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寺 |
雞鳴寺 |
這次的寧揚之旅,不僅是時間最長、距離最遠的一次單獨旅行(不算省內城市的話,其實也才是第二次),也是近年來準備最倉促的一次,所以旅途的艱險是可想而知的。沒辦法,其實最初黃山部分的行程已經計劃好了,卻因為前述比賽報名的狀況,一切只得推倒重來。那段時間正好事務繁忙,既要準備“科舉”考試、又要一週三練備戰馬拉松、剛到貨的新電腦也得花點時間“調試”一番......繁瑣的行程準備唯有一拖再拖。直至時日無多、旅程已經迫在眉睫,才不得不“臨急抱佛腳”——就像一名準備應考的高中生,考試前夕、甚至開考前的那節小息,才一邊爭分奪秒地“最後衝刺”、一邊為自己的“少壯不努力”而空悲切。實在來不及自己寫行程了,只好從網上隨便搜集幾個頁面、下載兩本《旅遊手冊》,存到手機裡權作火車之夜的“複習考案”。其實諸位都考過試,都明白“臨急抱佛腳”多半是徒勞無功。對於這種獨自出行、無依無靠還不做足準備的旅行方式,某人稱之為“賭博式旅行”。
動臥列車還沒開到上海,筆者就嚐到了“賭博式旅行”的第一個苦果,驀然發現從珠海去南京,最應該從杭州東站(而不是從上海虹橋)轉車,這樣就不必繞到太湖東岸,既節省時間又節省金錢。只能怪自己的時事觸覺不夠敏銳,不知道寧杭高鐵早已於2013年開通吧!
列車清晨07:00準時抵達上海,下一程的D3064 08:20才出發,動身前往南京前,可以先在虹橋火車站慢慢享用一頓豐盛早餐。兩小時後,列車將在南京南站放下我,然後一直西進至湖北漢口。
南京南站——諸位或許也有所聞——上月剛剛鬧出大新聞:一名男子試圖搶在和諧號列車進站之前橫過路軌,結果卡在列車與站台之間那5cm的縫隙裡,慘被夾死。印象中記得那宗罕見意外發生在南京南站21號站台,當時雖然沒有刻意求證過,但在沿蘇、錫、常、鎮諸市飛馳而過的一路上,筆者仍一直盼望這趟D3064會駛到那個站台的視線範圍之內,讓我有機會目睹當日的事發地點。
動車徐徐駛進南京南站,答案即將揭盅。都說蒼天不負有心人,雖然不是甚麼好事,列車竟真的不偏不倚、就停在21號站台上!所以,從踏足南京的第一步,筆者就走進了一個新聞現場——這趟南京之旅注定不平凡。接下來的三天裡,我還將走訪更多時代更久遠、意義更重大的歷史場景,不過相比起自己驚心動魄的親身經歷,這些歷史古蹟都顯得過於平淡。
南京南站21號站台 |
最初預訂的酒店是家連鎖快捷酒店,距鼓樓地鐵站約10分鐘路程。沿途的街道寬闊整潔,綠樹成蔭,天氣爽涼,景色就和初到廈門時所見的一樣,心情也一如當時那般忐忑,我懷疑接下去這一週行程也將像上次那樣,被自己的“自閉症”所糟蹋。
可是,下一次有“重回廈門”的感覺,卻已經到了南京倒數第二站的玄武湖了——那裡有一座同樣號稱“某範圍內規模最大”的音樂噴泉劇場、也有一座“蓮花仙子”雕像,一切都跟廈門白鷺洲公園如出一轍(題外話,南京夫子廟附近還真的有一座同名同姓的“白鷺洲公園”...),不過也只是景物相似而已,這次筆者沒有把“一個人看噴泉”列為打發時間的節目,只是恰巧路過,才坐到劇場中休息,看看本地的熊孩子放風箏。那時還是白天,噴泉還沒開始噴。
因為正所謂“生活逼人”,一場突如其來的“旅遊危機”,迫使筆者必須早早進入狀態、為了自理生活而變得主動一些。
早在網上預訂景點門票階段,我們這些沒有中國身份證的“外賓”已經不受待見——縱使可供預訂優惠門票的渠道越來越多,要求卻越來越嚴格繁瑣,不少景點、網站都要求提交中國身份證號碼,當中的一些,確實擁有“刷證入園”的便捷功能,然而更大部份,則只是為了濫取個人資料;更可恨的是,要是您的身份證號碼不是18位數字的,那麼對不起,優惠門票就別想了。我把旅程中所有付費景點都搜索過無數遍,直到出發當天的上午都還沒放棄,才總算在飛豬抓到了4個暫未實名制的“漏網之魚”。
罷了,畢竟只是景點,值得去的大不了多付幾塊錢現場購票,興趣一般的乾脆取消掉,多一個少一個,總不至於影響行程吧?沒想到,不光是景點,現在連酒店政策亦悄然變得“內外有別”。
酒店職員的語氣很和善,立場卻堅如磐石:沒有身份證,就不得入住。按省份計算,也差不多走遍半個中國了,淪落到無處容身的窘局卻還是頭一回——果然“南京出奇葩”,這次總算領教了。他們盡其所能向筆者提供援助,讓我盡早跟網站取消訂單並申請退款(很幸運,那時還未過正午12點,可以全額退款),教我如何前往附件那家可招待外賓的大酒店,對於筆者蹭wifi、蹭充電口的行為也沒有半點微言,然而對入住客房的要求卻愛莫能助。我在那裡坐了足有半小時之久,經過電話確認後,才總算找到一家地點更方便、價格差不多、而且願意接待“外賓”的“青年旅舍”。
為甚麼改革開放了將近40年,卻連旅遊業都仍“內外有別”?在揚州的兩間旅舍,筆者算是找到了合理解釋。近年隨着“維穩”力度的加強,“實名制”在中國大陸愈演愈烈,現在所有酒店入住人信息都必須上載至公安局的聯網系統裡:國內公民只需在系統填寫姓名、身份證號碼等資料即可;持其他證件的人,則尚需即場拍照,並把證件和入住人的照片傳上去。或許是某些酒店(特別是集團經營的連鎖酒店)為免麻煩,乾脆一刀切不接待“外賓”吧?至於為甚麼接下去那家“青年旅舍”沒有經過拍照的步驟?只能說那不是一家正常的旅舍。
有多不正常?我根據旅遊網站上提供的地址,乘了2站地鐵,再沿外面的陌生街道走了一圈,終於找到了地址上的那個門牌號,眼前卻是一座高聳入雲、卻有點破舊的商業大廈,在光鮮繁華的市中心地段顯得格格不入。我繞着大廈轉了一圈,又反覆確認了幾次,才總算證實地址無誤,那家“青年旅舍”沒有對街的獨立出入口,只在這幢大廈的某一樓層——早知如此我就不選擇它了。我頓時想罵一句“Shit!”,就像凌凌漆從麗晶大酒店轉到麗晶大賓館時一樣。
地面層的電梯大堂燈光昏暗,裝修風格帶着濃濃的80年代氣息,設施看上去破破舊舊;入口右側,密密麻麻的“水牌”上沒看到旅舍的標牌。30多層的辦公大廈只配了四部電梯,每次上下總要輪候很久、總是人多擠迫、又總要在各個樓層停了又停。電梯轎廂又舊又窄,地板的金屬板日久失修,表層的光澤已徹底磨掉,露出了銅棕色的真面目;小電視裡循環播放着大廈內健身中心和韓舞教室的廣告,昂揚的背景音樂給人平添幾分煩躁。
如果這間“麗晶大賓館”佔滿了一個樓層,空間寬敞具規模、裝修整整齊齊、一間間客房五臟俱全、互相獨立,那也就接受了。偏偏情況還要糟糕,它只是某樓層上的一個單位——最裡面的那個單位,深藏在各種健身中心、教育機構、辦公室之間,要不是穿過樓梯間時看到牆壁上的塗鴉,我甚至懷疑這裡是否真的有青年旅舍(事後卻發現塗鴉與青年旅舍沒有關係)。
我在門外換上拖鞋,推門而入,那不是我想像中的“青年旅舍”。以往住過的青旅客棧,不論格調高低,就算不是整幢的建築,至少也會有獨立的大堂、通道和出入口。而這間“麗晶大賓館”,卻居然只是一個小單位,留了一間客廳作為“公共空間”,間隔了幾個房間,再往狹小的房間塞滿幾張床,這樣就敢開門接客了。說是“青年旅舍”簡直是抬舉,或許稱之為“民工合租房”比較匹配吧?
那也不是我想像中的“大床間”。筆者自問對“大床間”的要求已經很低了,有私人空間、有獨衛、有空調、有源源不斷的飲用水(如電熱水壼),這樣就滿足了。然而這裡的“大床間”卻是真正意義上的“家徒四壁”,一張1.5米床已經佔了房間的2/3,加上一張書桌、一個矮櫃、幾盞燈,這就是房間的全部。電熱水壼只有廚房有一隻,是公用的,衛生間和淋浴房也是公共的,各被間成小小的兩間,衛生間裡是筆者最討厭的蹲坑,這種既不雅觀、又不衛生、更不舒適的過時產品,中國甚麼時候才能淘汰掉?空調倒是有,遙控卻是筆者堅持下才要到——那可是無窗的密室啊!
