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中國人見面,問候語通常是“吃飯了沒?”。不過近半年以來,我們有了句更加流行的開場白:“打疫苗了沒?”這裡指的疫苗,當然是COVID-19病毒疫苗。
而筆者聽過最多的回答,乃至筆者本人回答過許多次的答案,則都是“再觀望一下”。
經過良久的思考與掙扎,也隨著周邊疫情、疫苗數據、便利政策等的變化,筆者也終於踏出第一步,從“觀望陣容”加入到“打疫苗陣容”之中。
大家都在觀望
相比起疫苗的保護性,大部分觀望群眾更關注的是疫苗的安全性。畢竟現有的一切疫苗都是緊急研發使用的新產品,沒有經過長期的測試與施打,歐美疫苗更是採用了非傳統的技術,把這些新事物直接打進體內,會不會引發未知的安全風險?一般群眾自然有所顧慮。
群眾的確有擔心的理由。目前世衛批准緊急使用的疫苗,總體來說全都基於mRNA、腺病毒載體、滅活三種技術之一種。mRNA(以輝瑞-BioNTech、莫德納為代表)為全新技術,過往未有用於病毒疫苗的例子,而且鬼知道打進體內的mRNA會不會改變自身DNA?
腺病毒載體(以阿斯利康、強生-揚森為代表)的名字聽起來凶險無比,因為總讓人聯想起伊波拉、馬爾堡等凶猛病毒(它們都屬於“線狀病毒科”)——儘管實際上這種技術跟伊波拉病毒毫無關係,倒是用在研發伊波拉病毒疫苗上了。不過,這兩款疫苗倒是真的出師不利,接連發生了接種者因罕見血栓症狀而死亡的個案,繼而被歐美多國停用。
相對而言,滅活疫苗(包括科興、國藥)的技術最為傳統,已經沿用數十年並有大量安全有效的案例。不過,目前世衛的緊急使用清單中唯一的兩款滅活都是中國產的,在西方媒體和政治人物多年來不遺餘力的抹黑之下,一部分人連帶對中國產疫苗亦抱有偏見與質疑。
觀望的結果是沒有結果
後來筆者終於想明白了:觀望並不意味能等到更完善、更安全的疫苗,半年後打的疫苗,很可能和今天打的是完全一樣的疫苗。疫苗研發並不像開發手機APP那樣,今天修復一個bug、明天推個補丁、過幾天再推個升級包。即使像AZ疫苗那樣,明確存在可致命的血栓風險、並已被多國暫停使用,疫苗也不僅沒有回爐再造,甚至仍忙着加班加點生產。接下來,只要疫苗沒有因為大量、明確、危險的健康風險而被禁用,藥廠都只會把研發精力放在五花八門的變種病毒方面,而鮮會把提高安全性作為主要考慮。
現在隨着施打工作的不斷進行,各地政府的各類統計數據已陸續出爐,樣本數量已經十分龐大,數據已足夠豐富,大家都可以查找到自己關心的數據。總體而言,目前市面上各大品牌的疫苗,發生嚴重急性副作用的風險都是很低的,即使是許多國家“不敢打”的AZ疫苗,發生罕見血栓的概率也僅約為百萬分之12.3(至於台灣為甚麼打疫苗打死了數百人則不得而知)。繼續觀望,還有甚麼可觀望的呢?
