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4

【轉載】這是傳說中的「史詩級」寒流嗎?

週末的“世紀寒流”相信已經成了全國人民的熱話(小伙伴們都凍屎了有木有),不僅刷新了多地的低溫紀錄,給廣州等地帶來了有氣象監測以來的第一場雪,甚至南海之濱的澳門,氣溫也迫近了冰點,更史無前例地出現了“冰雨”天氣,其稀奇程度絕不亞於《竇娥冤》裡的“六月飛霜”--不禁讓人聯想起不久前轟動全城的“世紀奇案”......

好吧,怪力亂神的東西到此為止吧,再寫下去要把竺校長氣暈了...接下來趁着這個契機,讓我們學習一下地球科學,瞭解這場“世紀寒流”的前世今生。

以下是網上看到的一篇科普文,拜讀過後覺得頗有道理,內容也不難理解,篇末還有台灣氣象局制作的短片作佐證,應該有一定可信性吧?

擅自把文章轉來,與讀者們分享。原文在此

2016-01-18

廈門10公里之旅(四)

【目錄】 

〈一:一個人旅行是怎樣的體驗〉
〈二:在鼓浪嶼的浪濤和琴音間〉
〈三:除了汗水和PB,我甚麼都沒留下〉
〈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後記:回味廈門,繼續跑遍天下!〉



【Day 4】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不要膜拜我的語文老師,那其實是在前往植物園的路上,從巴士電視上聽來的詩句。想想我這個“少無適俗韻”的自閉兒童,形單影隻在人潮中漂流了三、四天,最後漂泊到植物園這個小眾景點,投入大自然翠綠的懷抱,似乎還真配得上陶潛的田園詩。

走進植物園,翻過“藏景”的小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遼闊的湖光山色--“廈門二十景”之一的“萬石涵翠”。萬石水庫是植物園的核心景區,既有大自然的草木青葱、藍天碧水,也有人工雕琢的亭台樓閣點綴其間,“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在水庫周圍,則井然有序地分佈着各類植物園區。

南洋杉草坪上,東歪西斜地插着大片南洋杉,陽光穿透過針狀樹葉,就像是隔了層霧鏡似的,在茵茵綠草上投下了斑駁樹影,竟有點童畫世界般的夢幻;百花廳是座錯落有致的中式庭院,自成一角,將萬石湖的一隅攬入其中。雖然百花爭妍的時候已過,卻正是“市花”三角梅盛放的季節,一座廳堂專門展示了不同品種的三角梅盆栽,五彩繽紛,目不暇接;在棕櫚植物區,一排高俊挺拔的大王椰子樹列隊而立,儼如蓄勢待發的導彈炮管,是故此區又有“導彈基地”的暱稱;薔薇園沒有滿園的海棠、玫瑰,也沒有盛開的杏桃李櫻,唯有一座花瓣狀的涼亭,倒影在荷塘的漣漪上點滴暈散。
南洋杉草坪
薔薇園

至此,一個事實已無比清晰了:路線已經偏離了原定計劃。起初打算乘搭景區巴士,主要是考慮到體力因素;後來踏上了南洋杉草坪,覺得自己還走得動。當時以為這樣更好,以為可以用雙腳親近大自然,卻不曾料到手執地圖還會被“逼上梁山”:要麼掉頭回到大草坪(那不是筆者作風),要麼走上荒山野道,前往雨林區和沙生植物區的,只有這兩條路。

不像山下的精心打理,山上的植物莫不野蠻地生長着、爭逐着每一寸水土。綠野間,三座寺廟依乘山勢地分佈着,自低至高依次是萬石岩寺、中岩寺、太平岩寺。萬石岩寺是座古典的中式建築,亦小亦美;中岩寺佔地更小,建築很樸素,寺下原修建有祭奠清初澎湖海戰英魂的“將士祠”,現祠堂無存,僅剩一幅靈碑;太平岩寺則是近年重修的仿古建築,規模比前兩者大得多,禮堂聚集了不少人,或許正準備舉行法事吧?太平岩寺旁邊還座落着“廈門二十景”之一的“太平石笑”,四塊巨石相疊,似石塊咧嘴而笑,可謂點石成景。
太平石笑

