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6

金門“洗腦”之旅

【前言:那些人物】

一次的灣灣之旅,沒想到就被對岸“洗腦”了,靠的卻不是他們的“愛國主義教育”或“加入國軍”的號召,而是這個地方的人文素質。這些人文素質,散發自每一位平民百姓身上:

1. 初次登島,在入境大廳便看到了金門馬拉松的廣告,筆者竟忘乎所以地掏出了手機拍照,結果馬上被海關職員制止:“這裡不要亂拍”。既然是我有錯在先,估計海關大媽接下來大概會惡言相向了吧?沒料到她竟話鋒一轉,跟我們閒聊起來:“你們是來參加馬拉松的吧?是從哪裡過來的?”更出乎意料的是,當她得到了“澳門”這個答案時,竟開始飇出流利、毫無口音的正宗廣東話。她說明天會有休閒組的比賽,免費參加,還可以領到一份早餐和價值200元的高粱酒,所以她準備明天五、六點就去排隊,更期待到時與我們再見。

2. 我們在金門的短短三天內接觸過各行各業的店員,旅店、手信店、大小餐館、街頭小吃攤、便利店、藥房、租車公司、以至沒有金錢軱轕的市政機構職員......遇過的每一位店員,無一不是禮貌、熱情、耐心而友善的。讀者也許認為那只是老闆的要求、只是“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然而事實上卻連老闆們都是如此。在小徑村那間不脛而走、遠近馳名的“蛋狗蛋香”店,大批慕名而來的食客搞得老闆娘手忙腳亂、應接不暇,老闆娘卻仍能在每位顧客付錢時說出“謝謝您”、在端上香氣四溢的“蛋狗蛋香”時說出“抱歉讓您久等了”,這只能用人文素質來解釋了——他們的學歷未必很高,但人文素質與學歷無關。
蛋狗蛋香沙泡麵

3. 金門的街道環境跟城市是不同的,按照旅店職員的解釋,在那裡您可能走1公里都看不到一間商舖,所以街上步行的人非常少。沒有了需求,所以不論交通幹道還是橫街窄巷,基本都是人車共用,甚少有高出路面的專用行人道。然而走在那樣的環境中也不必擔心,首先因為那是一座“單車友善”的城鎮,大馬路都配有跟行車道一樣寬的單車徑,汽車不得駛入;當然更重要的是駕駛者的素質:看到街上的行人,他們寧可把車停下來等您靠邊避讓,或者乾脆越線繞過您,都盡量避免響銨。

4. 又譬如的士司機。的士在金門並不多見,因為除了水頭碼頭、金城車站等熱門地點外,其他地方能找到需要“打的”的遊客的機率並不高。所以,偶爾在野外發現拖着行李箱行走的“野生稀有物種”時,的士司機總會熱心地停下車來,問我們要到哪裡?是否需要坐車?——其目的當然是為了做生意啦!然而,當我們明確地回答“不需要”時,他們不會像某地的司機們一樣板起臭臉、關上車窗、踩大油門,反而還繼續停着車,有求必應,耐心地向我們指導乘搭公車的路線。對他們或許只是張嘴之勞,對漂泊在外的遊子而言卻是莫大的幫助。

5. 最後登場的這位不是金門人,卻無疑是灣灣人,因為他的馬拉松戰衣上清楚寫着“雲林縣警察局”。這是一位溫文爾雅而不失風趣的大哥,年約40多歲。我們在賽道上第一次相遇時,我向他說了聲“加油”,他卻回過頭看了我和身前的女跑手,然後打趣地說:“我們不同組的(註:比賽按年齡分組排名),可以慢慢跑了。”又囑咐我們:“後面都沒有追兵呀,慢慢跑就可以了。”他後來在水站稍作休整,我們便再一次相遇,我看了看手錶,估算離終點還剩不到20分鐘,便又打氣道:“加油,很快就要到終點了。”卻再一次被他的神回覆逗樂了:“我不相信,那都是騙人的,以前被騙過太多次了”。在杳無人跡的半馬後半程,遇上這位逗逼警察大哥真是難得的樂趣。
街頭隨拍——金門中學為馬拉松選手打氣
街頭隨拍——台灣特色的棒球場

※※※※※※※※※※

在短短三日的金門之旅中,筆者一共參觀了N座主題各異的地標、古蹟、展覽館與紀念館、走過了兩條坑道、踏過兩片海灘、翻進了兩座軍事堡壘、參加了兩個導賞團、跑了兩場路跑活動、甚至吃了兩餐牛肉麵......表面看來行程是單調而重覆的。為免諸位認為筆者是“複製粘貼”錯了,本篇決定不按時間順序叙述,而是嘗試把類似的項目歸在一起寫,讓讀者可以作直觀對比。
金門行程概覽

