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

2024波士頓馬拉松——實用資訊篇

註:以下資訊僅根據個人經歷分享,內容僅供參考,不能保證準確性與及時性,一切資訊請以官方公佈為準。

一次美國太不容易。美國對我太遙遠、太陌生,有不少功課要做,也遇到了許多人和事。與其寫一篇自己都不會再看的遊記,倒不如把我準備和收集到的資訊整理一下,希望對將來參加波馬的您們有一丁點幫助。這些也是我曾經問過的問題。

目錄


一、簽證

恭喜您,通過努力不懈的訓練,順利取得波士頓馬拉松參賽資格。下一步,可以開始着手搞簽證了。

如果您持有葡萄牙護照或台灣地區護照,就不需要申請簽證,只需要網上申請ESTA(最遲在出發前72小時申請),並網上支付費用(21美元),打印出來便可以入境。

ESTA申請網址:https://apply.visatravel.com/application/esta?gad_source=1&gclid=EAIaIQobChMIvr-g_M7ShgMVmw17Bx2d8QgFEAAYASAAEgKQbvD_BwE

如果您持有澳門特區護照、香港特區護照或中國護照,並且之前未獲批美國簽證,那就需要申請簽證了。大致步驟如下:

※ 第一步,拍照

美國簽證的照片要求是:近6個月內拍攝,2英吋x2英吋,彩色,白底,無邊框,不戴眼鏡、露出雙耳、不露齒......網上填表時需要上傳,也需要沖印出來,面談當日帶往領事館。建議還是到專業的攝影館拍照。

有關照片要求可參考:https://travel.state.gov/content/travel/en/us-visas/visa-information-resources/photos.html

※ 第二步,填DS-160

此步驟耗時最長,需要如實填寫個人資料、在美信息、甚至家庭資料等(當時我填寫的美國聯繫人是Boston Athletic Association,美國住址則隨便填了波士頓一間酒店)。中途可以保存退出、待日後再修改補充。留意申請的簽證類型是“B1/B2”。填寫完成後,記下DS-160表格編號,並建議存檔。

DS-160網址:https://ceac.state.gov/GenNIV/Default.aspx

※ 第三步,網上預約及繳費

預約及繳費系統在另一個網站,創建帳號並登入後,填入DS-160表格編號就可以開始預約,並需要在網上即時繳費HKD1,480(無論簽證是否成功都不退還)。

我們當時可供預約的時間還比較多,最快能約到未來兩、三天的時間,但都只有早上8點、8點半可選。

預約及繳費網址:https://portal.ustraveldocs.com/SiteLogin

※ 第四步,面談

最重要是留意帶齊必須物品(護照、證件、照片、一些必要的表格收據),其他supporting文件(如波馬的Confirmation Letter、工作證明、存款證明、持有物業證明、基本的行程,等等,未必全部有用,但一般建議準備好)、和禁止攜帶的物品(特別留意尺寸大於A4 size的包包、背囊是禁止攜帶的,而且沒有寄存服務)。

整個面談流程大約花了——20分鐘,而且大部分是安檢、核對證件、核對照片、打指模等方面,真正見簽證官的時間大約只有2分鐘,問的問題其實都比較基本,大家可以網上找一找所謂“模擬”影片,最重要的一點是:如實填表、如實回答,不要讓簽證官覺得有偷渡和犯罪的可疑。簽證結果會當場宣佈。

不用擔心不懂英文就拿不到簽證,現場所見,領事館是可以安排廣東話職員協助翻譯的,那位女士似乎也順利Pass了。 

美國B1/B2簽證的有效期是10年,即使護照過期更換後仍然有效。除了前往美國外,持有美簽還可以免簽證前往墨西哥、烏拉圭、阿根廷等十多個國家,可以說是很吃香了。

<回目錄>


二、入境

※ 人員入境

即使過完簽證一關,理論上還有另一個人掌握“生殺大權”,那就是入境官員——儘管在機場被遣返的可能性並不大。

入境的流程,全世界應該大同小異。首先要打指模及拍照,然後要回答警官的簡單問題。一定會問的是赴美目的(很顯然,大半班機都是for Boston Marathon的)和逗留日數。準備好波馬Confirmation Letter、預訂住宿的證明、來回機票等,會對入境有幫助。