穿過石笑岩,繼續朝半山觀景台進發。前三天的行程,至少已經登過兩座觀景台了,依然不減“登高臨遠”的興致。可是這次的登頂之路卻不甚順利,路標不清晰、沿途荒無人煙。我在誤打誤撞之下,竟闖進了一條荒廢小徑,雜草叢生、石板磨蝕,“披荊斬棘”用在此處恰如其分。用爬、用扒、用坐、用跨......渾身解數才總算跳出了這座迷陣。當初設計廈門行程的時候,可不曾想過會有荒野探險的一幕。

山上景色怡人,山下同樣喜人。仙人掌,一大片的仙人掌!

仙人掌可算是是植物界中“萌值”最高的成員之一了,特有的尖刺狀葉子、胖乎乎的肉莖、鮮艷奪目的花朵、以及強大的耐旱習性,使它的形象深入人心。踩着黃沙,置身在這樣一片仙人掌叢林中,感覺十分奇妙。幾個室內展館裡,則種植着更多品種的仙人掌和“肉肉”,大大小小、高矮胖瘦,形狀或圓或扁、刺針或卷或舒......讓人大開眼界。
仙人掌!
仙人掌!

至於植物園的另一個皇牌景點“雨林世界”,恕筆者粗心大意,未能發掘到它的奇妙之處;甚至當我沿蜿蜒山路而下、進入山林間的溟濛霧靄時,尚不確定那就是眾人讚不絕口的雨林世界。相對而言,這裡對拍攝婚紗照的新人似乎吸引力更大一些,茂林間、石澗旁、小橋上,到處是取景的新人(私以為西湖茅家埠景色更豐富些吧,還不用錢...)。

不等下午14:00開始的噴霧,我便匆匆離開了雨林世界。下了木棧道、跨越春秋橋、穿過竹徑,我在松杉園裡的延年亭止住了腳步,面對着波平如鏡的萬石湖水、栩栩如生的白鷺鵰像、以及層林盡染的松園秋色,最後一次享受植物園的“浮生半日閒”。
雨林世界
松杉園

收拾好行裝,轉身正要離開,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嗖”的一聲,用了才剛滿一天的馬拉松背包,右繩竟然鬆脫了。回過神來,只見右腰部的穿繩口爛成了棉絮狀,散落一地,已經“死無全屍”了。正要抱怨某國產運動品牌的質量不敢恭維時,忽然想到也可能是剛才“荒野求生”時,被樹枝、石壁鈎爛擦破的。莫論孰對孰錯,“雙肩包”變成了“單肩包”,已是不爭的事實。

時間尚早,松杉園不遠處還有座“蘇鐵園”。我一路順着人跡罕至的坡道而上,終於找到蘇鐵園的大型招牌。然而園子裡一路仍是坡道和石級,我雙腿疲憊、破損的背包讓我狼狽不堪,對植物也不像開始那麼熱衷了,更重要的是,另一股激動的心情已經按捺不住了。便決定不作久留,徑直奔向大門。

為了下一站,準備功夫可謂做得萬無一失,街景、文字查了無數遍,路線也寫得仔仔細細。然而縱然位處巷陌深處,“汪記餅家”卻沒有想像中難找,因為“餅”香不怕巷子深,筆者一直忽略了“嗅覺”這一屬性,那是街景始終無法提供的信息。沿着鐵路文化公園裡煥發新顏的古老鐵道走着,已經可以聞到下方廠房傳來的濃烈餅香。

雖然是總店,門面卻毫不光鮮,小小的店舖裡徒有一張玻璃櫃、一位百無聊賴的售貨員--作為廈門的頭號特產,形形式式的餡餅在各大遊客區俯拾即是,就連汪記也在鼓浪嶼等地設了分銷點,特意來總店的有心人寥寥無幾。我一口氣帶走十盒綠豆餡餅,再單點了一份餡餅、一份椰子餅品嚐充飢。

