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9

(找數)Alphafly 200km用後感

知從何時開始,跑步群流行着一個說法:“配速已很難再突破,唯有在裝備上尋求突破”。雖然引用的人大多抱着調侃、自嘲心態,但對我而言,十月打折購入的Nike Air Zoom Alphafly Next%確實是很重要的“突破”。

Alphafly問世至今已有相當長的時間,而且由於它的關注度奇高,網上的測評文早已多不勝數。不過,還是有許多跑友想對這雙跑鞋多作瞭解,尤其是“前掌型”的大眾跑者對它的評價,所以我還是囉唆地寫下這篇用後感。幸好它的特點鮮明,寫起來並不算很費勁。

概括而言,如果選用一個詞來描述這雙跑鞋,那我會選用“矛盾”。矛盾表現在它的方方面面:


※ 上腳感受

◎ 偏窄的鞋領 vs 寬鬆的內楦

這雙鞋因為是從官網訂購的,買之前並沒有試穿過,所以到貨前都有些擔心尺碼問題。

果然,第一次上腳,我還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腳塞了進去——雖然Atomknit編織面富有彈性,但Alphafly的鞋領設計實在是太窄了!心感不妙之際,內楦的空間卻“別有洞天”,不但不會太窄,甚至比同尺碼的Vaporfly Next%還寬鬆不少。

從實戰中看,緊貼的鞋領似乎是為了解決VN%系列“鞋跟不貼腳”的問題,但過於寬敞的內楦則帶來了新的問題,這個容後再討論。

圖文無關......

◎ 前腳掌 vs 全腳掌?

許多人都認同Alphafly是一雙“前掌型”跑鞋,這從鞋底耐磨橡膠的分佈、以及Air Zoom氣墊元件的佈置便足以看出。

不過,Alphafly上腳後並不像VN%那樣有一種自然地“向前衝”的傾向,反而意外地有“向後仰”的趨勢。這大概歸因於前後掌物料的不同硬度,前掌的Air Zoom元件偏硬而後掌的ZoomX泡棉偏軟,從而導致“天秤”向後傾斜。根據這一點,筆者大膽地猜想,Alphafly對“前掌觸地”的要求反而不如VN%系列那麼高,任何跑姿的朋友都可以嘗試。

其實這應該不是Nike的初衷,畢竟大家都還記得,Alphafly最初的雛型是有三層碳纖維板、而沒有Air Zoom氣墊的,後來為了配合世界田聯的新規例,才採用了Air Zoom這個折中辦法。不論如何,一雙兼容性更好的旗艦跑鞋,對大眾跑者們肯定是一大福音。

Alphafly vs Vaporfly (圖文無關...)


※ 試跑感受

目前這雙Alphafly跑了剛好200km(居然已經這麼多!),包括一場全馬比賽、兩次半馬練習、兩次長課、一次800間歇、一次運動場Tempo、一次慢跑等等,可謂各種配速、各種場地都作過測試,也因此有了一些感受。

◎ 為速度而生,卻不適合速度課...

大家都記得Alphafly的誕生歷程:2019年10月12日,基普喬格穿著這雙鞋的原型,在維也納的INEOS 159挑戰中用1:59:40完成了42.195km的距離,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馬拉松“破二”壯舉。一脈相承的Alphafly,絕對是為速度而生、為挑戰極限而生的。

然而這雙為速度而生的跑鞋,我卻覺得不太適合在田徑場上衝圈練習。直道上的表現固然無懈可擊,問題在於它的鞋底太厚、太寬,在彎道上的穩定性和靈活性均不如VN%,控制起來反而更加費力。

難怪後來世界田聯再次修例,限制場地賽的跑鞋鞋底不得大於25mm時,Nike方面並沒有作出特別大的反應,而場地賽的世績也沒有因此停滯不前。

Alphafly感覺不太適合在田徑場衝圈 (繼續圖文無關...)

◎ 為全馬而生,最佳距離卻不是全馬...

我在10月20日和29日分別穿著VN%2和Alphafly在松山進行了兩次半馬練習,在天氣條件與努力程度都相當的情況下,Alphafly那次足足快了3分鐘(1:25:15,VN%2那次是1:28:17)。短短十天之內,這可是非常誇張的差距,鞋的差別絕對不容忽視,Alphafly出色流暢的回彈力對提升成績肯定有幫助。

但全馬考慮的卻不僅僅是回彈力。Alphafly的重量雖然並不像其外觀那般臃腫,但相較VN%還是每邊重了將近40g。在全馬後半程,增加的重量將對肌肉構成額外的負擔,從而增加了成績的不確定性。因此,Alphafly需要更強的小腿肌力方能駕馭。許多測評都有強調這點,而在兩次長課練習中,我也深切感受到了。

就我個人的情況而論,半馬或以下距離,Alphafly一定是不二之選;至於全馬,由於是次比賽的策略本來就是“先快後爆”,Alphafly的特質正好符合我的要求。幸好,後面“爆”得還不算太嚴重😂。

半馬大PB後不忘致敬一下😂

◎ 其他不確定性...

