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1

2017揚州篇

車前往揚州途中,筆者一直心想:既然在省會都出了那麼多狀況,與之一界相隔、經濟水平還落後幾個等級的三線城市,情況能好到哪去?不求旅途愉快,只要一切順順利利,馬拉松平安完賽,也就知足了。

萬沒想到,揚州留給我的卻是接連的驚喜。甚至可以說,這些年去過的許多座旅遊城市中,大概沒有一處的感受比得上揚州。也許南京的奇葩經歷,不過是為了映襯揚州的特別。

正當南京路上荊棘滿途之際,揚州那邊卻接連傳來好消息,把筆者最關心的幾個問題一一迎刃而解。首先是住宿方面,汲取了南京的經驗,以後預訂酒店前都要打個電話問問“有沒有在營業?”、問問“是否接待外賓?”。幸好,揚州的兩家旅舍都爽快地回答“沒有問題”——但願如此吧!

揚州馬拉松官方微信也連日發佈了兩條好消息:先有《2017揚馬最全交通指南》,不僅原有公交車提早營運、加密班次並且免費乘搭,更特意安排在全市八個地點“定點投放”大巴接送運動員到起點,“隨時調度,人滿即發”,而筆者所住旅舍恰好就是其中一個點;另一篇,“2017揚馬請你免費玩景點”,宣佈選手憑號碼布可免費暢遊大明寺——臨行前夕還在因為無法預訂部分優惠門票而懊惱不已,這下卻是因禍得福了。

接二連三的好消息,早已為筆者的揚州之行鋪墊出好心情;好心情加上好天氣,目之所及的揚州,自然就是“煙花三月”的美好印象。

當今的揚州似乎不算矚目,除了名揚四海的揚州炒飯,大家的印象,大概只停留在李白、杜牧們的詩句。第一眼看上去,確實見不到一座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的繁華景象,倒也與“千城一面”的國內城市風貌截然不同。就像蘇州老城區一樣,揚州全市對樓高都有所限制,而即使是新建的樓房,頂上也一律鋪有裝飾性的青瓦屋檐;為了更原汁原味地保留古典江南的天際線,整座城市甚至沒看見一條高架橋、一座行人天橋。初到之處,街道寬敞,汽車站通風開揚、佈局合理,都顯得十分乾淨整齊;寬闊的綠化帶上,則盡是百花爭妍、草木清幽,在藍天白雲下份外嬌艷;運河邊、水道旁,楊柳垂堤、鶯歌曼妙。“春風十里揚州路”,說的大抵如此。

而且,揚州雖然沒有在鐵路航運時代佔得先機,但她畢竟是千年運河時代的全國經濟中心,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又地處富饒的長江三角洲,故也絕非守舊落後的窮鄉惡土。所以,走在大街上,還是能看到許多熟悉的國外品牌,一間間藏身於古色古香的瓦頂之下。另外,揚州公交車裡的電子屏幕路線牌,也是筆者見過最先進的——其實技術上誰都能做到,就看誰願意在一塊小小路線牌上投放資源。
揚州公交的電子屏幕路線牌

除了城市風貌的差異外,揚州的特點更體現在人的素質上。很難想像國內還有這樣一個地方,餐館侍應和景點售票員還會笑臉迎人、油漆工會語氣平和地提醒油漆未乾、準備下班的清潔工會心平氣和地等待遊人散去,跟筆者存在金錢往來的客棧老闆和手信店老闆,則更是滿腔熱誠了——當然,公交車上那上竄下跳的瘋女人除外,馬路上躁進的司機騎手們也不包括在內。

臨行前友人曾說過揚州的市內交通混亂不堪,然而筆者的親身經歷所見,除了從馬拉松終點返回市區那趟車堵塞嚴重外(那是把全市的交通中軸線從頭到底封了起來,堵塞是意料中事,換其他城市也未必能做得更好),其餘幾次乘車都幾乎暢通無阻。亂象在於,許多司機——不管是開汽車的還是電動單車的——都總是不斷響號,不僅不禮讓行人、甚至喜歡在斑馬線上跟行人“搶先”。