加上傳媒總喜歡“報憂不報喜”、“弄個大新聞”的天性,配合群眾認知偏差的心理效應,我們往往會因為新聞中偶爾一宗關聯不明的“接種疫苗後的不良反應”而質疑疫苗安全性,而忽略了身邊成百上千個一切正常的案例。愈觀望,只會愈不想打。
所以,觀望的結果,就是沒有結果。要打針,現在差不多是時候了。
周邊疫情瞬息萬變
COVID-19疫情發展至今,其一大特徵便是“專治各種不服”。
曾經以“防疫模範生”自居的台灣,卻因為一次防疫破口,導致疫情至今尚未平息,隨之而來的則是“政治防疫”、“校正回歸”、“AZ之亂”、“高端疫苗”、“免疫橋接”等各種亂象。世界都看好了,“超前部署”被證實只是“超前吹牛”。台灣的經驗表明了抗疫防線是何其脆弱,無論過往的戰績多麼好,一時疏忽便將一發不可收拾。
另一方面,五月份廣東省爆發出新一波疫情,以廣州為中心,波及蔓延至佛山、深圳、茂名等珠三角及廣東省城市,就連澳門也接二連三出現“密切接觸者”,當局不得不收緊通關政策(從七日一檢變成兩日一檢)和一系列防範措施。澳門與內地(尤其是廣東省各市)實質上早就通行無阻,每日通關人次早已恢復至六位數,廣東省的這波疫情沒有傳入澳門可真是一大奇蹟。廣東疫情牽動着我們的心,提醒我們新冠病毒從未離我們遠去,隨時可能殺進來。
鑑於澳門的一些防疫措施實際上並不靠譜(舉例,健康碼仍是用肉眼“掃碼”的,完全沒有發揮出其應有作用,即通過進出各場所時掃碼記錄行程,從而一旦發現確診者時可以迅速鎖定在同一時段到過同一場所的密切接觸者),加上人口密度奇高、人員流動大,十分有利於病毒傳播,疫情一旦傳入,必將會“死得很難看”。
疫苗是我們的唯一優勢
相比台灣,我們唯一的優勢之處正是疫苗。
我們早在今年二、三月便開展了疫苗接種計劃,而不是等到疫情傳入、社區大爆發時才四出尋求,不必因為政治需要而排斥這款或那款疫苗,也不必硬着頭皮施打別國棄用的疫苗。BioNTech“復必泰”疫苗與國藥滅活疫苗在澳門都有充足供應,兩款疫苗都是國際上使用普及、風險較低、認受性較廣的選擇,兩者分別基於新舊技術,供市民各自考慮、自由選擇。
寫這篇博文之際,全球疫情還絲毫未有放緩趨勢,一些國家甚至已經放棄抵抗、選擇與病毒共存了。而在國內,又一波Delta變種病毒疫情在全國蔓延,並且已經波及多個省份。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無人能確保獨善其身。筆者悲觀地預測,要來的終究會來的。
許多不懷好意的人正等着看我們笑話,美國政府四月時就將澳門列入第四級別“不宜旅遊”名單之中。我們的疫苗接種計劃已開展了將近半年,如果在疫情爆發當日,仍然因為接種率過低而不堪一擊、手忙腳亂的話,那將是個“親者痛、仇者快”的情況。那時候,每一個拒絕接種疫苗者都將是罪魁禍首。
別人都打了自己就不用打?
還有不少人壓根就不打算打疫苗,有人純粹出於叛逆心理,有人覺得疫苗是假的,有人覺得連疫情本身都是騙局......
更大部分抗拒打疫苗的人都抱有這樣的心態:“只要周圍的人都打了疫苗,自己就不需要打了”。誠然,各國政府都有指出,疫苗接種率只要達到70%~80%即可築成“免疫屏障”,並不需要全員接種。不過如果諸位讀者也抱有這樣的想法,請記住這個社會還有許多長者、小童、孕婦、長期病患者......他們比我們更不適宜接種疫苗;請想想自己是否有需要“佔用”這些“豁免打針”的名額,想想是否需要讓這些弱勢群體反過來保護自己。
不妨把情況類比成一輛巴士:巴士上有20個座位、50個站位,只要年齡和健康狀況許可,我猜想大家都願意毫不猶豫地將為數不多的座位讓給更有需要的人吧?
結語
去年疫情初期,全國多地封城禁足,一個段子寫道:“終於到了在家躺着就能為國家做貢獻的時候了。”讓人津津樂道。
現在,為國家做貢獻的機會又來了。只需要我們踏出一步、捱上兩針(據筆者的親身感受,這兩針打得一點也不痛),不花錢、不費力,既能享受到出行的便利、還能讓自己和家人得到保護。
希望有更多人一齊響應,齊打疫苗保安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