我原路返回鐵路公園,坐在鐵軌旁享用了新鮮餡餅。在香酥的餅皮和甜潤的餅餡之間,仿佛還摻雜着一份童年味道,天下的綠豆餅在它面前都顯得粗製濫造;椰子餅也是風味十足,不過外形、口味倒是跟平常吃到的“椰撻”大致相同,尚不致於耗費體力搬運回家。途人莫不詫異地看待身邊的十盒餡餅,卻澆滅不了我心中的滿足。

我仍按照計劃穿過了鴻山隧道,這是在廈門市徒步穿越的第二條景觀隧道。十盒餡餅讓本已狼狽的我百上加斤,無法細閱隧道兩側介紹鷹廈鐵路歷史、中國鐵路發展、廈門旅遊文化、以至“市花”三角梅的燈箱壁報。可是,一想到手提袋裡盛載着的滿足,一切辛勞便都不足掛齒。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後記】 回味廈門,繼續跑遍天下!

於吃上花生湯,本來已不懷希望了。可是正當我在大生里站等候乘搭最後一趟巴士時,卻被身後黃則和門店的海報所吸引。想想這可是最後機會,稍緃即逝,便毫不猶豫地進了店。店員比上次那位熱情得多,閩南腔的普通話也再次讓我感到親切。儘管下午已經沒有新鮮烹煮的花生湯了,幸好還有方便攜帶的鋁罐裝,口味據說並無二致。筆者果斷買了一罐,本想作為當晚火車餐的一部分,結果卻一直留到撰文此刻--人走了,還在品嚐廈門味道。
黃則和花生湯

K298火車轟隆駛出,廈門之旅至此悄然結束。我依然隻身坐在火車臥鋪上,起程時的孤獨感卻消解了不少。原因之一,同一卡位的六名乘客,竟有五人都是專程從珠三角趕赴廈門參加比賽的。

跑步讓我們有了共同話題。這次還是我先搭的“訕”--從最初的心扉緊閉,到最後主動搭話,幾天的轉變真是始料不及。我向他們介紹了最新的澳門馬拉松路線,他們則向我推介了上海、揚州及廣州的比賽。雖然交流並沒有很深入,但已令冗長的火車旅途增色不少。

跑步也許還能提高人的素質。說不出甚麼科學根據,反正同卡的幾位跑友,與滿車的“強國人”相比,在談吐舉止、熱心助人方面都明顯高出一籌。或許這項安安靜靜、踏踏實實、不求爭強鬥勝的運動,真的有“修行”的作用呢?!

跑步更是外出旅行的絕佳理由。正因為比賽,讓五湖四海的跑步愛好者有緣聚首一堂--聚首在這個小小的車卡裡,更讓我有勇氣背着大背囊獨自闖蕩天下。我想用我的一雙跑鞋,感受更多大好河山--當初給金沙遠足者團隊起名“跑遍天下”,正是這個涵義。

火車還沒靠站,同好已經傳來邀請:“明年3月,清遠馬拉松,約麼?”
悟象化境,境由心造

2016-01-12

蘇州環金雞湖半馬構思

2016蘇州環金雞湖半程馬拉松,明天(1月13日)正式開搶!名額有限,先報先得,有意報名的請點這裡

筆者雖不打算參加今年的“金雞湖馬”,卻還是手賤草擬了行程。無妨,反正遲早有一屆會參加的,就當是給未來的自己作準備,也給有意報名的讀者們參考吧!

是否覺得似曾相識?杭州、蘇州、上海、以至“比賽場地”金雞湖,在去年的華東四省團全都遊覽過了。所以,是次行程一切精簡,“跑馬”為主,輔以少量旅遊、“探親”。

2016-01-03

廈門10公里之旅(一)

【目錄】 

〈一:一個人旅行是怎樣的體驗〉
〈二:在鼓浪嶼的浪濤和琴音間〉
〈三:除了汗水和PB,我甚麼都沒留下〉
〈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後記:回味廈門,繼續跑遍天下!〉