【錯過的水頭聚落】


按照原定計劃,金門行程的第一站本該是以精美建築聞名的水頭聚落,然而命中注定我們與之無緣——先是放棄了拖差行李箱直接遊玩的想法,繼而又因為一次誇下海口而改變了行程。

話說同行友人P君一直希望享受在海風中自在駕駛電動單車的暢快,筆者卻仗着體能充沛,認為借一輛自行車代步足矣,直至在旅店客房安頓好的一刻,雙方依然誰也勸服不了誰,只好暫時折衷,第一站水頭聚落先以巴士出行。金門因為人口不多,巴士的班次十分稀疏,前往水頭的7路巴士久久不見。二十步之外,“租車”的大字招牌則一直向我們招搖着,P君終於忍不住舊事重提:“我們租電單車去吧!”

“租就租,誰怕誰!”我回答道。一時輕狂的代價,絕不止於600元台幣的電動單車租金,更有從零開始、被教車師傅(即租車店老闆娘)呼來喝去的“學神”經歷,以及第一次駕馭着高速怪物、手腳不協調地在大馬路上左穿右插的驚心動魄。老闆娘告誡我們,新手上路不建議開車去水頭,因為那一路上盡是高速行駛的重型車,新手容易緊張生故。所謂“事不過三”,前往水頭的計劃第三次被打消後,得月樓、金水國小等名勝這次注定與我們無緣。
錯過的水頭聚落(網絡圖片)

【國立金門大學 & 金門馬拉松休閒跑】

放棄了水頭聚落以後,國立金門大學便取而代之成為筆者此生開電單車去的第一個目的地。兩台電動單車在事先規劃好的鄉間小徑上(也將是明天健康休閒跑的路線)龜速前進,總算有驚無險地平安抵達了第一站。金門大學的規模比想像中還小,建築佈局一目了然:位居其中的是宏偉壯觀的綜合大樓,那是一座四合院式的五層大樓,高聳於石級之上,前臨小橋流水的大學池,背靠古木參天的榕園,榕園之後則是一幢幢教學宿舍,另有體育館和幾座教學樓分居於中軸線兩側。橙、白色調的樓房,配上中式的歇山、硬山屋頂,總體上與遍佈全島的閩南聚落十分協調。
國立金門大學

作為金門馬拉松的報到會場和比賽起終點,此刻的金門大學已經滲透出大賽氣氛了:綜合大樓前的舞台與起點牌坊已經搭好,贊助商的氣球已高高升起;大樓左側,幾十位體形矯健的馬拉松選手正在辦理報到手續,長隊一直延伸至側門之外;同樣在這一側的馬路上,幾個格外搶眼的黃色貨櫃整齊排列着,貨櫃上統一漆上“金門高粱酒”五個大字,未來兩天將要分發給廣大參賽者的紀念酒看來已經準備就緒了;綜合大樓背後的榕園上,馬拉松博覽會正緊鑼密鼓地籌辦着,工作人員忙碌佈置之餘,也不忘熱情地向圍觀群眾推介產品。

不過相比起來,第二天的“健康休閒跑”才是真的“大陣仗”。清晨寒風凜冽,卻無阻市民的熱情,即場報名參賽的人龍沿着蜿蜒的大學路排開,足足有兩百多米長。人人包裹得嚴嚴實實,唯獨筆者是“輕薄運動服+一次性塑料雨衣”的穿着——“沒下雨為甚麼要穿雨衣呢?”對岸同胞卻紛紛疑惑不解,其實大陸的許多馬拉松都推薦這件“禦寒裝備”。如此看來,似乎筆者是這群人裡面唯一打算認真跑的吧?無奈人實在太多,不少人甚至早在發號槍響之前就已經走到半路了,所以無論筆者如何拼命跑,前面卻仍有過不完的“步兵”。現在筆者覺悟了,這種“休閒跑”就應該抱着“休閒”的心態。

賽後的博覽會就更加熱鬧精彩了,昨天還在悉心佈置的大草坪,現在則變成歡樂的派對場地,蚵仔麵線、特調高粱、風獅爺、“阿兵哥”......方方面面都充份體現出金門特色——別的不多說,試問全世界有幾場馬拉松博覽會,可以讓跑手和實戰坦克、裝甲車合影?
金門馬拉松休閒跑報名盛況
和坦克合影(攝於半馬比賽後)

【莒光樓】

繼續回頭說電動單車之旅。那隻“高速怪物”其實並沒有把我們帶到多遠,最遠的目的地也只是同處金城鎮之內的莒光樓。雖然只是短短3km的路途,出發前亦已經規劃好路線,可是騎着高速怪物在馬路上穿梭,還是讓筆者焦慮得辨別不清方向。

