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珠海有軌電車我還從未體驗過,它便面臨被拆除的命運了。
4月29日,珠海市政府發佈了“珠海市交通運輸局關於徵求《珠海市現代有軌電車1號線首期項目處置重大行政決策(草案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6頁紙的草案歸結為兩個選項:一、拆除,二、保留。從社會的聲音、政委的表態、乃至官方的行文看來,這次有軌電車大概率將難逃一拆。
珠海市政府發佈《草案》徵詢有軌電車處置的意見 |
我是今年3月才重新關注起珠海有軌電車的消息。當時乘着K1路巴士經過梅華路,終於看到了傳說中的珠海有軌電車,可是,一路上卻連一輛電車都沒見到,沿途站點也沒看見有候車的乘客。一查才知道,從2021年1月22日開始,有軌電車便因“疫情防控”需要而停駛了;同時,越來越多的意見和揣測,包括市政協委員都提案建言,認為政府應趁機“止損”,放棄有軌電車項目。
始建於2013年的珠海有軌電車,背後是一椿看似美好的交易。那是一個“以投資換市場”的典範,珠海市政府同意引進北車公司的“100%低地板有軌電動車”項目,以換取北車公司在珠海市投資建設“有軌電車生產基地”。一旦事成,珠海市會因為知名企業的落戶而提高城市影響力、升級產業結構、增加就業職位......;而北車集團不僅獲得了訂單,意義更在於在“競爭對手”南車公司的“傳統領地”中搶佔立足點;而對於珠海市民而言,有軌電車將讓珠海跨進“軌道交通時代”,帶來更便捷可靠的交通。一旦事成,可謂是“三贏”局面。
因為修建年代重疊,那時珠海有軌電車還常常被拿來與澳門輕軌“橫向比較”。從2013年9月正式上馬,至2015年5月完成全線施工,珠海有軌電車一度被認為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基建狂魔”的又一例證,其較低的成本與高效率的建設(路線長度二者相約,造價:RMB 13.27億 vs MOP 101億,施工期:1.5年 vs 8年),一度把澳門輕軌打得鼻青臉腫。
珠海有軌電車 |
然而,珠海有軌電車自建成之日開始便荊棘滿途,負面新聞不斷。這個從意大利安薩爾多公司引進的“100%低地板有軌電動車”,原來是個現代版的“洋垃圾”,所謂的“磁吸式第三軌地面供電”技術欠缺成熟、可靠性差、安全隱患大,短路、滲水、漏電情況時有發生,通車時間一拖再拖,取之代之是曠日持久的調試、升級、改造......社會的聲音,亦漸漸從期待變為質疑抱怨。“(2014年)航展前通車”的目標淪為空話,許多網民揶揄道:“2016年航展前一定通車!”
後來,“南北車合併”,諸位若有留意財經新聞的應該都記憶猶新,不知道原北車公司承諾的150億投資最終兌現了多少,反正原來規劃中的“有軌電車二、三號線”終究是不了了之;後來,有份大力推動有軌電車項目的珠海市領導也落了馬,至今還在牢房裡蹲着;後來,合併後的中車公司索性禁止了這套意大利公司的有軌電車技術落地至其他城市。
曾經的路線規劃,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
至於孤兒般的珠海有軌電單,還是在巨變中匍匐前進,終於在2017年6月正式試營運——比2016年航展的時間還遲了不少。然而那畢竟是不合格的試驗品,經過無數次的升級改造,終究沒法圓滿解決先天的技術缺陷。通車營運不僅未能扭轉有軌電車項目的印像,反而引發新一輪的口誅筆伐:故障頻發、出行可靠性差;使用率低,營運及保養成本高昂,效益遠不如預期;擠佔道路資源,造成道路擁擠,並增加交通事故風險......據統計,有軌列車運營的三年多時間裡,日均載客量不足3000人次,每人次運輸成本(含資產折舊)高達67元,財政補貼撥款遠超票款收益。
曾經讓珠海市民引頸以待的“城市之光”,就這樣一步步淪為“過街老鼠”。傷疤到底應該早日抹除、還是讓它繼續保留下去?相信每個珠海人心中都早已有了選擇。
N年前我的珠海馬拉松賽記寫道:“電車路軌已經鋪設好、整裝待發了,據稱明年一月便會開通營運。要是明年比賽路線不變的話,屆時將可看見有軌電車的風馳電掣......”,如今看來更像是一個詛咒,珠海半馬從第二年開始就停止舉辦了,有軌電車則在一波三折中,也終將走到盡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