※ 行李入境

特別留意的幾點:

  • 肉類製品(包括肉乾、肉腸、含有肉塊的方便麵、攪拌醬、麵包、點心等等)、海鮮產品燕窩水果果乾蔬菜等農產品,理論上都禁止攜帶入境。
  • 現金超過US$10,000需要申報。
  • 個人隨身攜蔕入境物品(含商品及禮品)之免稅額為US$100。
  • 年滿21歲的入境者,酒類免稅額為1公升,煙類免稅額為200支香煙或50支雪茄。

更詳細及準確的規定,請參閱外交部《中國公民赴美須知》或美國海關相關資訊

禁止或限制入境的物品,節錄自《中國公民赴美須知》


關於徵稅的有關規定,節錄自《中國公民赴美須知》

<回目錄>


三、交通

首先分享一個單詞,bill,在美式英語裡指的是“紙幣”而不是“賬單”,所以當巴士司機告訴你“No bills accepted”,那就是“不接受紙幣”、“不要支付紙幣”的意思——引伸的意思是......

波士頓的市區不大,地鐵、巴士、通勤鐵路(MBTA Commuter Rail)、網約車、甚至徒步city walk,就能去到大部分主要目的地。

※ 地鐵

初到波士頓,第一次讓我感到“人文關懷”的是“銀線‘地鐵’(Silver Line)”,從機場前往South Station方向完全免費!在腐朽萬惡的美帝,居然有免費的公共服務——想像您剛到一個陌生的國度,語言不通,地圖看不懂,身上沒有零錢,不瞭解這裡的支付系統,還拖著重重的行李,這是多貼心的服務。

波士頓作為全美第一個擁有“地鐵”的城市,它的“地鐵”系統卻出乎很多人的印象。地鐵網絡圖會讓人迷惘,班次比較稀疏,車輛速度不快,有些路線沒有獨立路權,故時不時要減速、停車——即使Express Train也是如此(有次上了車才告知是Express Train,一些站不停站,非常free-style),各條路線的車型也不統一。“銀線”實際上是3、4卡的掛接巴士,“綠線”則像是古老的有軌電車,最有現代感的“橙線”列車,您猜猜是向誰買的?是中國中車——中車居然打到美帝的“革命根據地”去了。 

波士頓地鐵的車資,每程是$2.40美元,也可以買$22.50的7-day pass,無限次乘搭市區地鐵及巴士,但不包括下面說的Commuter Rail。

深遂的波士頓地鐵站

※ 通勤鐵路

除了地鐵,波士頓還有另一種軌道交通,稱為“通勤鐵路(MBTA Commuter Rail)”,在地鐵圖上用紫色顯示。Commuter Rail實際上是連接波士頓與麻省周邊城鎮的區域鐵路,班次更稀少,大約是每小時一班,車輛是雙層式的、一眼看不見盡頭的“大傢伙”。

Commuter Rail按區間收費,在市區內(Zone 1A)每程也是$2.40。不要嘗試搞懂它的計費方式,直接去人工窗口買票才最穩妥快捷。(註:入站、出站都不檢票、車上也沒人查票、似乎除了South Station、Back Bay這樣的大站外,一般小站也沒有人工售票窗,所以......)

※ 巴士

巴士班次也不算很密,尤其入夜後更是如此。不過由於路線四通八達,有時是比地鐵Straight-forward的選擇。

巴士車資,理論上是每程$1.70,也可以刷7天的Charlie card。但......