莒光樓(莒音“舉”)之於金門,相當於大三巴之於澳門,絕對是旅客必到的第一大地標(區別在於,相比起大三巴的熙來攘往、遊人如鰂,這裡則是超乎想像的清靜)。我們可能不甚瞭解,可是在台灣人心目中,莒光樓自小就是前線戰士英勇堅貞的象徵。它還沒到“古蹟”的年齡:三層高的大樓建於1952年,當時是為了表彰在古寧頭戰役中的國軍官兵而建。大樓以傳統中國建築的作法,一、二樓以堅實的磚石堡壘作為基座,三樓則是蓋上“十字脊”屋頂的木結構城樓,仿照北京紫禁城角樓,象徵守衛金門與台灣的大門。

現在的莒光樓整幢作為展覽館對公眾開放,一樓展示的是典型的“金門元素”:風獅爺、傳統聚落、馬背牆、金門高梁酒、炮彈鋼刀、道地小吃等等,可算是快速瞭解金門的捷徑。才剛進樓參觀,熱心的工作人員就把我們引導到大樓中央的隔間,原來是電影放映室,介紹金門的短片剛剛開始放映;二樓是展示金門自然風光與民俗文化的畫作及圖片展;三樓則是胡璉將軍的生平回顧展,“鎮樓之寶”胡璉將軍的青天白日勳章便收藏於此;三樓室外還有免費的望遠鏡可以遠眺廈門。

為甚麼要在金門第一大地標裡專門介紹胡璉此人?因為他不僅軍事上戰功赫赫,對金門的經濟民生建設亦大有貢獻,被當地人尊為“現代恩主公”。胡璉主持金門軍政期間,先後締造了古寧頭大捷、八二三砲戰勝利,兩次粉碎共軍的進犯,奠定台海六十年來的安定建設的基石。同時,他還致力於金門的民生建設:他動用軍隊闢建中央公路,成為連接島嶼東西兩側的大動脈,隨後該道路以胡璉之表字命名為“伯玉路”;興修水利、栽樹積水,下令逢溝築壩、每村挖掘水塘,緩解了金門淡水短缺的狀況;推動教育,積極增建學校,並由政府補助經費,為金門培植了一代代人才;推行“高粱換大米”政策,鼓勵開墾荒地、種植高粱,又創建九龍江酒廠,外銷高粱酒以增加地方經濟收益。九龍江酒廠,即為現今金門經濟支柱“金門酒廠”的前身。
從金門莒光號發來賀電😂
“鎮樓之寶”:胡璉將軍的青天白日勲章

【陳景蘭洋樓】

可能有人會覺得牛頭不搭馬嘴,不過在金門此行中,與莒光樓類型最相近的景點,筆者覺得是位於金湖鎮的陳景蘭洋樓——一座由新加坡華僑陳景蘭先生於1917年出資興建的“番仔樓”(即由海外華僑衣錦還鄉後興建的、風格中西結合的閩南民居建築)。誠然,洋樓的年資比莒光樓更加久遠、建築藝術更加突出(或許應該說各有千秋?)、歷史上亦更具實用意義:除作為私人別墅外,洋樓亦曾被徵用作陸軍醫院、官兵休假中心、以及在砲戰期間作為金門中學臨時校舍等。

說它與莒光樓類似,是因為這裡現在同樣是免費向公眾開放的著名地標,現在同樣是介紹金門風土人情與人文歷史的展覽場地,甚至裡面的展板都一樣褪了色。當然,二者展覽的側重點有所區別,陳景蘭洋樓作為全島規模最大、最富麗堂皇、最具代表性的“番仔樓”,其重點在於感受金門的僑鄉文化;此外,大樓也闢了幾個房間,還原了醫院、官兵休假中心和課室的場景,訴說那一段段歷史;也有房間專門展示了古老的漁耕用具,以介紹陳坑(即現在洋樓所在的成功村)乃至金門曾經的漁耕文化;不過最好玩的要數陳志緯先生的拼貝藝術展,一塊塊平凡的貝殼,在陳先生的巧手堆疊下化身為一件件精緻有趣的藝術品,風獅爺、紅玫瑰、藝妓、白馬將軍、挖土機......個個巧奪天工、栩栩如生。
陳景蘭洋樓

金門官兵休假中心場景還原
拼貝藝術作品

參觀陳景蘭洋樓,發生在剛刷新完半程馬拉松PB、吃完“蛋狗”“蛋香”“炒泡麵”、移師到軍事主題酒店後的那個下午,全程是筆者單獨行動,P君則大概為了充分享用這間連馬英九、朱立倫都光顧過的高檔酒店,選擇獨自在客房休息——我覺得P君真是虧大了😂,因為不僅陳景蘭洋樓好玩,接下來的成功坑道也相當不錯。

