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幹了一件貌似難以理解的事:我手頭上已經有一本雙語版的《動物農場》,以及一本中文版的《一九八四》,一直還想找本E文版的。今天在書店繞了幾圈,發現了一本進口的,盛惠35大洋;一本國產附中文註解的,26元;還有一本掛羊頭賣狗肉的,封面寫着《動物莊園》,其實是兩本的合輯,價值20元。思想一時糾結起來:這本便宜是便宜,不過《動物農場》E文版我已經有了,帶這本走、書架上擱着一本《動物農場》和一本《動物莊園》,會不會顯得很SB呢?無論如何,結果還是買回來了。而為了顯得不那麼SB,我把手上的《動物農場》雙語版果斷送人了……
然後又有人不理解了。既然中文版已經看過了,為何還要專門去找本E文版的《一九八四》呢?我想借此篇Blog介紹一下,《一九八四》到底是一本怎樣的神書,為何非得一看再看。
在天朝真理部的作家黑名單中,聲名最顯赫的應該算是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了。某天我隨手翻閱了當年的高考語文手冊,發現裡面對奧威爾隻字未提,仿佛此人從未存在、或者他的著作難登大雅之堂一樣。如此一來,我們對他不瞭解,也就合情合理了。
關於奧威爾,我最早聽說的是《動物農場》。那是中學語文課的Presentation,一位海歸同學介紹了這本書。可惜介紹得太簡單、太隱晦,說完了,老師閃爍其詞,就讓下一位同學繼續了。我當時不以為然,並沒有留下太深刻印象。要是他當年介紹《一九八四》,或許我會更感興趣一些。〔其實印象已經算深了。我連我當年介紹甚麼都記不起了。〕
真正讓我記住奧威爾的,是無意在網上看到的、一句貌似網絡流行語的、又像典型Chinglish的句子:“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中文翻譯是“老大哥在看着你”。那大槪已經是大學的最後階段了。抱着求是的態度,我翻查了Google、維基,想瞭解它的出處、含義。順藤摸瓜,我很快便摸到了奧威爾的名著《一九八四》,光看內容簡介,就已經蠢蠢欲動了。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網上惡搞版) |
可是,我當時很懶,認為既然名著都改篇成電影了,那我們都看電影得了,還費眼勁讀書幹嘛呢?(我整個學業生涯都懶得閱讀,從頭到尾一字不漏讀完的書,就《時間簡史》一本。)於是,畢業以後就下了《一九八四》的電影來看,那是1984年上映的老片了。說實話,印象真一般,不是說電影拍得不好,只是看電影過程一直被打斷〔煩死啦啦啦!!!〕,又有兩個小傢伙要跟我搶電腦,僅有的成人鏡頭居然還讓我爸碰上〔讓我想起了下圖〕……不過電影也印證了,《一九八四》的劇情確實非常優秀。(ps. 導演很會選角,男主角的樣子跟奧威爾本人很像)
我的閱讀習慣是從去年九月開始的。當時公司鬧用工荒,我從一個閒職調派到另一個更清閒的、山高皇帝遠的職位。為了打發時間,我特意到書店買了三本書,《一九八四》便是其中之一。它也成為了我畢業以後,第一本看完的書。〔題外話:後來我不慎花了50元申請了坑爹的九折會員卡,有效期一年。為了不虧本,前後一共又買了500+元的書。讀者如有需要,歡迎向本人借卡(或者借書也行)。〕
為免讀者一頭霧水,不妨先介紹一下此書(@Wikipedia):
“《一九八四》(英文:Nineteen Eighty-Four)是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創作的一部政治諷刺小說,小說創作於1948年,書名來自作者將48倒置過來的84。這本作品出版於1949年,講述一個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權力為最終目標的假想的未來極權主義社會,通過對這個社會中一個普通人溫斯頓.史密斯的生活描寫,投射出了現實生活中極權主義的本質。它與1932年英國赫胥黎著作的《美麗新世界》,以及俄國葉夫根尼.扎米亞京的《我們》併稱反烏托邦的三部代表作,通常也被認為是政治小說文學的代表作。”
“《一九八四》已經被翻譯成至少62種語言,而它對英語本身亦產生了意義深遠的影響。書中的術語和小說作者已經成為討論私隱和國家安全問題時的常用語。例如,「奧威爾式的」形容一個令人想到小說中的極權主義社會的行為或組織,而「老大哥在看着你」(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小說中不時見到的標語)則意指任何被認為是侵犯私隱的監視行為。《一九八四》曾在某些時期內被視為危險和具有煽動性的,並因此被許多國家(不單是有時被視為採取「極權主義」的國家)列為禁書。本書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1923年至今最好的100本英文小說之一,此外還在1984年改編成電影上映。”
“《一九八四》是一部政治寓言。敘述在大洋國「真理部」從事篡改歷史工作的外圍黨員溫斯頓對其所處的社會和領袖「老大哥」(Big Brother)產生懷疑,並與另一位外圍黨員茱莉亞產生感情,因而成為思想犯,在經歷了專門負責內部清洗的「友愛部」的思想改造之後最終成為了「思想純潔者」。”……
更多...