如果說免費的地鐵銀線是“人文關懷”,巴士車資就是美國free-style文化的體現了。第一次坐波士頓的巴士時,車長告知“No bills accepted”,“不接受紙幣”,那您猜猜怎麼辦?乾脆就不收錢了!第二次,“綠線”車長解釋得詳細一些:放入$1以上面值的紙幣會jam機,所以8個人上車,他讓我放了兩張$1就完了。第三次、第四次......罪過罪過。

※ 網約車

波士頓市區不大。從我們居住的Lower Allston(已經比較“Outbound”了,稍後住宿篇再詳解),到市中心大約15分鐘的車程,參考車資約$20~$30/輛,大致是每分鐘車程US$2這樣(隨車型、時段等會略有浮動)。

除了Uber外,建議大家可以再安裝一個app叫Lyft,並提前註冊好,好處是它與Google合作,可以直接從“Google地圖”裡約車。

 <回目錄>


四、住宿

這裡主要講區份,不具體推薦酒店。

波士頓的酒店是比較貴的,酒店雙人房價格普遍HK$2,000/晚起步。不管是旅遊還是參加波馬,最方便(也是選擇最多)是住在Back Bay、Beacon Hill、Downtown一帶。

※ Back Bay(後灣)

應該是現在波士頓的市中心,相對比較熱鬧,Hynes Convention Center(海因斯會議中心,波馬expo會場)、Prudential Center(保誠中心)、Boylston Street(博伊斯頓大街,波馬終點線所在地)、Newbury Street(紐伯利街,以精品店和維多利亞式紅磚建築聞名)都位於此。我在波士頓這幾天,幾乎每天都要來到這裡。

※ Beacon Hill(燈塔山)

屬於波士頓市的“富人區”,比賽日乘車地點波士頓公共花園(Boston Common)位於這裡。

※ North End(北端)

North End位於波城東北沿岸,頗有歷史感,Little Italy(小意大利,以意式風情的建築和美食聞名)位於這裡,“自由之路”的一些古蹟也分佈於此,若不是寒風刺骨、陰晴不定,很適合來這裡閒逛走走。此外,NBA塞爾特人主場TD Garden也在此區(按Google地圖的劃分則應該屬於West End)。

※ Downtown(下城區)和Finance District(金融區)

兼有現代化的摩天大樓和古蹟遺址,著名的Quincy Market(昆西市場,現在是遊客必到的美食市集)和New England Aquarium(新英格蘭水族館)位於這裡。

※ Allston

我們最終選擇了Lower Allston地區的Airbnb房,即地圖上查爾斯河“河套”的位置,鄰近哈佛商學院。相對價廉物美,可住六人的獨立house約HK$4,000/晚,十分寬敞溫馨。地圖看來似乎偏遠,其實前往以上各區也只是15分鐘車程左右。

或許是因為毗鄰名校,這個社區寧靜而諄樸,雖然沒有Boylston st.、Newbury st.那麼熱鬧和便捷,起碼超市、餐廳、咖啡館、車站也是一應俱全,重點無論去查爾斯河慢跑,還是去哈佛運動場刷圈都很方便哈!

※ Cambridge(劍橋)

另一個可考慮的住宿地點是Cambridge。Cambridge在行政上並不隸屬於波士頓,而是分居於查爾斯河北側的另一座城市,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實際上座落於此。從房價上看,Cambridge的酒店普遍比波士頓市區略便宜一點,而且,波士頓地鐵紅線貫穿Cambridge市中心,串聯Harvard Squre、Central Squre與MIT/Kendell三站後再駛入波士頓Downtown,交通也挺方便的。

<回目錄> 


五、治安

這部分以主觀感受和道聽途說為主,沒有認真查證過,內容比較零散,僅供參考。

※ 總體來說,波士頓及麻州是美國治安最好的地區之一,相比龍蛇混雜的紐約,這裡讓人舒心許多。這裡是美國傳統的“富人區”,教育程度較高,有色人種比例較低。

※ 即使如此,黑人仍然相當普遍,快餐店、咖啡館、巴士司機、Uber司機、售票員、波馬志願者、軍警......各行各業都不少見。大家都勤勤懇懇地工作、學習、生活,和白人相處融洽,並不讓人感到危險。

