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7

2023台北馬檢討大會

2023台北馬拉松,又是需要檢討的一場。

問題不是跑得好或不好,而是跑得好不好,好像都沒甚麼所謂。好像完成比賽只是為了應付功課一樣。

成績差嗎?不盡然。2:50:24都已經是自己的2nd best了,更何況銀馬前後狀態一路走低,還能重返2:50,也不能奢求太多了。

成績好嗎?也不見得。畢竟難得氣溫舒適、氣氛也棒、距離精確、賽道也算平坦,在前半程跑了個1:22尾以後,結果仍只能以2:50交卷,也實在難算滿意。

更加不能滿意的,是又一次中途“放掉”了比賽😅。這次的理由是“風大”,繼“抽筋”、“高溫”、“摔傷”後,從此又多了一個藉口(恰巧今屆台北馬的主題是:“Excuses mean nothing”)。如果每次跑到2、30公里就因為各種問題而不得不“放掉”比賽,如果競技狀態不能維持42.195公里,好意思說自己“有能力跑完馬拉松”嗎?

“風大”的背後,更根本的原因是心態。比賽過程中,真的產生了“不想跑了”、“想休息了”、“不報比賽了”之類的想法,不是因為身體的痛苦,而是那種“無所謂”的感覺,好像年復一年參加這些比賽,都不知道意義何在——所謂的對比賽“無感”。

怎麼回事?是不是14天內2場比賽的頻率,已經超出我的承受範圍了?現在好好休息一下、飢餓一下。希望去波士頓之前,我能找回對比賽的渴望,絕不能以“應付功課”的心態去跑波馬。

**********

作為全台第一大馬,台北馬起點的佈局卻並不是很流暢。空間不是很大,指引稍嫌不足,儲物時還一度發生混亂(這有點出乎意料!);A區的位置太小,最後十分鐘上線的我,差點擠不進去;捷運5點才發車,也的確是有點晚了。

不過比賽開展得還不錯。前10公里我盡量保持輕鬆與好奇的心情,這段是市中心的精華,從信義商圈出發,把中正紀念堂、西門、台北車站、總統府這些重要地標都跑了遍,很符合台北馬“Run the City”的slogan(這跟台北渣打馬幾乎全程河濱公園繞圈完全不同);10至20公里主要沿中山大道和基隆河右岸,亮點不多但賽道平直好跑,我跟一群台灣跑者(及一位意大利跑者)組成集團,互相領跑破風,也是另一種樂趣。

這個集團我們一起跑了差不多十公里

轉折點發生在20至27公里的環東高架,坡度不是主要考驗,始料不及的是橋上撲面而來的強風。這個距離本來就是每次練習比較煎熬的點,強風又是我很討厭的元素(所以我總不太喜歡跑單車徑),感覺即使用盡了全力,配速還是無可奈何地維持不住。心態至此又開始崩了,只得目送跑者們成群成群地超越、遠去。“你們拼吧,這是屬於你們的年終大考,又不是我的大考,”所謂“擺爛”不過如此。偏偏這時還下起毛毛細雨,把僅存的熱量都毫不留情地帶走,雙手凍得瑟瑟發抖。

熬過了環東高架橋,進入河濱公園,我以為豁然開朗的感覺會為我重新注入動力,像是19年長榮半馬時那樣。但是,沒有。擺爛一旦開始,就很難再重新振作,最後⅓的路程裡,又只見無數人刷過了我。此時我的心思早已不在比賽上,反而一心只想比賽早早結束,快點享受晚上的溫泉浴。

比賽的情況就這樣了。衝過終點,很快同Ray哥、MD匯合,大家都沒有PB,大家都沒有很激動。跑完,趕快領包、更衣、離場——12點前就要打包退房了呢!

至於完賽獎牌,我是兩天後才記起它。拿出來瞧一瞧,嗯,確實是很醜的獎牌!🤭

2023-12-08

2023銀馬賽後檢討會

有時會做這樣的噩夢,夢見馬拉松比賽日鬧鐘沒有響,或者交通原因無法趕抵賽場,或者到了現場才發現忘帶號碼布,或者意外情況導致無法順利完賽。幸好每到這種驚慌失措的關頭,都會立刻驚醒——原來只是做夢而已!

但是做夢會發生,不代表現實不會發生,絕望的感覺我今天就體驗了一把。

回顧事發經過:

23km上“地獄”西灣大橋之前,阿恆正好趕超並加速甩開了我,我並不著急尾隨,因為隨即到來的連續上下坡對我有優勢。果然,兩公里後的下坡,他便重新進入“射程”。一場追逐戰似乎即將展開——跑到這個階段,互相拉扯一下,對大家都會舒服一些。

接下來,出乎所有人意料,“砰!”。我一下沒調整好步伐,左腳只是輕輕踩在金屬伸縮縫上,然後踉蹌兩步,“五體投地”般趴了下去。阿恆吃驚地回頭望了我一下,然後揚長而去,阿聆也沒想到以這種方式超越我(諸位切勿見怪,競賽規則禁止選手接受外力幫助。要是他們停下來協助我,不單影響了自己節奏和成績,更會令我即時DQ)

現在左膝和右肘都開了個傷口,有點痛,肋骨瘀傷,號碼布撕掉了一角,冰冷的橋面上仿佛播滿了“抽筋”的觸手、肉體一旦接觸,便立刻蔓延至整個下肢,將我捆在地上動彈不得。可是最絕望的還是內心,“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成績無望了,獎台幻滅了,連完賽也不可能了。”前面還有十幾公里,後有追兵十幾人。當下唯一的掙扎是,究竟應該在這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當場“上水”,還是再嘗試堅持一下?

