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滿足這些條件並不容易,光是“北京的號召力”這一條,就沒有幾個地方能做到——即使同屬“中國大滿貫”系列的廣州、武漢等等,在它面前也只能算是小弟而已。而僅從報名人數上看來,廈門也的確很難與“國馬”同日而語,兩者同屬純全馬賽事,今屆廈馬的報名人數卻連北馬的一半都不到(分別為82,205人和165,704人)。
不過,廈馬在中國馬拉松界還是有著崇高地位的。這項賽事舉辦至今已經是第18屆了,也是中國最早的國際田聯“金標賽事”之一,資歷比其他許多的“雙金賽事”、“好評賽事”都深厚得多(大約五年前,中國還只有“四大金標賽事”,分別是北京、上海、廈門、揚州半程)。
同時,得益於固定在每年第一個週末的“檔期”,廈馬同時也是每年全球首場的“金標賽事”,以及每年國內首場的“金牌賽事”、“A1類賽事”,倍受矚目之餘,還一舉拿下“中國馬拉松博覽會”的主辦權,廈馬博覽會因而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最具號召力的馬拉松博覽會。除了本身賽事的贊助商外,國內外的各大營運商、運動品牌、供應商等也紛紛進駐參展,游走在北、上、武、廣等各地賽事的攤位之間,看着一幅幅眼花繚亂的賽道圖和琳瑯滿目的獎牌,我一度有點迷失,一時間竟忘了自己此刻身在何處、明天要跑的是甚麼比賽......😅
在廈門舉行的中國馬拉松博覽會 |
馬博會內有各地賽地的攤位 |
中國馬拉松博覽會的舉辦地點是位於鷺島東岸的廈門國際會議中心,這裡也將是明天賽事的起終點。馬博會一共佔用了會議中心的四個展廳,地方雖大,指示動線卻十分清晰,即使在領物高峰期也完全毋需排隊(@北京馬拉松)。C2展廳是參賽包領取處,僅限廈馬參賽運動員進入。參賽包的東西不多,風格上可謂與比賽服、完賽獎牌等“一脈相承”,簡潔、鮮明、實用,沒有一點多餘元素。甚至為了響應環保,連印刷本的參賽手冊都沒有。
說到響應環保,廈馬在這方面真是不遺餘力。它不僅是全國首個獲得國際路跑協會(AIMS)授予“綠色馬拉松”獎項的賽事,更在去年成為了全球第一個加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清潔海洋”計劃的馬拉松賽。作為具體行動,不僅在廈馬賽道沿途都有關於守護海洋的宣傳畫,不僅各個水站都致力減少產生塑膠垃圾,主持人還在賽前特意向跑手們介紹了那些殊榮,並勸喻參賽者不要在賽道上丟棄一次性雨衣,而應該在出發前就將它們遞給賽道兩旁的志願者。不知是他的勸喻收到奇效,還是參賽者的素質提高了,抑或是在和暖的天氣下一次性雨衣根本用不上,躲避雨衣的情況我一次都沒發生。印象中,自2014年首次到珠海參賽至今,在國內還沒見過這麼乾淨的賽道。
回到馬博會。在C2展廳領完包後,接下來C3~C5展廳則是博覽會部分,大門向所有人士敞開(@廣州馬拉松)。穿過前文提及的各地賽事攤位,主舞台上國產品牌海爾斯正在舉辦新跑鞋發佈會;對面的小舞台則舉辦着賽道說明會,數十位“兔子”坐在舞台下仔細聆聽;與小舞台相連的特步攤位那裡,人氣新品“競速160X”賣得熱火朝天;紅點設計博物館的檔口則清靜得多,那裡放着幾件充滿設計感的新奇玩意;還有集鞋狂人特地拿下一個大攤位,只為展示他們多年來收藏到的各式跑鞋......會場太大了,我和同行的M君粗略逛了一圈都覺得有點累,許多攤位都沒有仔細看、許多“羊毛”都還沒有薅,就這樣吧。
馬博會內看到董國建參加柏林馬拉松的裝備 |
不光有董國建,居然還有基普喬格! |
而除了全國最好的馬博會外,廈馬的號召力還體現在鼎盛的參賽陣容上。儘管衝擊國際田聯“白金標”賽事失敗,本屆廈馬還是照足了“白金標”的標準來辧賽,邀請到一大班頂尖的國際特邀選手。同時,國內大神們也躍躍欲試,優秀選手名單內,230內的中國籍男子選手共56人、245內的中國籍女子選手共9人,董國建、李子成、彭建華、楊定宏、管油勝、何引麗、李芷萱等名將都悉數在列,名單中甚至還包括了澳門人十分熟悉的王坤,人人都期待着這場“國人競速”計劃發佈後的第一場高手大戰。