【成功坑道】

成功坑道與洋樓同處在成功村,然而找尋坑道入口也費了筆者一番功夫。在兩岸對峙時期,金門推行“保存戰力於地下,發揚火力於地上”的戰術目標,利用花崗岩的地質條件,於多處山體、地下修建防禦坑道,以防敵(gong4)軍(fei3)登島侵略。成功坑道屬於其中規模較小的一座,全長僅約560米,然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指揮所、戰防砲陣地、高砲陣地、機槍堡、寢室、廚房等一應俱全,是守衛南岸料羅灣的一處重要據點。

坑道內的碉堡各放置了不同類型的槍砲,姿態各異的士兵人偶還原了戰爭的場景,連牆上的操作命令、彈導計算表等細節都保留了下來,相當值得一看。坑道內的燈光充足,指示尚算清晰,路線很自由,時間...噢,不是太充裕了,入口處寫着5點就要關門了。於是我急行軍地把裡面的每個空間都匆匆看了一遍,到達出口處的戰車碉堡時也時候尚早,便又回頭再參觀一遍,然後一個人慢慢擺弄戰車碉堡裡那輛M-41坦克,並終於又一次實現與坦克車合影的心願——期間大概連一個路人都沒有,要實現登上坦克駕駛艙的心願也不是不可,只要我願意冒着挨罵的風險爬進那鏽鐵堆裡的話。
在戰車碉堡與M-41坦克合影
成功坑道外面便是絕美的成功海灘

其實在那之前我們已經參觀過另一條坑道了,前一天參加的“金門好行”路線,第一站,從金城車站上了觀光車,屁股還未坐熱,便又下車進了位於車站地底的金城民防坑道。相比起來,金城坑道的氣氛要壓抑幽閉得多。

【金城民防坑道】

金城民防坑道貫穿了金門人口最密集的金城鎮,連接了幾個政府部門、民眾自衛隊以及水、電、郵政、車站等諸多公用設施,整張地下備戰網絡長度超過2500米,由民間與軍方合作修建於1978年。在金門解除戰地政務後,這裡則搖身一變成為極具特色的戰爭景點。

現在坑道開放參觀的部分全長1285米,不過並非隨時可以下坑,不論是散客還是旅行團,都只能統一在每天幾個特定時間跟隨導賞員進坑。裡面空間狹小、燈光昏暗,急行軍的節奏更是讓人窒息。而為了讓參觀者感受最原汁原味的戰地氣氛,坑道中段還特意預留了一處沒有燈光的部分,並配上炮火轟隆的音響效果。說實話,絕對不是適合賞景、拍照、休閒觀光的景點,卻是軍旅生活的一次絕佳體驗。

【金門好行 & 古寧頭戰史館】

也介紹一下這個“金門好行”。台灣觀光局自2010年開始推行一個名為“台灣好行”的景點接駁服務,目的在於以相宜的價格為自由行旅客與背包客提供舒適便捷的景點交通接駁,目前路線已遍及全台各縣市。而在金門,“金門好行”共設置了四條路線,分別開往大金門島的四個鄉鎮,基本上覆蓋了全島的主要景點。各條路線被包裝成一個類似“半日遊”的旅行團,由觀光車一路接送,並由導遊帶領參觀。車票分為半日票、一日票及兩日票三種,票價則由NT$250至NT$700不等——沒有購物景點、也沒有導遊司機小費。
金門好行路線圖

是日我們乘搭的是“B線”古寧頭線,因為古寧頭在金門戰史上地位顯赫,屬於不可錯過的遺跡,同時古寧頭周邊景點又比較分散,靠公共交通前往會比較不便。此外筆者參團歸來後還總結了一個重要好處:因為去的那些紀念館平時客流不多,裡面的多媒體放映室便只在團體旅客參觀時才放映,否則平時都是烏燈黑火的,自行前往參觀就更看不出東西了。

穿過金城民防坑道後,觀光車要去的最重要目的地便是古寧頭戰史館。我們生活在紅色陣營的同胞對此知之甚少,因為歷史書裡鮮有記述;而對於對岸人民,這裡則絕對是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xi3)育(nao3)基地”之一。當年,抗日戰爭剛剛結束,國共便隨即開展第二次內戰,解放軍勢如破竹,國民軍則節節敗退,蔣公只得把大片江山拱手相讓予毛公,自己退守台灣。正當全世界都認為兵敗如山倒的國民黨只是負隅頑抗,台灣很快便會淪為“解放區”時,一場奇蹟發生了,這場奇蹟就發生在金門,發生在古寧頭。

