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3

廈門10公里之旅構思(上)

從筆者終將攻破半程馬拉松大關後(按照計劃預計在今年10月底至11月初、金沙遠足者比賽前後可完成),“比賽 + 旅行”預計將是筆者未來的一項重要出行模式--也可以說成是借“馬拉松比賽”之名,作為外出旅行的藉口。原先最短期的目標是明年3月的蘇州環金雞湖,中期有杭州、北京、海口、鄭開等,長期一點的則有台灣、韓國春川、日本東京等外地比賽。

而作為每年中國路跑賽事的“開鑼之戰”、“中國四大馬拉松”之一、國際田聯金標賽事之一的廈門國際馬拉松,自然也在筆者的考慮之列。只是沒想到,“廈馬”突然就提上日程,大有“說走就走”之勢。

事緣筆者近日隨手點開“廈馬”官網,碰巧見到當天新鮮出爐的公告如下:

讓人意外的是,一眾主流媒體竟紛紛斷章取義,一概以“厦门马拉松明年1月2日开跑取消半程和10公里”為標題,以致“廈馬”官方微博也不得不開腔闢謠:“2016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依旧有全程、半程、10公里和5公里健身跑~只是分开举办而已”。

言歸正傳,2016年1月2日“正賽日”的兩場比賽,顯然都並非筆者心頭之好,因此,儘管比賽時間十分理想,全程毋須請假即可參賽(12月31日除夕下午出發,1月1日元旦抵步,1月2日星期六賽畢離開,1月3日星期日返抵),筆者還是不予考慮的。

目光投放到12月12日,半程馬拉松和10公里兩場比賽,理論上都是可以應付的,不過出門在外、形單影隻、舟車勞頓,還是不要拼太盡,這次報10公里算了。雖然日期不及“正賽日”好,不過也算是有借口請假,有機會把去(2014)年的假清掉--嗯!那就多請幾天,把小清新廈門玩一遍。

至於原計劃中的“南岳衡山燒香之旅”就順延一年吧,燒香地點換到南普陀寺去。


※※※※※※※※※※※※※※※
廈門號稱“中國海上花園”,兩年前的台灣旅行構思裡,筆者便曾安排過境此地。只是那套行程行色匆匆,蜻蜓點水便過去了。以下那一套,則是把整整四天都留給了廈門。

規劃行程前首先關注一則新聞:明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将在会展中心开跑。內容大都老生常談、或者事不關己,只有一句值得留意:今年12月12日,还将举办半程马拉松和10公里的赛事,赛事将在会展中心至厦门大学举行。

在正式路線圖和競賽規章發佈以前,以上就是唯一可靠消息,即10公里比賽預計從會展中心起步,沿着環島南路,至廈門大學為終點。

以下,筆者便依據上述預計來設計行程。假設比賽起點為會展中心,則為保證早上出門時間充裕,筆者將首選把住宿點設在會展中心附近。--當然,要是競賽規章發佈,證實10公里比賽早上09:00才起跑,那麼在終點廈門大學附近住宿也不錯,畢竟大學附近,旅舍 炮房 肯定更多,離市中心也更近。

最後,由於一眾團友、跑友、女神都對該行程不感興趣,筆者這次真的要孤身上路了......


※※※※※※※※※※※※※※※



Day 0

【從珠海到廈門】

從珠海、澳門前往廈門,時下最流行(筆者所知,已分別有四位親戚朋友這樣走了)的走法是沿廈深客運專線而上【答疑:這條是設計時速250的鐵路,所以跑的都是動車,真正350的高鐵據說還在論證階段】。這條鐵路連接廈門、汕頭、深圳三個“經濟特區”,並往北伸延至長三角的滬杭甬、往西伸延至珠三角中心城市廣州,其經濟地位可想而知。如此舉足輕重、班次頻密、票源充足、運行時間不超4小時的鐵路,難得車票還按“白菜價”銷售,二等車票才150.5元,比廣州到廈門的硬臥票還便宜,難怪廣受歡迎。

然而不見得筆者會因此而選擇動車。因為很遺憾,儘管每天往返廈、深的動車多達三十多班,向西延伸至廣州的,卻只有一趟“開四停三”的“高鐵動臥”--19:30左右發車、23:30左右抵達,時間顯然並不適合。換言之,乘坐動車的話,最方便是:
  1. 先乘廣珠城軌,從珠海到廣州南,時間約1小時10分,費用70元;
  2. 再乘廣深城軌,從廣州南到深圳北,時間約36分鐘,費用74.5元;
  3. 再乘廈深高鐵,從深圳北到廈門北,時間約4小時,費用150.5;
  4. 最後從鳥不拉稀的廈門北站往市中心跑。廈門北站離市中心非常遠,比機場還遠一倍不止。從廈門北站到廈門站,乘最快最快的BRT,也要一小時左右。

