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新會之旅,算起來已經說了兩三年。自從舊同事兼老闆的“兒時玩伴”告老還鄉以後,每次聚舊,總會有人提議組織一場新會之旅。
然而,當人們終於把這個想法付諸行動時,筆者卻真的如梭羅所言,“身心俱疲、不想旅行了”。以至於當他們興高采烈地計劃着兩日一夜的行程時,筆者唯一的想法卻是:準備行李真麻煩--至此才驚訝地發現,自己對旅行竟已冷淡至如此程度。
最後時刻,筆者還是決定參加一天,一來舊同事的盛情難以推卻;二來這畢竟是n年一遇的公司活動--雖然還只是同事們自發組織的;三來也想藉此出外走走的機會,為接下來的行程規劃(eg.北京)尋找靈敏與動力。至於一切的組織、計劃、財務之類,筆者都不打算勞心勞力了,只想一直靜靜地“跟住行”。
只是人有旦夕之禍福。就在出發前一週,向來身體健康的“搞手”竟不合時宜地大病一場,不僅自己無奈缺席,其他人亦突然群龍無首,令旅程倍添變數。作為“搞手”的直接工作伙伴,如同其他公務一樣,此樁“私事”又眾望所歸地旁落到筆者身上--本來是最後一個報名的邊緣人,卻突然就要杠起“搞手”的責任。
雖然如此,筆者還是一直按兵不動,直至出發前夕,才迫不得已地認真起來:建聊天群、決定集合時間、安排買車票、收錢、帶錢...一切安排得尚算馬馬虎虎。眾口難調,多人的團體組織起來很難隨心所欲,光是去程“長途大巴 vs 包車”的問題,也是費盡唇舌才得到滿意的結果;幸好行程方面舊同事早已胸有成竹,不在討論之列,否則更將是喋喋不休。
【正傳:新會一天團】
長途大巴剛剛駛下高速,便開始進入筆直而顛簸的縣城小路。一座碩大的白色建築屹立在會樂大橋的對岸,其上的三個紅色大字清晰地告訴我們:已經到達新會了。那是新會城軌站,往廣州的那側已經通了車,往珠海西區的這頭則在熱火朝天地施工着。
沿途經過的一片片果園給筆者留下這樣的第一印象:新會人不是“養雞的”,而全都是種水果的。後來的遊覽也證實了這一印象:城區範圍並不大,建築物大都低矮滄桑,稀稀疏疏的;也有為數不多的新式高樓,鶴立於雞群當中;城區外面,則被一座座果園農場包圍着。卻正是毫不起眼的這方水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政商名人。
大巴駛進了一個露天停車場,裡面停靠的一律是市內公交,格局頗像珠海的“體育中心”公交站--然而這裡就是新會長途客運站了。有朋自遠方來,舊同事可謂“全家總動員”,一早便出動了一家五口、三輛汽車,“高規格”接待我們。而同樣在車站等着我們的,還有一大堆白牌車及“摩的”司機,遊歷過全國十多省份的筆者,對於這個景象絲毫不會陌生。幸好“髒亂差”的情況也就在這裡出現過。整天遊覽下來,不斷城鎮抑或鄉村,感覺都算得上乾淨純樸。
舊同事用一席農家宴為我們接風洗塵。車隊徑直駛往了鄉郊的一家平凡菜館,沒有富麗堂皇的裝修;然而,看這滿滿一桌的珍饈,全是用新鮮食材和荔枝柴火炮製而成的廣式燒味,以及本店特有、要提前預訂的特色甜點,再看看窗外一望無際的田園風光,這些都是都市裡的高級食府無法提供的。
他們安排的第一站行程是摘荔枝。不同於以往去過的各種“水果團”,這次來到的是鄉里們自己的果園,進去“任摘任食”,都絕不曾有人過問半句。泥濘小徑的右邊是長長一排荔枝樹,再旁邊則是淙淙小河,左邊則是一片井然有序的蕉樹林。陽光炙熱,大塊的蕉葉恰好成了理想的遮陽傘。雖然今年荔枝收成一般,掛在樹上的果實已所剩無幾,口味也不算清甜,然而舊同事唯恐怠慢不周,二話不說就爬了上樹,把荔枝一扎一扎地抛下來。離開時,收穫竟已填滿幾個米袋。
荔枝 |
蕉樹 |
徇眾要求,車隊接着又把眾人帶到老闆的家族祠堂。那裡正在鎯鎯鐺鐺地施工着(據說正是老闆的主意,要把散落各處的家族祠堂翻新並聚集起來),本身沒甚麼能看的;倒是隱藏在祠群之間的一座小廠房震撼了筆者。
廠房外觀平平無奇,推門而入則是別有洞天。大家可曾想過,超市裡垂手可得的包裝開心果,果殼上的裂口從何而來?原來是純手工的!原來是眼前這些女工一個一個鉗出來的!不大的廠房裡排佈着一張張長桌,上百名婦女列坐其次,大都是村子裡的主婦或退休人士,全都重覆着同一個動作,還不時抬起頭,好奇地窺視我們這些不速之客;果殼開裂的聲音此起彼落、不絕於耳,迴盪在廠房的四壁之間。工廠環境算是不賴(甚至還有空調),而且工序簡單(連推着輪椅的殘障人士也可以出一分力)、工作時間彈性、工人多勞多得,對僱主、村民以至鄉村經濟,這種模式可謂“三贏”。只是,看着這樣一座“車間”,筆者始終擺脫不了“血汗工廠”的遐想。
開心果工廠 |
才摘荔枝紅,又聞葡萄香。驅車良久,又來到了一座葡萄園,這次是經營性質的,當然不能再“任摘任食”。不過,細心的舊同事早已做好情報工作,周圍的果園都已經“實地視察”過了。然而直到在園子門口看見“巨峰葡萄”四個字時,筆者才知道自己“中伏”了。在筆者吃過的芸芸眾葡萄中,“肉爛、味澀”的巨峰葡萄可謂是最難吃的一種,偏偏這樣的“極品”卻深受追捧、有價有市。幸好現場持相同意見的不止我一人,證明不是筆者的口味出了問題。僅齊頭高的葡萄棚子儼如天然溫室,密不透風,濕熱的空氣在棚子裡翻騰。既然裡面悶熱難耐,對巨峰葡萄又不感興趣,還不如早早出來吹風乘涼吧!