【Day 0 & Day 1】 一個人旅行是怎樣的體驗

12月9日,雨。12月下這樣的雷雨,還真不多見。

雨天總讓人憂鬱。本來“一半期待、一半焦慮”的筆者,從旅途的第一分鐘開始,便已經被焦慮一面倒壓住。

前往廣州東站的大巴本應在16:15出發,筆者提前半小時便到了候車廳。15:45、16:00、16:09、16:11...電子屏上卻始終未顯示班車的信息,停車場上也沒看到開往廣州的大巴。想到進站至今手上的票一直無人查核,焦慮症不由自主地發作:“難道不在這裡上車?”按捺不住了,問問檢票員吧!“車還沒到”,她回答。但願如此吧。

16:15,大巴果然如約而至。乘客寥寥無幾,每個人都有寬敞的空間存放行李。雨水和溫差使車窗上積聚着一層厚厚的水珠和霧氣。隔着車窗,只能矇矓地看見往來車輛的車燈、偶爾劃破長空的閃電、以及漸漸暗沉的天色。
雨水和溫差使車窗上積聚着一層厚厚的水珠和霧氣

轉眼間,夜已降臨。時隱時現的“小蠻腰”,以其別樹一幟的外型和變化萬千的光影吸引世人注目,告知八方來客:已經到達廣州市區了。大巴在市區還要繞來繞去,“晚高峰”下的廣府,車水馬龍、絡繹不絕。車速慢下來,心情卻急起來--還好時間仍非常充裕。

當大巴突然從車龍中抽離出來,右轉駛入一座汽車站時,時間是晚上19:00正。我從車窗瞥見車站的立牌,“廣州東站汽車客運站”。這倒是出乎意料啊,從一位乘客與司機的對話,得知大巴要19:30左右才到達天河客運站;雖然對廣州地理毫無概念,筆者卻始終直覺地以為,過了天河站才到東站。

晚飯時間非常充裕。雖然從未到過廣州東站,出發前卻已調查清楚,知道馬路對面的商場就有家麥當勞--那幾乎成了每次火車旅行的“標配”晚餐。來到現場,穿過東站汽車站的行人隧道,毫不費勁就找到了那座商場,從“水牌”上也看到了麥當勞廣告,可是,商場裡面卻始終不見縱影--地面層有片開放式的茶座,冷冷清清,茶座一側開了幾個快餐窗口,較熟悉的是Subway,看上去準備打烊了;樓上則全層出租給美容院,更是門可羅雀。坐擁火車站和甲級寫字樓雙重優勢,居然能把商場弄得這麼差!

唯有另謀高就,商場外就有家“康師傳私房牛肉麵”。印象中一直認為康師傳只是賣方便麵的,因此當年在西安第一次見到這家店時,還覺得很新奇。現在,康師傅在全國已是遍地開花,經營路線也似乎今非昔比了--記得當年是家快餐店啊,怎麼變成點菜的了?打開菜譜,一連幾個還都是高價菜色......幸好後面也有幾款平民套餐,趕緊點份牛筋飯套餐壓壓驚。飯汁確實濃郁滋味,配料也份量十足,但配湯才是點睛之筆--經過一路的風吹雨淋,能喝上一碗熱湯是何等溫馨。

不同於廣州火車站,東站是個現代化的車站(這從千城一面的室內設計以及漏水的屋頂就可見一斑),設有許多進站口疏導旅客。安檢完全不需排隊,查證、上車都很順利。三清山之旅的經典一幕沒有重演。

一個人的火車旅途尚不至於苦悶,一來時間不長,從20:45開車、到22:00熄燈睡覺,扣除其間的整理行李、刷牙洗潄,時間已所剩無幾;二來這次驚喜地發現,居然連火車車廂都有了免費WiFi,雖然那個局域網除了微信甚麼都連不上,但知足就好。於是,特意帶上的閒書一頁都沒翻過,成了最累贅的擺設。

火車之夜照例徹夜難眠。凌晨兩點的一次睜眼,為接下來將近一小時的輾轉反側揭開序幕。眼前一片漆黑,通過耳朵,卻依然能感受到火車一次次進出隧道時的壓力變化--不禁讓我回想起十多年前流行過的那組恐怖謎題--瞎子用他的耳朵便知道自己進隧道啊,所以跳軌自殺應該是另有隱情......