只可惜,就在廈門馬拉松前夕,中國田徑協會卻緊急頒了一道“聖旨”,以備戰東京奧運會為由,限制了董國建等國家隊運動員參加比賽。“高手大戰”因而黯然失色不少,我們大眾跑渣們也失去了一睹奧運國手風采的機會了。
廈馬原本公佈的超豪華參賽陣容(節錄) |
廈馬前夕中國田徑緊急頒佈“聖旨” |
至此諸位或許會覺得,廈馬跟北馬相比還是稍稍遜色。可只要在比賽日體驗一下廈馬的起點,“國馬”那些虛榮的優勢便將被輾壓得蕩然無存。
兩個月前在天安門廣場那亂糟糟的景像還歷歷在目,那時候從前門地鐵站擠進不遠處的起點,一路上排隊進場、安檢、檢錄、存包、上廁所,竟足足花了大半個小時。廣州、無錫、乃至澳門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擁擠和曲折始終避免不了。這些經歷告誡我們,參加馬拉松還是早些去起點為妙。
沒想到廈馬的起點卻出奇順暢。安檢雖仔細,卻不會無理地強人所難,不會禁止攜帶一切液體和旗幟標語進場(@北京馬拉松),算上排隊的時間,筆者安檢進場也就花了一、兩分鐘。安檢口之後是個巨大的分叉路口,A~F區直走,G~K區左轉,筆者與友人M君就此分道揚鑣。在北馬那裡見過、曾獲筆者大加讚賞的男士集體小便廁所,廈馬不僅採納了而且做得更好,不同起跑區附近都安排了這種廁所,這樣三萬多人就不用擠在一塊了;而且這裡還設有女士的集體小便廁所,這樣她們也不用在獨間的流動廁所排隊“大冒險”了。上完廁所、整理好裝束、稍稍活動了一下,時間也仍然太早了,索性席地而坐、讓雙腿休息一下;後來聽說到,原來M君也在他的起跑區裡面席地而坐了😂。
在此還不得不介紹一下廈馬的分區、分槍制度。隨着中國馬拉松運營的漸趨成熟,愈來愈多賽事採用了按選手報名成績分區起跑的合理制度,而分槍起跑則相對罕見一些。兩個制度的唯一目的,都旨在緩解賽事前段的壅塞,讓跑得快的選手優先出發,以利創造更好的成績。而這兩個制度,廈馬都可算是國內賽事中的“先行者”之一了,其分區、分槍均已發展得極其仔細,由“精英區”到“K區”,一共5槍、12區,精細程度遠高於國內其他賽事,乃至於它的分區圖去年還一度成了跑圈的調侃對象😅。我從第一槍靠後的B區起步,首幾百米還是輕微地受阻了;M君則從第四槍的G區第一排出發,別說有多爽了。
合理的動線、清晰的指引、充足的設施與人手、細緻的分區分槍制度,固然是成功的關鍵。不過同樣不容忽視的一個因素是,廈馬的起點與馬博會是同一個地方,這樣每位參賽者前來報到領物時,都已經見過起點的佈局、看到自己的存包區和集結區了,自然大家在比賽當日也都能識別方向、找到自己的目的地了。這就是筆者始終倡議將領物處設在比賽起點的原因,偏偏廣馬、錫馬都把它放在了終點而非起點,北馬更是放到了一個“九唔搭八”的甚麼會展中心。此前唯一滿足此條件的(筆者跑過的全馬賽事),也就只有台灣高雄馬而已。
上屆廈馬的分區圖被跑友惡搞成“中國跑圈鄙視鏈” (註:今屆分區情況與上屆不同) |
廈馬起點與馬博會是同一個地方,所以參賽者們都已事先見過起點的佈局了 |
第一槍在領導的簡短致詞和激昂的奏唱國歌環節之後便隨即發令。在清晨前往起點的路上,已經有陌生跑友和我們搭過訕,“劇透”了廈馬坡比較多的悲催事實。對此,從比賽前段會展中心到椰風寨、“98金鑰匙”這一段已經有所體會了。儘管全程高低落差不超過15米,可是環島路上原來充滿了各種緩坡、暗斜及肉眼可見的高低起伏。鑒於廈馬基本上是個折返賽道,想到現在翻過的坡回程時還要再經歷一次,想到現在很爽的下坡待會就要變成痛苦的上坡,心裡就有點百感交集了。當初報名時還把廈馬定為年度PB賽事,我承認當時有點低估它的難度了。