計算一下,廣珠城軌1.5小時,廣深城軌0.5小時,廈深鐵路4小時,候車、換乘至少預留1小時,廈門市內交通1小時,加起來合共8小時。假設中午13:00出門,到達已經是21:00,該洗洗睡了。總言之,看似便宜快捷的動車,耗時耗費加起來卻絕對不少--還白搭了一晚酒店錢。

於是,筆者便再次投奔硬臥K車。出乎意料的是,廈門好歹是經濟特區,往返廣、廈的火車,每天竟只得可憐的2.5班--還沒有到小縣城玉山的多。其中的0.5班是上面提及、“開四停三”的高鐵動臥;而另外兩班,所幸的是,都是“夕發朝至”的K車。

K297是20:45從廣州東始發,翌日08:52抵達廈門站,硬臥上鋪222元;K229則是20:53經停廣州站,翌日09:10抵達廈門站,硬臥上鋪178元。兩班車時間相距不遠,價格卻足足相差44元,當然選擇便宜的K229。

至於珠海到廣州站,每次計劃行程時都說要坐大巴,坐到流花車站、廣州市站或省汽站,結果每次都坐城軌......希望這次別再重蹈覆轍。

Day 1

廈門之旅正式展開!整體而言,為了旅程、比賽互不影響,原則上把消耗體力、需要“暴走”的行程安排在首尾兩天,而Day 2、Day 3則以休閒為主。

【關於住宿】

幾乎每一次旅行,下了火車 / 飛機後的第一站都是直奔旅舍,先放下沉重的行李。因此這次也先討論住宿吧。

關於住宿上面劃了刪除線的部分其實已略有討論,原計劃是住在比賽起點國際會展中心附近。幾經辛苦,總算找到一家房型、價格合適的,卻又反覆思忖,始終覺得會展中心離市中心太遠,方便了比賽卻耽誤了行程。

幸好沒有莽下決定,也幸好互聯網上有街景服務,看看那“旅舍”外的街景,入夜後根本不敢出門......
亮點是旅舍樓下的足浴保健...

於是筆者放棄了住在會展中心附近的打算,重新點開了國際青旅網站,找到的南湖鷺飛國際青年旅舍何止是適合,簡直是天作之合:旅舍有單人間(120/晚,只有2間)和大床間(160/晚,有10間),都帶獨立衛生間;地處風景秀麗的篔簹湖畔,對面便是南湖公園,與白鷺洲公園一橋相隔;距火車站僅1.5km,步行15~20分鐘可到;最重要的是,旅舍剛好位於火車站與體育中心之間,後者即去年(預計今年也是)領取號碼布的地方;體育中心周圍還分佈着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文化藝術中心等諸多公共文化設施。

如無意外就選這間了。放下行李,領完號碼布,然後乘115路到同益碼頭站、或36路到東渡公交站,經郵輪中心碼頭前往下一目的地--鼓浪嶼。

急於領號碼布還有另一原因。由於這趟旅行預計一人成團,而筆者又不喜歡自拍,又自閉不想找人幫忙拍照,如何在照片中留下自己的記號?筆者想了個方法,就是將獨一無二的號碼布置入畫面中。

【鼓浪嶼】

鼓浪嶼位於廈門本島(鷺島)之西南,面積僅1.77平方公里,與鷺島相隔不到1000米。滿清時期,這裡曾是列強的公共租界,先後有13國在此設立領事館。現在租界已不復存在,星羅棋佈的異域建築和中式園林卻依然點綴着小島,為鼓浪嶼帶來了文藝氣息,為她贏得了“中國最美城區”之名。

鼓浪嶼的交通政策,相信諸位皆有所聽聞:一是島上禁止機動車輛行走,因此遊覽鼓浪嶼只能“暴走”;二是市民、遊客要從不同碼頭乘船登島,遊客的船票價也從以往的8元大幅上漲至35元,據稱此舉是“為了舒緩島上的擁擠”。