雖然有着諸多不滿,但我已經耗費了太多精力、耽誤了太多時間,也剛從無家可歸的窘境中掙脫,驚魂未定,不想再折騰了。所以既來之,則安之吧!不過據筆者所觀察,南京像這樣的“青年旅舍”不在少數,光是同一幢大廈就有好幾家,讀者若有計劃前行,可就得提防了。
住宿的問題對行程和心情無疑影響很大。第一個影響是這天的午餐,那是來到南京後的第一頓正餐。等到一切安頓好,已經是下午2點了,可筆者的午餐還未有頭緒。時間緊迫,效率高於一切,手冊裡的《南京美食》、《秦淮八絕》只好暫且忽略,隨便到樓下的漢堡皇點個餐算了——“這只是突發狀況下的應急措施,之後無論如何也不再碰洋快餐!”一邊吃着漢堡時,筆者一邊心想。接下去,筆者一直努力信守承諾,並總算嚐遍了南京最有名的鴨血粉絲湯、雞鳴湯包、赤豆元宵和鴨油酥餅,不過最讓人念念不忘的,獨有色澤金黃、香氣四溢、外皮酥脆、肉餡鮮嫩、湯汁濃醇的李記牛肉鍋貼。
我後來還是破誡了一回,在1912街區光顧了必勝客(如果那也算“快”餐的話),那也實屬無奈之舉。“1912”指的無疑是1912年,即民國元年,所以這個街區明顯是以“民國”為賣點。街區地處總統府景區外圍,原是清朝兩江總督署的“西箭道”,民國初期則重修成軍政人員的宿舍和辦公區,那一時期的建築許多都得以保留至今,使之成了南京拍攝外景、文藝照片的熱點。現在,這個街區被活化成旅遊文化區,一幢幢民國風格的百年老宅,搖身一變,成了一間間環球風味的高檔餐廳和小資酒吧,對比以往去過的地方,感覺最像蘇州的李公堤——當然,李公堤較之僻靜一些,前衛的建築風格也與這裡截然不同。環境還不錯,食肆也不少,只是對於窮遊單身狗而言,除了洋快餐恐怕別無選擇了。
第二個影響,則是參觀景點的時間變得緊拙了。還好第一天的行程尚不算緊湊,一個下午遊瞻園、中華門兩處,時間應算充裕 。而與中華門一河之隔的大報恩寺遺址,則因為門票預算、興趣等原因,早在出發前已被排除在行程之外。
瞻園是南京最著名的蘇式園林,有“金陵第一園”之稱,原是明太祖朱元璋賞賜給開國功臣徐達的府邸,地點毗鄰現今的夫子廟商業圈。看着園內的假山堆壘、亭台樓閣,不禁勾起兩年前在蘇州園林“蹭導遊”的回憶。於是,這次在瞻園——以至南京的許多景點——筆者均重施故技,卻屢有怪遇。嘗試跟住旅行團的導遊,參觀了300歲的古老紫藤,見識了假山上一涼一暖兩座亭子、以及運用在它們上面的“古代空調”系統,欣賞了讓徐達和乾隆皇帝都愛不惜手的“富甲天下一筆虎”拓碑,以為遇上了靠譜導遊,結果下一秒就被拉到推銷紀念品的小房子裡...瞻園本身也有導賞員,一律是身穿古典服飾、配帶着講解機的年青女子,然而可能因為導賞服務是有償的,為免類似筆者這樣的遊客“佔便宜”,她們把本已嬌柔的聲線壓得更低,只有付錢的主方能透過耳機聽到解說——這一點,揚州的景點比南京“大方”多了。
要說旅途上遇到過哪位“良心”導遊,恐怕只有總統府裡的那位稱得上。他對南京的手信特產作了如下概括:“外地人過來南京旅遊,買的特產、紀念品無非是三樣:一是雨花茶,不過第一口喝下去味道比較X(忘了是甚麼),外地人一般不習慣,喜歡喝茶的人都寧可選西湖龍井、選碧螺春;第二樣是雨花石,不過大家從夫子廟買到的,10元、20元一袋的,那都是假的,真的雨花石起碼幾百元一塊,有興趣的可以到這邊的雨花石工藝館看看;還有一樣是鹽水鴨,貴一點的要到那些專門店裡去買,要想便宜點在超市裡買也可以了,味道其實沒差多少,也跟全國各地超市買到的差不多。”聽君一席話,我覺得在南京沒買手信真是明智之舉😂。
回來瞻國。這座蘇式園林有一點是獨一無二的,那就是位於園內的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在南京作為太平天國“天京”的11年裡,瞻園曾先後作為東王楊秀清王府花園、丞相官邸、幼西王府,所以把全國唯一的太平天國主題博物館置身於此可謂無可厚非。展覽館面積不算大,卻聲稱珍藏了太平天國時期相關文物一千多件,除“鎮館之寶”天王洪秀全、幼天王洪天貴福的皇袍、玉璽,尚有各式兵器、銅炮、詔文、古籍、出土文物等等,按時間順序、天國發展的幾個階段佈置,結合各種圖文資料,將清朝末年這場規模龐大、影響深遠、承前啟後的農民起義全面地呈現人前。
順道一提,瞻園的門票政策與全國大部分地方都不一樣,“夜場”門票反而比“日場”貴一半。受夫子廟商業圈的輻射,這裡的人氣晚上比白天更旺,只好通過調節票價對入園人流加以控制。然而付出更高的價錢,換來的不僅是更擁擠的環境、更差的採光,就連參觀的範圍也有所縮小——在筆者眼中最有特色的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下午17時便將閉館!所以,先逛瞻園、再到中華門的編排,筆者始終認為是正確的。只是,一個小小的疏忽,差點就讓自己得不償失。
我來到中華門北售票處時,時間已經是下午17:07,早上住宿問題的耽誤是一大因素,人生路不熟也是因素之一,尤其彼時正值大規模的道路施工,一路上圍封着的黃色“膠馬”致使筆者繞了不少冤枉路。不過最大的問題還在於自身:筆者的意識中從來只知道中華門開放時間至晚上21時,卻從未注意到網購門票須於下午17時前兌換!現在旅行網站的工作人員已經下班了,處境可謂進退失據。萬幸出門遇貴人,在最徬徨之際竟遇上了全中國最好的景區售票員,我還沒來得及反應,她便主動熱心地找旅行網站的人去了。那人下班時間被叫回來固然心有不爽,有怨言、態度差也可以理解,重點是筆者有驚無險、又過一關。
中華門古稱“聚寶門”,及至民國時期才改為今名,城樓上的“中華門”三字更乃“蔣委員長”親題。和瞻園一樣,中華門也是朱元璋時期的文物。它是南京明代城牆的正南門,也是13座城門裡規模僅次於通濟門的一座,更是現存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堡壘甕城——所謂甕城就是在城門內或外再修建一座或幾座護門小城,小城內外並設有藏兵洞、千斤閘、箭樓等等,從而可在敵軍攻城時,將之圍困在小城內並剿滅之,如同“甕中捉鱉”一樣。
現在,中華門的城防意義早已不復存在,木質結構的城樓已毁於侵華日軍的炮火之下,曾經的千斤閘更已在大躍進時期被冶諸一爐。今人至此,則尚能領略古代攻守城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瞭解南京明代城牆的概況與意義,細看每一塊烙上歷史印記的磚,並可以參觀一座座由藏兵洞改建而成的展覽廳和紀念品商店;要是饒有興致的話,更可沿空無一人的古城牆,從一座城門走到下一座城門。中華門的建築本身固然也是雄偉壯觀,不過假如筆者要把第二天在街上偶遇的漢中門的照片拿來冒充中華門,大概也能混水摸魚......
筆者把城樓上上下下了幾次,在中華門一直守候到日薄西山,卻因為天氣欠佳,始終沒守望到震撼的夕陽。中華門之行只好就此作結。
中華門以東還有一處值得一逛的地方,名字很淺白,就叫做“老門東歷史街區”——“老門”大概就是中華門吧,“東”則指明方位。從城樓下來,穿過一片富有江南水鄉韻味的無人之境,便可以到達熱鬧的老門東了。那片無人之境是某大地產商的圈地,一幢幢粉牆黛瓦的樓房已悉數落成,也許不久後便將成為“歷史街區”的延伸。
老門東步行街的環境很舒適,熱鬧卻不擁擠,建築風格整齊劃一,就連轉角處的星巴克咖啡店也是“入鄉隨俗”的古典中國風。主街上是各式旅遊商店,特色的糕點店、特產店、“雲錦”商店、創意店、當然還少不了更大量的義烏小商店。不過說實話,類似的商業街,僅杭州一處都已經去過n條了,所以此行最想尋覓的,還是南京的地道美食。主街上絲毫看不到美食的身影,原來都深藏於街區內的一條巷子裡,司記豆腐腦、朱記小鄭酥餅、雞鳴湯包、蔣有記牛肉鍋貼...幾道攻略推薦的美食在那裡一列排開,吸引了眾多“吃貨”慕名排隊。
南京有一點很不錯,即使到了晚上,節目依然多姿多彩,所以像我們這些匆匆一過的遊客,行程可以排得很充實。說的還不是諸如唱K、泡吧、或者更不可描述的娛樂節目,即使正兒八經的付費景點,許多也開放到晚上八、九點(瞻園更是開到11點);如果只想靜靜地散個步,玄武湖、長江邊景色都不錯;想要湊個熱鬧,也有許多夜市、步行街可供“趁墟”。除了以上的老門東,接下去的兩晚,筆者又走訪了夫子廟和獅子橋兩條商業街——感覺卻是一蟹不如一蟹。
夫子廟大概是南京人氣和名氣最盛的景點了(也是“全國坑爹景點”排行榜上的常客),名字聽起來很儒風,可現在的遊客大都不是為參拜孔子而來,而只是為了逛街和品嚐美食。筆者在美食方面倒是顆粒無收(這裡的食店大都比較不濟,菜色都是千篇一律的那些“南京招牌菜”,就連經營模式也都一模一樣,就像大學食堂那樣,先辦卡、再點菜、吃完再退卡),也沒發現有意思的創意店,環境、格調都覺得不如老門東。反倒在文化方面有兩樣收穫:其一是記住了“昔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句出自劉禹錫的唐詩《烏衣巷》,也搞懂了“王謝”原來指王導、謝安兩戶宰相人家。烏衣巷是秦淮河南岸一條巷子,東晉時曾是高門士族的聚居地;現在不僅他們家的燕子,就連王謝兩家的大宅也被圈了起來,變成紀念館供尋常百姓參觀。其二則是讓人大開眼界的科舉博物館。
經過白天的鐘山大暴走,雙腿本已疲憊不堪,因此來到夫子廟時,本來打算先探尋一下“秦淮八絕”之一的蓮湖糕團店,歇歇腳,補充點糖份。詎料才過了景區牌坊沒幾步,就看到了街道兩旁的江南貢院和科舉博物館。江南貢院是第二個經網上訂票的景點,資料顯示開放到晚上9時,不過為免重蹈中華門的覆轍,既來之,索性先把門票兌換了。這次總算順利了,我在貢院門前的售票處換好票,先是過來對面的科舉博物館,漫無目的地隨便拍些照,卻在檢票員的熱情接待下,糊裡糊塗地進了博物館——至此我才知道,自己買的門票原來兩邊通用。網上那些說門票不值、坑爹的,估計也和筆者一樣,只去了售票處旁邊那座“江南貢院”吧?