不過瑕不掩瑜,小小的難度不會令我的好評打折扣。從5km處的第一個水站開始,大家已經能真正體會到,廈馬的服務究竟細緻到何等程度。每個補給站前方150米都有相應的提示,而補給站的開端也有一幅巨大的標牌,標明該補給站的總長度、補給物資、還有桌子數量等等,短的也至少有200多米,最長的更足有700米以上。更可喜的是,每個飲料站的桌子都以純淨水—運動飲料梅花間竹的方式來排列,這比起過往所見的更加合理了。相比起以“貼心服務”著稱的錫馬,廈馬這點已經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在10km水站那裡遇到一點麻煩。前10km人群還相對沒有完全跑開,進出水站更難免要稍作閃避。不巧我在一次“煞車”時右鞋掌擦到了地面,再跑起來便察覺到鞋底鬆開了。這也是整場比賽跑鞋唯一給我帶來的小麻煩。這天穿的是19年最爆款的Nike Vaporfly Next%,它對運動表現的提升自不待言,那已經得到科學數據的佐證了,亦已幫助我突破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目標(eg. 10km in 40min);而更出眾的是,作為地表最快跑鞋,它卻完全沒有一般競速鞋的剛硬,反而每一步都讓人感到舒適——相對來說就有了厚底鞋欠缺穩定性的通病,不過廈門少彎、平整的賽道正好適合其發揮;更甚者,這雙鞋似乎完全不需要磨合,“新鞋參賽”此前一直是馬拉松的忌諱,可是這次我帶着只穿過5次、累積才50km的跑鞋作賽,40多公里跑下來竟連一個水泡都沒有。Next%真是一雙神奇跑鞋。
賽前發定裝照是國際慣例😎 |
數數看,一張照片裡看到幾雙Next%?😂 |
我還是穿着鬆開的鞋子硬撐了整整4km,直到跑到演武大橋上、感覺鞋子的鬆脫已經開始影響跑姿了,才重新繫緊了鞋帶(還好,綁好鞋帶緊接着便是下橋,對配速、節奏的影響不大)。究其目的,就是想把這個停下來喘口氣的機會盡可能延後。
是的,我已經預見接下來肯定需要停下來喘口氣。從首10km看來,身體並不在最佳狀態,雖然還不至於喘不過氣,心率應該也不太高(小米手環這次繼續抽風,心率始終顯示在140左右,看了幾次後果斷放棄),可是出汗量已經有點大了,很早就有點“岔氣”,而最大問題是全身的肌肉都比較勞累,準確地說應該是訓練稍稍過量了。這種感覺大概在聖誕節過後便開始出現,導致隨後的幾次速度練習都沒有跑好,疲勞更在比賽前夕的17000步大暴走後到達頂峰。
儘管如此,這天的配速其實一點都不慢。賽前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嘗試挑戰310,即平均配速要達到4'30/km。結果我8分40秒就完成了首2km,雖然接下來已經注意控速,讓自己不要太快衝擊“乳酸門檻”,可是起伏不斷的賽道上控速不容易,加上Next%的強大推進力,令我的配速始終居高不下,5km左右就超越了A區起跑的“假想敵”——澳門“二姐”吳楊楊。這樣的速度直到賽程近半、從白鷺洲公園折返回來後還一直維持着,並直接締造出個人第二快的半馬成績:1:32:14,比之前保持了足足一年半的肇慶半馬成績還快幾秒。重點是除了肌肉疲勞外,體能情況還大致良好🙈。
這天的計時數據 |
演武大橋固然很棒,不過其實其餘部分也相當不錯。廈馬畢竟是“中國最美賽道”之一(有著此稱號的馬拉松賽事不下10個),環島路上散佈着眾多景點與地標,以演武大橋為界,以東有曾厝垵、胡里山炮台、廈門大學等等,也有諸如“一國兩制統一中國”標語、“98金鑰匙”、“AIMS馬拉松雕塑群”等獨特地標;以西則有世茂雙塔、中山路和白鷺洲公園,此外更能隔海眺望到鼓浪嶼上的八卦樓與鄭成功雕像。賽道的不同階段都有着不一樣的看點,始終能給選手帶來新鮮感,而不像北馬、錫馬那樣,過了前面的精華部分後,後面大半程便都在城郊結合部裡繞圈;也不像台北渣馬那樣,景色雖美,大部分卻幾乎千篇一律。這一點,在跑過的賽道中就只有廣州可與之媲美了。不知4月份的武漢馬拉松能否一戰?
