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30

《當我談跑步時...》摘錄

解筆者的朋友,大概都知道筆者正在拜讀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甚麼》。書本身就不厚,200頁不到,加之內容又比較有共鳴,於是一氣呵成就讀完了--這在近年來已屬難得。

讀完書,意猶未盡的筆者還打算把書裡的佳句摘錄成文,初衷是為了讓日後“曬跑”時顯得更有“逼格”:作為一名業餘長跑運動員(這是去年珠海馬拉松上觀眾大爺加冕的名譽),一年總能跑出兩三回自認為值得炫耀的成績、或是跑完兩三場自認為值得吹噓的比賽。彼時“曬跑”,再從此篇中信手拈來幾句,配上一句“村上春樹寫的”,當堂高了幾個層次。


“村上春樹寫的”,當胞姊發現筆者在讀此書、大驚小怪地發“朋友圈”時,筆者正是這樣回應。不過說實話,對於這部著作,筆者才不關心作者是村上春樹還是東野圭吾;這本書的吸引之處,是因為它是頂尖作家以優雅文字寫成的跑者心聲,字裡行間仿佛能看見自己孤身跑步時的所感所悟--當然,村上君的跑步水平和見解都是筆者望塵莫及的。


可是摘錄連一個字都還沒開始寫,便接到女神留的言:“I don't like馬拉松”,把為着剛練成半程馬拉松而得意洋洋的筆者拉回了現實。於是筆者只好自發約法三章:


不談跑、不勸跑的思想大概與村上君的著作一脈相承。然而凡事有例外,聲稱“真的紳士,不談論健身方式”的村上君,終究還是厚着臉皮出版了這本跑步經,筆者自然也可以給自己留條後路:“不過blog還是繼續寫吧...”,既避免本博因題材枯竭無法繼續,也給自己膨脹的虛榮心一個發洩之處。


因為以上的約法三章,“裝逼曬跑”的初衷已不復存在。然而筆者還是決定寫完這篇摘錄。作為不擅長寫讀後感的人,做一篇得體的摘錄,相信是對愛書最好的致敬。



2015-11-11

談交通燈上的導盲聲

間會給一些老東西賦予新的角色。譬如郵票,曾經是通信工用,現在卻成了收藏品;又例如今天要談的交通燈上的導盲聲。

大概十多年前,那個東西只有在香港街頭才見識得到,後來才慢慢傳入澳門。富節奏感的嘀嗒嘀嗒聲,便利的視障人士,卻煩躁了普通市民,成為都市噪音裡的經典元素。要是有位藝術家想要剪輯一段錄音,來表現都市生活的急速節奏,那個聲音必定佔一席之地(其他元素還包括汽車的響號、引擎聲、鍵盤聲、電話聲、救護車的警號等等)。

可時至今日,交通燈發聲裝置的服務群體,已不再局限於視障人士。

隨着“低頭病毒”不可逆轉地席捲全球,人們越來越忙於操弄自己的智能手機。所謂“舉頭望紅燈,低頭玩手機”,每逢站在繁忙路口等候橫過馬路,都總能看見爭分奪秒地埋頭猛戳的旁人。

於是乎,現在的導盲聲,除了導“盲”,還導“低頭族”。

2015-11-07

廈門10公里之旅構思【Updating】

上次的華東四省團一樣,廈門之旅也開一篇Update文,一切Update均將張貼於此,原文(【上篇】/【下篇】不再修改。


2015-11-03

金沙遠足記

場比賽要從1021日重陽節開始說起。自從今年的長跑賽程基本確定後,不論甚麼公眾假期,不論節日背後有着怎樣的習俗,對筆者而言過節方式都一樣:上午跑10km,下午休息,晚上宅居在家。

重陽節,筆者照例練習了10km,本來只計劃以慣常的5:45/km配速完成,可是那天卻銳不可擋,從一開始便超了速,中途好不容易壓住了其中2km,可是接下來又像脫了韁似的,乾脆就隨它去吧!結果,當天的練習以55:25完成,比目標足足快了兩分鐘;不僅創造了入夏以來最佳的10km成績,說不定還破了PB。緊接下來的兩回上下坡和一個附加圈,也都完滿達成了。

真棒!遠足者比賽前,身體剛好催谷到最佳狀態。
整裝待發!

可是,或許是消耗體力後沒有充份休息(當天下午沒有如常地睡午覺,而是帶了兩個老伙伴上珠海),當天晚上,自己便遭到了身體的“報復”──一邊看着恆大淘寶隊勇闖亞冠決賽,一邊卻鼻水狂瀉不止。還好只是小傷風,沒發燒、扁桃體沒發炎,預計三、四便會痊癒,應該不影響比賽。

到了星期天,症狀果然就紓緩了。可是不論筆者如何小心翼翼,終究還是逃不過被小外甥女交叉感染的命運。這次染上的流感病毒,為了折磨筆者可謂是花樣百出,時而發燒乏力、時而喉嚨劇痛、時而呼吸不暢、時而痰帶血絲,每日的病癥都不一樣,時輕時重、飄忽不定。至此,只好祈望比賽當日奇跡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