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9

渣馬悲劇的猜想

出事才過了一個多月,香港渣打馬拉松再有跑手倒在最後1km。再一聲歎息之餘,也再次向一眾跑友敲響警鐘:生命誠可貴,且跑且珍惜!

對於本次意外,筆者並沒有深入考究,也不具備專業知識。然而,筆者作為業主長跑愛好者,還是從自已粗淺的分析中,發現了可供自己及諸位跑友(特別是剛剛涉足、躍躍欲試、或志在參與、“臨急抱佛腳”、甚至“祼跑”的同儕們)引以為誡的教訓。內容純屬推測,如有不當或冒犯,敬請指正及海涵。

先來還原一下意外情況:據記者報導,24歲的吳姓選手參加的是10km項目,事發時間是早上8:24,地點是距離終點僅數百米遠處。翻查渣打馬拉松的賽程表,10km項目挑戰組最早於5:45起跑,一組至五組緊隨其後,每組的起跑時間各相隔半小時。據此推測,該選手參加的應是7:15起步的第三組比賽,個人完賽成績大約是70分鐘。

大部分專家、醫生分析這場悲劇,都歸因於隱性疾病;而筆者則認為,除了隱疾,或許還存在跑手準備不足的情況。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從完賽時間上看,對24歲的壯年男子而言,70分鐘還是比較慢的。以筆者這名公認的體育白痴為例,去年6月剛上10km(當時接近26歲),在刻意控制速度的情況下仍跑出了68分鐘;後來經過大半年不算頻密的練習--基本上每週一次、每次10km,期間2個月因膝傷暫停,也曾因為天雨、腰疼、睡懶覺等諸多籍口取消或中止過訓練--現在也已經提高至55分鐘了。由此可見,70分鐘應該是訓練有限的情況下跑出來的。
體育白痴證明書

可是,雖然速度不算快,但筆者懷疑,選手還是存在比較明顯的“超速”情況:任何一位馬拉松教練都會告誡大家,馬拉松要按配速跑,切忌超速。而回頭看看賽程表,10km第三組“只適合個人最佳時間為01:20:01(80分鐘)至01:30:00(90分鐘)之人士參加”,結果該選手只用了70分鐘便接近完賽了,足足快了10分鐘。歸根究底,這還是與訓練不足、賽前部署不足有關。訓練目的至少有三:一是強身健體、讓身體(肌肉、心肺等)適應長時間的運動;二是瞭解身體機能,找到適合自己、能夠應付的配速和距離;三是透過系統訓練,循序漸進地提高成績。跑手如果訓練不足、缺乏經驗,就很可能被比賽氣氛帶動,陷入超速的危險。

最後,一些報導指該跑手來到比賽場地時已接近開跑,匆忙間沒來得及寄存行李。筆者相信這些個人物品不會是把他壓垮的最後一根稻草,真正關鍵的的,跑手當日是否做足了熱身?既然當時情況如此匆忙,筆者推測選手極有可能沒有熱身便直接上賽道了,而這又是一項兵家大忌......

隱性疾病固然是防不勝防、無法預知的,然而,假如該選手對比賽多一分重視、多一分準備,結果或許不至於此。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衷心說聲RIP之餘,也希望諸位汲取教訓。

最後,春節臨近,祝各位跑友“長跑長有”、“長跑長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