同樣地,廈馬的氣氛也堪與廣馬相比。廈門畢竟已經累積了相當深厚的馬拉松文化底蘊,所以儘管沒有像“百米少女陣”、“電音加油站”之類吸引眼球的時尚元素(註:廈馬也有幾處“音樂加油站”,不過音樂大多以閩南民俗鼓樂為主,和廣馬的很不一樣),也絕對是人聲鼎沸、鑼鼓喧天的,熱情打氣的觀眾站滿了賽道。我永遠忘不了廈馬的最後一公里,那絕對是最激動人心的一次終點衝刺。
和廈門地標之一的“98金鑰匙”合影上了 |
在演武大橋上 |
過完演武大橋沒多久,大概28km處,一段上坡路上,筆者第一次因為“跑不動”而停了下來。我知道一不離二、二不離三,接下去必定陸續有來,這意味着第6次挑戰全程馬拉松時,我依然沒法從頭到尾全程跑下來。更糟糕的是現在賽程才剛過了2/3,現在“撞牆”似乎也太早了點。我點重演北馬那樣的悲劇,在比賽的最後關頭徹底“放棄治療”嗎?18年廣馬之後我還是破不了“320魔咒”嗎?
幸好還不至如此。30km處作了個簡單的計算,4'30"/km肯定是沒法維持下去了,衝擊310的計劃至此宣告失敗,這也完全符合賽前的預期;不過只要還能守住5'00"/km,自己仍將在3小時15分內完賽,仍能小幅刷新PB。為此我在近來的長距離訓練中已相應調整,在M速的練習內容結束後再以5'00"/km左右的較慢速度跑上幾公里。結果從賽後數據所見,30~35這一段,在與綠化帶上的“馬拉松”雕像群你追我趕的一路上,跑跑停停間尚維持到4'44"/km的平均配速。數據應該是可信的,因為每5km一個的電子計時地毯,都很準確地放在各自的距離標識牌那裡;而在每公里的距離標識牌的腳下,還能夠發現賽道丈量員留下的噴漆痕跡(在台灣渣馬、長榮馬都有見過類似的痕跡,可是大陸和澳門的比賽則從來沒有)。
據“劇透”跑友介紹,賽道從36km開始便一馬平川,“看到了‘一國兩制’時,如果還有體力的話,就開始衝吧”。說來巧合的是,跑到“一國兩制”四個大字前面時,我還剛巧遇見了一個穿著“治安警察局”戰衣的澳門警察。但此時的我不光已經沒體力了,疲憊的小腿肌肉也終究出了問題。正正從36km開始,左邊小腿抽筋了——不是那種持續半分鐘、讓人動彈不得的“老抽”,而是一種點到即止、稍一用力過度就抽搐一下的“生抽”。沒過幾百米,右腿也出現同樣的症狀了。雖然還不太影響跑步,但也算是響起警號了,自此之後,只能更頻繁地停下來噴藥、拉伸了。
在“一國兩制”大字前偶遇澳門警察 |
其中一次停下來拉伸發生在38km處,就在一名賽道志願者面前。他上前問我要不要緊,我說抽筋了,問他有沒有噴霧,“要到前面的醫療站才有,前面不遠就有醫療站”,他回答說。那好,我把“前面不遠”的醫療站定作下一個目標,在此之前絕不停下腳步。可是對於一個跑了38km、雙腿抽筋的人而言,所謂的“前面不遠”還是太遠了些,直到過了39km、經過第二折返點轉到另一邊的賽道之後,才總算見到那個醫療站。不過也多虧這位志願者,才使我得以跑着完成這最艱難的一公里。
在醫療站噴過藥,雖然抽筋還始終揮之不去,身體卻似乎順暢了一些。情況比北馬時好太多了,只要抽筋不加劇,相信可以節奏平穩地完賽了。我想起了錫馬第33km處看到的那幅Asics標語:“從這裡開始,把牆撞破!”,這便是此刻身體感覺的寫照。
廈馬從第41km開始,每隔200米就設一幅倒數標牌。1200米,相當於田徑場3圈的距離而已。1200、1000、800...小腿還在抽筋,可是身體不算難受,別停下來!600、400、200...終點在望了,步伐很平穩,繼續挺住!加速,擺好“甫士”,衝線!!第六場全程馬拉松,終於可以笑着回到終點了。終點拱門那裡放着慷慨激昂的音樂,濃濃的文革年代紅歌風格,歌詞除了“馬拉松、馬拉松”之外,我甚麼都聽不懂......