然而那些畢竟都是例外,普遍遇見的人,素質都還是不錯的。究其原因,書的力量不容忽視。據介紹,根據淘寶網公佈的全國圖書銷量數據,揚州這座三、四線城市竟連續多年蟬聯榜眼位置。“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這是个園原主人、兩淮鹽商黃至筠的家訓,不僅被掛在个園清頌堂裡,更深植在一代代揚州人民的心中。

除了書,竹是另一樣能陶冶性情的物品。北宋著名“吃貨”蘇軾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而揚州則自古與竹結緣,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个園園主黃至筠同樣對竹情有獨鍾,不僅在園內“種竹萬杆”,將全園的1/3面積闢作竹林,甚至連“个園”之名本身亦取自於竹——“个”是象形字,似三片低垂的竹葉,有“月映竹成千个字”之說;“个”又是指事字,取自“竹”字之半,故為“半竹”,因此“个園”又俗稱“半竹園”。
竹西佳處
个園

在个園,筆者跟在導賞員身後,一遍接一遍地聽她們的娓娓道來,明白了舊時人家在案頭擺置洋鐘、花瓶和銅鏡的寓意(那是“鐘聲瓶鏡”或“終生平靜”的意思),見識了如何運用石拱橋的原理,來防止井邊的磚牆霉爛倒塌,欣賞了園主如何用植物和四種石頭堆壘成錯落有致、巧奪天工的四季假山;如何將一堆天然太湖石,想像成維妙維肖的十二生肖報春圖;如何通過一扇圓窗,畫龍點睛地營造出冬去春來、周而復始的意境......穿梭在一磚一瓦和字碑畫卷之間,掂量歷史的輕重;徘徊在通幽竹徑和湖光秀影之中,享受頃刻的清閒。細細品味了一整個下午,直至喧鬧的遊人漸漸散去、百年古宅恢復平靜。

剛剛從个園出來,筆者便決定把何園的門票給退了。小小的園林都夠我走一下午,要想明天一日內去完大明寺、瘦西湖、何園,肯定只能是走馬觀花、浪費金錢。大明寺難得免費當然機不可失,瘦西湖作為城市名片更是不容錯過;反正江南園林已去過幾座,唯有放棄類型近似的何園了。又是一個好消息,門票電商接受“無條件退訂”。在賭博式旅行中,難得也精明消費了一次哈!

个園固然不俗,而園外的東關街更是驚喜所在。出發前筆者聽說過“東關古渡”,知道那算是地標之一,兩晚的酒店也都在“東關古渡”附近,卻從未聽說東關街這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所以,剛下了巴士,在前往東關街的沿途中,那熱鬧的場景,那些琳瑯滿目的商品、美食,已經讓筆者喜出望外。後來,在這短短兩天裡,從西端的國慶路口到東端的東門城樓,這條東關街筆者幾乎是“十八相送”般走了N遍,東門城樓亦是每天登了一次,並總算等到了在南京中華門期盼不到的夕陽,看着紅日漸漸沉沒於東關街那片硬山頂和馬頭牆之間。

看着宣傳品上的一款款揚州美食活現眼前,櫥窗裡一件件精美的漆器、剪紙、絲綢(我媽對這個最感興趣了),一路上最具代表性的三和四美醬菜、“揚州三把刀”、謝馥春胭脂等地道特產,每一樣都讓筆者感到新奇。說不清東關街比全國各地的商業步行街優勝在哪,也許是以往的旅行都計劃得過於周密、過於天衣無縫,才錯過了這種發現未知事物的樂趣吧?