葡萄園旁邊還有一座火龍果園,吸引了同行一些人的注意,於是從葡萄園滿載而歸後,眾人又轉戰火龍果園。果園面積不大,看上去沒有多少成熟果實,一些熱心團友卻依然踏破鐵鞋,收集了滿滿一桶的紅肉火龍果。簡而言之,摘水果的幾站,筆者的參與度都不算高。
巨峰葡萄 |
火龍果 |
鄉土風情至此領略完畢,接着要去的地方,商業氣息比較濃厚一些。
旅行總少不了選購手信特產,而說起新會特產,首屈一指的當然是“廣東三寶”之首的新會陳皮。“陳皮文化”在這裡已經積澱了七百多年,加上近年來政府的大力鼓吹,柑園在新會已是遍地開花;而重金打造的“陳皮村”,則更是集商貿洽談、產品銷售、餐飲購物、旅遊體驗於一身,成為農貿商販、市民遊客的好去處。
“陳皮村”就位於梁啟超故居對面,距小鳥天堂也不過10分鐘車程,是故將之視為一座“旅遊商業區”亦未嘗不可--只是相比起全國各地“髒亂差”的旅遊商業區,這樣無疑企理舒適得多。現場所見,場館建築簡樸獨特,室內裝修亦別樹一幟。會場內,每間商舖、食肆都與主題相呼應:除了陳皮乾以外,還有柑普茶、陳皮溏心蛋、陳皮菜式、陳皮口味的小吃飲料,甚至連雪糕,竟也有陳皮口味.....眾人嘗鮮了一種“九製陳皮水”,然後紛紛糾結於“飲料是否有陳皮味”,卻大概只有筆者默默認為,它的味道其實很像益力多...
陳皮村 |
味道很像益力多的九製陳皮水 |
最後一站的小鳥天堂,筆者曾經滿心期待,結果卻大失所望。巴金的一篇散文,讓新會小鳥天堂名揚四海,多年以前筆者有幸來過一次,記憶卻早已煙消雲散。直至這次久別重臨,看着那座弧形的售票亭和商店時,才感到這個地方似曾相識--一切都沒有變,除了設施陳舊了二十年。
然而新會人並不認為如此。在他們眼裡,小鳥天堂的變化還真不少--只是這些改變卻每況愈下:水域擴大了,公園的開放範圍卻減小了;鳥兒少了,觀鳥樓亦不是原來那座了。登臨由中學校舍改建而成的觀鳥樓,沒有看見期待中百鳥歸巢的畫面;眼前一片葱葱郁郁,卻難以分辨出那株“獨木成林”的百年古榕樹;唯有一層玻璃,隔絕了觀眾與大自然,隔絕了叢林中傳出的鳥聲,隔絕了屋外通爽的微風,讓人不欲多留片刻。
從觀鳥樓看去的景色 |
好吧...真實心聲是這個 |
豐盛的晚落得杯盤狼藉,我們的筵席至此也該曲終人散。感受最深的,不是自己摘到了多少時令佳果、欣賞到多麼精彩的自然風光,而是舊同事的熱情款待、以及他“鳥倦知還”後的樂得清閒。
【後記:何日更重遊?】
新會正好也是某人“地頭”。臨行前,她也熱心地給筆者提供了一日遊方案,行程如下:
大石頭-->圭峰山-->完
從圖片所見,這些地方起碼應比小鳥天堂靠譜,而自然風光類的景點也比較適合筆者喜好。這次緣慳一面,下次找個機會,徵某人帶路再去。
新會大石頭郊野公園 |
這叫“一次生,兩次熟,三次返大陸”。哈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