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0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型的有機化學試卷有四種題型:
  1. 命名:給出一些化合物的分子結構,要求寫出其IUPAC名稱;或者反過來,給了名稱畫結構;
  2. 完成反應:給出反應物及反應條件,要求寫出主要產物;
  3. 機理題:給出反應物和產物,要求寫出反應機理,譬如生成了甚麼中間體啦、出現了甚麼過渡態啦、負離子進攻哪個部位啦、電子怎麼轉移啦,一步一步都要寫出來;
  4. 合成題:給出2~3個分子結構,要求自選1~4碳有機物、苯及任何無機物,將它們的合成步驟寫出來。
第一部分約佔10%~20%,屬“送分”部分,只要把遊戲規則搞清楚了,一般可以答對九成以上;

第二部分共有20題左右,是佔分最重的部分,約40%~50%。一般也不會太刁難,只要不是裸考,成功率應在七、八成以上;

第四部分是難點,佔分20%。除非基礎扎實、準備充足,否則這part完全有可能交白卷。(筆者就試過一次 T.T)。

 於是,掛科與否、考得好壞的關鍵,就落在第三部分--機理題身上。


從高中第一天接觸有機化學開始,老師就告訴我們,有機反應“時間長、副反應多、機理複雜、產率較低”,即使到了大一的普通化學課,professor也在舊調重彈。然而到了大二,寫機理突然就成了主宰成敗的關鍵,實在讓人無所適從。

怎麼辦呢?有機反應的機理如此複雜,我根本不會寫嘛!難道眼睜睜看着有機(I)、(II)、(III)全掛?

直到考前的答疑課,老包說了一番話,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機理題嘛,它把反應物和產物都告訴你了,你要是還不會寫的話,那......說得難聽點嘛......就是你腦子有毛病!”
大概的意思就這樣,其中“腦子有毛病”是原封不動、一字不差的。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技術上他沒有告訴我任何有用的信息,沒有告訴我哪道題要考,也沒有告訴我寫機理的秘訣。可是,就有一種神奇魔力,讓我從此不怕寫機理......到後來(包括現在),在做完成反應題時,基本也是從機理開始,一步步寫出來的。

有一些事情,看上去很艱巨,根本無從入手,其實不過是自己的心理障礙。克服了,原來不外如是。





今年十二月,我們一起去跑馬拉松吧--哪怕是迷你馬拉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