1949年10月,在拿下廈門島之後,共軍隨即開始謀劃以相同的戰術佔領金門。他們計劃從大金門島跨度最窄的中部登陸,以切斷東西兩側的聯繫,沒料到“風獅爺”發威,強烈的東北季風把艦隊吹到島嶼西北角、重兵駐守的古寧頭;也沒料到登島時份適逢大潮,艦艇順着高漲的潮水深入潮間帶,結果潮水一退,運兵船就擱淺在灘塗上動彈不得,無法繼續增援;更沒料到國軍的海、陸、空軍精銳恰巧陰差陽錯地聚首於金門,其火力及兵種均遠超共軍原先所料。最終登陸部隊孤軍奮戰三日三夜後全軍覆沒,共軍在一水相隔的廈門,眼白白看着己軍檣櫓灰飛煙滅。一場久違的大捷振奮了國軍低落的士氣,亦曝露了解放軍海空戰力的弱點,國共內戰形勢從此扭轉,未來幾十年兩岸對峙的局面由此奠定,“解放台湾”和“反攻大陸”自此均淪為政治口號。

現在,在那個曾經槍炮轟鳴、血肉橫飛的灘頭上,建成了這座古寧頭史戰館,巨細無遺地向世人呈示那場關鍵戰役。當年的反空降堡、還有打響古寧頭保衛戰第一槍的“金門之熊”坦克,現在仍聳立在史戰館門前。
“金門之熊”與古寧頭戰史館
描繪古寧頭戰役的油畫作品

【古寧頭周邊景點】

而除了古寧頭戰史館,好行路線還去了周邊的幾處景點:和平紀念園、古寧頭牌樓、北山聚落、雙鯉濕地中心等等,每站之間也只是幾分鐘的車程。

 - 和平紀念園:由原來的“林厝砲陣地”改建而成,一個個蜿蜒起伏的小草丘, 就是昔日士兵藏身的砲堡。這些砲堡現在變為了“石蚵產業文化館”等展覽館,此外園區內還修建了一座胡璉將軍紀念館。另一亮點是由炮彈碎片鑄造而成的和平鐘,大鐘上銘刻有一百多種語言的“和平”字樣。

 - 古寧頭牌樓:算得上金門的又一個必到打卡點,位置就在和平紀念園對出的馬路上,參觀完和平紀念園、登上觀光車之前,導遊都會推薦旅客拍下到此一遊照。翌日的金門馬拉松也跑經此處,並且是“長槍短炮”最密集的地點之一。
馬拉松賽跑經古寧頭牌樓

 - 北山聚落:緊鄰古寧頭的一個小村落,今天的北山聚落安寧而平凡,昔日可是深受戰火波及,當年兩軍激烈交戰的證據,現在還殘留在北山古洋樓千瘡百孔的頹垣斷壁上。

 - 雙鯉濕地中心:金門除了有着壯烈的戰爭史外,其本身的自然資源也是相當豐富的,擁有多種鳥類、鱟、文昌魚、水獺等物種。雙鯉濕地中心座落於幽美的雙鯉湖畔,地下樓層更深入湖面以下,讓參觀者可以飽覽湖底生態,這裡是瞭解金門物種資源與生態環境的好地方。

【慈湖三角堡】

覺得以上景點都略欠吸引?軍事遺址與自然風光都不夠震撼?250大洋眼看要打水瓢了?筆者是有點這樣認為的😅,不過正所謂“好戲在後頭”,最後要去的慈湖三角堡可真是相當不錯。

慈湖所在的位置原本是天然海灣,海岸線漫長而深入陸地,非常不利於陸上佈防,有見及此,台灣當局於1969年圍海築堤,將它築成人工湖,慈湖海堤成為重要了防禦陣地,而三角堡則是海堤上一個重要的軍事設施。三角堡因其三角形的造型而得名,結構小巧而堅固,三個角上均設有瞭望哨與射擊口,四周並挖有壕溝防護,是駐軍住宿和執行任務的堡壘。

現在,三角堡已經人去樓空,曾經遍佈於海灘的地雷也已被清掃乾淨,反登陸軌條砦則仍豎立在灘塗上,長長一列坦克戰車仍然守望着海岸,場景依然震撼。極目遠眺,對岸的天際線矇矓隱現,一座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門對門”的廈門與金門,命運之迥異頗讓人感慨。

稍有遺憾的是來到慈湖海堤的時間還太早,逗留時間也太短。據導遊介紹,如果守候到夕陽時份,就可以欣賞到醉人的“慈湖夕照”,那可是“金門十景”之一;時值冬季,更有機會目睹“季節限定”的鸕鶿歸巢盛況。
戰車仍然守望着金門海岸,對面高樓群起的就是廈門
戰車仍然守望着金門海岸
金門慈湖是世界著名的鸕鶿觀賞勝地(網絡圖片)