五點多,準備在龍岩下車的乘客再次擾人清夢。“已經晚點半小時了”,一位大媽如是說。從剛剛下載的時刻表中,這個消息得到了證實。真糟糕,但願不會對行程造成太大影響。

金黃的晨曦漸漸灑落大地,雲霧縈繞於閩南的巍巍雄山間;華南的陰雨看來也沒有窮追不捨。“終點站不會晚點的,火車會追回進度的。”對面鋪的男士向第一次坐火車臥鋪的女友解釋。彼時火車正停在路軌一側,給疾速駛至的和諧號讓道,他的話聽上去更像是自我安慰。後來才知道,那哥們也是報了名參加比賽的。

居然被他言中了。火車抵達廈門站的時間,只比原定計劃晚了5分鐘。08:57,我的足跡地圖上又增加了一座城市。


※※※※※※※※※※※※※※※

對於筆者這樣的自閉症兒童,以“貓街”這樣的小眾景點作為起點,顯然不是好主意。這裡固然有座薄有名氣的貓咪主題博物館,路上也充斥着精美的“喵星人”主題塗鴉和裝飾品,可是,一想到路人異樣的目光、以及店員熱情的款待,就讓人雞皮疙瘩、滿身不自在。結果,行程首站,我連一家店都沒進、留下兩張劣拙的照片便倉皇離去。

相較而言,南普陀寺就讓人舒暢得多。倒不是自閉症一下子就克服了,只是這裡的人要多得多,且基本都是遊客,大家都在到處拍照,也就沒啥不好意思了。另外,大殿前棲息滿鴿子的草地、放養滿烏龜的池塘、生長滿怪異果實的植物,都給人生機勃勃的感覺。我點香之際,百隻鴿子齊齊展翅騰飛,浩浩蕩蕩繞着放生池轉了三圈,遊人莫不為之震撼。
南普陀寺
棲息滿鴿子的草地

至於佛寺建築,遠看美輪美奐,其實進寺一看就露出端倪:一磚一瓦都嶄新平整,看來又是座現代仿古建築而已,“古剎”在那十年就被拆乾淨了吧?!我沿左廊拾級而上,逐一參拜了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云云。時間尚早,索性把後山也登了。後山沿途有幾座涼亭和舍利塔,山嶺處還有座觀景台,可以俯瞰南普陀寺、廈門大學甚至鼓浪嶼;過了觀景台繼續登高,一路可通往五老峰和植物園。我的目的地是觀景台,位置不算特別高,一口氣便可登頂,只是後山地面濕滑、梯級狹窄,走起來必須步步為營。

下了山正好是中午12:00,穿過人行隧道,準時來到廈大校門。那裡已經排着逾百米長的人龍了,周邊還散佈着十多個“景區拉客”,七嘴八舌說着“十元兩位,馬上進去,不用排隊”、“學校限人數的,馬上就滿了”--那恐怕是“技術含量”最低的拉客,無非就是將“消費者”拉出來,從旁插上,再在“檢證口”前硬塞回隊伍中。就連付了錢的遊客也直呼“中伏”。偏偏我們就處在一個急進的社會、一個“人傻錢多”的社會,才讓騙子們屢屢得手--現場所見,“付錢插隊”的人真是接二連三,大概有三、五十人。一個免費景點都能撈出油水,這叫“空手套白狼”。退一步講,無非是個教書育人的地方嘛,真有這麼大的魅力?