真希望這是一場夢啊!

沒有醒來,這次不是夢。

左膝有個💔形狀的傷口

**********

面看來是意外決定了比賽,其實這也是糟糕狀態的一個寫照而已。

自從上半年的“武漢週期”開始,2小時45分便是我念念不忘的目標,那時候其實還比較有信心,無奈遇上高溫天氣,只得飲恨而回。

半年過後,目標還是2:45,配速要求3'54"/km。然而事實證明銀馬不是創造PB的理想賽道(不妨看看大家都比PB慢了多少、就連特邀選手都跑爆了好多位),除非本身的餘量很大、或者進步明顯,否則切莫輕易把目標定得太高。

我依照個人的壞習慣,第1km以3'38"衝了出去,第2、3km再慢慢調整至3'51"、3'52"。不行!這一衝直接就把心率衝到170bpm以上,體感也不舒服,絕對維持不了一場全馬。前3km一直這樣專注調整,作為賽道全新賣點的金光大道,還來不及細心欣賞便匆匆結束了。

所以3km之後就不得不收起雄心壯志,把配速調到了3'55"/km的目標配速上下,開始“揮霍”僅有的十幾秒“存款”,但心率仍高居169、170bpm附近,不得不說狀態是比較差。第3至8km對我來說也是新路線,先上銀河前方新建的行車天橋,之後圍繞賽馬會一圈。這段我追上了一些實力不強的“黑妹”和女子特邀,還跟許朗、石哥等等跑了一陣——這是整場比賽中最不寂寞的時光了。

全馬、半馬至此分道揚鑣。12km迎來第一個難關嘉樂庇大橋,身前的MD、阿幫(我有點意外!)找到女子特邀選手借風,受到對方 鄙夷 愛慕的目光;身後,我和阿恆、石哥、阿聆、神龜大集團等等各自相差幾十米,誰也貼不住誰,沒辦法,大家都只能在風中凌亂。上橋這兩公里能跑到4'00"、4'02",說實話超出了我的預期,不過心率最高頂到180bpm,也預告著後面肯定悲劇😂。

到了澳門半島,我已經不把2:45作為目標了,再次稍稍放慢至4'00"/km甚至更慢,來到半程打卡點已經是1小時24分了,但身體仍然難受。阿恆和阿聆怕是守不住了,成績恐怕要讓聯盟和大家失望了。這時甚至只需要一個藉口,就足以讓我繳械投降。

然後就發生了開頭一幕。

“完了,結束了。”趴在橋上的我心想。我費了小半分鐘用力掙扎,才得以掙脫抽筋的束縛,在四下無人的橋面上重新站起來,重新釘好了脫落的號碼布,看都沒看一眼傷口,繼而——幾乎沒經大腦的決定——又漫無目的地繼續跑下去。

後面就沒甚麼好說了。心態崩潰和失去競爭力的我唯有躺平,配速直降到4'15"/km左右,心率才總算降回165bpm。我不再反覆提醒自己“放鬆膊頭、放鬆腳步”,狐狸上去時我放棄抵抗,閃電上去時我也束手就擒,直到A2002(抱歉還未認識您)都向我發起挑戰時,我才想再努力一下。即使這樣,跑到最後也還蠻辛苦的,後面掉了速,出現了幾個4'2X"/km;“抽筋幽靈”始終揮之不散,隨時準備給我致命一擊。躺平尚且如此,若是拼到最後,結局也一樣可想而知。

賽後,大家都來關心我的傷勢,只有西瓜sir敏睿地指出:“其實就是反映了身體狀態不夠好,狀態好時無論如何都能避開障礙物。”——我真的很喜歡聽西瓜sir一針見血的見解😂。

不合格的成績表👎

**********

麼回事?狀態為甚麼那麼差?我把練習的情況詳列如下,也請諸位幫忙檢討一下。

🟢 長課沒有問題。這週期我把“終極長課”從兩課增加到三課(36km、40km、37km,每課相隔約21日,和比賽也相隔21日),就是為了對付每次比賽最後掉速的情況,其中10月21日的40km是最接近完美的一課:負分段,沒抽筋,恢復快,連補給都沒吃完。速度是稍慢於比賽配速(約4'05"/km),不過長課從來是先求完成,速度其次啊。

🟢 間歇也沒問題。武漢週期最巔峰的一課,1000X10 @3'30",間休3'00"都勉勉強強;這週期,同樣的1000X10,間休2'30"竟仍有餘量(10月31日);不信邪再來一課,1000X12也都吃了下來(11月7日)。雖說仍未能完成Coach Nari佈置的1000X15任務,跟自己相比,起碼耐力方面有所提升了。