所謂“貢院”是古代舉辦科舉鄉試的場所,江南貢院則是古代中國最大的科舉考場,可是現在卻被弄得太俗氣了。幾間木建築顯然是現代的仿造品,裡面全是販賣義烏小商品的,門面那嶄新鐙亮、土氣十足的“狀元”牌匾倒是引得遊客輪流拍照;科舉主題的展覽則佈置在臨河的狹窄長廊裡,規模很小,展品寥寥無幾,只能算是科舉博物館的冰山一角。除了能欣賞到秦淮河風光外,這裡幾乎沒有可跟科舉博物館比肩之處。
至於對面的科舉博物館,為了保留明遠樓的景觀,整座博物館都被“埋”進地下,地面以上則只見到一座大水池,以及左右兩側大字寫着“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白牆。待參觀完博物館的室內部份後,我們將置身於這些白牆之中,那裡原來就是歷代莘莘學子“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戰場”,即他們參加考試、閱卷答題的號舍,每位參加“秋闈”鄉試的生員都要在這樣的號舍裡過上九天七夜。現在,那一間間半開放的小隔間則被物盡其用地改造成展覽空間,每間貼出一張小紙版,用來介紹科舉考試中種種鮮為人知的趣聞逸事。
雖然外觀上很難看出它的宏大規模,但從乘搭扶手電梯通往展覽入口沿途的精緻裝飾,那幅用無數卷竹簡堆疊而成的裝飾牆,以及另一幅以《論語》文字砌成的“趕科場”圖案的巨牆,便知內裡別有洞天。博物館足有四層的規模,琳瑯滿目的館藏包括各式考生用具(紙筆墨硯、飯碗飯籃乃至燈油火爉皆有)、批閱用具、官府文牘、考卷教案、御匾錦旗等等,並配合圖文、多媒體和場景模擬展示,把高中課本裡關於鄉試、會試、殿試等內容,全面、系統並饒有趣味地呈現在參觀者眼前。介紹了起源於隋朝的科舉,如何在一千多年裡逐漸完善成公平合理、唯才是任的選拔人才制度,為歷代朝廷進貢了一代又一代的賢才能士(所以稱科舉考場為“貢”院),成為對周圍國家、乃至西方的考試制度都有着深遠影響的“中國第五大發明”,又如何在歷史洪流中漸漸淪為迂腐落伍、不合時宜的陋規,最終走向湮亡。
夫子廟姑且有科舉博物館這種值得駐足的景點,至於第三天去的獅子橋,那就更讓人失望了。從玄武湖出來,原本以為玄武門正對着的湖南路就是所謂的“獅子橋美食街”,我便從古門進城,不知疲倦地往那個方向一路走去。結果,沿着車水馬龍、開挖施工、塵土飛揚的大馬路走了足足20分鐘,才總算來到目的地——短短的一條步行街,建築和店舖都平平無奇,更沒發現所謂的“美食”。“必食”的馳名餐館只有南京大排檔和雞鳴湯包兩間,前者顯然不適合單獨用餐,後者則在老門東已經吃過了。結果這一站又是失望而回,幸好在某全國連鎖零食店裡意外發現了尋覓已久的蛋白素肉,算是沒有枉費“腳骨力”。
住宿的鬧劇還沒有結束。獨處一室容易使人胡思亂想,我回到旅舍,仰臥着,看着那鬆脫了一角的牆紙,心想我可不是為了受罪而來的。過於繁忙的電梯、壓抑的私人空間、蹲坑式廁所和狹小的公共淋浴間......這裡的一切都不盡如人意。於是我下定主意,明天就要離開這個鬼地方,費盡今天的最後一分精力,預訂了一間正規的國際青年旅舍。過不了一分鐘,手機便收到確認短信。
我從沒有把退房(退回房費)視為障礙,因為儘管這邊的硬件設施未如理想,熱心的店員們卻始終待我如上賓,我以為只要有個自圓其說的藉詞,那幾個初創青年大概不會得失客人——上次在西安,青年旅舍都是“無理由退房”的。於是,第二天一早,我趁早便收拾好行李、脫掉了被套、寫好了路線。編的藉口還不錯:說是杭州的老同學們臨時邀我相聚,交通住宿都幫我安排好了,盛情難卻,今晚便要起程。
店員看見我推着旅行箱出來,吃了一驚。我把準備好的說辭“和盤托出”,詎料對方的立場卻斬釘截鐵:不能退款。他跟我促膝長談了半小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軟硬兼施,說是取消訂單會讓他們的信譽受損,影響日後通過旅遊網站作銷售,又舉了之前的不愉快經歷做案例——雖然筆者自始至終都並不信服。他勸我再三考慮,與杭州的同學溝通一下,嘗試退掉杭州的車票酒店,但無論如何,這邊已付的房費都不能退回。最終談判以我的完敗告終:200元算是買一次教訓——這又是“賭博式旅行”的一筆代價。然而我已鐵心要走,走向那片嚮往的自由之境。
我沒有帶上行李,只帶着矛盾的心情——既有虧損金錢的鬱悶,又有對前程的期待——坐了幾站車、走街串巷,終於找到那面親切熟悉的YHA標誌,然而這裡的一切卻讓人震驚不已:旅舍的飛檐翹角與照片所見無異,店內卻一片漆黑,門外堆着一堆沙和工具,分明是在裝修;店門趟開着,我往裡面走了幾步,只見裡面空無一人、一片狼藉;我又繞着屋子走了一圈,妄圖找到他們的“後門”,結果當然無功而還;最後我試圖撥打店家的電話,發現他們連電話號碼都取消了,“搬家”的希望至此徹底幻滅——是天意,讓我又一次回去“麗晶大賓館”。想到200元失而復得,心情竟也好了起來。幸虧我沒有帶上行李。
這天省下的錢還不只這200元,鐘山風景區的門票還有意外驚喜。
大學臨近畢業時,一位師兄推薦我有空可以去南京遊覽:“光是中山陵就夠玩一整天了。”當時筆者就奇怪,中山陵無疑是南京最具象徵性的地標,可畢竟也只是一座陵園,何足以“玩一整天”?其實他所指的,除了居中的中山陵外,應該尚包括東面的“千年古剎”靈谷寺、西面的“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南面的美齡宮、以及中山陵下的音樂台等,這四個景點,現在被合稱為“鐘山風景名勝區”,遊客可用優惠價購買它們的“四景點聯票”。
根據旅遊網站上的資料,聯票的現場正價是145元,網商們卻大打折扣,賣80多、90多的比比皆是,可惜全都要身份證。買不到這張優惠票,最讓筆者耿耿於懷。正價聯票無疑是不划算的,所以筆者決定縮減行程,只去明孝陵和靈谷寺兩處收費景點(中山陵是免費的),兩景點共計105元,尚可接受。結果,筆者剛從苜蓿園地鐵站出來,就注意到了觀光巴士車身的大字廣告:“親!選擇套票,選擇實惠,優惠價100元!”比旅行筆記上的“Lite計劃”還節省5元啊!筆者於是毫不猶豫,從智能售票機上買了聯票。
售票機上還能買到觀光巴士的車票,可是,一見到那木板鋪成的“紫金山步道”,雙腿便莫名興奮,由此踏上了“鐘山大暴走”之路,全然忘記了要為揚州馬拉松保存體力。
第一段的木棧道僅100多米就到頭了,翻過小坡、穿越馬路,眼前便是明孝陵景區的其中一個入口。由此路進去還只在梅花山,離陵宮還比較遠。我沒有像其他遊客一樣直奔陵宮,而是一路走在人少的岔路上,先慢慢欣賞那片湖光山色、草木繁茂、百花競放的梅花山(可惜賞梅季節已過,錯過了“天下第一梅山”最驚豔的一面),也參觀了“中國梅花藝術中心”和“東吳大帝孫權紀念館”兩座小巧精緻的主題展館。孫權是第一位定都於此“虎踞龍盤”之地的古代帝王,他駕崩後,陵寢就置於梅花山上,相傳在朱元璋修建孝陵時,孫權墓曾有遭“拆遷”之虞,但朱元璋念在孫仲謀“也是好漢一條”,就決定把它留下來“給自己守門”。
沒錯,明孝陵就是朱元璋為自己和皇后馬氏而建的陵墓(而非明孝宗之陵!),之所以命名“孝陵”,是因為馬氏皇后諡號“孝慈高皇后”。說起明代皇家陵寢,諸位印象較深的大概是北京的明十三陵吧?其實十三陵(以至後來的清代皇陵)的規制、建築佈局等,均多沿襲自孝陵,而且規模均比不上孝陵——當然了,哪個不肖子孫敢妄自與開國太祖攀比?