儘管人很多、插隊的人也多,經過逾20分鐘的輪候,筆者還是無驚無險地進入了校園,也證實“馬上就滿了”只是騙子們的“口術”。

廈門大學畢竟有“中國最美校園”之稱,“嘉庚建築”到底要比母校漂亮一些:環顧校園,宿舍樓、教學樓,一律是“歐洲古堡”風格的外立面,蓋上傳統中式的飛簷屋頂,卻又“毫無違和感”。想想學生們每天生活在這樣建築藝術品中,豈不羡煞旁人?漫步於大南路的樹影林蔭和天鵝湖的粼粼波光中,看着鱗次櫛比的校園建築、活力四射的青春身影、一排排井然有序的自行車、以及紅底白字的大字橫幅,不禁讓人回憶起啟真湖畔的歲月。
校園風光 - 1
校園風光 - 2
校園風光 - 3

友人推薦我嚐嚐廈大的芙蓉餐廳三樓,說那裡的學生餐比較經濟實惠,環境也讓人懷舊。不假,餐廳的格局是典型的學生食堂,“刷卡消費”的流程也與往日無異,甚至托盤、碗筷亦跟以前用過的如出一轍。可是,學生呢?這其實是專門招(tu2)待(zai3)遊客的餐廳,席上用餐的沒幾個是學生模樣的,素質良莠不齊,我看到蠻不講理、拍窗大駡店員的大媽,也看到滿嘴粗言穢語、把餐桌弄得亂糟糟的年青人,甚至當我接過海蠣煎(即“蚵仔煎”,我媽煮的時候我是一口都不吃的...)時道出一聲“謝謝”,店員還展露出驚愕的微笑。

既然是“招待”遊客的,價格就不可能是學生餐水平了--一碟包心肉丸與椰菜花的雜燴,居然刷掉20元!不過嘛,對於選擇困難症的筆者,在這樣相對親切、開放而明碼實價的環境裡解決在廈門的第一頓膳食,也是不錯的決定。

芙蓉餐廳旁的芙蓉隧道號稱“中國最文藝的隧道”,因壁上塗滿了由自家學子創作的塗鴉,成為了廈門大學的一大特色。儘管隧道外貼有大字通告“謝絕遊客入內”,還站了個兇神惡煞的保安,依然阻止不了接踵而至的遊客。走在如此獨特的塗鴉“畫廊”,在自行車的左穿右插間,我把一幅幅各具主題、風格迥異、質素參差的天馬行空從頭到底欣賞了兩遍--其實最有創意的是那些將隧道變成文藝長廊的“始作俑者”:那些最先在隧道裡塗鴉的學生、以及那些最先允許在隧道裡塗鴉的校領導。
芙蓉隧道
芙蓉隧道塗鴉作品

這次我是以業餘運動員的身份到來的,自然還想看看校園的運動場。上弦場那座古典風格的大看台,寧舍惹人注目。筆者照例從外圍拍了幾張照,轉身離開之際卻突發奇想:“從跑道上拍照說不定更震撼?!”經過一番糾結,我決定不讓自己留下遺憾,便擅自闖入人家的運動場。男生們正在綠茵場上練習長傳,女生則在塑膠跑道上進行着800米考試,還有幾個教職工模樣的長者在使用健身器械,只有我這個背着大背囊的不速之客若無其事地四處拍照。此時一個男生的射門偏離了目標,球蹦蹦跳跳、剛好朝我飛來,我把球穩穩踩停,然後試圖大腳把球傳回去,卻一如既往地沒開起來。這是我跟廈大學生的唯一一次交流。
上弦場

從上弦場附近的白城校門出去,廈大之旅算是告一段落了。可是要數“中國最美大學”的美景,則應該把校門面對的那片光景也算上。嘉庚建築的確很有特色,芙蓉隧道也的確創意十足,然而“廈大白城沙灘”才稱得上驚為天人。走在行人天橋上,已經可以看到環島路彼側的一派海島風情:藍天碧海、水清沙幼、椰林樹影;陽光和暖,海風舒爽,海濤喧喧,真讓人心曠神怡!看着海灘上嬉戲的人們,筆者也恨不得立即脫下鞋襪,踩在那柔和的幼沙上,赤腳感受潮水的漲落。