🔴 Tempo似乎有點狀況。誠然癲瘋狀態下,在不算好跑的賽道跑出過10km 36'20"(@3'37"/km,10月29日“明愛慈善跑”),大幅PB把自己都嚇了一跳;不過整體tempo的質和量都不夠好,連@3'45"都不太有把握完成(而且對鞋的依賴越來越明顯),經典如11月3日的3km tempo......。17km @3'45"/km的終極一課(11月23日)是逆圈跑的,有點自欺欺人的意味(備註:Coach Nari佈置的是20km,要跑應該也跑得完,但要去上班了時間不夠)。

🟢 沒有受傷。汲取去年11月受傷的教訓,這週期我在週跑量上有刻意控制,排佈課表時也常常照顧身體狀態,拒絕“開盲盒”。跑量最高的幾週,每週也僅僅維持在85km左右,許多人看來根本遠遠不夠。但即使如此,都明顯感到大腿後側(去年受傷的位置)十分緊繃,都已經瀕臨受傷了。

🔴 生病了。整個11月過得比較不如意。月初兔寶寶突發入院,堅持了一星期後,最後還是回兔星去了;還未從巨大的悲痛中緩過神來,月中自己又中了流感,白白浪費了五天連假。病愈便已是大限將至,用最大的決心完成前述的17km @3'45"/km後,隨即便來到最後的調整週:週日24km(前12km @4'10",後12km @3'55")、週二8km @3'45"/km、週四5km @3'55" + 1000X3 @3'30"~3'25",總體感覺未回到最佳,心率、體感都比病前差了一截。

🔴 “以賽代練”不夠。這個我真的醉了。9月公路接力賽,暴雨警告取消;10月第三回合(半馬),颱風取消;11月底珠海馬拉松(半馬),抽籤不中。結果整個備賽期,就只得一場明愛慈善跑讓我找找比賽感覺了——另一場東望洋純粹是玩的,也就跑了個5'30"/km的放鬆跑,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垃圾們的最後練習

到底是不是課表真的有問題,我也說不準。不過時間尚早,兩週後還有一次機會檢驗成果,那是12月17日的台北馬拉松。到時傷勢應無大礙了,心態也會比銀馬放鬆,天氣似乎也將十分理想;只不過又停跑了一星期後,能回復多少就更不好說了。

**********

為實在不堪回首,直到比賽結束後許多天,我才重新洗淨了號碼布——在我的收藏夾裡,這是最皺皺巴巴、最有血有汗的一塊。

不過比賽就是這樣,總要有起有伏。若是每次都千篇一律、一馬平川,我們又何必年復一年、去各地參加比賽呢?

現在回想起來,印象最深的一場比賽,不是初馬、不是破三、不是PB(看我那時寫的甚麼玩意😂),反而是PW的2019台北渣打馬拉松。那時的狀況甚至比今天更棘手,跑到16km便ITBS發作,後面拿著冰袋、半走半跑,苦撐了大半程,成績居然還在4小時內,當時看來很不可思議。

今天的最終成績是2:55:21,保住了“破三”(儘管這已經不再是難於上青天的目標,愈來愈多跑友通過刻苦訓練都達成了“破三”,甚至國內已經出現過單場兩、三千人“破三”的盛況),保住了澳門區第十。成績當然和預期有一定落差,但總算是在經歷困難、有充足理由棄賽的情況下,保住了得獎者集合區的一個席位——重點是可以同何杰、美珍和芷萱合照😍。

多年以後,待到心境平靜時,2023的銀馬,或許也將成為我最津津樂道的一場比賽呢!

何杰😍

美珍😍😍😍
(只有合照,嬲👿)

芷萱😍😍😍

2023-11-26

我們永遠愛你

2021年3月14日,我們初次見面。


姐姐給你起了名字:BB。從此我們就是一家人了。


BB那時推斷約4~5歲,右邊耳朵折損了,前肢也不良於行。不過領養的意義,不是免費獲得一隻完美的寵物,而是讓一隻孤苦無依的小動物,因為你重獲新生。


雖然身體有缺陷,但是BB仍十分討人喜歡:大圓眼,小短尾。鬆鬆軟軟,可可愛愛。


性格乖巧,溫馴,親近人。


因為肢體的問題,BB並不太活潑,大部分時間喜歡安靜地趴在小窩裡。


每天最大的期盼,是鏟屎官的餵食時間。


BB最喜歡吃“粒粒”和紅蘿蔔,菜菜只愛吃菜葉、不愛吃梗,草草只有沒得選時才會吃。


吃飽飽,如果能再給我摸摸、給我“馬殺雞”,再來一首鋼琴奏鳴曲,那就太酷啦!

乖寶寶有時也渴望出籠。

籠外的小小天地,就能滿足大大的好奇心。

BB通常不會“拆家”搗亂,不過每次出來,總要在門角炮製一份“珍珠奶茶”。

有時候闖禍了,拉到周圍都有,那就趕快裝呆賣萌吧!

不要緊,不要緊。和你相處的時光,美好得很。

但是,脆弱的小生命終有一天要走了
2023年11月4日,BB緊急進行了手術。手術切開了胃部取出異物,切除了大半個肝,之後還經歷了輸血。一定很痛苦,但BB一直很堅強、很勇敢。

但是奇蹟沒有發生。11月11日,BB完成了人間的歷煉,跨越彩虹橋,回去兔兔星當小天使了。

那一天,有蝴蝶從我家陽台飛過,是你向我道別嗎?

