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每場比賽我都想記錄,有些文章看得出是在湊字數。不過這場不起眼的長跑聯賽,短短的7km,卻是真的精彩。只是接下來發生太多事,一直未有機會開始動筆。
※ 賽前
4月16日我去出戰武漢馬拉松,因此缺席了第一回合。接下來的三個回合不容有失,每一個積分都將左右大局。
第二回合路線同去年一樣,距離還是7km。對於長距離相對更有優勢、並不擅長衝短途的我來說,要在短短一個月時間裡面,從“耐力型”切換成“速度型”,還是很有挑戰性的。5月4日10km 3'45"~3'40"的課表,很吃力、很勉強也只是頂了5km;接着5月7日1600x5 + 400x5的課表,即使調慢到3'30",還是吃不下5組1600。連番“上水”,對信心是很大打擊。
所以我必須感謝Nari在賽前三天狠狠地逼了我一把,本該是3'50" > 3'45"的6km節奏跑,在他“慢慢”帶跑下,跑了個均速3'40";接着本該是60"的5組300,被他逼成了55"......很要命,自己一個絕不會這麼跑,但正是他的逼迫,才讓我完成從“耐力”到“速度”的調整。
即使如此,我搶分的重點還是放在第三回合的半馬,這回合首要力保前十,再視乎比賽發展,爭取盡可能多搶積分就好。
※ 比賽日
一:盲衝
5月14日,比賽日,小雨、涼爽,是多年來最舒適的第二回合。
從起步到行車天橋的首700米左右屬於“盲衝”階段,手錶還來不及正確顯示配速,但身處的集團告訴我衝太快了——周圍是大佬元、S明、阿聆等等(是唯一吃完5月4日10km課表的三位大佬),壯年組領先的百全、CK,在我伸手可及的前方。我一度有個大膽的想法,想乾脆再加把勁,過掉他們兩個,這樣我就“一度在比賽中領先”了,哪怕只有幾秒鐘😂。
CK第一回合狀態未恢復,這次則看來信心滿滿,對我來說可不是好消息。
二:“執位”
接下來,從700米到3km(路段大約是行車天橋>麗景灣折返點>再上行車天橋>東亞運圓形地)是“Formation Lap”,各人開始“執位”,回到屬於自己的集團。趁著上坡我順勢調慢,百全、CK迅速遠去,後面Roger、阿龍和其他人則迅速跟上——第1km狂衝了個3'28",結果仍是深陷圍困,繼而折返點的一個小失誤更將位置拱手相讓,後面我還拿甚麼跟他們跑啊?!
不止這樣,第二次上橋前,先是Ray哥(這個我不打算跟他糾纏,說了聲“加油”便目送他遠去😂)、繼而全哥,又兩位壯年組追過了我,還全都是“長跑聯盟”的隊友。壓力來了,壯年組個個狀態大勇啊!
三、四個“長跑聯盟”隊友圍獵Roger的畫面還是挺過癮的😂 |
幸好,天橋又來了。上下坡是步頻跑者的朋友,藉著上坡的“優勢”,我得以一下子追回全哥、阿龍、Roger,然後順著下坡加速又拉開一點點距離。以兩個3'34"完成第2、3km後,局面稍稍穩定了下來。
但是這速度是偏快的,看看三天前狀態不錯的練習,也才6k 3'40"。這樣下去能頂到多遠,我其實是懷疑的。
三:控制節奏
從第3km(東亞運圓形地、西灣大橋口)到第4.5km(馬場後折返點)屬於第三階段,考驗的是局面穩定下來後、競爭不那麼激烈之下,控制節奏、定速巡航的能力。
剛才認為,第1km衝出的3'28"收效甚微,其實那是不對的。它的一個很重要的效果,是衝亂了其他對手的節奏——賽後不止一人抱怨被我“帶偏了”。😅
所以儘管第4km交出了全場最慢的3'37"(還是穩定,還是快!),身後的壓力反而減小了;反倒是前面,緊緊糾纏的兩人被我越追越近、越追越近,在到達折返點前,甚至把握到機會一舉超過他們。
兩人之中,後面的是“世紀”的朗仔(當時我還不認識);前面領跑的,是CK,居然是CK!!!之所以特別有感觸,不光因為去年第三回合“追獵”的功敗垂成,也不光是“垃圾”與“精英”終究在賽道上有了交集,更因為一個鮮為人知的“花邊”:CK以前跟我住在同一大廈,至今仍偶爾會在電梯相遇,他一直、而且將繼續是我仰望的存在。
四:追殺!
但是感慨不要太早,高興更不要太早。精英之所以是精英,是因為他們絕不會輕言放棄。繞過第二折返點(這次過得很完美,沒有失誤),腳步聲便如影隨形——我沒機會探究是誰,但假想是CK,也希望是CK。畢竟同組對手才有必要追殺得這麼狠吧!
腳步聲死死咬住,一刻不肯鬆口,從折返點到單車徑入口,足足追殺了兩公里。“最後拼衝刺,肯定是拼不過CK的”,我心想。我有點後悔是不是太早動手了,跑在前面,反而連比賽形勢都看不清了——沒辦法,習慣就是自己跑自己;跟在別人身後,反而更加不自在。
也不賣關子了,其實不是CK,是朗仔。看這氣勢 |
對手力逼之下,第5、6km又提速了一點點,重新回到3'35"。
五:衝刺
進入單車徑,最後500多米,他果然動手了。
這時才終於看到,原來不是CK,是“世紀”的選手。
不過這都無關緊要了,別說我當時還不知道他是哪一組的,就算是壯年組對手,就算是CK,我也有心無力了——拼衝刺本來就不是我強項嘛!況且,即使第四名都很有交代了,我最初的目標不就是“力保前十”嗎?
真的保得住第四嗎?西灣橋底的U形彎還有機會回望一眼。嗯,身後三、四十米沒有追兵,剩最後二、三百米,穩了。
來到終點拱門前正好響錶,距離是7km整。定神再看,最後1km居然是3'25"。衝刺能力很差嗎?或許吧,但已經很努力了。
※ 賽後
結果出爐,最後證實朗仔是“公開組”的小鮮肉,這樣我的名次鎖定在季軍。以往整季跑完顆粒無收的垃圾,很難想像有朝一日會站上這一級,這是頒獎台要走兩級才到達的位置——天雨路滑,還是小心為妙😅。
還有一點(這是我賽完很久、回到家才想到的),這個名次還送了我下回合“優先起跑”的資格——正好是最擅長的第三回合,算是增加了一點點心理優勢吧。去年第四回合因疫情取消,可惜了我的第一次“特邀”資格,不要緊,終於還是等來了。
不光是名次突破,更興奮的是配速的突破。7km總用時24:56,平均配速3'33"(一星期前3'41" 5km上水!),還順帶PB了5km 17:46。過往我常常對“比賽加成”深信不疑,然而隨著能力的“見頂”,賽場上的成績越來越只是平淡地“反映預期”。這場比賽,有點讓我找回驚喜的感覺,相比名次、成績,這才是讓我回味的真正原因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