我之所以特別喜歡VN%系列,除了因為它良好的性能(當時成績的確提升了一大截,就像如今穿上Alphafly一樣)和舒適柔軟的腳感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它是唯一一款從來不會讓我起水泡的跑鞋!背後的原因,大概只能用玄學來解釋(設計相似的Zoomfly FK,我就至今都不敢跑超過16km)......

可惜Alphafly並未秉承VN%這方面的優點。前文寫道Alphafly的內楦空間過於寬鬆,通常這就很容易出現水泡問題。我穿Alphafly的“重災區”主要是腳趾前端——相對於腳底還是稍好一點,會痛,但不至於痛到不能跑。

除了水泡問題外,Alphafly為了保證穩定性而增加了鞋底寬度(實測比同尺碼的VN%2寬約9~10mm),這卻導致跑步時內側鞋底更容易踢到腳眼位置,增加了刮傷風險。另外,長課中我還試過一次足底筋膜突然刺痛......在長課和全馬比賽中,這些情況都增添了不確定性。

幸好,比賽中沒出現甚麼大問題

◎ 耐用or不耐用?

“競速跑鞋不耐用”已是非常過時的觀點。下圖是200km後(其中90%在瀝青路面,10%在泰坦跑道)Alphafly鞋底的磨損情況,前掌外側有小面積的紋路被磨平,但橡膠厚度仍保持得不錯,目測應能正常使用至少600~800km,並不比一般跑鞋磨蝕得快。

另一方面,從朋友分享的經驗所知,相較於VN%的ZoomX泡棉,Air Zoom氣墊的衰減更慢,因此Alphafly的回彈表現更為持久,800km後仍能表現出良好的回彈性。可是Air Zoom元件同時也是Alphafly的弱點所在,爆裂、漏氣的情況亦時有聽聞,例如“澳門一哥”阿元就曾穿著漏氣的Alphafly而“跑到腳痛”,繼而對這個鞋款“棄之如敝屣”(我們懷疑是他跑得太快,把鞋子燒壞了😂)。

鞋底磨損情況

磨損區域特寫


※ 廠家&職業選手態度

最後聊點別的。不光是鞋本身的感覺,就連Alphafly展現出的成績,以及廠家、職業選手的態度,也處處充滿矛盾。

自從Vaporfly 4%掀起跑鞋的“碳板革命”,Nike不論在技術、戰績還是市佔率方面都一度獨佔鰲頭。“159挑戰”大獲成功後,Alphafly原本被寄予厚望,被視為Nike進一步鞏固領先優勢的利器。可惜事與願違,頂尖選手的成績不見有突破,反而漸漸被其他廠家後來居上;大眾跑者有了更多選擇,也不太願意為這雙價格更高而評價兩極的跑鞋埋單了。

從一組統計數據看得出Alphafly目前的尷尬局面。東京奧運會男、女子馬拉松獎牌得主,六人中有四人穿上Nike Vaporfly Next% 2,卻沒有人選擇Alphafly——就連當初讓Alphafly“火起來”的基普喬格,在2020年倫敦馬穿著國旗配色的Alphafly折㦸後,東奧也重投VN%並再次捍衛了其“一哥”地位。在東奧男子馬拉松的76位完賽選手中,Nike仍是絕對大贏家,只不過,其中33人都選擇了VN%,Alphafly則只有13人。這組數據簡單粗暴地表明,即使是頂尖選手,也越來越多人寧願選擇VN%。

東奧女子馬拉松獎牌得主用鞋


東奧男子馬拉松獎牌得主用鞋——清一色的VN%

東奧男子馬拉松選手用鞋——VN%大獲全勝

Nike最近還是推出了Alphafly的兩款更新,一款是主打環保理念的Nature版本(但重量上再略有增加),另一款則是2022年箱根驛傳的新配色。看來廠家仍未打算放棄這款重金研發的旗艦跑鞋。不過,隨著碳板跑鞋市場的競爭愈趨激烈,新產品的迭代似乎也是勢在必行。

不管是不是Nike粉,都必定十分樂見百家爭鳴的局面吧?畢竟“配速已很難再突破,唯有(靠廠家)在裝備上尋求突破”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