BB,請不用擔心我們,去那個沒有痛苦的家,快樂地生活吧!

還有,我們永遠愛你

2023-09-18

追尋心中的獨角馬

士頓。

這個名字讓您首先想起甚麼?是教材上改變歷史那場Tea Party,還是那些年考不上的哈佛、MIT?是常常見諸體育新聞的運動隊伍,抑或海鮮盛宴上從不缺席的大龍蝦?

對於我,一位跑者,則是心中那匹魂牽夢繞的“獨角馬”——波士頓馬拉松。


(我想仿照《洛麗塔》那段肉麻的開頭以表達我的魂牽夢繞:“波—士—頓: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波。士。頓。”

如果一生只有一次遠洋參賽的機會,波士頓馬拉松有充分的理由成為不二之選。“六大滿貫”只是其皇冠上一顆不顯眼的寶石,雕琢的痕跡過於明顯(甚至乎“六大滿貫”如果沒有波士頓,也勢必失色不少)。作為歷史最悠久、影響力巨大的馬拉松賽,波馬的魅力源自百多年來的沉澱與傳承。您仍然會從霍普金頓小鎮出發——昔日凱瑟琳‧斯威策正是從這裡出發,排除偏見、衝破藩籬——沿著村上春樹筆下可愛的查爾斯河,翻越讓約翰‧凱利不堪回首的心碎坡,到達見證過歷代跑者輝煌時刻的保德信中心。川內優輝的神奇逆襲仍歷歷在目,基普喬格的出師未捷則讓人嘆息不已。駭人的爆炸襲擊不曾令信念有所動搖,嚴苛的達標資格更加讓跑者趨之若鶩。

1967年的波士頓馬拉松賽道上,首位女性馬拉松參賽者凱瑟琳‧斯威策受到工作人員和其他參賽者阻攔。在那個年代,女性參加馬拉松被視為禁忌

波馬的達標資格,簡稱“BQ”(“Boston Qualify”)。正是BQ的高門檻,使波馬贏得“跑者殿堂”、“平民奧運”的稱號;我之所以想去波馬,也是因為它。許多年以前——那時連“全馬”都不敢想像——我就聽說了各種“達標”、“等級”,有些看來遙不可及,有些則似乎有望實現。這些遠近高低的目標,莫不成為我前進的台階,而BQ,則是最終極而神聖的那一個。親身參加一次波士頓馬拉松,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圓夢之旅”。

2024年4月15日,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夢想的終點。第128屆波士頓馬拉松,我要在這裡,追尋心中的獨角馬。

希望如此!

2023-05-24

記2023長跑聯賽第二回合

不是每場比賽我都想記錄,有些文章看得出是在湊字數。不過這場不起眼的長跑聯賽,短短的7km,卻是真的精彩。只是接下來發生太多事,一直未有機會開始動筆。

※ 賽前

4月16日我去出戰武漢馬拉松,因此缺席了第一回合。接下來的三個回合不容有失,每一個積分都將左右大局。

第二回合路線同去年一樣,距離還是7km。對於長距離相對更有優勢、並不擅長衝短途的我來說,要在短短一個月時間裡面,從“耐力型”切換成“速度型”,還是很有挑戰性的。5月4日10km 3'45"~3'40"的課表,很吃力、很勉強也只是頂了5km;接着5月7日1600x5 + 400x5的課表,即使調慢到3'30",還是吃不下5組1600。連番“上水”,對信心是很大打擊。

所以我必須感謝Nari在賽前三天狠狠地逼了我一把,本該是3'50" > 3'45"的6km節奏跑,在他“慢慢”帶跑下,跑了個均速3'40";接着本該是60"的5組300,被他逼成了55"......很要命,自己一個絕不會這麼跑,但正是他的逼迫,才讓我完成從“耐力”到“速度”的調整。

即使如此,我搶分的重點還是放在第三回合的半馬,這回合首要力保前十,再視乎比賽發展,爭取盡可能多搶積分就好。

※ 比賽日

一:盲衝

5月14日,比賽日,小雨、涼爽,是多年來最舒適的第二回合。

從起步到行車天橋的首700米左右屬於“盲衝”階段,手錶還來不及正確顯示配速,但身處的集團告訴我衝太快了——周圍是大佬元、S明、阿聆等等(是唯一吃完5月4日10km課表的三位大佬),壯年組領先的百全、CK,在我伸手可及的前方。我一度有個大膽的想法,想乾脆再加把勁,過掉他們兩個,這樣我就“一度在比賽中領先”了,哪怕只有幾秒鐘😂。

CK第一回合狀態未恢復,這次則看來信心滿滿,對我來說可不是好消息。

二:“執位”

接下來,從700米到3km(路段大約是行車天橋>麗景灣折返點>再上行車天橋>東亞運圓形地)是“Formation Lap”,各人開始“執位”,回到屬於自己的集團。趁著上坡我順勢調慢,百全、CK迅速遠去,後面Roger、阿龍和其他人則迅速跟上——第1km狂衝了個3'28",結果仍是深陷圍困,繼而折返點的一個小失誤更將位置拱手相讓,後面我還拿甚麼跟他們跑啊?!