※ 波士頓有沒有Homeless問題?有的。到埗波士頓的當晚,從機場坐Silver Line來到South Station,昏暗的車站大廳裡就有不少流浪漢,他們會爭食“二手飯”、爭搶別人掉落的鈔票,場面還挺嚇人的。

※ “自由美利堅,槍擊每一天”?作為深藍州份,麻州擁有較嚴格的槍械管制政策——更嚴格的槍牌考核、更繁瑣的發牌程序、更嚴厲的法律管制。據統計,麻州是槍支死亡率全美最低的州份。

※ 麻州,正如其名,是“大麻合法州”。在波士頓Downtown附近能看到一些大麻煙店,門外有一些人聚集吸食,最好避而遠之。不過,波士頓遠沒到紐約那種泛濫的程度——時代廣場鋪天蓋地都是大麻煙店,走在路上都是一股大麻味。

※ 在波士頓,我有兩次單獨行動的經歷,一次是從“麻省總醫院”地鐵站走到TD Garden,約15分鐘的路程;另一次是從住所到哈佛大學來回,一程約20分鐘。總體感覺波士頓是安全、安靜、熱情的,治安狀況不必太擔心。

<回目錄>


六、行程

首先送上我自己的波士頓行程,排得比較輕鬆。供參考。

波士頓不像紐約那樣五光十色,卻是個慢節奏、宜居、文藝氣息濃厚的城市。以下推介部分主要遊覽項目,大家可能會感興趣。

※ 大學

  •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沒有人未聽過哈佛大學吧?哈佛大學成立於1636年,比美國的歷史還早一百多年。它的校本部位於哈佛廣場旁邊的哈佛園,建築物有厚重的歷史感。可以自由進入校園參觀,也可以在遊客中心報名參加免費的導覽團。哈佛園的四周,還有哈佛藝術博物館和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值得參觀。
  • 麻省理工大學(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有一所哈佛已經夠厲害了,再有一所MIT是甚麼概念?MIT是開放式的校園,雄踞查爾斯河北岸的一大片區域。環境幽靜,建築風格多樣,既有新古典主義的“大圓頂”(The Great Dome)、也有後現代主義的不規則大樓。逛完校園,去看看MIT博物館保證大開眼界。
  • 據說波士頓地區有超過100所大學,絕對稱得上是“大學之城”。為甚麼那麼多學府集中於此?因為這是英國殖民者最初登陸及聚居的地區,大量來自歐洲的傳教士定居於此後,紛紛創立教會、創辦學校。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許多大學,都是由這些宗教學校演變而來。
    MIT的“不規則大廈”

    哈佛大學

※ 體育活動

波士頓的“體育之城”稱號並不是浪得虛名,這裡同時擁有北美“四大聯盟”的總冠軍球隊,包括剛剛拿下第18座NBA總冠軍的塞爾特人隊、深受愛戴的MLB球隊紅襪隊、曾經6奪“超級碗”的新英格蘭愛國者等等。

  • 波士頓馬拉松:不必多說,是此行的首要目的。因為悠久的歷史和嚴格的報名門檻,成為業餘跑者心中的聖地。
  • 北岸花園球場(TD Garden):來美國看NBA!TD Garden位於North End區,就在火車站North Station的上蓋,是NHL(國家冰球聯盟)波士頓棕熊隊和NBA塞爾特人隊的共用主場。除了現場感受NBA的熾熱氣氛,記得還要到紀念品商店選購現場限定的球衣和周邊產品。
  • 芬威球場(Fenway Park):相比現代化的TD Garden,芬威球場就很有年代感。這是現今美職棒(MLB)大聯盟所使用中的最古老場地,傳奇球隊波士頓紅襪的主場,因此也是棒球迷的朝聖之地(台灣的朋友會更有興趣吧)。
  • 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查爾斯河不僅環境優美,還擁有濃郁的體育氛圍。除了跑步和騎單車外,原來還可以租一艘皮划艇,從另一個角度欣賞兩岸的風光。單人皮划艇收費是US$32(1.5小時),雙人皮划艇及三人獨木舟是US$48(1.5小時),其他船型和時長的收費可自行查閱。
    TD Garden

