莫測的煙花,就如同夢中的景象一樣。和某人一起靜靜地坐在湖邊看煙花,那就更加夢幻了。
主教山視角,可以看見前排觀眾的手機
西灣湖視角,圖為日本隊迷人的Ending
西灣湖視角2

10月6日,下午

第33屆澳門國際音樂節在這個10月隆重舉行,這一次,終於輪到莫扎特的歌劇了,而且是老少咸宜的《魔笛》。五月時放棄了香港上演的《唐‧喬望尼》,這次的門票相比起香港簡直是良心價,必須買票支持。

這次看的是第三個版本的《魔笛》了,也是第一次在劇院現場觀賞歌劇。相比之前看的英國皇家歌劇院(2003)和巴黎歌劇院(2001)的版本,這個由柏林喜歌劇院與英國1927劇團攜手打造的版本,特點在於運用了動畫來代替傳統佈景,只需要很少的道具,就能表現出亮麗、誇張、富有想像力的場面。作為莫扎特一生最自由創作的一部歌劇,《魔笛》就應該是這樣,充滿天馬行空與大膽的想像。

在這個動畫版本的《魔笛》中,捕鳥人Papageno多了個形影相隨的朋友——黑貓,夜后化身成一隻大蜘蛛,魔笛變成了向人間灑下音符的蝴蝶仙子,魔鈴則是一個長着蜘蛛腳的禮物盒。Tamino看到公主肖像後的浮想聯翩、Pamina與Papageno在二重唱裡各自對愛情的憧憬、Papageno喝得酩酊大醉後,一邊騎着大象遨遊天際,一邊唱着對愛情的渴望,通過動畫師的生花妙筆,這些抽象的心理活動都變成影像活靈活現出來。Papageno因說謊受到夜后懲罰,這次待女們不是把他的嘴巴鎖上,而是直接將嘴巴變走;而在Papageno試圖自殺的那一幕,大炸彈、大爆炸的元素更絕對是異想天開,這些誇張的喜劇效果,都只能通過動畫來實現。筆者特別喜歡第二幕Tamino、Pamina與大祭司的三重唱的動畫設計,一對戀人被一隻巨型鐘擺分隔在兩邊,臨別依依,大祭司則在大鐘上不斷提醒着“時間到了”。

劇情表現方面,這個版本大膽地將大段大段的德語對白全部省略,取而代之,僅用了幾個回合的漫畫式的英語對話泡泡、搭配平緩的鋼琴“宣敍調”來交代情節。其結果是劇情上必須作出取捨與精簡,不光是對白,就連曲目也有所刪減,說的是第二幕裡Tamino與Papageno進入神殿前的僧侶二重唱。雖然沒有了莫扎特的原汁原味,但也不失為一個可取的手法,畢竟在座觀眾中聽得懂德語對白的只是鳳毛麟角;而且,漫長的歌劇亦相對縮短、緊湊了一些。

現場觀看的音效真的非常棒。汲取了去年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經驗(那次的獨唱部分根本聽不清楚),這次特意買了較貴的前排座位,Tamino的男高音和Pamina的女高音明亮而清淳,聽得非常舒服;演唱夜后的韓國花腔女高音,鄰座的老伯則嫌她“有點唱不上去”,筆者覺得不是音域上不去,而是稍欠了夜后的霸氣;而諧角Papageno則不僅歌聲好聽,表演也十分到位,每次登場都笑點百出,外甥女特別喜歡演員謝幕時,Papageno“不小心”掉下帽子的一幕;就連音樂的方位也十分講究,例如辨者的角色不是台上的歌手直接演唱的,而是從天花的音響傳來的,我想這並非出於成本的考慮,而是為了制作出“天外有人”的迷幻感覺。

唯一稍嫌不足的是,可能受文化中心的場地所限,管弦樂隊只能“埋藏”在舞台底下,這樣絕大多數的觀眾是全程看不見樂隊的,指揮也只在謝幕時露過臉。筆者奢想如果場地可以弄個升降台,讓樂隊在升降台上演奏,這樣觀眾們就至少可以在演奏序曲時欣賞到樂隊的技藝了。

還有就是,即使筆者對《魔笛》已是耳熟能詳並且期待已久,即使劇院裡有着舒適的冷機和座椅,連續聽兩、三小時的歌劇聽下來,還是挺累的。難怪約瑟夫二世國皇說莫扎特的歌劇“Too many notes”了😂。筆者尚且如此,過度活躍症的外甥女就更難受了。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堅持到了最後,沒有浪費掉門票。
期待已久的魔笛
演員歌手謝幕(真的不是我曝光過度了,而是他們的臉全部塗成白色了)

10月7日,下午

這天是重陽節,原定計劃是以4'30"配速跑一次16km的半馬模擬測試,作為月底台北長榮半馬的準備。然而天氣不似預期,雷暴警告一直維持到早上九點(註:蓮峰運動場在雷暴警告時暫停開放),甚麼跑步的心情都沒有了。

練習跑不成,國內的黃金週也還未結束,也不想跑出去人擠人了。本來這一天註定在無所事事中度過。

清早過後,雷雨漸止,我媽一時興起,說重陽佳節要應節登高。而且她並不滿足於松山,而是直指大老遠的黑沙水庫。於是乎,筆者在這十天內開展了第二場說走就走之旅。

路途遙遠,來到目的地已經是午後了。去年跟着RunPlus跑過兩三次路環山,雖然還算不上瞭若指掌,甚至去年的遠足者末段還出現了迷路的情況,不過對於從黑沙水庫上媽祖像、媽祖文化村的這一段,筆者還是胸有成竹的——在去年的練習中,這段也才是剛剛開始的熱身而已(接着還要上疊石塘山雷達站、沿石面盆古道下龍爪角、經竹灣跑進路環村、從石面盆古道的另一端再次上山、登一次好漢坡重上雷達站、再沿高頂馬路下山至石排灣、經石排灣跑向九澳高頂、最後從九澳燒烤公園上山回到黑沙水庫)。

但是對於年近60而且沒有運動習慣的母親,能夠完成從黑沙水庫登上媽祖像這一段,已經足夠讓人佩服了。要知道,往年所謂的登高,行程都是恰恰相反的——從石排灣坐媽祖村的穿梭巴士上山,然後往下走到黑沙水庫去。通常山下的穿梭巴士總是讓人等到不耐煩。

甚至乎,等到這段登高行程結束以後,當我們乘着穿梭巴士落到石排灣以後,她還精力充沛、饒有興致地繼續到了石排灣郊野公園裡走了一圈。“難得來到這裡了,平時都不太有機會過來。”她說。

是的,這個小學野餐旅行的熱門目的地,現在真的不太有機會來了。小型飛機、拖拉機和自然博物館都還在那裡,不過也多了許多動物和相關的可愛擺設,感覺較小時候完善了不少。不怕路途太遙遠的話,還是挺值得放假抽空來走走的。
黑沙水庫花圃裡唯一尚未凋謝的向日葵
登高之路並不輕鬆
最高點:媽祖聖像
石排灣公園的小型飛機還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