不止這樣,第二次上橋前,先是Ray哥(這個我不打算跟他糾纏,說了聲“加油”便目送他遠去😂)、繼而全哥,又兩位壯年組追過了我,還全都是“長跑聯盟”的隊友。壓力來了,壯年組個個狀態大勇啊!

三、四個“長跑聯盟”隊友圍獵Roger的畫面還是挺過癮的😂

幸好,天橋又來了。上下坡是步頻跑者的朋友,藉著上坡的“優勢”,我得以一下子追回全哥、阿龍、Roger,然後順著下坡加速又拉開一點點距離。以兩個3'34"完成第2、3km後,局面稍稍穩定了下來。

但是這速度是偏快的,看看三天前狀態不錯的練習,也才6k 3'40"。這樣下去能頂到多遠,我其實是懷疑的。

三:控制節奏

從第3km(東亞運圓形地、西灣大橋口)到第4.5km(馬場後折返點)屬於第三階段,考驗的是局面穩定下來後、競爭不那麼激烈之下,控制節奏、定速巡航的能力。

剛才認為,第1km衝出的3'28"收效甚微,其實那是不對的。它的一個很重要的效果,是衝亂了其他對手的節奏——賽後不止一人抱怨被我“帶偏了”。😅

所以儘管第4km交出了全場最慢的3'37"(還是穩定,還是快!),身後的壓力反而減小了;反倒是前面,緊緊糾纏的兩人被我越追越近、越追越近,在到達折返點前,甚至把握到機會一舉超過他們。

兩人之中,後面的是“世紀”的朗仔(當時我還不認識);前面領跑的,是CK,居然是CK!!!之所以特別有感觸,不光因為去年第三回合“追獵”的功敗垂成,也不光是“垃圾”與“精英”終究在賽道上有了交集,更因為一個鮮為人知的“花邊”:CK以前跟我住在同一大廈,至今仍偶爾會在電梯相遇,他一直、而且將繼續是我仰望的存在。

四:追殺!

但是感慨不要太早,高興更不要太早。精英之所以是精英,是因為他們絕不會輕言放棄。繞過第二折返點(這次過得很完美,沒有失誤),腳步聲便如影隨形——我沒機會探究是誰,但假想是CK,也希望是CK。畢竟同組對手才有必要追殺得這麼狠吧!

腳步聲死死咬住,一刻不肯鬆口,從折返點到單車徑入口,足足追殺了兩公里。“最後拼衝刺,肯定是拼不過CK的”,我心想。我有點後悔是不是太早動手了,跑在前面,反而連比賽形勢都看不清了——沒辦法,習慣就是自己跑自己;跟在別人身後,反而更加不自在。

也不賣關子了,其實不是CK,是朗仔。看這氣勢

對手力逼之下,第5、6km又提速了一點點,重新回到3'35"。

五:衝刺

進入單車徑,最後500多米,他果然動手了。

這時才終於看到,原來不是CK,是“世紀”的選手。

不過這都無關緊要了,別說我當時還不知道他是哪一組的,就算是壯年組對手,就算是CK,我也有心無力了——拼衝刺本來就不是我強項嘛!況且,即使第四名都很有交代了,我最初的目標不就是“力保前十”嗎?

真的保得住第四嗎?西灣橋底的U形彎還有機會回望一眼。嗯,身後三、四十米沒有追兵,剩最後二、三百米,穩了。

來到終點拱門前正好響錶,距離是7km整。定神再看,最後1km居然是3'25"。衝刺能力很差嗎?或許吧,但已經很努力了。

※ 賽後

結果出爐,最後證實朗仔是“公開組”的小鮮肉,這樣我的名次鎖定在季軍。以往整季跑完顆粒無收的垃圾,很難想像有朝一日會站上這一級,這是頒獎台要走兩級才到達的位置——天雨路滑,還是小心為妙😅。

還有一點(這是我賽完很久、回到家才想到的),這個名次還送了我下回合“優先起跑”的資格——正好是最擅長的第三回合,算是增加了一點點心理優勢吧。去年第四回合因疫情取消,可惜了我的第一次“特邀”資格,不要緊,終於還是等來了。

不光是名次突破,更興奮的是配速的突破。7km總用時24:56,平均配速3'33"(一星期前3'41" 5km上水!),還順帶PB了5km 17:46。過往我常常對“比賽加成”深信不疑,然而隨著能力的“見頂”,賽場上的成績越來越只是平淡地“反映預期”。這場比賽,有點讓我找回驚喜的感覺,相比名次、成績,這才是讓我回味的真正原因吧!

2023-04-27

記2023武漢馬拉松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

“武漢加油!”