衝線!終於可以笑着回到終點了 |
就在右腳踩在終點計時地毯的那一刻,手機亦同時傳來了震動。還來不及喘口氣,大會的成績短信便發來了。3:12:58,新的PB,也算是滿足了吧😅。
從拱門到會展中心室內的終點服務區大概還有兩、三百米,這可以算是運動員的賽後緩衝區,而且由於地方足夠大,工作人員不會像某些比賽那樣,不斷催促完賽運動員趕快疏散(@澳門馬拉松)。只不過,拖着抽着筋、痠痛得不行的兩腿,這大概是我走過最累的兩、三百米了。完賽獎牌和完賽包的發放點位於這段路中間,志願者已高高站在臨時台階上,準備親手把獎牌掛到每一位運動員頸上了。而進到會展中心裡面,會場通道上、冰浴池、按摩區的入口處,都有志願者列隊歡迎運動員們凱旋歸來
跑步愛上一座城。建發廈門馬拉松,真的各方面都堪稱完美!
完賽證書 |
廈門馬拉松口號:跑步愛上一座城 |
※※※※※※※※※※
至此廈馬已經展示出“同時集北京的號召力、廣州的氣氛與賽道風光、無錫的細緻服務於一身”的非凡體驗了。作為首尾呼應,最後再說說它的那些“其他的自身優點”。
第一個前面已經講過了,就是廈馬在環保方面的參與力度。希望廈馬在這方面再接再厲,繼續為減少塑膠垃圾和保護海洋出一分力。
接着也談談廈馬的報名機制。賽後有報導揭露今屆廈馬有超過5000人棄賽,隨即有聲音認為它應該仿效錫馬等賽事,引入“退出—候補”機制,使得每個珍貴的比賽名額都得以充分利用。的確,廈馬今年賽前的信息發佈、報名啟動等等均較前些年遲了不少,時間比較緊拙,“退出—候補”機制自然是玩不來了。這是今屆廈馬唯一的美中不足。
不過我還是早早敲定了廈馬賽程,因為它的直通條件對我們來說十分友善。港澳人士大都知道,手上的回鄉證在國內辦事會受到不少“優待”(當然有時也會受到“歧視”),包括在多場熱門馬拉松賽享有更高的中籤率”,但似乎還沒有哪個大型賽事像廈馬這樣,白紙黑字寫明“國外選手、港澳台地區選手可直接獲得參賽資格”的。而即使國內跑友也不必氣屢,因為廈馬的“精英級選手”門檻(“XQ”)還是相對容易達到的,最重要的是,所有AIMS認證賽事、IAAF標牌賽事、中國田協A類賽事的成績均一概接受,這可算是國內最有國際視野的了——相對來說,北京、上海、廣州均只接受往屆賽事的成績;重慶、無錫、杭州、揚州均只接受中國田協A類賽事的成績;深圳的官網已經打不開了,武漢更是沒有“精英選手直通”的待遇;唯獨成都同時接受“田協A類”和AIMS兩項,其直通門檻卻堪比2019年波士頓馬拉松。
廈馬直通資格一覽 |
另一特色就是賽前一天的“廈馬早餐跑”,路線圍繞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一圈,全長約6.7km。這是仿照世界大滿貫賽、在今屆廈馬中首次創辦的。筆者曾經在金門馬拉松中參加過類似活動,活動以輕鬆為主,競技性基本沒有,對於渲染馬拉松氣氛、增加當地居民對馬拉松賽的認知度及認同感很有好處。不同於對岸金門的是,廈馬早餐跑的名額有限而且要收100元的報名費——不過吧,光是鼓浪嶼門票和三景點聯票,已基本值回報名費了,其他的衣服、獎牌、餐點、毛巾、禮品等等相當於白送。筆者事前根本沒留意到有這樣的活動,當然了,即使知道也不會報名,畢竟大賽前夕還來個6.7km的“早餐”似乎太多了點。
最後是另一個特色配套活動——“海峽兩岸城市邀請賽”,邀請了中、港、澳、台共110個城市的跑團派隊參賽,每個城市一隊、每隊四人,按各隊員於本屆廈馬的完賽成績之總和計算排名。我們都曾經有一個代表澳門參加奧運會/世界盃、為澳增光的兒時夢想。這樣的夢想顯然已經是天方夜譚,這項賽事卻讓我們這些大眾跑者都有了代表自己城市的機會。雖然筆者還沒有這樣的資格,但看到練習場上朝夕相見的跑友們成為澳門代表並拿到獎金,還是由衷地感到興奮。
在終點“集郵”澳門隊隊員😂(還差Eric沒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