【雄獅堡】

論景色及氣勢,慈湖三角堡在金門應該無出其右了,畢竟光是那長長一排坦克便足以“呃like無數”;不過論驚喜程度,私底下筆者更喜歡雄獅堡多一些,因為那完全是屬於我一個人的意外收穫。

參加完金門好行的行程,為時尚早,我便提議到周邊逛逛,P君卻(又一次)寧願自己返回旅店休息。不是漫無目的的閒逛,吸引筆者的是早上休閒跑時發現的“福建省政府”牌樓,距旅店不遠,就在斜坡的下方。是的,諸位沒看錯,真的是“福建省政府”——在對岸“中華民國”的行政區劃中設有六個直轄市和台灣、福建兩省,其中福建省下轄金門、連江(即馬祖)兩縣,所以福建省是全國唯一由兩岸分治的省份。不過對岸這個“福建省政府”已被虛級化、名存實亡了,主要是作為對岸宣稱在中國大陸擁有主權的象徵而保存至今。

我沿印象中的方向走去,才發現距離比記憶中要遠得多。穿過了看不見盡頭的社區街道,第一個值得一看的地方是右邊的一座不知名小廟,跟金城鎮內的許多廟宇一樣,小巧而精美,有着閩南特色的燕尾脊。小廟面朝大海,平台下方是一片廣袤的沙灘,夕陽的美景醉人心脾。

沙灘、海浪與夕陽把我吸引下去,全然忽略了踩到地雷的風險。繼續踏沙前進,一座軍事堡壘突然映入眼簾,就像剛剛去過的慈湖三角堡一樣,有着迷彩色的堅固外牆,以及高高豎起的軌條砦,兩端的圓形碉堡上各安置了火炮一門,看上去還比較新。

堡壘上有石級伸到沙灘這邊,似乎沒有人會加以阻撓,我便擅自闖了進去,然後在這個空無一人的軍事堡壘內,一個人大搖大擺地走着、拍着照。我不清楚它的建造年份等背景資料,不清楚它過去的豐功偉績,甚至連它的名堂都不知道,因為它壓根不在我的旅行攻略上。直到參觀完畢從正門出來之後,才從大門上方看到“雄獅堡”三個大字。
金門雄獅堡
金門雄獅堡

【金城鎮 & 后浦導賞團】

前面介紹了“金門好行”,對於不需要進行深度遊的自由行旅客,那確是值得一試的遊覽方式。不過,幾條路線都還有一個地方沒覆蓋到,那就是最熱鬧的金城鎮。那麼,有沒有一次性暢遊金城古蹟文物、特色景點的“懶人包”呢?

有的。剛踏足金門,碼頭電話卡檔攤的熱心店員就向我們推薦了這個節目:“後浦美麗小鎮之旅”,每晚19:30準時從金門鎮總兵署出發,由專業導遊帶大家領略金城鎮之美,費用全免且更有機會拿到紀念品。“後浦”即金城的古稱,位於大金門島之西南隅,自古便是金門的政治、經濟中心,以及人口最密集的城鎮。其實早在出發前,筆者便已經把這個後浦導賞團納入攻略之中了。

我們當晚便按時抵達總兵署,經簡單報名,行程便正式展開。雖說是導賞團,“上半場”卻主要圍繞着總兵署的幾間展覽室而行。導遊先生年約60,中等身材,頭戴鬼子帽,聽說已經從正職中退了休。不得不佩服先生的能說會道,他把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至兩岸分立的當代、上下五千年的金門歷史都抖給了聽眾,一口氣上了一小時的歷史課。不知道大家的接受程度如何,事隔大半年,筆者反正是忘得差不多了😂。

接下來是15分鐘的“中場休息”,可以趁此空檔 上廁所 自由參觀這座金門鎮總兵署。金門在清代是一個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的鎮級行政區,直至民國時期才獨立設縣,所以匾額上寫的是“金門鎮”而非今天的“金門縣”或“金城鎮”。金門鎮總兵署自清康熙年間即遷至本址辦公,後歷經數次改建成現規模。現在,衙門不僅被完好保存及翻新,還被悉心佈置成昔日官府的場景;而為了令效果更 驚嚇 逼真,一些廳堂更擺放了身穿清代服裝的人物蠟像,其中在地牢的囚籠內,囚犯們個個面目猙獰、披頭散發,真是膽小勿入。