三年前,這句話被賦予了另一層含義,“魔幻現實”紀元由此開啟。世界從此一天比一天荒誕,新冠疫情困擾我們整整三年,其間發生過多少難以想像的事;俄烏則展開了慘烈而“無厘頭”的戰爭。相比起來,發生在馬孔多的十年暴雨,以及那場不知為何而戰的內戰(“你那麼憎恨那些人,跟他們鬥了那麼久,最終卻變得和他們一樣,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這樣的沉淪作為代價”),都顯得不那麼離經叛道了。

這是我超過三年來第一次省際旅行,難以想像人生有這麼三年。而即使身體已經外出,心情還完全沒有準備好。江漢路的熱鬧與我無關,茶顏悅色也終究不是武漢味道,唯一專程而去的“XX海鮮市場”居然關門大吉了。這三年把我磨礪得更加孤獨而心無旁鶩。

直至站上起點,國歌聲中我才終於有了“啊!我這是在武漢”的感覺,才總算感受到武漢的獨特魅力。“中國武漢,這座英雄城市,歷盡千帆,好漢歸來!主持人有意將威嚴的國歌儀式與這座城市的蒼桑經歷聯繫起來,在場跑者一呼百應,展現出當年在天安門廣場都比不上的激情與震撼。


******

武漢周期

從2月26日橫琴馬拉松到4月16日武漢馬拉松,“武漢周期”只有短短七週。

橫琴馬拉松,2:49:22的成績其實還很一般,卻一度讓我“殺入四強”(經過3月19日“超級比賽日”後則回落至第五)。這是“魔幻現實”紀元的又一佐證。

過去我一直特別重視長課訓練,“武漢周期”仍然如此。因為每次跑到最後都抽筋、掉速,我以為與差勁的耐力脫離不了關係。直到某一天,才發現我的“長課”可能已經是練得最好的一環了:

  • 3月14日,32.1km,2:05:40 @ 3'55"/km
  • 3月26日,36.2km,2:22:52 @ 3'57"/km
  • 4月2日,30.3km,1:58:21 @ 3'54"/km

速度練習沒有很大提升。想跑一次15km配速課 @3'45"/km但跑爆了,跑了12km便收了隊;完成了一課1000間歇,速度仍落在3'30"~3'25"之間,只是組數跑到了10組——歸結起來仍是提升了耐力;4月5日的那課3k-2k-1k,倒是一下子把3k(10:25.2)、2k(6:48.4)、1k(3:21.1)PB全部刷了遍,感謝Ray哥、感謝Biru!

這已經夠了。擁有比賽氣氛和完善補足的加持,武漢馬拉松劍指2:45(@3'55"/km),目標重返前四,根本沒想過不能PB。直到......

******

武漢馬拉松,盡量它的歷史還不長,舉辧的次數幾乎跟停辦的一樣多,卻頂着“雙金”、“大滿貫”、“零差評”等一堆光環,成為中國跑者眼中的必跑賽事。更因為奇低的中籤率(武漢馬拉松全馬規模才8000人,相對北上廣廈等動輒2、3萬人實屬太少),讓中籤的“錦鯉”們倍感期待。

但是,出發去武漢時,我卻不敢有所期待。組委會給我安排了B區起跑(報名時提交證書有何用?),發了電郵申訴但石沉大海(這點就比不上廈門馬拉松),罷了,好歹也是B區,還不至於D、E、F區。更大的打擊是天氣,從賽前一週開始,比賽日的天氣預報連續給出了“20℃~30℃,大晴天”這樣的條件。意志至此已經消沉了一大半。

沒辦法,比賽就是這樣。可以任由運動員自己挑時間、地點、天氣的,世界上只有基普喬格的兩次“破二”挑戰;但即使偉大如基普喬格,他也有不得不去承受東京奧運會的酷熱之時。

“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翻譯過來是:“上水無痛苦”。

******

高溫

高溫天氣,組委會比我們更如臨大敵。

平庸的賽會選擇甚麼都不做,把一切歸咎於“不可抗力”因素(參考同日舉行的某“雙金賽事”),但是漢馬組委會不打算坐視不理。我不得不佩服組委會的用心和應變能力,它的應對方案堪稱教科書式:

  • 賽前:臨時加派空頂帽共1.6萬頂、鹽丸和解暑中成藥,加強志願者防暑急救培訓......
  • 賽中:增加多台噴淋站和霧炮車,從17.5km開始每2.5km一個噴淋站;增加了冰水、冰海綿降溫站;補給站大幅增加鹽丸和4.8萬瓶飲用水......
  • 賽後:完賽包臨時增加鹽汽水,預備解暑降溫藥物,恢復區增設工業電風扇......

從高溫天氣預報出爐到領物開始,差不多就是三、四天時間,能夠這麼迅速就備齊物資、做足準備,這需要多麼強大的執行力!

而即使如此,比賽前夜,組委會還是通過微信公眾號,苦口婆心地發了一則《請理性比賽|致漢馬選手的一封信》,全文如下:

“馬拉松是競技運動”,翻譯過來還是這意思:省省吧,你們這些垃圾。

******

“腿狀生物”

我時而有個怪想法,覺得雙腿並不是我身體的組成部分,而是與我共生的另一個有機體。它有自己的想法和脾氣,我觸摸不透,更駕馭不了。有時候,即使最輕鬆的慢跑它也顯得死氣沉沉——多數時候是這樣;有時候,它卻能跑出不可思議的速度。它有時會莫名其妙地傷痛,然後又莫名其妙地緩解,頻率、程度全無規律可言。比賽跑得好不好,還得看這位“大佬”。

今天的武漢馬拉松,我有預感“腿狀生物”也將一如既往地不在狀態。最後一週的調整又一次沒做好,10km M速一點都不順暢。而即使已經提早一天來到武漢,並有意讓自己不要過度操勞,把星期六的大部分時間都留在酒店房間裡“打槍”,可是到了比賽日的清晨,小腿依然是酸酸痛痛的感覺。“完了,”我心想,“今天還是要抽筋。”

高溫、B區、疲勞,還未上場我已經不想跑了。

打的是這個槍......

