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7

浮冰融化後(外傳)

別管加鹽的情況。重新檢查發現,上次的計算中出現了重大漏洞。

話說我們往一碗水裡加了冰塊,導致了碗內水柱的升高,其上升高度為:


單純從數學上看,假如冰塊的截面面積與碗口十分接近,即‘S冰’-->‘S碗’,則水位的上升‘H升1’趨於正無窮--這顯然是不合邏輯的,否則工程師都不用設計水泵,往井裡放一塊浮冰(或浮木),水豈不就會源源不斷噴湧而出?


究其原因是早前的模型不夠完善。





之前的想法是這樣的:放進冰塊後,冰塊本身會“排去”一部分的水(上圖紅框示),這些水將填入冰塊與碗之間的空隙部分(上圖黃框示)。可是,如果空隙的空間較小,容不下冰塊“排去”的水,那麼,多出來的水還會沿着狹窄空隙爬升上去嗎?顯然不會,填滿空隙後,從空隙中“滿溢”出來的水,應該會蓋到冰塊上。如下圖:

可是事實還不是這樣。因為如果水覆蓋到冰塊之上,它的浮力便會大於重力(因為排水體積大了);要使冰塊受到的浮力與重力保持平衡,它的“吃水”深度應該是恆定的。所以填滿空隙以後,“剩餘”的水不是填在冰塊以上,而是填在冰塊以


分析到此為止,以下列出算式。


1. 上述黃色“空隙”部分最多可容納的水量(體積)是:


2. 冰塊排水體積為(這與上篇計算的結果相同):


3. 以下需比較
排水體積與空隙部分可容納的體積。先將以上1、2相減:

4. 情況a):若排水的體積小於或等於空隙部分可容納的體積,此即上篇討論的情況:


5. 情況b):若排水的體積大於空隙部分可容納的體積,則:


6. 比較兩種情況下,浮冰融化前、後的水位變化情況。先是情況a),即“排水的體積小於或等於空隙部分可容納的體積”的情況,同樣地,上篇已經討論過了(其中,‘H升1a’是浮冰未融化時的水位上升高度,‘H升2’則是融化後的水位上升高度):


然後是情況b),即“排水的體積大於空隙部分可容納的體積”的情況(其中,‘H升1b’是浮冰未融化時的水位上升高度,‘H升2’則是融化後的水位上升高度):


可見,不管是哪一種情況,‘H升1’都大於‘H升2’,即浮冰融化後的水位都將下降。


回到“北極浮冰融化”的問題,對於地球這樣一個“大碗”,浮冰的面積顯然不足以覆蓋碗口面積的一半,即“S碗>=2S冰”,所以對於地球的情況,並不適用於此篇所述的情況b)。之所以提出情況b),無非是為了完善模型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