網上說後浦導賞團全程為兩小時,時間過了逾半,我們才總算踏出了總兵署。導遊先生帶着我們穿過一條條烏燈黑火的橫街窄巷(若不是有人帶着,我們絕不會串這樣的巷),時而在途經的古蹟文物前停下來,把本已狹窄的街道塞得水洩不通,不時還有電單車要從中穿插而過。在模範街,導遊着重介紹了一度失傳的磚雕工藝,這些精美的磚雕現在還留在模範街兩旁的古屋上;邱良功母節孝坊正在進行修復工程,被腳手架包得嚴嚴密密,但無阻導遊先生講述金門名人、清代高官邱良功的事跡與古代牌坊的制式;到了將軍第,導賞的重點則是傳統閩式三落大厝的建築特徵;眾人又被領到奎閣前圍圈而坐,晚上氣氛很安靜,很適合導遊先生侃侃而談,除了介紹奎閣與旁邊的陳詩吟洋樓外,也滔滔不絕地憶述炮戰時期尋常百姓家的生活點滴。不過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當晚刺骨的寒風,或許是有身後的魁星庇佑,才不至於失溫昏厥吧?
白天的金城鎮隨拍(怒我沒有更好的照片...)
將軍第的建築細節

金城鎮我們一共逛了兩晚,第一晚都獻給後浦導賞團了,第二晚則是隨意吃吃逛逛、買手信等。關於金門的伴手禮,旅遊指南通常會推介高粱酒、貢糖、炮彈鋼刀、麵線、“一條筋”膏藥等等,可是對初次來台的筆者而言,其實到全聯或者7-11隨意撿幾款飲品零食,都大有機會是以前從沒試過的“特產”了。等到兩個選擇困難症患者終於買完伴手禮、拖着一大箱的貢糖穿街過巷時,時間倒也只是9點多。星期六的晚上9點多,最熱鬧的金城鎮,街上卻已經冷冷清清了,店舖紛紛準備打烊,路人也寥寥無幾。經過浯島城隍廟時,一位盡責的導賞員還在為屈指可數的團員講解着。

【無標題的連接段落】

最熱鬧的金城尚且如此,其他地區那就更顯荒涼了。例如筆者從夏興步行到“良金牧場”總店的那次,路程雖然只是短短1公里,走起來卻似是永無止境:正如旅店職員所說的,沿路沒遇過一個行人,路邊的加油站是這段路上唯一的建築物,除此之外,便只有一路上呼嘯而過的汽車與機車、舉頭而見的星空、以及漫山遍野的荒田與路樹了——就連這些樹,都不是理所當然的,據說曾經的金門是座荒蕪的孤島,後來蔣宋美齡巡視金門時,覺得讓十萬大軍戍守在這樣一片不毛之地太過受罪,便建言讓軍隊大力在此植樹造林,這才有了今日綠樹成蔭的景像。
良金牛肉麵

【金門馬拉松正賽】

在這樣的地方走1公里都那麼困難,跑個半馬、全馬就更考驗意志了。金門馬拉松的路線和參賽體驗,差不多就是這個地方的縮影:起初在金城鎮,穿梭在鄉鎮和閩式古厝之間,沿途安排了幾處充滿當地特色的儀式、表演,也有眾多熱情的觀眾,展示了金門的人文風貌;自然生態方面則首推慈湖海堤,左邊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候鳥忙在潮間帶覓食棲息,海風飄拂,美得讓人心醉,筆者認為此乃金門馬拉松的精華;一轉來到當年浴血火拼的古寧頭,一大群攝影師早已在地標古寧頭牌坊前恭候着,音響還特意播放出炮火轟鳴的聲音,營造出戰地獨特的緊張氣氛。

繼續跑下去,前面剩下的,就只有無盡的樹林和鄉郊的恬靜了。過了古寧頭就鮮少有觀眾,志願者基本上只集中在各服務站,就連賽道設置也十分簡樸:賽道不是全封閉的,旁邊還留着車道供往來車輛使用,僅以路錐分隔跑道兼指引方向,幸好車流不大而且駕駛者全都禮讓自律,跑在這樣窄窄的賽道上也毫無壓力;沿途的公里牌為數甚少而且並不可靠,讓人更加覺得看不到盡頭。筆直的瓊安路上,只見前面寥寥幾個背影漸行漸遠,唯一逗樂筆者的,大概只有那幅萌翻的“水獺出沒”指示牌了吧?良久沒看見半全程分岔路口的指示牌,差點把筆者逼得焦慮症發作,懷疑自己是不是在某處錯過了分流區、跑錯了方向。
水瀨出沒!請小心(網絡圖片)

事實證明那只是杞人憂天,真正的分流區還在後頭,標示指引都尚算清晰。不過更不幸的是,前面一路引領着筆者的那一個個輕快身影,竟無一例外地直走——他們全都是跑全馬的!於是,轉過彎、從志願者手中接過“信物”(一根黃綠色手帶,賽後須憑此“信物”及計時芯片換領紀念酒)以後,前方的賽道上便空無一人——真的是空無一人,只有看不見盡頭的馬路和兩邊的高樹,像是野外生存作戰一樣。從那以後至終點金門大學,足足1/4的路程裡,筆者一路遇見的半馬跑手有且僅有兩位,一位是女子組的全場第七名,後來從照片所見,她從第7公里的古寧頭便開始窮追不捨,後來跟她互換過幾次領先之後,衝線時還是被她甩開了10幾秒,另一位則是前面提及那位雲林縣警察,從後趕過了我們之後,他後來越戰越勇又超越了另外三人。