孝陵建築分為“神道”和“陵宮”兩部分。神道始於紫金山麓的下馬坊,古代官員前來謁陵,必須由此下馬步行。現在下馬坊旁就修建了地鐵站,諸位若是饒有興致,也可以遵循先賢禮制,從這裡開始徒步參觀,完完整整地感受皇陵氣派;下一個主要建築是大金門和四方城(神功聖德碑亭),離下馬坊已比較遠了,從這裡開始,將進入今天明孝陵景區的範圍;筆者的遊覽始於神道石刻,這也是孝陵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在全長615米的石像路兩側,12對石獸已經守望了超過600年了,當中首次包括象徵西域的駱駝,以昭顯大明疆域遼闊、威震四方。每一件石刻皆深厚古樸,線條圓渾流暢,堪稱明初雕刻藝術的代表作,一列排開更顯氣勢恢宏,尤其在金秋,銀杏、楓香落葉如雨、鋪滿一地,更倍添歷史滄桑感;石獸之後尚有望柱一對、文臣武將各二對,之後向北穿越欞星門、渡過金水橋,陵宮的朱牆便映入眼簾。
陵宮由周長2.25公里的紅牆圍繞,中軸線上尚有三道大門:從正大門“文武方門”內進,兩邊先是東西井亭、御廚、具服殿(更衣殿)等的後勤設施;第二道門是享殿門,在清代被改建成“碑殿”,碑殿中央是康熙御題的“治隆唐宋”碑,左右兩側還有乾隆皇帝的詩碑——明清雖是冤家,但大清皇帝對明太祖卻是敬重有嘉,例如康熙六次南巡,五次親身前來拜祭孝陵,並大行三跪九叩之禮。其用意?顯然是為了攏絡漢人;碑亭之後是孝陵的主要建築“享殿”,原是供奉朱元璋及其皇后神位、及舉行祭祀儀式的場所,可惜,原來那座體量龐大的享殿已毁於太平天國的戰火,僅存一座據說是清同治年間復建的小殿,套在霸氣的三層漢白玉須彌座台基上,顯得格格不入。
文武百官謁陵時,均只可到達享殿,僅皇室成員方可進入第三道門“內紅門”。內紅門裡,升仙橋彼端便是“仙界”,那裡座落着另一座龐然大物——方城和明樓。方城是巨型條石砌築的堡壘式建築,其上那座金瓦朱牆的典型皇家建築便是明樓,其實兩者的牆體、結構是融為一體的,遊人可以沿方城的圓拱形隧道直登明樓(裡面現在甚麼都沒有,巨大的殿堂裡只放了幾幅易拉架,介紹明代各皇家陵寢);而明樓現今的重檐歇山頂,則是2008年大修時才重新蓋上去的,以防止雨水滲透、侵蝕下方的磚石結構。方城背倚着一座圓型小山丘,名曰“寶頂”,這就是孝陵建築的末端,亦是朱元璋的長眠之處。從下馬坊到寶頂,整座孝陵縱深接近3公里。
孝陵以東還有一座“明東陵遺址”,那是朱元璋嫡長子、懿文太子朱標的陵墓,這邊的遊客比孝陵疏落不少,因為實在是沒甚麼好看的:建築物皆已夷為平地,剩下一個個圓形柱基規則分佈在須彌座上,磚縫間生長着茂盛的野草。孝陵重修前的殘貌,從這裡大概可見一斑。
由東陵往紫霞湖的路上還坐落着一座“顏真卿碑林”,這裡更是空無一人了,筆者也是一時迷失方向,才誤打誤撞地來到。正如同來參觀的老先生所說,裡面“全是寶”。書法作品恕本人不懂欣賞,所以數年前去西安碑林,進館前只幻想那會像少林寺塔林一樣,拍照起來蔚為壯觀,結果卻有點失望而回;這次的顏真卿碑林,總算與想像裡的碑林相似了,不過當親臨其境時,怎感覺畫風有點不對?
我是誤以為“紫霞湖車站”可以乘車到中山陵,才去了紫霞湖。然而車站既不在紫霞湖,也沒有公交車可乘,有的只是10元/次的景區觀光車。算了,繼續走木棧道吧!這一段的木棧道還不錯,長短適中,小隱於山林,能讓人感受到遠足之樂。大約20分鐘後,我們將到達棧道盡頭的中山陵。
果然中山陵才是筆者唯一認可的南京地標,所以看到“青天白日”色調的牌坊與樓台突然呈現眼前,氣勢如此懾人,身體竟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抵埗南京整整一天,卻至今才第一次產生了“我來到南京”的激動。
中山陵出自民國“建築五宗師”之一的呂彦直之手,可惜呂氏英年早逝,未及看一眼他平生的杰作,年僅34歲便因肝癌病逝了。中山陵平面佈局呈“警世鐘”形,與孫中山“喚起民眾”的政治遺囑相契合。沿着象徵當時3.92億同胞(更常見的說法是“四萬萬同胞”)的392級台階拾級而上,首先通過“博愛”牌坊,此時回頭一看,可見其中一根石柱有明顯的接駁痕跡,據說是因為石匠一時疏忽,取料時竟截短了約一米,為此項宏偉建築添了一筆永不磨滅的瑕疵;博愛坊後是長長的墓道,兩側沒有石獸望柱,而是葱葱郁郁的樹林草甸,其中接近盡頭處的六棵千頭松尤其引人注目,那是孫中山的日本友人所贈,所以才在日佔時期得以倖免於難。
墓道盡頭處是中山陵的正門——陵門,門上刻有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四個鎏金大字。陵門相當於明孝陵的“文武方門”,其兩側的東西配殿,這裡則變成了衛士室;陵門之後同樣是一座碑亭,內有時任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書寫的三行碑文,筆者此行不逢其時,碑亭正巧在修繕,只能與此碑緣慳一面。碑亭之後是290級的八段台階,各級台階可供放置各界的禮物、紀念品,其中,第六階上由上海特別市政府餽贈的“奉安大典”銅鼎沒有千頭松的運氣,鼎身上至今仍殘留着當年的兩個彈孔;上一階的一對石獅子同樣是傷㾗纍纍,真的就如兒歌所唱,“一隻沒有尾巴,一隻沒有胳膊”,此外,牙齒、鬃毛、圓球、幼獅等均有損壞或丟失,雖然近年進行過修復,獅身上仍明顯可見斑駁的色差。現在,這些台階還是商販“擺檔”、拍攝即影即有照的地盤。
位於台階之巔的,便是巍峨雄壯的祭堂,三對大門分別象徵“民族”、“民權”、“民生”。現在,遊客可以從祭堂東側排隊進內繞一圈,在巨型“青天白日”穹頂之下,瞻仰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端莊坐像。
以上這些故事傳說,大部分是從導遊們口中道聽途說得來的,也是這些導遊們自己說,在莊嚴肅穆的中山陵園,擴音器是不允許使用的——然而他們大都繼續肆無忌憚地用着;同樣不守規矩的,則還有祭堂裡面謁陵的遊客們,大家都旁若無人地對着國父的大理石坐像拍照。或許無禮失敬的人太多了吧,祭堂後方的墓室,自數年前開始便重門深鎖,不再讓喧囂的遊客打擾國父的安寧了。
所以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筆者從中山陵下來時,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了,再去路途遙遠的靈谷寺似乎並不明智,便臨時決定“捨遠求近”,改去更順路的音樂台和美齡宮。行程可以隨機應變、靈活調整,這是省錢以外,聯票的另一個好處。那位師兄其實說得不準確,這四、五個景點,應該說“一整天都不夠用”,所以連門票都是兩天有效的——要是當初買張觀光車票,路途或許會輕鬆一些、時間興許勉強夠用吧?
音樂台自始至終不在筆者的計劃之內,所以事前對它是一無所知。要不是恰巧路過,才不打算前往參觀。進來後才知道,原來這也是座民國建築,落成於1933年,屬中山陵的配套建築,主要用作舉行紀念儀式時的場地。所謂“建築”其實也很簡單,看台就是一片半圓形的綠草甸,順着山勢、緩緩拾級而上,有些草甸加裝了一排排木質弧形長椅,無數白鴿棲息其中;半圓的中心是混凝土結構的舞台,背面倚着一幅雕刻着精美花紋的照壁;舞台與看台之間,以一座月牙形的小池塘分隔開。專程前來未必值得,不過參觀完中山陵,倒可以在此歇歇腳、逗鴿餵鴿,或是欣賞一下那排延綿150米的紫藤花。
可是現在禽流感肆虐,鴿子還是少逗為妙。事不宜遲,趕快起程去下一站美齡宮。
美齡宮即宋美齡別墅,正式名稱為“國民政府主席官邸”。宋美齡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何許人吧?她是“國母”宋慶齡胞妹,又是蔣介石之妻、中華民國的“第一夫人”,其本身也是一位胸懷雄才大略、巾幗不讓鬚眉的女中豪杰,歷史書裡篇幅較大的,是她勇闖虎穴、參與斡旋“西安事變”,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事蹟。而來到美齡宮,諸位則可以進一步瞭解這位傳奇女性,其歷史事蹟、以至私事軼聞云云。
美齡宮是蔣公送給妻子宋美齡的禮物——每逢梧桐葉染黃的季節,從高空鳥瞰,鐘山便如同戴上了一串珍珠項鍊,而美齡宮則恰似一顆璀璨的綠寶石,鑲嵌在項鍊的吊墜上。1930年蔣介石按宋美齡的意願,提案在中山陵旁的小紅山上興建官邸,歷經兩年竣工落成,但直至抗戰結束後,蔣氏夫婦才常居於此。別墅建築富麗堂皇、精雕細琢,風格中西合壁,被時任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譽為“遠東第一別墅”。
現在,地庫層部分走廊被闢作畫展場地,展出多幅宋美齡畫作,以及她在學畫、作畫方面的趣聞軼事——中晚年開始學畫的宋美齡,在國畫方面同樣展現出不凡造詣,雖然蔣公自始至終不這麼認為,認為人們的讚譽只為了奉承他😆。其他的廳室,由簡樸無華的仆役卧室、盥洗間、中西廚房,到奢華氣派的大宴會廳、主臥室,到莊嚴聖潔的基督凱歌堂,到至尊無上的頂層私人餐室,都被恢復成當年的陳設模樣;而機要秘書室裡滔滔不絕的電話對答聲、侍衛室牆上懸掛的武器軍服,則為這座大宅平添戰時的緊張氣氛。諸位可以由外至內、巨細無遺地欣賞這座“民國建築的完美作品”。筆者甚至以為,作為旅遊景點,美齡宮的趣味性更勝同樣以場景展示、文物陳列為主的南京總統府。
筆者絕無貶低總統府之意,論歷史內涵,總統府無疑遠比美齡宮豐富。那裡自清朝以來已是地方、全國的政治權力中心,先後做過清代兩江總督署、太平天國天王府、中華民國總統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政府。遊客可以順着歷史的脈絡,先看林則徐、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人工作過的兩江總督衙門,從展館裡的官袍、烏紗帽和圖文資料,瞭解兩江總督這個權傾半壁、掌管富庶的江西江南兩省、政治地位僅次於直隸總督的官位;繼而畫風一轉,又到了洪秀全金碧輝煌的天朝宮殿——當然,龍椅和裝飾都是複製品,真實的天王府早已被曾國藩一把火燒掉;接着封建王朝轟然而倒,共和國時代來臨,孫中山先生在此宣誓履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在他短短91天的任期內,其辦公室就設在西花園“煦園”裡那幢文藝復興風格的“西花廳”,其不遠處的兩層中式磚木建築,則是孫中山與其家人當時的起居室,樸實的佈置,與瑰麗的煦園形成巨大反差。
後來以袁世凱為首的軍閥竊取革命果實,民國又陷入割據內亂的黑暗年代,直到1928年,蔣中正的南京國民政府成功統一全國,這裡才重新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然而好景不長,僅十年後,南京城又被侵華日軍佔領,國民政府西遷至陪都重慶;直至抗戰結束,還都南京並行憲後,蔣公始以中華民國總統(而非國民政府主席)的身份入主此地,大門上的標牌才從“國民政府”四字,換成今天人們熟悉的“總統府”。不過彼時,“鐘山風雨起蒼黃”,國共內戰又如火如荼地打響......