然而,鼓浪嶼畢竟名聲在外,區區35元的船票豈能阻止旅客的熱情?所以--這應該算是壞消息--即使不是節假日,輪候買船票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偏偏官網買票系統只供國內同胞使用,沒有二代身份證的只能乖乖排隊。筆者預計11:00開始排隊,希望12:30能登島。

(島上景點、路線待分析,初步以閑逛為主,比較有興趣的收費景點是菽庄花園(鋼琴博物館)和日光岩,海底世界預計不會參觀,其他稍後研究)

算了,不研究了,到時買張100元的通票,買張手繪地圖,然後隨心所欲地暴走吧!筆者母親給推薦了汪記的綠豆餅,說要是她去的話,要帶30盒回家。=='

說到交通政策,其實還有第三點:17:40後,不論市民、遊客,一律乘船到輪渡碼頭(即市民上船的碼頭,靠近中山路步行街)返回本島。這樣更好,在島上泡一整個下午,然後直接坐到中山路接續晚間行程。

【中山路】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中山路;然而,不是每一條中山路,都稱得上“歷史文化名街”。

翻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名單,全國縱有549條中山路,然而入圍名單的卻只有兩條--兩條都在福建省,一條在泉州、另一條在廈門。

廈門中山路東臨中山公園、西接輪渡碼頭與鼓浪嶼隔海相望,自1925年開街以來,一直是廈門的商業經濟中心。2006年,中山路西段正式實行全日步行街,成為全國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步行街

本質上,中山路就是一條商業街,適合晚上隨便逛逛。在這裡,不僅可以嚐到閩台風味美食、買到琳琅滿目的 義烏 小商品,更能欣賞到璀璨的霓虹夜景及獨特的南洋風格騎樓群、探訪人文古跡、感受文化積澱......相比起曾厝垵和台灣小吃街的髒亂臭差、坑爹宰客,挑剔的網民對中山路卻難得一片好評。

中山路的東西兩側以思明路分界。逛完西側以後,可以從思明南路口的“中山路”巴士站乘20路到“南湖公園東門”站返回旅舍。

Day 2

承上,這天的行程要盡量節省體力,兩個目的地都計劃在白天遊覽,而且都是比較冷門的,晚上則留在旅舍休息算了。

【廈門博物館】

有心栽花,花不發。上海之旅為了方便參觀博物館,特意挑了家離得近的旅舍,結果卻緣慳一面。

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次計劃來廈門,沒有刻意打聽博物館,輾轉卻找了家離博物館近的旅舍。

要想快速瞭解一個地方的歷史與風俗,那就走進這裡的博物館看看吧!因為城市的建設者,往往會把他們自認為最地道、最珍貴、最引以為榮的文物和展品放在 領導的私家收藏館 博物館供人瞻仰。

以下是廈門博物館簡介,懶得自己寫了:
福建省的厦门博物馆位于鼓浪屿中部笔架山北坡的八卦楼里,馆内分“厦门历史”、“特区建设”、“友好往来”、“馆藏瓷玉”、“体育明星”五个陈列室,一千多件展品,是一座综合性的地方博物馆。“厦门历史”展出以盛唐时期到鸦片战争前夕的历史文物,简介厦门的历史变化及重大事件。“特区建设”展出有关特区基础设施、投资环境、三资企业等方面的详实资料,反映厦门特区的创建过程。 博物馆以常设历史陈列为主,辟有《厦门古代史》、《厦门近代史》、《厦门现代史》;另设专题展览,现有《各国礼品陈列》、《厦门体育明星陈列》、《馆藏陶瓷陈列》、《动物标本》、《闽台民俗》等,此外,还设有临时展厅供国内外博物馆前来巡回展览。这个综合性地方博物馆,是了解厦门的窗口。

不想看文字的可以看這篇博文,原文作者參觀了其中兩個館。從圖片所見,館內文物似乎不是特別多,不過內容尚算豐富,室內佈置也很有心思。反正不用門票,不需趕路,住得還近,不妨過來湊個熱鬧、增廣見聞。

離開博物館後,從北側的“文化藝術中心”站乘945路巴士,便可以到達下一站--也是整趟行程中唯一的島外景點--集美學村。

【集美學村】

探索集美學村前,先要介紹一下陳嘉庚先生。

陳嘉庚1874年出生於當時的福建省同安縣集美社,17歲時僑遷至新加坡,接手父親的米舖生意。儘量未能阻止家業的衰敗,陳嘉庚卻憑着自身的努力與良好的信譽,東山再起,並藉橡膠種植產業一舉發家致富,一度成為馬來西亞的“橡膠大王”。