都說“騎遊環島路”是來廈門必須體驗的項目,可是徒步旅行似乎更勝一籌:在那條供行人獨享的海濱步道上走走停停,左邊寬廣的綠化帶和漂亮的別墅隔絕了沸沸揚揚的汽車聲,右邊則是延綿不斷的沙灘和一望無際的大海,興之所致就下去踏沙踏浪,累了就躲進樹蔭下歇腳乘涼,何等寫意悠閒!我沿着這條迷人的海濱步道,走過胡里山炮台、走過珍珠灣、走過書法廣場,一路朝曾厝垵走去。
從行人天橋上看白城沙灘
海濱步道

走不動了,走到雙腿雙肩都痠軟不堪了,索性在步道的椅子上坐下來,開始胡思亂想起來:我獨自一人,一個連徵人拍照都難以啟齒的人,正坐在他鄉的海岸上,無所事事地吹着海風、聽着海水拍岸、看着夕陽徐徐西沉,正為當天的晚餐發愁。而一直甘苦與共的,則只有身旁那隻大背囊。

這時沙灘上來了個米奇老鼠人偶,正四處招人合影。身旁的幾年當地婦女指指點點,用當地方言交談着,我唯一聽懂的兩個字是“十元”。內容雖然聽不懂,可是對於閩南話卻感到無比親切,一瞬間甚至還以為自己身在澳門--旅行能把思鄉病行出來,這可謂開創了先河。

一個人旅行,面對一路的美景,卻居然是此番體驗。
甘苦與共的大背囊(HDR拍出了“光環”效果 >﹏<)

身心俱疲,可是曾厝垵還是要去的,不然晚餐吃甚麼?!

曾厝垵號稱是“最具文藝氣息的小漁村”,自然少不了文創店。可是這些推銷創意的店舖,實則都差不多,小小的店面裡,賣的不外乎蓋印本、明信片、手繪地圖、磁貼、以及各色各樣的義烏小商品;也有幾家陶藝店,紛紛打出“老板不在家,一起玩泥巴”的標語;至於伴手禮商品,無論很“土”的土特產超市,抑或清新時尚的,來來去去也就是那幾樣:海產乾貨、餡餅素餅、鳳梨酥、牛札糖、金門貢糖、黃勝記肉脯等等,最受不了的還是亦步亦趨的店員--不好意思我早已心有所屬,甚麼也不打算在貴寶號買;大大小小的飯館同樣大同小異,菜譜都跟廈大食堂裡所見的如出一輒。至於那些較獨樹一幟的店,諸如蘇小糖烘焙室、張三瘋奶茶、趙小姐的店、黃遠堂鳳梨酥、鷺仁甲鮮花餡餅、“認真做鴨”的賴皮鴨等等,在第二天的鼓浪嶼、中山路行程裡,將悉數與我們重逢。

可是,即使面對着千篇一律的飯館,對於嚴重選擇困難症的筆者而言,晚飯仍是相當頭疼的問題。我在迷宮般的巷陌中兜兜轉轉,從白天走到了黑夜,同一家椒鹽蘑菇店竟試吃了三遍,終於才在一家略帶文藝“瘋”的食店坐下來。海鮮炒飯味道不過不失,份量不大,正好方便飯後品嚐其他街頭小吃;5元2件的土笋凍,相比起路邊動輒15元5件,倒是更適合筆者這種淺嘗輒止的嘗鮮客,而且以碟子盛載也顯得“顏值”更高。土笋凍是廈門非試不可的小吃之一,以一種名為“土笋”的海洋生物(外形似蠕蟲)熬煮出的膠質冷凝而成,口感像啫喱般爽脆,味道則帶有海產的鹹鮮味,並佐以酸辣的醬汁和拌菜食用。
土笋凍

輪到飯後甜品,同樣經過一番掙扎,最終在一家印象中受過推薦的店(後來一查,幸好不是山寨啊...)買了一大杯燒仙草。適逢店家做優惠,還獲贈了一塊大蝦餅。“燒仙草”也是一種經典閩台小吃,其實就是我們的“涼粉”,不過它裡面還添加了椰果、花生、豆類等配料,並可調製成奶茶或蜂蜜口味。

我極力翻查記憶,獨自光顧街頭小吃店,這很可能是頭一回。希望這樣的“創舉”有助明天進入狀態吧,別白費了鼓浪嶼的美景和上天賜予的好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