現在,蔣公曾經的會客室、辦公樓、行政院、後花園、以至馬廊、防空洞等,均被悉心佈置成當年的原貌,供廣大遊客參觀。只是,就算是天王老子工作的地方,就算裝飾得再奢侈豪華,畢竟也只是冷冰冰的辦公室,與溫馨的美齡宮相比,終究少了親切感。更何況,一支支旅行團在窄窄的子超樓裡左穿右插、絡繹不絕,把老蔣的辦公室重重包圍,氣勢更甚於當年的百萬雄師過大江,看到此情此景,諸位還能靜心賞景拍照嗎?
不論如何,總統府應該算是南京此行中,最後一個成體統的景點了。接下來的雞鳴寺,又是一座掛“古寺”之名的現代建築——南朝的寶塔雄殿早已無存,明清建築亦已在那十年間毁於一炬,現場所見的,基本是“80後”、“90後”(南京的另一座“假古董”則是號稱“江南四大名樓”之一、2001年才建成的閱江樓,難怪上學時還只有“江南三大名樓”之說);至於玄武湖,環境是不錯,湖堤上綠樹成蔭、薔薇綻放、紫藤低垂,然而對於在杭州生活過的人,還有吸引力嗎?
就這樣,南京大冒險總算在有驚無險中結束。4月21日,早上八時,旅舍的大廳還是一片寂靜,我就此不辭而別,沒有在門外的留言牆上留下一字一句。我乘着28路公交,透過玄武湖的粼粼波光,最後一次凝望這片六朝金粉地。它如此美麗、如此厚重、如此繁華,就像一本裝訂精美的歷史書,引人入勝卻又艱澀難解,以至匆匆讀完了序章,就只好闔上書扉、束之高閣,留下了太多的未知與誤解。多年以後,短短三天的南京之行,將化作又一段難忘卻又不堪回首的經歷。
我在門外換上拖鞋,推門而入,那不是我想像中的“青年旅舍”。以往住過的青旅客棧,不論格調高低,就算不是整幢的建築,至少也會有獨立的大堂、通道和出入口。而這間“麗晶大賓館”,卻居然只是一個小單位,留了一間客廳作為“公共空間”,間隔了幾個房間,再往狹小的房間塞滿幾張床,這樣就敢開門接客了。說是“青年旅舍”簡直是抬舉,或許稱之為“民工合租房”比較匹配吧?
那也不是我想像中的“大床間”。筆者自問對“大床間”的要求已經很低了,有私人空間、有獨衛、有空調、有源源不斷的飲用水(如電熱水壼),這樣就滿足了。然而這裡的“大床間”卻是真正意義上的“家徒四壁”,一張1.5米床已經佔了房間的2/3,加上一張書桌、一個矮櫃、幾盞燈,這就是房間的全部。電熱水壼只有廚房有一隻,是公用的,衛生間和淋浴房也是公共的,各被間成小小的兩間,衛生間裡是筆者最討厭的蹲坑,這種既不雅觀、又不衛生、更不舒適的過時產品,中國甚麼時候才能淘汰掉?空調倒是有,遙控卻是筆者堅持下才要到——那可是無窗的密室啊!
雖然有着諸多不滿,但我已經耗費了太多精力、耽誤了太多時間,也剛從無家可歸的窘境中掙脫,驚魂未定,不想再折騰了。所以既來之,則安之吧!不過據筆者所觀察,南京像這樣的“青年旅舍”不在少數,光是同一幢大廈就有好幾家,讀者若有計劃前行,可就得提防了。
住宿的問題對行程和心情無疑影響很大。第一個影響是這天的午餐,那是來到南京後的第一頓正餐。等到一切安頓好,已經是下午2點了,可筆者的午餐還未有頭緒。時間緊迫,效率高於一切,手冊裡的《南京美食》、《秦淮八絕》只好暫且忽略,隨便到樓下的漢堡皇點個餐算了——“這只是突發狀況下的應急措施,之後無論如何也不再碰洋快餐!”一邊吃着漢堡時,筆者一邊心想。接下去,筆者一直努力信守承諾,並總算嚐遍了南京最有名的鴨血粉絲湯、雞鳴湯包、赤豆元宵和鴨油酥餅,不過最讓人念念不忘的,獨有色澤金黃、香氣四溢、外皮酥脆、肉餡鮮嫩、湯汁濃醇的李記牛肉鍋貼。
李記牛肉鍋貼 |
我後來還是破誡了一回,在1912街區光顧了必勝客(如果那也算“快”餐的話),那也實屬無奈之舉。“1912”指的無疑是1912年,即民國元年,所以這個街區明顯是以“民國”為賣點。街區地處總統府景區外圍,原是清朝兩江總督署的“西箭道”,民國初期則重修成軍政人員的宿舍和辦公區,那一時期的建築許多都得以保留至今,使之成了南京拍攝外景、文藝照片的熱點。現在,這個街區被活化成旅遊文化區,一幢幢民國風格的百年老宅,搖身一變,成了一間間環球風味的高檔餐廳和小資酒吧,對比以往去過的地方,感覺最像蘇州的李公堤——當然,李公堤較之僻靜一些,前衛的建築風格也與這裡截然不同。環境還不錯,食肆也不少,只是對於窮遊單身狗而言,除了洋快餐恐怕別無選擇了。
第二個影響,則是參觀景點的時間變得緊拙了。還好第一天的行程尚不算緊湊,一個下午遊瞻園、中華門兩處,時間應算充裕 。而與中華門一河之隔的大報恩寺遺址,則因為門票預算、興趣等原因,早在出發前已被排除在行程之外。
瞻園是南京最著名的蘇式園林,有“金陵第一園”之稱,原是明太祖朱元璋賞賜給開國功臣徐達的府邸,地點毗鄰現今的夫子廟商業圈。看着園內的假山堆壘、亭台樓閣,不禁勾起兩年前在蘇州園林“蹭導遊”的回憶。於是,這次在瞻園——以至南京的許多景點——筆者均重施故技,卻屢有怪遇。嘗試跟住旅行團的導遊,參觀了300歲的古老紫藤,見識了假山上一涼一暖兩座亭子、以及運用在它們上面的“古代空調”系統,欣賞了讓徐達和乾隆皇帝都愛不惜手的“富甲天下一筆虎”拓碑,以為遇上了靠譜導遊,結果下一秒就被拉到推銷紀念品的小房子裡...瞻園本身也有導賞員,一律是身穿古典服飾、配帶着講解機的年青女子,然而可能因為導賞服務是有償的,為免類似筆者這樣的遊客“佔便宜”,她們把本已嬌柔的聲線壓得更低,只有付錢的主方能透過耳機聽到解說——這一點,揚州的景點比南京“大方”多了。
瞻園 |
瞻園 |
要說旅途上遇到過哪位“良心”導遊,恐怕只有總統府裡的那位稱得上。他對南京的手信特產作了如下概括:“外地人過來南京旅遊,買的特產、紀念品無非是三樣:一是雨花茶,不過第一口喝下去味道比較X(忘了是甚麼),外地人一般不習慣,喜歡喝茶的人都寧可選西湖龍井、選碧螺春;第二樣是雨花石,不過大家從夫子廟買到的,10元、20元一袋的,那都是假的,真的雨花石起碼幾百元一塊,有興趣的可以到這邊的雨花石工藝館看看;還有一樣是鹽水鴨,貴一點的要到那些專門店裡去買,要想便宜點在超市裡買也可以了,味道其實沒差多少,也跟全國各地超市買到的差不多。”聽君一席話,我覺得在南京沒買手信真是明智之舉😂。
回來瞻國。這座蘇式園林有一點是獨一無二的,那就是位於園內的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在南京作為太平天國“天京”的11年裡,瞻園曾先後作為東王楊秀清王府花園、丞相官邸、幼西王府,所以把全國唯一的太平天國主題博物館置身於此可謂無可厚非。展覽館面積不算大,卻聲稱珍藏了太平天國時期相關文物一千多件,除“鎮館之寶”天王洪秀全、幼天王洪天貴福的皇袍、玉璽,尚有各式兵器、銅炮、詔文、古籍、出土文物等等,按時間順序、天國發展的幾個階段佈置,結合各種圖文資料,將清朝末年這場規模龐大、影響深遠、承前啟後的農民起義全面地呈現人前。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的館藏 |
順道一提,瞻園的門票政策與全國大部分地方都不一樣,“夜場”門票反而比“日場”貴一半。受夫子廟商業圈的輻射,這裡的人氣晚上比白天更旺,只好通過調節票價對入園人流加以控制。然而付出更高的價錢,換來的不僅是更擁擠的環境、更差的採光,就連參觀的範圍也有所縮小——在筆者眼中最有特色的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下午17時便將閉館!所以,先逛瞻園、再到中華門的編排,筆者始終認為是正確的。只是,一個小小的疏忽,差點就讓自己得不償失。
我來到中華門北售票處時,時間已經是下午17:07,早上住宿問題的耽誤是一大因素,人生路不熟也是因素之一,尤其彼時正值大規模的道路施工,一路上圍封着的黃色“膠馬”致使筆者繞了不少冤枉路。不過最大的問題還在於自身:筆者的意識中從來只知道中華門開放時間至晚上21時,卻從未注意到網購門票須於下午17時前兌換!現在旅行網站的工作人員已經下班了,處境可謂進退失據。萬幸出門遇貴人,在最徬徨之際竟遇上了全中國最好的景區售票員,我還沒來得及反應,她便主動熱心地找旅行網站的人去了。那人下班時間被叫回來固然心有不爽,有怨言、態度差也可以理解,重點是筆者有驚無險、又過一關。
中華門古稱“聚寶門”,及至民國時期才改為今名,城樓上的“中華門”三字更乃“蔣委員長”親題。和瞻園一樣,中華門也是朱元璋時期的文物。它是南京明代城牆的正南門,也是13座城門裡規模僅次於通濟門的一座,更是現存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堡壘甕城——所謂甕城就是在城門內或外再修建一座或幾座護門小城,小城內外並設有藏兵洞、千斤閘、箭樓等等,從而可在敵軍攻城時,將之圍困在小城內並剿滅之,如同“甕中捉鱉”一樣。
現在,中華門的城防意義早已不復存在,木質結構的城樓已毁於侵華日軍的炮火之下,曾經的千斤閘更已在大躍進時期被冶諸一爐。今人至此,則尚能領略古代攻守城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瞭解南京明代城牆的概況與意義,細看每一塊烙上歷史印記的磚,並可以參觀一座座由藏兵洞改建而成的展覽廳和紀念品商店;要是饒有興致的話,更可沿空無一人的古城牆,從一座城門走到下一座城門。中華門的建築本身固然也是雄偉壯觀,不過假如筆者要把第二天在街上偶遇的漢中門的照片拿來冒充中華門,大概也能混水摸魚......