******

0km~10km,漢口、漢陽

高溫作賽,儘管降低配速是常識,但是同行的六師兄、文哥都同意這樣的比賽策略:前面能跑“多少”跑“多少”,後面能跑多“少”跑多“少”。

具體而言,就是趁著前面氣溫還不高,用比較快的配速盡可能多跑一些路程,這樣到了後面就可以少捱些苦。

聽起來似乎很有計劃,其實直至站在已然艷陽高照的起跑線上時,我依然心猿意馬,對比賽目標拿不定主意。“東京奧運會,基普喬格的成績比PB慢了7分鐘,我應該慢多少算為合理呢?”不管了,繼續先按3‘55“至4’00”來。

B區起跑對配速倒不是太大影響,出發幾百米,在賽道的第一個豁然開朗處已經可以暢快奔跑了,頭2km依次跑了個3'46"、3'43",一下子就把心率衝了上去。“腿狀生物”狀態還不錯,反倒是精神仍有些不情不願、死氣沉沉。

並不是武漢的觀眾不夠熱情,相反,人聲鼎沸的盛況讓我大吃一驚。“好漢歸來”是今屆賽事的主題,四年的等待太久了,感覺市民比我們跑者還更加渴望。整座城市的人都“卯”足了勁,要用最大的熱情參與其中。圍觀市民鋪開到賽道上的每一角落,表演者、觀眾、大人、小孩,全都各施各法,所有人都迫切要用這場馬拉松,向世界展示武漢的涅槃重生。

第一階段大約由起點持續至10km處,範圍覆蓋漢口、漢陽兩鎮。雖說是昏昏沉沉,這10km卻是最快的,只用了39'15"(證書時間)。比較特別的第9km,這一公里觀眾不像前面那麼多,放眼望去郁郁葱葱,有一些肉眼可見的坡度,但並不清楚具體的距離、爬升等等。它的特別之處在於,明明很用力,速度卻一直顯示4'15"、4'20"/km這樣。“到了後半段就會像這樣,不管怎樣使勁,速度就是上不去。”我把它珍視為一次“預演”。

後來從賽道圖得知,這裡是小龜山,一公里爬升了近40m。

0km~5km:  0:19:07 @ 3'49"/km (by GPS,下同)

5km~10km: 0:19:52 @ 3'58"/km


觀眾超多、超熱情

******

10km~26km,長江大橋~武漢大學

前面我有點愧對漢口、漢陽市民的熱情,因為前10km差不多是在行屍走肉般度過的。直到上了長江大橋,才有如夢初醒的感覺:已經跑到長江了嗎?腳下這座,便是“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武漢長江大橋了嗎?橋的盡頭,巍峨聳立的黃鶴樓遠遠地給了我肯定的答案。

下了大橋,來到“三鎮”之中最後的武昌,這時我才總算逐漸“跑high了”。我開始關注熱情洋溢的觀眾,並以手勢、笑容和點頭回敬他們。我注意到他們的竊竊私語,一男一女在討論我們的配速,護士小姐姐說我笑得“好親切”。太陽直曬,氣溫一下子升了上去,但腿狀生物感覺良好,配速平穩地守在4分內,節奏還很流暢,心率反而稍稍壓低。

我還逮着一路上N次互換領先的兩位本地跑手跟他們聊了幾句,“兄弟這是打算跑245的吧?”紫色背心的胖哥哥說:“245跑不了,後面還要掉速,到了東湖還有坡。”看來“先快後慢“策略又多了兩位支持者。

這樣的狀態一直維持到第25、26km。無論是小山坡上的“水生院”師生、武漢大學版的“尖叫隧道”、還是正在泛舟東湖的划艇隊,都仍源源不斷地帶來驚喜。

這大概便是所謂的“享受比賽”。“生活就像XX,如果不能反抗,那就試着享受。”馬拉松也一樣。

10km ~ 15km: 0:19:08 @ 3'50"/km

15km ~ 20km: 0:19:49 @ 3'58"/km

20km ~ 25km: 0:19:53 @ 3'59"/km

胖哥哥(右二)最後好像也跑了250

******

26km~38km,東湖綠道

預料之中的掉速,來了。

多年以後,回想起漢馬讓我見識冰水補給的那個遙遠的早上,我會懷疑自己是否已經拼盡了全力。賽程才來到2/3左右,有沒有必要這麼早就放掉成績?賽後覆盤,我不禁要提出質疑。

氣溫誠然是偏高的,是不是熱到讓人難受不堪則值得金商榷。東湖綠道風光旖旎、清幽整潔,微風輕拂、樹影斑駁,起初還不失為舒適宜人的晨跑聖地。

最容易出問題的右小腿,從清晨起床就比較勞累,但到了這個階段還沒有抽筋,這倒是出乎意料。我嚴陣以待應對高溫天氣,從15km開始,每5km補充一顆鹽丸,可能是這起到了作用。