揚州之行的第一天,本來還打算到不遠處的朱自清故居看看,既是為了緬懷這位現代文學巨匠,更是為了感受當地尋常百姓家的氛圍。結果我只看了一眼下榻的客棧,便打消了參觀的念頭。那根本就是心目中的那座尋常人家嘛!現在我不僅參觀了,還親身住進去了。外觀上那是一座普通的青磚宅院,深藏於東關街上的一條狹窄巷弄裡,毗鄰鬧市卻又大隱於市。推門進去是一座小院,一間間客房就圍在小院四周。沿着吱嗝作響的木質樓梯可以一直通往屋頂,小小平台上搭了一座玻璃棚子,那是東家洗衣、晾曬床單的地方。擰開客房門鎖,映入眼簾的是一間寬敞明亮的空間,樓高足有一層半高,床架、木櫃雖然都比較老舊,書架上陳設的中外名著看來許久沒人翻閱,卻為這座民宅平添幾分古韵。
大隱於市的狹窄巷弄
尋常人家

在這裡度過樸靜的一宵後,筆者先是吃了早餐(街口的蔣家橋餃麵店真是業界良心,雖然地處旅遊區當眼處,可是旅遊局推介的招牌蝦籽餃麵竟只售5.5元一大碗!)、重回東關街給母親買了她想要的義烏特產、再安頓好住宿後(只怪當初計劃行程欠缺周詳,沒安排在這裡多住一晚),便開始了第二天的遊覽行程——從“入廟拜神”開始。

揚州大明寺始建於南朝,古有“揚州第一名勝”之說,除了一貫的佛教殿堂,寺內還收納了歐陽修平山堂的傳說故事、唐代《煎茶水記》中之天下第五泉、以及乾隆皇帝的三幅御碑等。當然,與絕大部份的千年古剎一樣,大明寺也曾因為戰火、天災等原因幾番存廢,現在所見的亭台樓閣,大都是近現代翻修重建者,早已不是“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模樣。

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大明寺因為出過一位得道高僧而名揚四海,甚至連侵華日軍都沒敢妄加破壞。這位高僧,就是日本人尊為“宗師”的大唐鑒真和尚。鑒真歷經十年波折,終在第六次航海中、雙目失明下成功東渡,並把盛唐的宗教、禮制、醫藥、建築等傳播到日本,對日本社會文化影響至今。郭沫若有詩云:“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捨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就連筆者是次參加的揚州馬拉松,也特意冠上“鑒真”之名,據說是因為鑒真東渡的事跡,恰好體現了“百折不撓”的馬拉松精神,為“揚馬”灌注了文化靈魂與精神內涵。

為紀念這位高僧,中日雙方在其圓寂1200週年之際,決定在揚州大明寺共同興建一座鑒真紀念堂,由建築㤗斗、梁啟超之子梁思成執筆設計。為了完美重現盛唐遺風,設計師多番參考了由鑒真親自主持興建的日本奈良唐招提寺,不僅在柱子、窗花、鴟尾的設計上花了心思,更細緻得連臥碑上雕刻的植物都有講究。殿內供奉的鑒真像,是工匠仿照招提寺的鑒真坐像、採用傳統乾漆夾紵工藝製成,與原件僅有0.75克的細微差異。殿前招提寺住持所贈的石燈籠,象徵中日友好的燈火至今長明不熄。

另一座仿隋唐風格的建築是樓高九層的棲靈塔,那是九十年代重建的,像武漢黃鶴樓一樣裝置了電梯,遊人登塔需要額外支付20元。佛塔最底兩層安置着善信們供奉的佛像,繼續往上則是一片空曠,整體而言佛教的東西不多,作為城市觀光塔則還不錯。從塔頂往西,可以極目遠眺揚州城;向南,整座瘦西湖盡收眼底。那裡,將是筆者的下一站。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揚州的瘦西湖,論名氣興許稍遜於杭州西湖,150元的入場費卻大抵冠絕天下西湖。希望裡面的景色,對得住它的名氣、也對得住它的收費吧!

......

※※※※爛尾的分割線※※※※

鑑於這篇文章已經丟下兩年之久,瘦西湖這部分實在寫不下去了。作為彌補,筆者決定在2019無錫馬拉松之行中,再去一次瘦西湖。希望這次能快點把它寫下來。

話不多說,明天就出發。

(2019-03-21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