筆者把城樓上上下下了幾次,在中華門一直守候到日薄西山,卻因為天氣欠佳,始終沒守望到震撼的夕陽。中華門之行只好就此作結。
中華門 |
中華門昔日的藏兵洞,現在被改成紀念品商店 |
中華門的三層甕城 |
中華門以東還有一處值得一逛的地方,名字很淺白,就叫做“老門東歷史街區”——“老門”大概就是中華門吧,“東”則指明方位。從城樓下來,穿過一片富有江南水鄉韻味的無人之境,便可以到達熱鬧的老門東了。那片無人之境是某大地產商的圈地,一幢幢粉牆黛瓦的樓房已悉數落成,也許不久後便將成為“歷史街區”的延伸。
老門東步行街的環境很舒適,熱鬧卻不擁擠,建築風格整齊劃一,就連轉角處的星巴克咖啡店也是“入鄉隨俗”的古典中國風。主街上是各式旅遊商店,特色的糕點店、特產店、“雲錦”商店、創意店、當然還少不了更大量的義烏小商店。不過說實話,類似的商業街,僅杭州一處都已經去過n條了,所以此行最想尋覓的,還是南京的地道美食。主街上絲毫看不到美食的身影,原來都深藏於街區內的一條巷子裡,司記豆腐腦、朱記小鄭酥餅、雞鳴湯包、蔣有記牛肉鍋貼...幾道攻略推薦的美食在那裡一列排開,吸引了眾多“吃貨”慕名排隊。
老門東 |
老門東裡的南京美食 |
南京有一點很不錯,即使到了晚上,節目依然多姿多彩,所以像我們這些匆匆一過的遊客,行程可以排得很充實。說的還不是諸如唱K、泡吧、或者更不可描述的娛樂節目,即使正兒八經的付費景點,許多也開放到晚上八、九點(瞻園更是開到11點);如果只想靜靜地散個步,玄武湖、長江邊景色都不錯;想要湊個熱鬧,也有許多夜市、步行街可供“趁墟”。除了以上的老門東,接下去的兩晚,筆者又走訪了夫子廟和獅子橋兩條商業街——感覺卻是一蟹不如一蟹。
夫子廟大概是南京人氣和名氣最盛的景點了(也是“全國坑爹景點”排行榜上的常客),名字聽起來很儒風,可現在的遊客大都不是為參拜孔子而來,而只是為了逛街和品嚐美食。筆者在美食方面倒是顆粒無收(這裡的食店大都比較不濟,菜色都是千篇一律的那些“南京招牌菜”,就連經營模式也都一模一樣,就像大學食堂那樣,先辦卡、再點菜、吃完再退卡),也沒發現有意思的創意店,環境、格調都覺得不如老門東。反倒在文化方面有兩樣收穫:其一是記住了“昔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句出自劉禹錫的唐詩《烏衣巷》,也搞懂了“王謝”原來指王導、謝安兩戶宰相人家。烏衣巷是秦淮河南岸一條巷子,東晉時曾是高門士族的聚居地;現在不僅他們家的燕子,就連王謝兩家的大宅也被圈了起來,變成紀念館供尋常百姓參觀。其二則是讓人大開眼界的科舉博物館。
經過白天的鐘山大暴走,雙腿本已疲憊不堪,因此來到夫子廟時,本來打算先探尋一下“秦淮八絕”之一的蓮湖糕團店,歇歇腳,補充點糖份。詎料才過了景區牌坊沒幾步,就看到了街道兩旁的江南貢院和科舉博物館。江南貢院是第二個經網上訂票的景點,資料顯示開放到晚上9時,不過為免重蹈中華門的覆轍,既來之,索性先把門票兌換了。這次總算順利了,我在貢院門前的售票處換好票,先是過來對面的科舉博物館,漫無目的地隨便拍些照,卻在檢票員的熱情接待下,糊裡糊塗地進了博物館——至此我才知道,自己買的門票原來兩邊通用。網上那些說門票不值、坑爹的,估計也和筆者一樣,只去了售票處旁邊那座“江南貢院”吧?
所謂“貢院”是古代舉辦科舉鄉試的場所,江南貢院則是古代中國最大的科舉考場,可是現在卻被弄得太俗氣了。幾間木建築顯然是現代的仿造品,裡面全是販賣義烏小商品的,門面那嶄新鐙亮、土氣十足的“狀元”牌匾倒是引得遊客輪流拍照;科舉主題的展覽則佈置在臨河的狹窄長廊裡,規模很小,展品寥寥無幾,只能算是科舉博物館的冰山一角。除了能欣賞到秦淮河風光外,這裡幾乎沒有可跟科舉博物館比肩之處。
至於對面的科舉博物館,為了保留明遠樓的景觀,整座博物館都被“埋”進地下,地面以上則只見到一座大水池,以及左右兩側大字寫着“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白牆。待參觀完博物館的室內部份後,我們將置身於這些白牆之中,那裡原來就是歷代莘莘學子“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戰場”,即他們參加考試、閱卷答題的號舍,每位參加“秋闈”鄉試的生員都要在這樣的號舍裡過上九天七夜。現在,那一間間半開放的小隔間則被物盡其用地改造成展覽空間,每間貼出一張小紙版,用來介紹科舉考試中種種鮮為人知的趣聞逸事。
雖然外觀上很難看出它的宏大規模,但從乘搭扶手電梯通往展覽入口沿途的精緻裝飾,那幅用無數卷竹簡堆疊而成的裝飾牆,以及另一幅以《論語》文字砌成的“趕科場”圖案的巨牆,便知內裡別有洞天。博物館足有四層的規模,琳瑯滿目的館藏包括各式考生用具(紙筆墨硯、飯碗飯籃乃至燈油火爉皆有)、批閱用具、官府文牘、考卷教案、御匾錦旗等等,並配合圖文、多媒體和場景模擬展示,把高中課本裡關於鄉試、會試、殿試等內容,全面、系統並饒有趣味地呈現在參觀者眼前。介紹了起源於隋朝的科舉,如何在一千多年裡逐漸完善成公平合理、唯才是任的選拔人才制度,為歷代朝廷進貢了一代又一代的賢才能士(所以稱科舉考場為“貢”院),成為對周圍國家、乃至西方的考試制度都有着深遠影響的“中國第五大發明”,又如何在歷史洪流中漸漸淪為迂腐落伍、不合時宜的陋規,最終走向湮亡。
科舉博物館館藏 |
科舉博物館館藏—古代“貓紙” |
科舉博物館一景 |
科舉博物館—明遠樓 |
夫子廟姑且有科舉博物館這種值得駐足的景點,至於第三天去的獅子橋,那就更讓人失望了。從玄武湖出來,原本以為玄武門正對着的湖南路就是所謂的“獅子橋美食街”,我便從古門進城,不知疲倦地往那個方向一路走去。結果,沿着車水馬龍、開挖施工、塵土飛揚的大馬路走了足足20分鐘,才總算來到目的地——短短的一條步行街,建築和店舖都平平無奇,更沒發現所謂的“美食”。“必食”的馳名餐館只有南京大排檔和雞鳴湯包兩間,前者顯然不適合單獨用餐,後者則在老門東已經吃過了。結果這一站又是失望而回,幸好在某全國連鎖零食店裡意外發現了尋覓已久的蛋白素肉,算是沒有枉費“腳骨力”。
住宿的鬧劇還沒有結束。獨處一室容易使人胡思亂想,我回到旅舍,仰臥着,看着那鬆脫了一角的牆紙,心想我可不是為了受罪而來的。過於繁忙的電梯、壓抑的私人空間、蹲坑式廁所和狹小的公共淋浴間......這裡的一切都不盡如人意。於是我下定主意,明天就要離開這個鬼地方,費盡今天的最後一分精力,預訂了一間正規的國際青年旅舍。過不了一分鐘,手機便收到確認短信。
我從沒有把退房(退回房費)視為障礙,因為儘管這邊的硬件設施未如理想,熱心的店員們卻始終待我如上賓,我以為只要有個自圓其說的藉詞,那幾個初創青年大概不會得失客人——上次在西安,青年旅舍都是“無理由退房”的。於是,第二天一早,我趁早便收拾好行李、脫掉了被套、寫好了路線。編的藉口還不錯:說是杭州的老同學們臨時邀我相聚,交通住宿都幫我安排好了,盛情難卻,今晚便要起程。