在他鄉營商幾經起伏,陳嘉庚對祖國卻始終念念不忘。他先後為國民黨的辛亥革命和北伐戰爭提供了大量資助;抗日戰爭時期,陳嘉庚與南洋華僑成為國共抗日軍費的重要來源,他作為華僑領袖,不僅積極動員南洋華僑捐款、購買救國公債、選送華僑司機回國、在滇緬公路運輸抗戰物資,單是陳嘉庚一人,便捐出了“一百多架戰鬥機、一千多輛戰車、百億軍火和救濟糧”。他在國民參政會上提出了“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的著名提案,不僅對主戰派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更成了近代對“漢奸”定義的代表。

支援抗戰之餘,陳嘉庚也非常熱心於興辦教育。他有感“教育不振則實業不興,國民之生計日絀”,自1913年起,他先後在家鄉集美斥資創辦了下至中、小、幼,上至師範、水產、航海、商科、農林等諸多高等學校,並配套以圖書館、科技館、醫院等,使集美成為了系統完整的“學村”;1919年,又在新加坡設立規模宏大的“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1921年,他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由華僑創辦的大學--廈門大學。陳嘉庚不僅獨力承擔了所有辦學費用,而且從聘請校長和教員,到校舍的選址設計施工,他都親力親為,付出了滿腔心血。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陳嘉庚逝世至今已逾半世紀,然而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等地的許多學校,仍然設有“陳嘉庚獎學金”,許多都是陳嘉庚當年捐獻的。而“陳嘉庚科學獎”,則更被視為“中國的諾貝爾獎”。

陳嘉庚先生終其一生,以其言而有信的營商之道、不遺餘力的奉獻精神、竭殫心力的興學育才、盡忠報國的赤子之心,贏得了舉國上下及海外華僑的敬重。毛澤東評之曰:“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集美學村便是陳嘉庚先生傾心打造的學校村,現在,當年成立的眾多高校已被合併成集美大學,依舊承載着“百年樹人”的使命。

集美學村的景點、建築都與陳嘉庚有關,包括陳嘉庚故居、紀念館、鰲園(陵墓)、嘉庚公園等等,甚至連那些中西合璧的學校建築群,也被稱為“嘉庚建築”。到這裡來,主要是感受一下學村的人文氣息、欣賞風格獨特的“嘉庚建築”、緬懷一代偉人。
集美學村被喻為“中國最美學村”

筆者計劃的行程是在集美區政府站下車,然後自西向東穿過集美大學某某校區,進入嘉庚公園、鰲園等景點,後沿着龍舟池北岸向西,途經歸來堂,最後從“集美學村”牌坊乘車離開。

【廈門的BRT】

前文介紹鼓浪嶼時,提及兩個交通政策;然後說到廈門交通,最有特色的無疑是廈門的快速公交(簡稱“BRT”)。以下是筆者友人對BRT的介紹:
快速公交BRT不同一般公交,全路段只有這種車行駛且沒有紅綠燈,路段采用高架專用通道......
除了有專用的高架通道,BRT還設有自助售票機、檢票閘、站台等等,方方面面都更讓人聯想到地鐵、而非巴士。BRT以其暢通、快捷、準時、班次頻密、票價低廉而廣受市民、遊客歡迎,成為廈門的必試項目之一。
廈門BRT

這次,筆者打算在參觀完集美學村後,在廈門大橋橋頭的“集美學村”站乘921路、或“龍舟池”站乘L22路(L是“連”的首字母,L開頭的車都是BRT的所謂“連接線”)前往“嘉庚體育館”站,再轉乘快1線返回火車站--10公里以上的“長途路線”,最適合體驗BRT。

其實大家都知道,BRT終究是要改建成輕軌的。只是還有冗長的行政程序和評估聽證要走,現階段暫時用來跑公交。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反正澳門的輕軌車廠仍遙遙無期,而氹仔段高架橋又已經在吊裝階段,與其任由高架橋日曬雨淋、得物無所用,不如也先用來跑BRT算了。

※※※※※※※※※※※※※※※

本來是不想拆分成兩篇博文的,畢竟四天的行程並沒有明顯分界,不像兩年前寫的《台灣航海之旅》那樣。只是筆者的囉嗦病再次發作,前言加上頭兩天行程,竟已寫了五千多字--當中鼓浪嶼部分都還沒寫完。

為了方便讀者閱讀,也為了“刷”文章數,還是分成上、下兩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