    窺見芬威球場

※ 觀景台

  • 波士頓觀景台(View Boston):位於保誠中心(Prudential Center)的頂樓,從波馬會場過去很方便。景觀當然比不上紐約曼哈頓,但這是俯瞰波士頓全景的最佳角度。門票正價是US$25,當天因為慶祝波馬舉辦,網上購票有26.2% off的優惠。龍sir當天路過售票處,就直接說“上去看看!”,真正的有錢人就是這麼任性。
    從波士頓觀景台遠眺查爾斯河

※ 科學館類

  • 新英格蘭水族館(New England Aquarium):除了飼養了的各種海洋生物的主展館以外,還有IMAX影廳和觀鯨遊輪。觀鯨船每年大約4月至11月運行,相當爆滿,最好盡早網上預約。水族館+IMAX套票US$39,觀鯨船約US$70。
  • 科學博物館(Museum of Science):橫架在查爾斯河上,收藏了世界上最大的Van de Graff發電機、稀有的近乎完整的三角龍化石、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有趣事物。門票US$29。
  • 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Harvar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位於哈佛園的北面,藏品以動物標本、化石和礦物為主。門票US$15。
  • 麻省理工博物館(MIT Museum):位於MIT校園,離MIT地鐵站很近,展示了這所世界第一大學的眾多科研成果,從遠在太陽系之外的旅行者一號儀器、到近在手邊的茄汁瓶;從經典的基因學,到最cutting edge的人工智能。門票US$18,很適合Geek們來打個卡。

※ 美術館類

  • 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位於Fenway-Kenmore區,除了琳瑯滿目的館藏外,它的室內花園也是熱門打卡點。成人門票US$20,逢星期二休館
  • 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 Arts, Boston):同樣位於Fenway-Kenmore區,始創於1876年,館藏超過45萬件,是全美最大型的博物館之一。成人門票US$27。
  • 哈佛藝術博物館(Harvard Art Museums):位於哈佛園的東面,可以與哈佛大學一同遊覽。鎮館之寶是梵高的《獻給保羅‧高更的自畫像》。門票全免,逢星期一休館
  • 波士頓公共圖書館(Boston Public Library):建立於1848年,在美國圖書館歷史上創造了幾個第一,包括是第一個公共支持的市立圖書館。此外,建築相當宏偉而精緻。免費參觀,位置就在波士頓馬拉松終點處,十分方便到此一遊。
    梵高自畫像,藏於哈佛藝術博物館

※ 音樂廳

  • 波士頓交響大廳(Boston Symphony Hall)離保誠中心不遠,是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駐地。著名的日籍指揮家小澤征爾曾在波士頓交響樂團擔任音樂總監長達30年,將之塑造成世界最著名的管弦樂團之一。

※ 歷史古蹟類

  • 老南教堂(Old South Church):也在波馬的終點處,圖書館的正對面,因此波馬跑手十分渴望見到它的哥特式尖塔。教堂建築十分精美奪目,並被列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免費參觀。
  • 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離老南教堂不遠處,有另一座美得不可思議的教堂。歷史悠久的三一教堂位於科普利廣場(Copley Square)上,也是免費參觀。
  • 自由之路(Freedom Trail):在波士頓Downtown—North End一帶漫步,時而會看到一條由紅磚鋪砌的細長路線,這是波士頓著名的“自由之路”,全長約4公里,串聯了十幾個與美國獨立戰爭相關的重要古蹟。
  • 波士頓茶葉事件博物館(Boston Tea Party Ships & Museum):波士頓茶葉事件,應該是我對波士頓最早的印象了吧?那是美國獨立運動的開端,對美國人有獨一無二的意義。如果您對美國歷史有興趣,不妨來看看。門票US$35。
    三一教堂