半馬與11.2km組別在最後兩公里匯合。過往在香港渣馬,許多“快車”都抱怨匯合處秩序混亂、被“慢車”阻塞,此次筆者有幸成為“快車”,卻除了水站取水稍顯不便(應該是前面的水站太暢通無阻、服務太周到,才有了這樣的反差),跑起來不僅毫無擠塞的感覺,反而倍感欣慰——相比起一個人在荒野中跑着,跑在一大群參賽者旁邊無疑更有比賽氣氛。這群參賽者大都是“步兵大軍”,一個個向我們投來怪異的目光;也有個別年輕男子不甘於人後,挑釁似地盡力奔跑着,在翻上絕望坡的這一小段,他們並不比我慢多少——難以置信我已在相同的時間裡跑了一倍於他們的距離!

從競技層面上說,金門馬拉松的難度應該更高於澳門,雖然沒有像嘉樂庇大橋和西灣大橋的長陡坡,小坡卻是接踵而來,可謂“一坡未平、一坡又起”,尤其第20km的“絕望坡”,更是迫得筆者在坡頂的水站停下腳步;海島東北季風的威力亦不容小覷,難怪金門人那麼崇敬風獅爺。這場筆者的身體狀況也並不理想,因咳嗽的緣故,起程前的最後一課訓練只好取消,病情在旅程期間一直未有好轉,讓筆者一度考慮應否帶病出賽。如此困難重重之下,最終還是稍稍刷新了PB,成績為1:34:25,總排名第57名——放在去年,這個成績足以拿下“男子30-39歲組”第七名的虛榮了,只是今年水平提高了不少,分組獎項的門檻提到了1小時28分以內,短時間內應該望塵莫及吧!
金門馬拉松獎牌與紀念酒

【後記】

金門之旅就到此為止吧。前段時間,台灣方面曾對“金門開賭”問題進行過公投,雖然當時以超過90%的“史上最高票”反對而遭否決,不過既然提案已經寫好了,誰能肯定在將來某個經濟不景、揭不開鍋的時期,“博弈公投”會否重新被提出,又會否鬼使神差地通過?在賭場把金門染得污煙瘴氣之前,希望大家都有機會看到它淳樸的一面——作為澳門人,最有資格說這句話了。
“我是金門人,我反賭”——攝於小徑特約茶室展示館

※※※※※※※※※※

【後後記】

寫完金門之旅,也簡短記述一下中途短暫停留過的廈門吧。

去程為方便翌日一早乘搭渡輪,廈門一夜住在了五通碼頭一帶,相對遠離傳統旺區,卻意外發現了一處購物消遣和品嚐美食的好地方,即萬達廣場及其外圍的湖里金街——萬達廣場是中高檔國際品牌的集中地,光鮮亮麗、環境舒適,卻與全國各地的大型商場基本無異;湖里金街則雖然位於室外,卻同樣不失寬敞整潔,各式平民餐館與街頭小吃雲集於此。諸位如果見慣了鼓浪嶼、中山路和曾厝垵的商業化,受夠了在遊人如鰂的商業步行區中熙來攘往,厭倦了那幾道千篇一律的所謂“地道古早味美食”,過來湖里金街走走,相信必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至於回程日,雖然沒有在任何景點駐足,不過經歷也可謂波瀾起伏。由於去程時已體驗過曾經錯過的BRT(快速公交),因此筆者建議回程改用另一種交通工具,體驗一下上月剛剛開通的廈門地鐵。結果,身上的一大堆“違禁品”給我們帶來麻煩了:背包裡2公升的[多喝水]引起了安檢員的疑心;順利闖過中國海關的兩瓶金門高粱酒,在地鐵站安檢處同樣受到質疑,不過筆者如實告知那是未開封的白酒後便沒有被繼續追問;同行團友則沒那麼幸運,他在金門水頭碼頭手賤買下的兩瓶壓縮噴霧被鑒定為“易爆品”,只能與筆者分道揚鑣了;反而嫌疑最大的子彈狀完賽獎牌,卻奇蹟般地一次次逃過安檢,直到中途的潮汕高鐵站才被要求出示,美女安檢員接過了它,似是把玩多於檢查......

好玩嗎?普普通通吧!相比起完賽獎牌,我還是更喜歡把玩那隻陶瓷酒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