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0

雲呢拿味


們都認為雲呢拿(Vanilla)是一種現代口味,但原來早在航海時代以前,墨西哥的馬雅人和阿茲提克人已經發現了雲呢拿的魅力。他們將之與辣椒、蜜糖等混合,讓朱古力熱飲變得更美味。

“雲呢拿植物”香莢蘭(Vanilla planifolia)發源於墨西哥和中美洲的亞熱帶森林。16世紀,西班牙人首先將它們帶到西歐,並發現這種植物原來可以人工栽培的。從此,世界各地,從加勒比群島、到南太平洋的塔希堤島、到非洲的留尼旺島,紛紛種植生產起呍呢拿--而馬達加斯加更成為了“雲呢拿大國”。
香莢蘭豆
香莢蘭

新鮮採摘的香莢蘭豆其實沒有雲呢拿香味,因為其中的香蘭醛分子(Vanillin)被葡萄糖分子牢牢縛住(通過b-糖苷鍵),使之不易揮發。而在烘焙過程中,除了莢豆會逐漸變黑、變乾外,由於酶的作用,香蘭醛分子也終於擺脫束縛、重獲自由了。

被葡萄糖(左)縛住的香蘭醛

天然的雲呢拿香是由200多種氣味分子共同組成的,而香蘭醛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

進入19世紀,天然提煉的雲呢拿已經嚴重供不應求,人們只好另僻蹊徑,試圖人工合成香蘭醛。時至今日,95%以上的雲呢拿香料都是人工合成的,它們流傳之廣,甚至已經喧賓奪主了--人們總是對高級雪糕上的香莢蘭豆碎塊感到莫名其妙。75%的雲呢拿香料用在雪糕和朱古力的生產,而可口可樂以及烘製食物也是雲呢拿的消耗大戶。

在化學上,香蘭醛在有機合成中相當有用。例如,柏金遜症藥物L-多巴(L-3,4-二羥基苯丙氨酸;L-DOPA)、抗菌藥甲氧苄啶(trimethoprim)、以及心臟藥物罌粟碱(papaverine)等,都是以香蘭醛為原料合成的。香蘭醛還被用作薄層色譜的顯色劑,能讓不同化合物呈現出不同顏色,以便實驗觀察--同時,還讓實驗室彌漫着怡人芬芳。

植物從苯丙氨酸這種氨基酸合成香蘭醛,而在19世紀,化學家發明了利用丁香酚(Eugenol)或愈瘡木酚(Guaiacol)合成香蘭醛的方法。丁香酚是天然存在於丁香、豆蒄、肉桂等植物中的化合物,愈瘡木酚即鄰甲氧基苯酚,常見於松焦油。還有一種方法是分解木質素(lignin),那是一種很複雜的、存在於各種樹木和植物中的結構性物質。正因如此,儲存在橡木桶裡的葡萄酒和威士忌有時會帶有淡淡的雲呢拿味,此外在碳火上烹煮,也能讓食物沾上香氣。

過去,不少香蘭醛都是用廢紙漿製成的。而最近,日本科學家山本麻由(Mayu Yamamoto)則發現了一個新方法。她先從牛糞中提取木質素,再將之轉化為香蘭醛。這一創舉為她贏來了2007年的“搞笑諾貝爾獎”。

<謎之音:點解日本人咁鍾意食屎......>

天然提煉的雲呢拿精油,其成本是人造產品的200倍。因此,市面上許多標榜“天然”的產品實際上都是魚目混珠。

雲呢拿油,孰真孰假?

如何分辨“真假”雲呢拿精油呢?普通消費者對不起了,氣相色譜已經是最簡單的方法,它可以檢測到天然精油中的雜質,如4-羥基苯甲醛等。只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奸商也可以隨便往產品中摻入這些雜質。好一點的辦法是分析放射性碳元素--碳14--的含量。純天然、植物提煉的香蘭醛中必然含有一定量的放射性碳元素;而由於碳14同位素的半衰期只有5730年,經過數百萬年的風吹雨打、日曬雨淋,原油中的碳14早已衰變殆盡,以原油合成的香蘭醛,自然就不含放射性碳了。只是奸商鍥而不捨,又開始往假冒偽劣產品裡摻碳14。

魔高一丈,道高一尺。既然放射性同位素行不通,我們只好關注碳12和碳13兩種天然同位素了!因為香莢蘭的代謝機理與別不同,它所合成的香蘭醛,其C13/C12比值會比人造產品稍高一些。固然,奸商仍然可以往人造產品裡面摻碳13;但是,摻入的碳13,其分佈是不均勻的,一般只集中在醛基或甲基上,這樣,化學家就能用一種SNIF-NMR技術(點特異性天然同位素分餾-核磁共振技術)來鑒別真偽。

<題外話:關於那個SNIF-NMR,不要問我是甚麼東西,請自行找論文看。>

香蘭醛還有一個重要用途:香水。在1880年代以前,香水基本都是源自植物的。突然,在1889年,愛默.嬌蘭(Aimé Guerlain)先生提出了“前調”、“中調”、“尾調”的概念,並由此調製出經典的Jicky品牌香水。而原來,合成香蘭醛正是Jicky香水“尾調”的一個主要成份。1925年,愛默的侄子雅克.嬌蘭採用了乙基香蘭醛--一種香味更濃烈、自然界不存在的分子--調製出一隻暢銷香水:Shalimar
Jicky香水

最後一提,當年的阿茲提克領袖Moctezuma便曾向西班牙入侵者首領Hernán Cortés透露,稱雲呢拿味飲品是非常強效的壯陽藥。

因此,請不要說雲呢拿味沒有個性、毫不性感。


查看原文


附表:相關化合物的分子結構(點擊放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