腿狀生物今天異常地爭氣,敗下陣來的反而是自己的意志力。我開始盤算自己的完賽時間,居然有了“只要3小時內完賽也可以接受了”的想法(旁邊跑友的估算合理得多,34km時他就估計大概是2:50);每當手錶傳來4'0X"的數字時,我還暗自有些心滿意足。

每一座石拱橋都被我狠狠咒罵過一遍。我咒罵無情炙烤的陽光,咒罵補給站不再有冰水,咒罵微風把水霧帶偏了賽道——專家說,罵髒話可以緩解痛苦。每幅公里牌都讓我好想停停歇歇,每個收容車站都讓我好想“上水”棄賽。馬拉松的第35km,終究是所有跑者的夢魘。支撐我繼續跑下去的,是始終熱情如一的志願者和市民,還有幻想中的“破三禮物”。

由此看來,儘管“後半程掉速”很難避免,不過從一開始就想着後面要減速,這個策略可能是不對的。

25km ~ 30km: 0:20:34 @ 4'07"/km

30km ~ 35km: 0:20:41 @ 4'08"/km

35km ~ 40km: 0:21:27 @ 4'17"/km

******

38km~42km,梨園~終點

這是“全憑意志力”的階段,有些比賽到得了這境界,有些則到不了。

我不再看手錶,不再考慮配速,不再估算完賽時間。我不再咒罵天氣,不再依賴噴淋站降溫。東湖的堤岸風光如畫,賽道兩旁人聲鼎沸,路面上畫着五顏六色的粉筆塗鴉,我的注意力卻再次錯過了這些。

我不再考慮上水,不再想收容車。“腿狀生物”在痛苦悲鳴,PP的位置好酸好痛,小腿用抽筋來向我示威抗議。沒關係,一切盡在掌握中,意志力會支持我完成比賽。

一位大哥好心提醒:“兄弟你的鞋帶散了。”然後立刻心領神會,“不管了是吧?”大家都會心地笑了。

不管了,甚麼都不管了。

35km ~ 40km: 0:21:27 @ 4'17"/km

40km ~ 42.5km:  0:10:27 @ 4'11"/km

******

好漢歸來

“好漢歸來”,終點的陣仗真的響應了這一主題。

衝過終點,青春陽光、笑容燦爛的志願者站滿兩排,鋪開有四、五十米長,向歸來的“好漢”們熱烈道賀。從未享受過如此待遇的我,一時竟有點不知所措。完賽包通道的志願者也不惶多讓,大家都興奮得就像見到明星偶像一樣,爭先恐後要送出手上的完賽包。

接下來,由大學生志願者一對一服務,引導完賽選手前往領回寄存包、前往更衣室和拉伸區,一邊再三表示祝賀與感謝,一邊聆聽選手的參賽體會。拉伸區、展會區、乘車區......所有人也都一樣,熱情極了。

直到擺渡車上,志願者都還依依不捨地向參賽者送別,把服務精神延續到最後。

******

“破三”

唯一小小的失望是,武漢馬拉松居然沒有“破三禮物”——要知道,幻想中的“破三禮物”,是支撐我跑下來的一大動力。

“破三”跑者越來越受到賽會和品牌的重視,香港渣馬的“超級千金”獎勵自然不在話下,重慶的小金人、無錫的圍巾、廈門的披風也都各有特色。“破三”集團同時還是各大小品牌燃燒資本、搶佔份額和博取眼球的“兵家必爭之地”,前有無錫一戰“馬孔多”一鳴驚人,這次則有“必邁”鯉躍龍門,獨佔了“破三”集團中將近1/4的份額。

唯獨是漢馬,作為倍受關注的大滿貫賽事,作為方方面面都無微不至、以“變態級服務”著稱的賽事,對此卻始終不聲不響。

我唯有這樣理解,武漢馬拉松的格局更大一些。每位全馬選手除了得到完賽獎牌外,還可以額外獲得一塊精緻的紀念吊墜,這是對每位完賽選手的嘉許——無關乎成績,每位完賽者都是英雄。

******

2:50:57,在高溫考驗下,許多朋友覺得已經很不錯了。但我自己知道,這個成績跟目標還差很遠。怪自己意志不夠堅定吧,還未開始戰鬥,就一心想着投降。

這個成績有點枉費了Ray哥每星期遠道而來陪我長課,賽季就此草草結束。比賽就是這樣,並不是場場都能PB,並不是有練就能完成目標;但是,每一場比賽都是寶貴的經驗,都讓自己更加強大。年底,還有秘密而遠大的目標等著我們。

我真誠向大家推薦這場賽事。儘管高溫體驗並不舒適,武漢馬拉松本身是無可挑剔的。虐人的天氣反而凸顯了主辦方的體貼、周到與高效(它的應變措施與執行力真的讓人佩服!),志願者和市民的熱情打氣也因此更加難能可貴。武漢的熱和熱情都感受到了,漢馬的記憶,多少年以後都會永留心中。

謝謝武漢!

武漢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