店員看見我推着旅行箱出來,吃了一驚。我把準備好的說辭“和盤托出”,詎料對方的立場卻斬釘截鐵:不能退款。他跟我促膝長談了半小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軟硬兼施,說是取消訂單會讓他們的信譽受損,影響日後通過旅遊網站作銷售,又舉了之前的不愉快經歷做案例——雖然筆者自始至終都並不信服。他勸我再三考慮,與杭州的同學溝通一下,嘗試退掉杭州的車票酒店,但無論如何,這邊已付的房費都不能退回。最終談判以我的完敗告終:200元算是買一次教訓——這又是“賭博式旅行”的一筆代價。然而我已鐵心要走,走向那片嚮往的自由之境。
我沒有帶上行李,只帶着矛盾的心情——既有虧損金錢的鬱悶,又有對前程的期待——坐了幾站車、走街串巷,終於找到那面親切熟悉的YHA標誌,然而這裡的一切卻讓人震驚不已:旅舍的飛檐翹角與照片所見無異,店內卻一片漆黑,門外堆着一堆沙和工具,分明是在裝修;店門趟開着,我往裡面走了幾步,只見裡面空無一人、一片狼藉;我又繞着屋子走了一圈,妄圖找到他們的“後門”,結果當然無功而還;最後我試圖撥打店家的電話,發現他們連電話號碼都取消了,“搬家”的希望至此徹底幻滅——是天意,讓我又一次回去“麗晶大賓館”。想到200元失而復得,心情竟也好了起來。幸虧我沒有帶上行李。
奇葩青年旅舍 |
這天省下的錢還不只這200元,鐘山風景區的門票還有意外驚喜。
大學臨近畢業時,一位師兄推薦我有空可以去南京遊覽:“光是中山陵就夠玩一整天了。”當時筆者就奇怪,中山陵無疑是南京最具象徵性的地標,可畢竟也只是一座陵園,何足以“玩一整天”?其實他所指的,除了居中的中山陵外,應該尚包括東面的“千年古剎”靈谷寺、西面的“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南面的美齡宮、以及中山陵下的音樂台等,這四個景點,現在被合稱為“鐘山風景名勝區”,遊客可用優惠價購買它們的“四景點聯票”。
根據旅遊網站上的資料,聯票的現場正價是145元,網商們卻大打折扣,賣80多、90多的比比皆是,可惜全都要身份證。買不到這張優惠票,最讓筆者耿耿於懷。正價聯票無疑是不划算的,所以筆者決定縮減行程,只去明孝陵和靈谷寺兩處收費景點(中山陵是免費的),兩景點共計105元,尚可接受。結果,筆者剛從苜蓿園地鐵站出來,就注意到了觀光巴士車身的大字廣告:“親!選擇套票,選擇實惠,優惠價100元!”比旅行筆記上的“Lite計劃”還節省5元啊!筆者於是毫不猶豫,從智能售票機上買了聯票。
售票機上還能買到觀光巴士的車票,可是,一見到那木板鋪成的“紫金山步道”,雙腿便莫名興奮,由此踏上了“鐘山大暴走”之路,全然忘記了要為揚州馬拉松保存體力。
讓人興奮的木棧道 |
第一段的木棧道僅100多米就到頭了,翻過小坡、穿越馬路,眼前便是明孝陵景區的其中一個入口。由此路進去還只在梅花山,離陵宮還比較遠。我沒有像其他遊客一樣直奔陵宮,而是一路走在人少的岔路上,先慢慢欣賞那片湖光山色、草木繁茂、百花競放的梅花山(可惜賞梅季節已過,錯過了“天下第一梅山”最驚豔的一面),也參觀了“中國梅花藝術中心”和“東吳大帝孫權紀念館”兩座小巧精緻的主題展館。孫權是第一位定都於此“虎踞龍盤”之地的古代帝王,他駕崩後,陵寢就置於梅花山上,相傳在朱元璋修建孝陵時,孫權墓曾有遭“拆遷”之虞,但朱元璋念在孫仲謀“也是好漢一條”,就決定把它留下來“給自己守門”。
沒錯,明孝陵就是朱元璋為自己和皇后馬氏而建的陵墓(而非明孝宗之陵!),之所以命名“孝陵”,是因為馬氏皇后諡號“孝慈高皇后”。說起明代皇家陵寢,諸位印象較深的大概是北京的明十三陵吧?其實十三陵(以至後來的清代皇陵)的規制、建築佈局等,均多沿襲自孝陵,而且規模均比不上孝陵——當然了,哪個不肖子孫敢妄自與開國太祖攀比?
孝陵建築分為“神道”和“陵宮”兩部分。神道始於紫金山麓的下馬坊,古代官員前來謁陵,必須由此下馬步行。現在下馬坊旁就修建了地鐵站,諸位若是饒有興致,也可以遵循先賢禮制,從這裡開始徒步參觀,完完整整地感受皇陵氣派;下一個主要建築是大金門和四方城(神功聖德碑亭),離下馬坊已比較遠了,從這裡開始,將進入今天明孝陵景區的範圍;筆者的遊覽始於神道石刻,這也是孝陵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在全長615米的石像路兩側,12對石獸已經守望了超過600年了,當中首次包括象徵西域的駱駝,以昭顯大明疆域遼闊、威震四方。每一件石刻皆深厚古樸,線條圓渾流暢,堪稱明初雕刻藝術的代表作,一列排開更顯氣勢恢宏,尤其在金秋,銀杏、楓香落葉如雨、鋪滿一地,更倍添歷史滄桑感;石獸之後尚有望柱一對、文臣武將各二對,之後向北穿越欞星門、渡過金水橋,陵宮的朱牆便映入眼簾。
陵宮由周長2.25公里的紅牆圍繞,中軸線上尚有三道大門:從正大門“文武方門”內進,兩邊先是東西井亭、御廚、具服殿(更衣殿)等的後勤設施;第二道門是享殿門,在清代被改建成“碑殿”,碑殿中央是康熙御題的“治隆唐宋”碑,左右兩側還有乾隆皇帝的詩碑——明清雖是冤家,但大清皇帝對明太祖卻是敬重有嘉,例如康熙六次南巡,五次親身前來拜祭孝陵,並大行三跪九叩之禮。其用意?顯然是為了攏絡漢人;碑亭之後是孝陵的主要建築“享殿”,原是供奉朱元璋及其皇后神位、及舉行祭祀儀式的場所,可惜,原來那座體量龐大的享殿已毁於太平天國的戰火,僅存一座據說是清同治年間復建的小殿,套在霸氣的三層漢白玉須彌座台基上,顯得格格不入。
文武百官謁陵時,均只可到達享殿,僅皇室成員方可進入第三道門“內紅門”。內紅門裡,升仙橋彼端便是“仙界”,那裡座落着另一座龐然大物——方城和明樓。方城是巨型條石砌築的堡壘式建築,其上那座金瓦朱牆的典型皇家建築便是明樓,其實兩者的牆體、結構是融為一體的,遊人可以沿方城的圓拱形隧道直登明樓(裡面現在甚麼都沒有,巨大的殿堂裡只放了幾幅易拉架,介紹明代各皇家陵寢);而明樓現今的重檐歇山頂,則是2008年大修時才重新蓋上去的,以防止雨水滲透、侵蝕下方的磚石結構。方城背倚着一座圓型小山丘,名曰“寶頂”,這就是孝陵建築的末端,亦是朱元璋的長眠之處。從下馬坊到寶頂,整座孝陵縱深接近3公里。
明孝陵—神道 |
明孝陵—漢白玉須彌座 |
明孝陵—方城與明樓 |
孝陵以東還有一座“明東陵遺址”,那是朱元璋嫡長子、懿文太子朱標的陵墓,這邊的遊客比孝陵疏落不少,因為實在是沒甚麼好看的:建築物皆已夷為平地,剩下一個個圓形柱基規則分佈在須彌座上,磚縫間生長着茂盛的野草。孝陵重修前的殘貌,從這裡大概可見一斑。
由東陵往紫霞湖的路上還坐落着一座“顏真卿碑林”,這裡更是空無一人了,筆者也是一時迷失方向,才誤打誤撞地來到。正如同來參觀的老先生所說,裡面“全是寶”。書法作品恕本人不懂欣賞,所以數年前去西安碑林,進館前只幻想那會像少林寺塔林一樣,拍照起來蔚為壯觀,結果卻有點失望而回;這次的顏真卿碑林,總算與想像裡的碑林相似了,不過當親臨其境時,怎感覺畫風有點不對?