    波士頓公共花園(Boston Common)和州議會大廈

※ 城市漫遊:

  • 紐伯里街(Newbury Street)是廣受推薦的地點,還出現在星巴克的波士頓城市杯上,可見其知名度。街上有許多精緻的時裝店、精品店和咖啡店,頗為熱鬧。不過我更愛與之平行的聯邦大道(Commonwealth Avenue),安靜、低調、綠樹成蔭,馬路中間有寬闊的綠地公園。4月還是櫻花和紫玉蘭花盛放的季節,花滿枝頭,搭配維多利亞風格的排屋,相當“出片”。
  • 波士頓“鴨仔團”(英文真的是叫Duck Tours!)是另一個遊覽波城的方法是參加。這是一種水陸兩棲觀光車,路線涵蓋市內多座地標建築與歷史古蹟,並將“駛下”查爾斯河,在河面上欣賞兩岸景色。成人票價$52.99。
    聯邦大道(以下皆是)



※ 美食

  • 波士頓龍蝦真的是波士頓的特產嗎?是的,連一些紀念品商店裡都有賣龍蝦玩偶。可能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從生物學分類上,“波士頓龍蝦”其實不是龍蝦。龍蝦的價格有便有貴,最便宜在週末市集看到有US$5/條的龍蝦尾。
  • 小意大利(Little Italy):相比美式料理,意大利菜顯然要精緻得多,因此位於North End的小意大利也成了美食集中地,餐館、烘焙店、精品咖啡店都十分吸引。
  • 昆西市場(Quincy Market):到昆西市場品嚐一份龍蝦捲(Lobster roll)、一份周打蜆湯(Clam Chowda),幾乎是每位遊客來到波士頓的指定動作。
    昆西市場

    波士頓龍蝦

※ City Pass

  • 如果大家對有興趣多逛一些景點,推介大家可以購買CityPass套票,成人套票US$74,包括2個必選景點(新英格蘭水族館、科學博物館)和2個自選景點(波士頓海港遊、波士頓觀景台、富蘭克林公園動物園、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4選2),比單獨買票優惠。門口直接掃碼入場,非常方便。

<回目錄>


七、消費與物價

※ 支付方式

我們來驗證一下,是不是正如國內網民自嗨說的那樣,都4202年了,美國還只能用最傳統的現金支付?

  • 現金:不是最佳的選擇,看來並不是很主流。例如在波馬會場購物,只有少數櫃台接受現金;在Dick's購物時,因為找贖現金等了頗長時間。另外,美元的硬幣頗讓人迷惘,例如¢25的硬幣沒有阿拉伯數字,¢10硬幣的直徑反而小過¢5和¢1,¢1硬幣有兩種尺寸......絕大部分場合接受現金支付,極少數場合不接受(如巴士收款機)......
  • 信用卡最推薦的支付方式,絕大部分場合,從大型商店,到地鐵站、麥當勞的自助點餐機,都可以用信用卡,直接Tap & Pay。
  • Apple Pay:大部分場合可用,前題是要用Apple手機。
  • Google Pay:大部分場合可用,但Google Pay暫時還無法綁定澳門銀行發出的信用卡
  • 支付寶/MPay:沒特別留意,朋友在日本機場支付失敗後便沒再嘗試過。
結論是推薦使用信用卡,現金不需要換太多。現金最大的用處,是室友之間每日結帳用。

※ 購物

美國人賺外國人錢的邏輯跟其他人是不同的,他們的“特產”,不是放在機場和旅遊區吸引您購買,而是傾銷到全世界,做全球市場的壟斷者,像可口可樂、麥當勞、蘋果手機(萬惡的美帝!)......即使在機場、火車站,都只有最普通的便利店、快餐店,賣最普通的漢堡、汽水、朱古力、Snack bar。“特產店”?“手信店”?不存在的。