《一九八四》的內容和地位,從上述材料中可見一斑了。試讀一、兩章,或者看一下電影(劇情基本還是忠於原著的),諸位就會感受到那種窒息和恐怖。我沒有更權威的見解可以補充了。下面我要討論的,是書中兩段最容易被人忽略、卻又畫龍點睛的內容。
依我拙見,原著之所以永垂不朽、之所以是神作,其中一段功不可沒:埃曼紐爾.哥德斯坦著的《寡頭集體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簡稱“那本書”,就是地下反政府組織“兄弟會”的教條。“那本書”的作者尚有爭議,一說是“人民公敵”哥德斯坦寫的,後來秘密警察頭目奧伯良說,是他“參與編寫的。沒有哪本書是由一個人寫成的”,但說到底,都是奧威爾自己寫的。說實話,就算跳過這段內容、一個字也不看,也完成不影響你對劇情的掌握。但它正是全書的精華所在,它對權力的分析條理清晰,嚴謹得就像政治學論文。難怪主角史密斯對它愛不釋手:
“這本書使他着迷,更確切地說,使他感到安慰。在某種意義上,這本書並沒有告訴他任何新的東西,但這正是它之所以吸引人的部分原因。它說出了他想說的話,如果他能把自己散亂的思維整理出頭緒的話。這是一個與他相似的頭腦思考的結果,但那個頭腦遠遠比他更強大、更有條理、更無畏。他認為最好的書應該告訴你那些你已經知道的事情。”
與之類似的還有附錄部分:《新話的原則》。
“新話是大洋國的官方語言,是為了滿足英社──或者英國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需要而設計的。”
“新話的目的不僅是為英社的追隨者提供一種合適的表達世界觀和思維習慣的方式,而且是為了消滅其他思維模式的可能性。一旦新話被最終採用……,異端思想將無法用語言進行思考。”
起初我不理解,既然這部分與小說內容無關,作者何必大費周章,自行設計一套“新話規則”呢?後來我買了一本奧威爾散文集,名為《我為甚麼要寫作》。除了目錄部分外,此書暫時仍原封不動。不過,看到其中一篇題為《政治與英文》,我馬上就明白《附錄:新話的原則》的意義何在了。《政治與英文》寫於1946年,比《一九四八》的成書早三年。奧威爾作為作家,語言就是他的謀生工具,他有權威、也有必要對語言上的不正之風作出批判。換言之,《附錄:新話的原則》所駡的,不是極權主義本身,而是語言受到政治污染而敗壞的現象。
諸位現在大槪明白,天朝真理部〔題外話:這個名字、包括本Blog的名字“富足部”,都出自此書〕對奧威爾的封殺是有道理的。此書實際上是諷刺蘇聯獨裁的,但是大家知道,毛時代的中國基本上照搬蘇聯模式,而中國的極權在1989年的那一天達到了頂峰。“領導人”看了此書,心裡肯定不舒服。(我不想在此談政治,五毛自重!謝絕跨省!)
而更有意思的是,作者奧威爾還是個社會主義者。社會主義者在社會主義國家被封殺了!我不準備贅述作者生平了,只要讀者稍為維基一下,就會明白奧威爾為何是社會主義者。《一九八四》中寫道:
“假如有希望,希望在無產者身上。”〔諸位若仔細看過我的Facebook Profile,一定也見過這句話〕
“我最近的小說《一九八四》不是為了攻擊社會主義或我支持的工黨,而是揭露扭曲……部分已經可以在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中領會到……這本書的場景放在英國,是為了強調英語民族並非天生比其他民族優秀,並且,如果不與極權主義做鬥爭,它將無往不勝。”
由此可見,奧威爾真正批評的,是那些打着社會主義旗號的極權主義者。此話字字珠璣,說的不就是我朝嗎?不過我也要提醒各位學會滿足、學會珍惜。《一九八四》裡有句話這麼說:
“自由就是可以說二加二等於四的自由。如果能夠獲此自由,其餘一切自然成立。”
我想我們可以把這句話改成:“自由就是可以在書店買到《一九八四》的自由。如果能夠獲此自由,其餘一切自然成立。”
到書店繞一圈,你會發現其中陳列的《一九八四》不下十個版本,此話絕不誇張。此現象首先表明,書商都認為這是本好書,都急於圈錢;此外也說明,天朝真理部已經沒有──或者無法──控制此書流通了;當然還因為,現代人讀書、特別是讀文學作品的已經越來越少了,真理部寧可把精力放在CCAV、GFW、綠霸娘、微博實名制等東西上。無論如何,書店賣《一九八四》,多少是民主化的一種體現,畢竟,“多一個人讀奧威爾,自由就多了一份保障”!
所以,作為中國人,大家都應該讀一讀《一九八四》!
PS. 原著名為《Nineteen
Eighty-four》,《1984》只是別名,因此本文的中文譯名一律為《一九八四》,而不用《1984》。
嗯~這書的介紹比書商還帶勁兒...
回覆刪除“當然還因為,現代人讀書、特別是讀文學作品的已經越來越少了,真理部寧可把精力放在CCAV、GFW、綠霸娘、微博實名制等東西上。”剛剛看到,有本書是專門談這個問題的,也比較了《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兩書,書名為《娛樂至死》,美國人尼爾波茲曼寫的。下次出去找找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