畫風不對的顏真卿碑林 |
我是誤以為“紫霞湖車站”可以乘車到中山陵,才去了紫霞湖。然而車站既不在紫霞湖,也沒有公交車可乘,有的只是10元/次的景區觀光車。算了,繼續走木棧道吧!這一段的木棧道還不錯,長短適中,小隱於山林,能讓人感受到遠足之樂。大約20分鐘後,我們將到達棧道盡頭的中山陵。
果然中山陵才是筆者唯一認可的南京地標,所以看到“青天白日”色調的牌坊與樓台突然呈現眼前,氣勢如此懾人,身體竟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抵埗南京整整一天,卻至今才第一次產生了“我來到南京”的激動。
中山陵出自民國“建築五宗師”之一的呂彦直之手,可惜呂氏英年早逝,未及看一眼他平生的杰作,年僅34歲便因肝癌病逝了。中山陵平面佈局呈“警世鐘”形,與孫中山“喚起民眾”的政治遺囑相契合。沿着象徵當時3.92億同胞(更常見的說法是“四萬萬同胞”)的392級台階拾級而上,首先通過“博愛”牌坊,此時回頭一看,可見其中一根石柱有明顯的接駁痕跡,據說是因為石匠一時疏忽,取料時竟截短了約一米,為此項宏偉建築添了一筆永不磨滅的瑕疵;博愛坊後是長長的墓道,兩側沒有石獸望柱,而是葱葱郁郁的樹林草甸,其中接近盡頭處的六棵千頭松尤其引人注目,那是孫中山的日本友人所贈,所以才在日佔時期得以倖免於難。
墓道盡頭處是中山陵的正門——陵門,門上刻有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四個鎏金大字。陵門相當於明孝陵的“文武方門”,其兩側的東西配殿,這裡則變成了衛士室;陵門之後同樣是一座碑亭,內有時任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書寫的三行碑文,筆者此行不逢其時,碑亭正巧在修繕,只能與此碑緣慳一面。碑亭之後是290級的八段台階,各級台階可供放置各界的禮物、紀念品,其中,第六階上由上海特別市政府餽贈的“奉安大典”銅鼎沒有千頭松的運氣,鼎身上至今仍殘留着當年的兩個彈孔;上一階的一對石獅子同樣是傷㾗纍纍,真的就如兒歌所唱,“一隻沒有尾巴,一隻沒有胳膊”,此外,牙齒、鬃毛、圓球、幼獅等均有損壞或丟失,雖然近年進行過修復,獅身上仍明顯可見斑駁的色差。現在,這些台階還是商販“擺檔”、拍攝即影即有照的地盤。
位於台階之巔的,便是巍峨雄壯的祭堂,三對大門分別象徵“民族”、“民權”、“民生”。現在,遊客可以從祭堂東側排隊進內繞一圈,在巨型“青天白日”穹頂之下,瞻仰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端莊坐像。
以上這些故事傳說,大部分是從導遊們口中道聽途說得來的,也是這些導遊們自己說,在莊嚴肅穆的中山陵園,擴音器是不允許使用的——然而他們大都繼續肆無忌憚地用着;同樣不守規矩的,則還有祭堂裡面謁陵的遊客們,大家都旁若無人地對着國父的大理石坐像拍照。或許無禮失敬的人太多了吧,祭堂後方的墓室,自數年前開始便重門深鎖,不再讓喧囂的遊客打擾國父的安寧了。
所以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中山陵—博愛牌坊 |
中山陵—祭堂 |
中山陵—祭堂裡的青天白日穹頂和國父坐像 |
筆者從中山陵下來時,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了,再去路途遙遠的靈谷寺似乎並不明智,便臨時決定“捨遠求近”,改去更順路的音樂台和美齡宮。行程可以隨機應變、靈活調整,這是省錢以外,聯票的另一個好處。那位師兄其實說得不準確,這四、五個景點,應該說“一整天都不夠用”,所以連門票都是兩天有效的——要是當初買張觀光車票,路途或許會輕鬆一些、時間興許勉強夠用吧?
音樂台自始至終不在筆者的計劃之內,所以事前對它是一無所知。要不是恰巧路過,才不打算前往參觀。進來後才知道,原來這也是座民國建築,落成於1933年,屬中山陵的配套建築,主要用作舉行紀念儀式時的場地。所謂“建築”其實也很簡單,看台就是一片半圓形的綠草甸,順着山勢、緩緩拾級而上,有些草甸加裝了一排排木質弧形長椅,無數白鴿棲息其中;半圓的中心是混凝土結構的舞台,背面倚着一幅雕刻着精美花紋的照壁;舞台與看台之間,以一座月牙形的小池塘分隔開。專程前來未必值得,不過參觀完中山陵,倒可以在此歇歇腳、逗鴿餵鴿,或是欣賞一下那排延綿150米的紫藤花。
音樂台 |
可是現在禽流感肆虐,鴿子還是少逗為妙。事不宜遲,趕快起程去下一站美齡宮。
美齡宮即宋美齡別墅,正式名稱為“國民政府主席官邸”。宋美齡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何許人吧?她是“國母”宋慶齡胞妹,又是蔣介石之妻、中華民國的“第一夫人”,其本身也是一位胸懷雄才大略、巾幗不讓鬚眉的女中豪杰,歷史書裡篇幅較大的,是她勇闖虎穴、參與斡旋“西安事變”,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事蹟。而來到美齡宮,諸位則可以進一步瞭解這位傳奇女性,其歷史事蹟、以至私事軼聞云云。
美齡宮是蔣公送給妻子宋美齡的禮物——每逢梧桐葉染黃的季節,從高空鳥瞰,鐘山便如同戴上了一串珍珠項鍊,而美齡宮則恰似一顆璀璨的綠寶石,鑲嵌在項鍊的吊墜上。1930年蔣介石按宋美齡的意願,提案在中山陵旁的小紅山上興建官邸,歷經兩年竣工落成,但直至抗戰結束後,蔣氏夫婦才常居於此。別墅建築富麗堂皇、精雕細琢,風格中西合壁,被時任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譽為“遠東第一別墅”。
現在,地庫層部分走廊被闢作畫展場地,展出多幅宋美齡畫作,以及她在學畫、作畫方面的趣聞軼事——中晚年開始學畫的宋美齡,在國畫方面同樣展現出不凡造詣,雖然蔣公自始至終不這麼認為,認為人們的讚譽只為了奉承他😆。其他的廳室,由簡樸無華的仆役卧室、盥洗間、中西廚房,到奢華氣派的大宴會廳、主臥室,到莊嚴聖潔的基督凱歌堂,到至尊無上的頂層私人餐室,都被恢復成當年的陳設模樣;而機要秘書室裡滔滔不絕的電話對答聲、侍衛室牆上懸掛的武器軍服,則為這座大宅平添戰時的緊張氣氛。諸位可以由外至內、巨細無遺地欣賞這座“民國建築的完美作品”。筆者甚至以為,作為旅遊景點,美齡宮的趣味性更勝同樣以場景展示、文物陳列為主的南京總統府。
美齡宮—“珍珠項錬” |
美齡宮—外觀 |
美齡宮—蔣介石書房 |
美齡宮—私人餐室 |
筆者絕無貶低總統府之意,論歷史內涵,總統府無疑遠比美齡宮豐富。那裡自清朝以來已是地方、全國的政治權力中心,先後做過清代兩江總督署、太平天國天王府、中華民國總統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政府。遊客可以順着歷史的脈絡,先看林則徐、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人工作過的兩江總督衙門,從展館裡的官袍、烏紗帽和圖文資料,瞭解兩江總督這個權傾半壁、掌管富庶的江西江南兩省、政治地位僅次於直隸總督的官位;繼而畫風一轉,又到了洪秀全金碧輝煌的天朝宮殿——當然,龍椅和裝飾都是複製品,真實的天王府早已被曾國藩一把火燒掉;接着封建王朝轟然而倒,共和國時代來臨,孫中山先生在此宣誓履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在他短短91天的任期內,其辦公室就設在西花園“煦園”裡那幢文藝復興風格的“西花廳”,其不遠處的兩層中式磚木建築,則是孫中山與其家人當時的起居室,樸實的佈置,與瑰麗的煦園形成巨大反差。
後來以袁世凱為首的軍閥竊取革命果實,民國又陷入割據內亂的黑暗年代,直到1928年,蔣中正的南京國民政府成功統一全國,這裡才重新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然而好景不長,僅十年後,南京城又被侵華日軍佔領,國民政府西遷至陪都重慶;直至抗戰結束,還都南京並行憲後,蔣公始以中華民國總統(而非國民政府主席)的身份入主此地,大門上的標牌才從“國民政府”四字,換成今天人們熟悉的“總統府”。不過彼時,“鐘山風雨起蒼黃”,國共內戰又如火如荼地打響......
現在,蔣公曾經的會客室、辦公樓、行政院、後花園、以至馬廊、防空洞等,均被悉心佈置成當年的原貌,供廣大遊客參觀。只是,就算是天王老子工作的地方,就算裝飾得再奢侈豪華,畢竟也只是冷冰冰的辦公室,與溫馨的美齡宮相比,終究少了親切感。更何況,一支支旅行團在窄窄的子超樓裡左穿右插、絡繹不絕,把老蔣的辦公室重重包圍,氣勢更甚於當年的百萬雄師過大江,看到此情此景,諸位還能靜心賞景拍照嗎?
南京總統府 |
南京總統府—太平天國宮殿 |
南京總統府—孫中山與“西花廳” |
南京總統府—蔣介石辦公室 |
不論如何,總統府應該算是南京此行中,最後一個成體統的景點了。接下來的雞鳴寺,又是一座掛“古寺”之名的現代建築——南朝的寶塔雄殿早已無存,明清建築亦已在那十年間毁於一炬,現場所見的,基本是“80後”、“90後”(南京的另一座“假古董”則是號稱“江南四大名樓”之一、2001年才建成的閱江樓,難怪上學時還只有“江南三大名樓”之說);至於玄武湖,環境是不錯,湖堤上綠樹成蔭、薔薇綻放、紫藤低垂,然而對於在杭州生活過的人,還有吸引力嗎?
玄武湖上的薔薇園 |
玄武湖某處的紫藤花 |
就這樣,南京大冒險總算在有驚無險中結束。4月21日,早上八時,旅舍的大廳還是一片寂靜,我就此不辭而別,沒有在門外的留言牆上留下一字一句。我乘着28路公交,透過玄武湖的粼粼波光,最後一次凝望這片六朝金粉地。它如此美麗、如此厚重、如此繁華,就像一本裝訂精美的歷史書,引人入勝卻又艱澀難解,以至匆匆讀完了序章,就只好闔上書扉、束之高閣,留下了太多的未知與誤解。多年以後,短短三天的南京之行,將化作又一段難忘卻又不堪回首的經歷。