所以波士頓最值得買的就是“周邊商品”系列:波馬周邊商品、塞爾特人周邊商品、紅襪隊周邊商品、哈佛大學周邊商品、MIT周邊商品、星巴克Been There系列杯子(這個比港澳還便宜!)......每間紀念品店都很好逛。

零食類,推介可以逛逛Trader Joe's(當地華人音譯為:缺德舅😂)。該店被票選為美國人最喜愛的超市,不同於其他連鎖超市,這裡銷售的全都是自家品牌商品,絕對“美國限定”,很有特色,種類眾多,量大不貴。

※ 小費與稅費

美國的小費文化是讓人困惑的,電子(包括信用卡)支付讓這個過程變得容易一些。

  • 在2024年,餐廳的小費多數是20%起跳,拍卡付款時POS機上就直接讓您選擇了,通常的選項是20%、22%、25%三種。
  • 麥當勞、星巴克這類Self-helping的店舖,其中一個共通點是收銀櫃台前會有一個Tip Jar,這類店舖就不需要付小費了,當然您也可以把找贖回來不想要的硬幣投進去。
  • 叫Uber也需要付小費,直接在App裡面就會讓您支付。
  • 酒店門僮、行李生也應該付小費,建議是每件行李US$1;至於客房服務員,我是把用剩餘的一大堆硬幣留在房間,加起來也差不多是US$1~$2。

更加讓人困惑的是消費稅,裡面還細分有聯邦稅、州稅、市稅,有些店會有、有些店沒有,波士頓和紐約的稅率也不一樣。沒有必要搞清楚,反正實際收費很多時候會高於餐牌/貨架上的標價,最高可能多10%~15%,記住這點就行了。

※ 物價

  • 機票:我們選擇了日本航空航班,去程香港—東京—波士頓,回程紐約—東京—香港,全程機票共約HK$12,000,供參考。
  • 早餐:在Dunkin' Donut或普通的咖啡店,一份早餐(一杯咖啡+一份麵包)約US$8~$10。超市買一Loaf麵包一起share是更實惠的選擇。
  • 正餐:自己煮的話,一餐大約US$10/人就吃得不錯了;快餐店/超市吃一餐,大約US$15~$20,但也有個別“窮鬼”單品;在波士頓和紐約也去過幾次餐館,每次都是$50~$60/人(含稅及tips)左右。
  • 飲用水:超市的瓶裝水及瓶裝飲品是比較貴的,普遍要US$2~$3一瓶。不過據說美國的自來水是可以直接飲用的,公共場所也有許多斟水機。
  • 交通:波士頓巴士是每程US$1.70,地鐵每程US$2.40,七日卡US$22.50不限次乘搭,Uber大約可以按車程計算,每分鐘US$2左右。詳見<三、交通>部分。
  • 住宿:酒店雙人房大約是HK$2,000/晚的價位,人多一起住Airbnb民宿會划算一些、好玩一些,還可以煮食。不過預訂民宿建議謹慎,只從正規途徑付款......

※ 總開銷

最後,許多人問我,整趟美國行程一共花費了多少錢?在此公佈答案:

由4月11日早上出發,到4月23日下午回到澳門,一共13天行程。主要目的地:波士頓、紐約。總開銷為:MOP 47,397

費用已包括:

    • 波士頓馬拉松報名費
    • 購買比賽照片的費用
    • 簽證費及一切相關支出,除往返香港的交通費
    • 全程機票、火車及市內交通費
    • 全程住宿
    • 全程門票及旅行團費(NBA、尼加拉大瀑布團費、一切景點門票)
    • 美國上網電話卡
    • 全程餐飲、用品及消費
    • 在美國及東京機場購買的紀念品、禮物
    • 一切小費及稅費

費用不包括:

    • 行李中的消耗品(除上網電話卡)
    • 代購物品
    • 其他疏漏的開銷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